LV. 43
GP 1k

【心得】鳴潮主線——致緘默以歡歌| 黎那汐塔的原型、猜想 個人向考據

樓主 夏武茶 goatmeimei

【序】
黎那汐塔的開篇有著足夠多的驚喜,以「拉古那」地區為舞臺,
多方勢力的角逐、精美的風景、音樂、翱翔、聲骸、過場動畫…,彷彿真的到了一個異域國度..
(穿越山洞映入眼簾的異域風景 + A Fairy Tail 簡直絕配...)

原先打算看完2.0主線後便著手整理線索和猜想,但隨著地圖、支線探索的加深,我漸漸感到不對勁,
每當自認為蒐集的資料已足夠解釋現況時,又總能在一些犄角旮旯發現新的線索,
怎麼回事!為什麼知道的越多,不知道的也越多了呢?!

鑒於2.0採用的是碎片化的敘事模式,因此我們需要在大世界獲取各種片段資訊,才能對這個"世界”產生一些見解,
希望本篇的拋磚引玉,能引導出大家寶貴的想法,若有其他資訊/想法也歡迎分享,非常感謝

觀前提醒
本文是基於至2.1為止的劇情線索進行推斷,若有誤請輕噴...
另外替群招生,歡迎各位加入




【文章目錄】
  • 黎那汐塔的原型
    1. 義大利語
    2. 莫塔里家族
    3. 翡薩烈家族
    4. 聖女
    5. 英白拉多
    6. 嘆息古龍
  • 虛假的歷史
    1. 片段資訊
    2. 鳴式的蹤跡
  • 線索和猜想
    1. 隱海修會
    2. 殘星會
    3. 翡薩烈家族
    4. 聖女
  • 結語



【黎那汐塔的原型】
黎那汐塔——Rinascita,源於義大利語,譯為再生/復興,
英/法語的Renaissance便是由此直翻而來,re詞綴表示「再次」,naissance(法語)則是「誕生」,
而Renaissance一詞被瓦薩里於《藝苑名人傳》中用於形容「恢復嚴謹的古典主義」,因而中譯——文藝復興

在這段西方歷史中,有著諸如教會、騎士、聖經、家族...的存在,
因此我們才會在遊戲中,看到許多西方中世紀背景的元素,以下舉幾個例子:


一、義大利語
貢多拉是義大利威尼斯特有的水上載具,更是從文藝復興時期就有的交通工具,
既然如此,黎那汐塔角色迸出幾句義大利語倒也不奇怪了,
尤其我用的是日配,更容易聽到一些義大利味的片假名

船長:旅途愉快!、ボンヴィイアッジオ(良い旅を)、buon viaggio

贊妮:熱海皇梨披薩、ピサ.トロピカーレ、Pisa Tropicale
(義大利人震怒= =)

【補充】
順帶一提,弗洛洛和重返未來的十四行詩(Sonetto)是同一位cv: Rae Lim,
她的倫敦腔、義大利語帶點沙啞的嗓音特別好聽

【補充】

*****

二、莫塔里家族
原型為佛羅倫斯的麥地奇家族,13世紀賣羊毛起家,14世紀末建立麥地奇銀行,
而後家族勢力一路向上,最終成為文藝復興的頭牌家族,及異端分子的保護傘,

因此遊戲中我們才會看到莫塔里做出推動改革、保護修會眼中異端分子的行為,
且遊戲中的埃弗拉德(Averardo)金庫正好是麥地奇家族祖先的名字
(遠行之翼,啟動)

【補充】
危行任務——葉落無聲裡有個橋段要輸入密碼:0622,
應是伽利略支持日心說而被羅馬教廷視為異端,判處終身監禁的日子,
此外,現實中的麥地奇家族也確實贊助過伽利略的科研活動

【補充】
撰寫《藝苑名人傳》的瓦薩里也為麥地奇家族建造了瓦薩利長廊,至今仍完好保存,
想多了解這個家族可看《梅蒂奇家族:偉大豪門》

*****

三、翡薩烈家族
原先只以為設計靈感是有毒的僧帽水母(Physalia physalis),直到前幾天官方公布了坎特蕾拉...
猜測其原型應為波吉亞家族的專武"毒藥——坎特雷拉(Cantarella)”,家族常使用這個藥剷除政敵,
難怪藥店老闆娘——羅斯瑪麗會說他們被稱為「拉古那的鴆毒」,另外謠傳家族內有兄妹骨科(說到這個我可就不睏了昂!)

