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25
GP 344

RE:【心得】國產遊戲中最經典的SRPG - 天地劫

樓主 張小仙 g1208g
「天地劫——神魔至尊傳」﹝後面就直接簡稱天地劫了﹞ ......
這確實是一款好玩的國產 SRPG,可是以我個人來說......我對它的印象很差。
在我的心中,它代表的是國產單機遊戲在那個年代日薄西山的前兆。

比較起來,多線多結局的超時空英雄傳說 2 和練很爽的外傳北方密使,
以及明明完成度很高,卻反而沒有造成更大迴響的古文明霸王傳,
我覺得都是更好玩的 SRPG 遊戲。
另外國產的 SPRG 大作還有風色幻想系列。
但是我對於這個搞了 6 代的系列,
卻還是在最基本的參數平衡性都可以做的令玩家一頭霧水,實在非常吐血。
這是策略遊戲的根本基石,所以無須再論其他了。
但奇怪的是,我覺得最差的風色系列,
竟然在這個國產單機的黑暗期中活了下來,
而不論是漢堂的炎龍或天地劫系列,
或是宇峻的超時空英雄傳說系列﹝超英3做的亂七八糟的......﹞,
基本上都可以宣告死亡了。
嗯......是的,你可以在今年的 TGS 看到「天地劫 Online」的開發訊息。
但是各位鄉親父老,你們會有幾個人期待它或是願意在上市後、用荷包支持它呢?
......像是那個炎龍  Online,現在還有在更新嗎?

回過頭來說天地劫。
劇情......內容不錯,尤其是對白和人物互動,表現的相當傑出。
相較於先前經典的作品「炎龍騎士團2」,漢堂在這一方面上又有了更大的進步。
在當時的同類型作品中,可謂是傲視群雄。
像是宇峻的超時空英雄傳說系列,在人物互動和劇情文案,一直都表現的很弱。
不論是對話、情境設計、整體連貫上,都在水平之下。
我的感覺是,一直到宇峻在製作了幾款改編古龍小說的 RPG 之後,
他們的劇情文案能力才有比較大的提升,這一點也有表現在古文明霸王傳上面。
但是即使如此,宇峻還是沒有在這一方面大受玩家的好評。
反過來說,漢堂在劇情設定和製作上,一直都站在制高點,始終能表現出相當的水平。

但另一方面,劇情架構,就沒有那麼大受好評了。
整個劇情結構還是 30 + 3 的關卡模式,
和炎龍系列同出一轍,也一樣也有隱藏寶物進入隱藏關卡的設定。
這是老梗還是風格堅持就見仁見智了。
但天地劫的隱藏寶物設定,我只能說,
用符合國民禮儀的語彙,實在不能形容我對它的不滿。
炎龍......2 代的 5 星雖然也是很困難,
但好歹也不算是完全摸不著頭緒﹝當然我自己也是要去看了網路資料才知道﹞。
天地劫......沒有買功略本﹝我後來乖乖地去買了﹞或是去查網路資料,
根本不可能憑自己摸索出進入隱藏關卡的方式嘛!
誰會想到要那樣練化才會跑出關鍵寶物來啊!
遊戲中也幾乎是一點提示都沒有,我實在不認為這是一個可取的遊戲設計。

遊戲實質內容也就是戰鬥部分就啪啦啪啦不再多說了。
基本上維持炎龍的水準,並且因為出場人物有限,可以製作更精緻的戰場設計規劃,
這個是為什麼它的戰局可以表現的比之前的作品更精采的原因。
這裡漢堂做得確實細膩,但基本上來說,也沒超越炎龍太多,
畢竟一樣都是四方格、無地形地勢的平面戰棋,
沒導入什麼新要素的話當然也不會有什麼超越。

> 於1999年推出,採用了320*200的低解析度, 
> 剛發行時受到質疑,但很快就因為遊戲的設定和內涵被玩家所接受。 

唉......漢堂真的很妙。
天地劫是扎扎實實的 WIN 程式遊戲,不是 DOS 程式遊戲。
他們用 DirectX 來做 300*200 低解析度程式,這也算是一種創舉了。
我記得在功略本後面的 Q&A,漢堂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
「不用低解析度來製作的話,遊戲內容會暴增好幾片光碟。」
我看到這一段話的時候,只想破口大罵:「你敢做的話,我就敢買啊!」
是我的話、就根本不回應這個問題了,
因為怎麼回應都是突顯自己在程設功力上的無能。
而且 Q&A 的那種回應,又給人一種過於戲謔的感覺,
好像沒有認真在面對這個問題似的。
或許我應該要更包容一點,不過看到這一段文字,我對漢堂的印象又大大減分啦......
結果隔沒幾年,在 DVD 和 CD 媒體交接更替的過度期,
還真的有幾個國產遊戲,弄了好幾片光碟出來。
而幽城幻劍錄,不也是四片光碟嘛。

但不要真的以為佛心滿滿的漢堂果真弄出了一個宜家宜室、
大家的電腦都跑得動的遊戲。
遊戲出在 1999 年暑假,盒子上寫需求是 P133/32MB......
別鬧了!
真的用這種電腦去跑的話,肯定是 LAG 連連。
最起碼要用 PII 等級電腦去跑才跑的順,這是當時 3D 遊戲的需求水平耶?
結果搞低解析度,好像沒有對一些電腦比較差的玩家有什麼幫助啊。

但其實天地劫的畫面美工真的是很強的,
不論是光影動態、必殺招式或是在一些部分適當的使用水墨或是比較有古樸風的筆法,
都表現出其製作的用心和專業。
注意一下,它真的是 99 年的作品啊,不是 DOS 時代的遊戲。

