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126351423 (朝香宮鳩彥王)》之銘言:
> 剛剛那個人口舉例我在閣下發文前已經刪掉了,因為離在下要舉的時代有點差距。差了數十年..
> 其實在下要表達的是該地的民風如此而已,另外尾張的征戰其實不一定會牽扯到城下町的百姓,像是尾張的精華地區清洲城並沒有受到攻城戰的影響過,應該沒有受過什麼損失才對。而清洲城地區靠近沿海所以成為尾張的商業重鎮,又因為商業發達才會被認為民風如此,所以才會被評為兵弱吧,畢竟有別的門路賺錢,誰想要賺賣命的錢呢?
看你的文章似乎是把中國的城跟日本的城誤認成相同的了
中國的城池很大.百姓跟官員都住在裡面.重要設施也都在城中
相比之下日本城池很小.只能住得下城主一家人跟高級武士.再擺個糧倉而已
其他士兵.農民.百姓.甚至低級貴族-武士都得住在城外
因此才會發展出所謂的"城下町"
而當時打仗的習慣是先到農田上面放火.
即使是內戰如織田信長與他弟弟信勝的戰爭也是一樣
沒有什麼不會被戰爭波及的地方
而信長統一尾張已經是桶狹間之戰以後的事情了
要說尾張沒有戰亂實在太武斷了
尾張如果要說得上富裕.那恐怕也是信長管理20年以後的事
而尾張之所以能發展成商業重鎮
更重要的原因是信長採用樂市樂座的政策所致
本來從近畿到關東的商道主要是走美濃-諏訪-甲斐.
後來武田信玄縮道路.抽重稅.多關卡.使得商人越來越少
正好東海道上的織田信長跟今川氏真都樂市樂座.鼓勵商業
才使得商人改走這條道路.
跟海邊其實沒什麼關係.當時跟外國的貿易還不是很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