雖然名聲不怎麼好,但他們倒是和麥地奇一樣,是文藝復興的重要推手,
另外,家族象徵極端、扭曲的愛,再看看狄薩萊海脊天上扭曲的漩渦,意象似乎可以對的上...?

【補充】
經典老歌カンタレラ
【補充】想了解這個家族可看《波吉亞家族:信仰與恐懼》

*****

四、聖女
卡提希婭領受後的名字——芙露德莉斯(Fleurdelys),法語象徵「鳶尾花飾⚜️」,
為法國國花,有光明、自由及純潔的含意



【補充】
也有人認為Fleurdelys是百合花飾,若以此角度思考,天主教將白百合視為聖母瑪利亞的純潔象徵,倒也解釋得通(?

【補充】
查了一下劇情裡出現的受洗、領受詞彙,在宗教中是一種類似「儀式、啟示」的概念(有點抽象...),
加上頭頂鮮明的荊棘冠冕,
那聖女是否和神使一樣,被修會以某種形式(Ex:冠冕)控制著,成為幕前的提線木偶?


*****

五、英白拉多
黎那汐塔的歲主名為「英白拉多(Imperator)」,原先用於形容司令、大元帥、統帥、將軍等頭銜,
但隨詞意、用法變遷,漸漸地才變成「皇帝(帝國最高統治者)」專屬的頭銜
【補充】
這裡有個疑問:既然黎那汐塔的歲主是慈愛和包容的,那為什麼要用英白拉多(偏獨裁的)來稱呼祂?
祂「管控」的究竟是什麼?而我們和祂的約定又是什麼?或許後續版本的劇情會給出答案


*****

六、嘆息古龍
嘆息古龍名為Gehinnom,是聖經中「煉獄」的代名詞,
結合「紀聞任務-失落之影」提供的線索,悲嘆墓島有修會廢棄的朝聖教堂,
或許其原型為耶路撒冷南邊的欣嫩谷,是耶利米焚燒祭獻孩子後的詛咒之地
(關於卡提希婭、嘆息古龍頭上的荊棘冠冕,會於猜想篇——翡薩烈提及)

(蓋希諾姆,它的火焰焚毀生靈,它的苦痛深入骨髓,它的靈魂仍在渴望解脫)

【補充】
海霧稀薄後,夢境節點就可以連通?那海霧是不是鳴式的傑作呢?

【補充】
根據「危行任務——風歸高天之所」敘述,殘息海岸才是歲主最後現身的地方,
修會竟然一邊說著「朝聖船抵達歲主應許之地」這種話,一邊明目張膽地把人送往被海霧環繞的墳墓,這群傢伙...



*****

透過以上幾點,我們粗淺的知曉了黎那汐塔地區與文藝復興的關聯,
但必須強調,「文藝復興」所指的並非只有文藝,歷史的發展也並非是階段性的,
在這段漫長的時光中,社會是全方面的發展,科學、藝術、文學、地理、政法...,
所以「文藝復興」一詞更多是約定俗成、口耳相傳下來的詞,
如同長離人物誌中所提到,郭沫若先生對鳳凰、不死鳥的解讀,對後世的影響頗深