現在講這些「程設實力」、「硬體需求」,
都只是一種「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閒聊罷了。
用現在最新的四核心、以 G 計算記憶體的電腦來跑,
根本不可能感受的到這些內容當初引發了多麼熱烈的討論和回響﹝還有怒氣......﹞。
對我個人來說,現在回想起來,則是仿佛看到了技術力的分水嶺,
宣告了國產單機遊戲的衰微。

> 煉化 
> 這系統對遊戲的進行影響非常的大,尤其是有下功夫看攻略的就知道, 
> 絕大多數強的武裝都是要靠煉化的, 而會煉化跟不會煉化的玩家,難度更是天差地遠, 
> 像燕明容會煉化的,她一加入就變神了。XDDD 
> 另外本作的隱藏道具非常的多,而且很多物品都影響到煉化, 
> 所以不看攻略玩的話,就只能買商店貨來打。 
> 不過商店貨的武具沒多強,真的有人靠商店貨玩到破關嗎? XDDD 

當然有

我第一次破關主角還沒有最強必殺可以用﹝這就跟後面那個該死的魂力有關......﹞

不過煉化系統令我不滿的不是一卡車「壓力摳米」的設定,
因為我很清楚,這東西擺明
就是來整人﹝兼賣功略本﹞的,
用的也是在其它遊戲也看得到的老調﹝像是軒轅劍系列﹞,
我也不期待它會變出什麼新把戲。
但那個介面......有沒有太卡手一點!
我說用 DOS 級的畫面,不表示連介面都要搞的像是上古遊戲一樣的不順手啊。
當然可能是玩了好幾年的視窗遊戲,早就習慣了視窗化的設定。
像你看那個曹操傳﹝99年1月﹞,多麼方便順手的視窗,戰前整備毫不費力。
而天地劫不要說搞煉化了,我想整理個裝備,都弄得我頭大不已。

> 魂力 
> 本作有個魂力系統,這關系到人物能學習到什麼招式,非常的重要, 
> 但點數非常的吃緊,如果亂點玩到破什麼招式都可能學不到, 
> 不過這系統有很大的敗筆,遊戲完全沒給提示,不看攻略根本學不到什麼招式。XDDD
 

前面在講到畫面解析度的時候,
漢堂說的振振有詞,說要把每一個最好的細節、都讓玩家看到,
不要因為光碟空間而有所刪減﹝所以犧牲的是解析度﹞,
但結果現在我可憐的平哥想多看個兩三招必殺動畫也辦不到

我一開始玩的時候,也沒有去查什麼資料或是找功略來看,
結果買了功略來看...... 原來有那麼多招唷!
唉唉唉......

還好漢堂還有點腦袋,知道這個系統這樣搞不行。
到了幽城幻劍錄,就改成不限魂力,招式都一定練的到,只是先後順序的差別罷了。

我認為這個系統一開始的設定,是要拿來取代舊有炎龍系列中的「二轉」功能。
二轉系統讓玩家對於角色有一個機會可以自行選擇其戰力定位,
一向是很受玩家喜愛的部分,但二選一、畢竟變化也很有限。
漢堂想到用「魂力」點數去控制角色招式發展,不能不說是一個好的創意,但是......

可以搞到一個角色啥招都學不到,這也算是「招式養成系統」嗎?
真的要這樣搞的話,就要精密計算所有可能的分配方式並加以一一顧及,
使玩家不論如何,都可以得到對於角色能力投資最起碼的合理報酬。
而不是像天地劫的成果一樣,
是 9 成以上的分配方式﹝不看功略、單憑直覺﹞都沒有大招可用。
要是覺得這樣的設計麻煩,那就直接簡化,用技能樹的方式取代。
點數有五種種類、百來點的配置,整個系統當然難搞。

不過我覺得漢堂根本沒有想要這樣搞,就跟煉化一樣,
擺明就是要壓力摳米賺功略本的錢。
煉化壓力摳米我就認了,畢竟可以靠存讀取的試誤法嘗試。
但是人物養成,又不能全部洗掉從頭。
練到都要破關了、還沒有幾招絕招可以看,難道是我想要這樣嗎?
功略本裡面對這個另有說法,說是魂力值配置、對於敵方招式的防禦力也有影響。
所以不論怎麼配置、都不算吃虧。
什麼影響?誰知道啊?深奧到連功略本都沒有寫出來啊!
這種沒解釋又不直覺的參數設定,我以為正是策略遊戲的大忌。
結果到了幽城幻劍錄,魂力值又被刪去了招式的限制、失去了原本設計的意義,
可以說是怎麼改都失敗的系統設計範例。

> 結語 
>  
> 天地劫的確是不可多得的好遊戲,不但戰術性十足,而且關卡設計也頗具巧思。 
> 但因為攻略中隱藏道具的提示過少,而煉化的提示也少, 
> 遊戲更沒有相關的表可以讓玩家查,這就顯得遊戲設定上不夠貼心了。 
> 一款好的遊戲放入適當的遊戲提示還是必需的, 
> 要不是在下攻略找的夠勤,想必也是陷入一翻苦戰。XDDD 
> 最後這款遊戲真的很好玩,不論遊戲的內涵,戰術的深度,AI 的設定,關卡的巧思, 
> 看得出來製作群真的花了很多心思。 
> 而更難得是,遊戲中的過場,連每個城裡的NPC, 
> 動作跟場面都不一樣,這方面的細心真的應該好好的誇獎一翻。 

遊戲確實是好玩的,不用理會我太多的抱怨。
反正這些東西,大多是過去式了,連漢堂大概也是半隻腳在棺材裡吧......

我不滿的是,遊戲本身不論是在技術和內容面上,都沒有太大的革新,
完全超不出炎龍系列既有的範疇。
光是換上新的武俠劇情就算是成功也是不夠的,因為那個時代已經有了巨大的變化.....


板務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