【虛假的歷史】

一、片段資訊
1.在雲陵谷地剛甦醒時,秧秧向我們介紹,
「瑝瓏歲主本為一體,合則歸一,分而治之」

2.啟程前往黎那汐塔時,過去的「我」曾說,
「文明充滿悖論,之後得知一切的你,會做出怎樣的選擇?」

3.官方設定裡,各地的鳴式會如同替身使者般互相吸引,但在今州鳴式的躁動下,黎那汐塔的鳴式竟沒有任何波動...?
鳴式——為了摧毀文明發展中人類引以為傲的精神,以人類崩塌的意志為自身的「食糧」,伴隨著「悲鳴」誕生的可怕殘象。如果說文明是人類集體意志的凝聚,那麼「鳴式」便會折射集體意志的隱憂與心魔,具現為盤踞於星球各處的毀滅性的殘象災害。

透過以上資訊,我們得到以下線索
1.各國的原始神明或許只有一位,但可以「分而治之」(Ex:瑝瓏歲主-東方七宿?、今州歲主-角)
2.黎那汐塔的文明,眼見不一定為實,或許埋藏更多隱情
3.黑海岸探測不到黎那汐塔的鳴式波動,鳴式由心魔而生,換言之,只要有人的地方必定會出現鳴式,或許祂隱藏了自己的蹤跡,或是被隔絕、封印?更甚取代了歲主的位置?因此無法被觀測


*****

二、鳴式的蹤跡
2.0主線結束後,我們知曉了黎那汐塔仍有鳴式的存在,
而翡薩烈家族信仰的便是鳴式——利維亞坦(浪濤與秘密之王),
(對於翡薩烈來說,利維亞坦反而是歲主般的存在)


利維亞坦(Leviathan)是出自《希伯來聖經》的海怪,有著「扭曲」、「漩渦」的含意,
且具有扭曲思想的能力,傳說只有耶和華的劍才能殺了這種生物,祂被廣泛用於創作,
在希臘神話中是代表海洋的存在,在克系神話中則是舊日支配者
【補充】
霍布斯的政治著作《巨靈論》以利維坦形容國家/君主(絕對的權威),以監督者的身分掌握最高權力,有給予百姓安全及維持社會秩序的責任



「名為城市的怪物,在最初建立時就迎來了第一次死亡。
它以死亡作為供養我們的養料,就像巨鯨緩緩沉入深淵」
柯萊塔在月台邊向我們說的一段話,讓我聯想到一個詞——鯨落Whale fall
掉入深淵的鯨的屍體,因為身軀龐大無法快速被分解,落入海底的過程可以長達數月至數年,
為食物鏈消費者提供食物,形成生態系統的基礎,

那麼起源信標,乃至黎那汐塔的建國,是否犧牲了什麼作為代價建立的呢?

*****

三、歷史的起源
咳咳扯遠了⋯⋯
我們先將視角拉回剛進城的時間,菲比向我們介紹黎那汐塔的起源傳說,

百年前的災難使流離失所的人們在海上流亡,直到某日駛入一個未知的海域,
此時人們看到「起源信標」的光自水天間的島嶼升起,有聲音自高天響起,
告訴他們可以在此建立家園,越來越多人聚集於此,因此黎那汐塔建國,而光柱的發出者便是歲主「英白拉多」



(是否感覺跟聖經很像?一切皆被神創造,並用祂權能的命令掌管祂所創造的一切)


但是她補充道:黎那汐塔的起源其實一直隱藏於歷史角落,仍未被挖掘



1.起源信標真的是歲主所留的神跡?
今州曾說過,漂泊者會利用聲骸的力量幫助人民構建文明、重塑世間


而成就「花海亦有岸」及青櫟庭院的文本,均暗示了漂泊者(黑袍者?)可能到過黎那汐塔,


其中,青櫟庭院除了是黎那汐塔舊貴族(翡薩烈家族為首)的議事所,還是乘載「第一道神諭」的地方,



只不過,半島上的金枝高機率不是黎那汐塔本地植物,
此事在槲生半島探索報告及黑海岸——金枝地亦有記載,或許是英白拉多初至黎那汐塔時帶來的?



那後來究竟發生了什麼,贊悼聖跡、槲生半島才變成禁地,
甚至連黎那汐塔的標誌,都被替換了呢?(換成如今隱海修會的馬頭魚尾)


回到標題所說,起源信標或許是漂泊者初至黎那汐塔時,和英白拉多一起建立,
後續才研發出黎那汐塔的終端,倘若《僭越者的謄抄本》沒有自肥,
翡薩烈作為拉古那最初的主人,或許他們知道更多祕聞,也正好能對應前瞻PV坎特蕾拉的登場

時間線(猜測):
青櫟神諭時代(漂泊者和英白拉多)
未知原因(歲主消失在殘息海岸前往高天)
隱海修會時代(芬萊克主座)


*****


2.黎那汐塔人的信仰對象究竟為何?
雖然尚未公布歲主和鳴式的形象,但在地圖中,我們可以見到起碼四種不同的英白拉多雕像,
1.水星天教堂的是——獨角馬頭魚尾有翅膀
2.白月林跡的是——馬頭魚尾有翅膀
3.三重高塔的是——馬頭魚尾沒翅膀
4.遺跡彩窗的是——獨角馬頭有四肢

(感謝3345678整理的圖片~幫了大忙)


結合NPC的話語,可以知道歲主的形象是一直在被修改的,
且至少城內的「獨角馬頭魚尾有翅膀」形象是錯誤的


那麼修會塑造的這段「神話」,
是否為了塑造祂的功績及加強修會的統治而刻意誇大,並淡化了其他部分?

如同古時候教會的神權統治,為了加強掌控,撰寫神學相關的經文對神明做出解釋,
由人類代理人提供指引,例如《隱海修記》由歷代主座編撰而成,而黑潮過後,芬萊克進行「徹底改版」(沒有冒犯宗教的意思)

相較於教案的原意,教案的「釋義權」更重要,因此英白拉多便在眾說紛紜中成了架空的犧牲品,這是否也可以解釋,為何修會要以「拯救、向上、聯結」作為避免黑潮發生的教義?
(前提是黑潮真的是因歲主分裂造成)
(黎那汐塔其實知道各地都有歲主,只是他們認為英白拉多最崇高)


此外,不同於今州戰爭鳴式的強攻,利維亞坦走的或許是模因污染、淺移默化扭曲思想的流派
且歲主——角受傷是回眠龍庭休養,那同為歲主的英白拉多,真的有信仰需求嗎?
還是說,以人類意志為「食糧」的鳴式才需要信仰


「拉古那假日」及「氤柔雲海之歌 虹彩之章」都提及,
拉古那的先民和歲主的聯繫比現在更緊密,也更「以人為本」,
也許...歲主只負責指引方向,而不想掌控民眾的全部生活

(NPC伊諾爾是致敬《以諾書》)

最後,關於遊戲中隨處可見「三」的概念,
海洋/大地/天空、鳶尾花紋、三角頭雕像、三重冠塔、三個彩窗、三個預言、三位兄弟,
或許是取自宗教中「三位一體」的概念,

不過因為殘息海岸、青櫟庭院、悲嘆墓島、阿維紐林的線索還太少,因此暫不整理(可信度較低)



【線索和猜想】

一、隱海修會
為了避免黑潮再次來襲,修會做了各種措施,只為追求穩定的存續,其他一切皆可犧牲,
在他們眼中,聖女是鳴式共鳴者,也是敵人,是她導致利維亞坦降臨、黑潮降臨,

因此他們在二十年間,將聖女的存在抹除,但二十年真的有辦法將一個人的存在完全抹消嗎?
是否借助了其他力量,拉古那的白貓說的「神職人員夢意外稀少」,他們是否早已被利維亞坦蠱惑?

而《前代樞密筆記》中提到的那一日,芬萊克究竟看到了什麼,才做出這些政策,隱海修會想隱瞞的歷史,僅僅是聖女曾和鳴式進行過共鳴嗎...?

順帶一提,槲生半島和悲嘆墓島藏了不少秘密,
前文有提到,半島的金枝大概不是黎那汐塔本地的植物,
黑海岸——金枝地同時也保留相似的植物



結合殘息海岸的標誌,以及《聖事考》描述青枝果是聖餐,
估計青枝就是英白拉多從海外帶來的種子,供拉古那人們食用,
所以青櫟庭院才是英白拉多的起源,殘息海岸才是英白拉多最後出現的地方嗎?

恩...英白拉多掌握了「分離」的權能,還具有開化羅蕾萊的能力?


扯遠了,不知各位是否有察覺,不論是劇情中我們聽他人轉述的故事,亦或是文本中的《聖事考》,
修會似乎都將所有的功績、神蹟集中在「英白拉多」身上
持續讚揚歲主的功績,卻有意忽視人的功勞,這也是為了避免黑潮的必要手段嗎?還是想將主座塑造成英白拉多的神啟者?
(神啟錄第一章第九節取自《啟示錄》,將那不蓋勒二世形容成耶穌)


大膽猜一手隱海修會的未來,
修會上一任主座——芬萊克目睹某件事發生,選擇以"極端"的方式維持黎那汐塔的平穩(論跡不論心),

未來黎那汐塔在解決完問題後,勢必要開啟一個新的時代,而到那時,修會便需要新的主座,
見證了一切的菲比或許就是最佳的人選(伴星任務——代理主座的日常?)

菲比面前的六個字符是”bright”,明亮的,顯然她就是那遙遠炫目的光輝



*****

二、殘星會
殘星會的目的是求真,克里斯托弗自稱劇作者,未完稿的故事是否就是他接下來的計畫?
希望將卡提希婭引導向東邊的高天之座——阿維紐林,使她和神明融合
(劇作家會不會是因為看到弗洛洛上個搭檔鳥窗哥的下場,動作才不敢太大)




克里斯托弗:「他們會憑藉自己的意志做出行動」
顯然克里斯托弗和弗洛洛的價值觀不同,
弗洛洛更渴望「操縱」,展露布幕背後的真實與殘酷,
他則認為,只要擺正位置,靜待事態發展即可



狂歡節中,弗洛洛念了一段預言,出自莎士比亞的悲劇——《馬克白》
劇中描述將軍馬克白三位女巫,她們預言馬克白終將成為一國之王,
第一位女巫:馬克白!祝福你,「葛萊密斯勳爵」;
第二位女巫:馬克白!祝福你,「考特勳爵」;
第三位女巫:馬克白!「未來的君王」

而這份模稜兩可的預言,最終以馬克白的死亡收尾,
其中就有著女巫之王——「赫卡忒」的推波助瀾,她用預言設下了更深的陷阱,加速馬克白走向地獄
  • 沒有一個婦人所生下的人可以傷害馬克白(剖腹產例外)
  • 永遠不會被人打敗,除非有一天勃南的樹林會向鄧西嫩高山移動(砍下樹木作為掩護往城堡邁進)

《馬克白》探討了人性的扭曲、道德的淪喪,看看如今修會的措施,
愚人送往地獄、聲骸監視民眾、福音洗腦思想、以歲主之名檢舉異端,
無形的囚籠早已降臨在這座城市的上空...

或許正如弗洛洛所說「以殘暴開始的歡愉,終將以殘暴終結」,




劇情結尾,殘星會透漏她們需要聖女的消息,以此確定人和鳴式共鳴的可能,
而在今州,殘星會付出了鳥窗哥蹲大牢的代價,驗證了二次共鳴的可能性,
結合二次目標,不難推斷殘星會想找出一條人和殘象共存的路,

所以弗洛洛看似在搞破壞,但回頭來看,
她加速了狂歡節的舉辦、給出了後續劇情的預言、還幫助漂泊者拿到桂冠,構建出雙贏的局面
難怪劇作家吐槽她的操縱感太強了...
(睦子米:我不會當你的傳聲筒)


那麼馬克白究竟對應劇情中的誰?我傾向芬萊克,除了他頒布的種種措施,另外還有兩個線索,
那假設真的是他,估計後續的下場不會太好,而且還沾染上殘星會...

1. 《馬克白》第一幕第三場: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陰郁而又光明的日子


2.Undertale 屠殺線的關底頭目「Sans」的話(存疑)

今天真是一個美好的日子(it's a beautiful day outside.)
鳥兒在歌唱,花兒在綻放(birds are singing, flowers are blooming...)
在這樣的日子裡,像你這樣的孩子...(on days like these, kids like you...)
就該在地獄里焚燒(Should be burning in hell.)

*****

三、翡薩烈家族
翡薩烈一定有他們的苦衷,雖說主線裡未有太多著墨,但地圖上還是能找到一些線索

1.翡薩烈的NPC洛爾瓦徹曾說:
家族早已知曉我們的到來,奉勸我們不要糾結於家族爭鬥,並明確指出要到幕後去尋找執筆的真兇(估計指的是殘星會?)

是否代表翡薩烈高層其實什麼都知道,也有自己的計畫,畢竟家主坎特蕾拉對於這些激進派漠不關心




2.僭越者的謄抄本(大概是資訊量最多的一集)
記錄家族的往事,滿滿的克系味道,深海、扭曲、幻覺、褻瀆、呼喚...,
在新任主座上位後眾人的San值狂掉,他們也看到古神了?(X
且弗洛洛說這是一場集體幻覺,以家主為首的漠視派是否就是少數的清醒者,正等待著機會到來?

以下是內文資訊
翡薩烈的起源很早,是最早一批穿越重洋的家族,並且在此得到「天外之音」,
「確立了」對歲主英白拉多的信仰,換言之,他們可能見過真正的「英白拉多」,

只不過彼時的他們為了鞏固政權,刻意宣稱歲主的顯現是深海信仰的具現化,
沒想到此舉卻誤導了民眾的認知,將深海之下的巨靈之影視作歲主英白拉多的顯現

族長不知因何原因,刻意隱瞞了修會和翡薩烈的關係,
此時紀錄者已經想不起祂的名字了(好強的汙染力...)

修會的布道對這一信仰推波助瀾,怪誕的信仰逐漸篡改了歷史,
甚至只是「聽聞」,也會在夢中被影響,

至此,哪怕民眾還是口中還是喊著「萬福,英白拉多」,但心中的歲主形象早已和以往大相逕庭,
所以為了避免信仰分裂、黑潮再發,如今的隱海修會才要以這麼極端的方式「整合」信仰嗎?



(San值狂降,除了部分有所察覺的翡薩烈族人,其餘大多都深陷夢魘,深信神明本為一體)


雖然以上片段資訊量很大,但仍有疑點,所謂的「天外之音」真的是歲主所傳嗎?
族長是因為很早就發現修會不對勁,因此才刻意隱瞞彼此的關係,蟄伏等待機會?
(翡薩烈少部分人有幻覺的抗藥性,因此並未陷入集體幻覺)


3. 紀聞任務——舊日的試煉
翡薩烈家族為了某個目的,從很久以前就開始篩選成為聖女的人選,
是想要控制修會話語權?還是想利用聖女和歲主二次共鳴獲得力量?目前不得而知

(聖女是卡提希婭,那這些人的下場是...?)



4.危行任務——高塔的幽影
任務最後,我們會在塔內看到一個碎裂的荊棘冠冕,
根據NPC的敘述,它是一種大型的聲骸控制裝置
而神使、卡提希婭、嘆息古龍及羅蕾萊頭上也有這個冠冕,是否代表他們也被控制著?



此外,任務結束後會得到一把武器——淵海回聲
「它是奴役宏偉造物的權柄,看護它的人曾手捧王冠,指點星河」
根據成就可知,我們曾和守岸人一起來到黎那汐塔(約會),那這個冠冕是否就是我們留下的?


5.紀聞任務——往日幻影
翡薩烈和修會聯合製造了一個特殊終端,
根據形貌、敘述,可以得知它使用了黑潮的力量,而目的是希望能催化出「救世者」

(一個研究赫卡忒,一個研究莫塔里守衛,一個研究黑海岸泰緹斯,所圖不小啊...)


從以上線索來看,翡薩烈家族顯然有自己的目標,亦或是某種使命,
畢竟身為黎那汐塔最古老的幾個家族之一、《拉古那戲劇論文集》的守密者人設,他們掌握的消息肯定比其他人都多,
而且坎特蕾拉一來就問我要怎麼「使用」她,肯定不會是壞人(X

(柯萊塔:說好的生死相隨呢?哈基漂你這傢伙...)


*****

四、聖女
曾經的聖女、民眾眼裡的先驅者?
主座認定的鳴式共鳴者、弗洛洛口中的墮落者?、神明稱呼的迷途者

如前面所述,卡提希婭領受後的名字——芙露德莉斯(Fleurdelys),法語象徵「鳶尾花飾⚜️」,
而鳶尾花的三片花瓣在基督教中對應著三位一體:聖父、聖子、聖靈

拂風水畔旁,克里斯托弗給了我們一份手稿,內容寫道:
農村少女聲稱於夢中得到了神明的神諭,因此向著東方前進,與神明融合阻止黑潮,其中的對話

「在我領受神諭即位之時,歲主並未告訴我有關神啟者的事實」
與現實中聖女貞德在被審判時的回答:「妳是否覺得自己受到上帝的恩典?」有異曲同工之妙,

若如前面所說,修會的認知被汙染,
少女肯定自己是神啟者,那便滋長了鳴式的洗腦(神明應有神啟者,且為鳴式的神啟者)
少女否認自己是神啟者,那對於被鳴式控制的修會來說,便是有罪的異端





而在狂歡節前夕,柯萊塔也告訴我們一則軼聞,
傳說卡提希婭在成為聖女前,只是普通的農村少女,因為喝掉了供奉的聖酒而被修會追捕,
拿聖號當喇叭邊走邊吹,修士還追不上(???,被抓去關禁閉,
還把禁閉室改造成塗鴉牆,破壞力不小啊...
(在聖經中飲葡萄酒、吃聖品,意味著與神同在,而葡萄酒又被稱為耶穌的血)

(天上的阿維紐林,怎麼會有噴泉的鯨魚呢?)

接著再來看看卡提希婭身上的要素,荊棘冠冕、水上行走、犧牲殉難、三位一體、死而復生的Flag,
設計原型好像已經呼之欲出?可能參考了聖子耶穌及聖女貞德

此外大聖女還稱呼漂泊者為「弒神者」,
是否暗示她必須藉由漂泊者迎來死亡的結局,方能死而復生?

前面也有提到,傳說只有耶和華的劍才能殺死利維亞坦,
而2.1前瞻PV中釋出的大聖女,恰好也是持劍姿態,
或許這一次,她將舉劍為這場被用以鼓吹蒙昧的「神話」畫上終章

彩蛋——卡提希婭的家?
老人們在一處破落的宅邸前絮叨,像是弔唁。他們那裡安靜地站了許久,然後懷念起過去的日子:「老傢伙,時光是不能倒流的,一個人是不能沉溺在可能的狀況中無法自拔的,你應該明白如今並不比過去更差,或許還更好......我們注定救不了那個孩子,救下大多數人,我們就應該心存感激才是。」

那處破落的宅邸大概就是卡提希婭的家了




另外有個大膽的猜想(看看就好...),芬萊克與我們在水星天教堂的談話
「芙露德莉斯,她的身軀與精神,皆由我們古老的敵人所塑造」

結合文內提到的文明充滿悖論、聖女候選、集體幻覺、領受...等,或許卡提希婭才是本來的她,
芙露德莉斯不過是一具經過「領受」的人偶,是修會為了踐行預言所控制的傀儡
那這個預言,他正經嗎?還是說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騙局⋯⋯

(她稱呼自己為卡提希婭,是因為大聖女才是「芙露德莉斯」?)




【結語】
雖然還有很多能講,
《金枝記》、長得像凱爾派的歲主雕像、青櫟庭院的金枝樹、赴約的黑袍者、遍地的噹噹蟹石像、萊耶斯遺跡(拉萊耶)、變質噹噹蟹產生的幻覺、天外之音、天上的鯨魚...但整理不完,就到這唄

板務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