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10
GP 1k

【心得】第三季評價

樓主 claymann nbajason1127
統整一下樓主大概的想法
一、故事整體拖太長,從小說第一卷到第十四卷在現實世界中渡過約10年的時光
二、真物在劇中的存在似過於輕淡,變得可有可無
三、越後期的集數,越失去作品原先的風格
四、對比其他相似題材的作品,果青顯得遜色

以下是我的想法,有些持不同見解也懇請見諒

一、作品集數或現實時間過長
從小說第一卷發售時點約為2011年3月,至第14卷發售時點相隔近10年,這10年的光陰能改變一個人多少自不在話下。以小說中的時光,也僅為高二至高三間約1年的時間,主角群們的想法與關係就已經有一定程度的改變了,更何況是處於現實中10年的讀者。
但我覺得若以時間為基礎所致主觀想法的改變,來批判當時的想法,有點不妥,就如同當代人以當時的標準去看上一個世代的事務,也時常不解為何那時的人們的思維(以今非古)。

再者,從小說中的後記似乎可得知,作者本身有另一個工作,寫作可能只是副業。當同時有兩份性質不同的工作,時常會導致兩邊都失衡。在後記中,作者也常表示趕稿至深夜,一日只睡兩三個小時,一開始或許還撐得住,但長期下來創作的品質勢必每況愈下。
(有研究顯示睡眠時數不足4小時的精神狀況,等同喝下一定數量的酒精)
當時程一拉長,此情況就越明顯,使讀者感覺越後期的集數,越使人失望,當然這是作家自己要克服的問題。以上只是個人主觀推測。

二、真物在劇中的意義與定位
真物一詞,並不是一開始就被八幡所提及,大約在故事中期,為了聖誕節活動的籌劃,走投無路下始出現。簡單來說,即人與人中毫無虛假的交流與關係,縱使不靠光鮮亮麗的外表與話語,彼此間亦能相互了解。有興趣請參考拙著有關真物的文章 - 果青中的真物探討

當時因學生會長選舉的委託,將社團的氣氛一下降到冰點,結衣為了維持氣氛而刻意尋找話題,雪乃真心想参選卻說不出口,而被八幡用怪招使一色當選。直到聖誕節活動這個契機,才使三人重新建立往昔的交流。真物在此出現,或許有人會覺得突兀,不過見仁見智,我認為勉強過得去。八幡認為心底有什麼話直說無妨,將氣氛搞僵也無所謂,只要雙方有真正在對話與交流即可。虛假表面的附和,還要去猜測背後的意義,如此的關係不是八幡所想要的,失去也無所謂。

但故事越後期,真物的存在似乎越來越模糊,變得可有可無,從原本的麥高芬(MacGuffin),變成只是一個單純的名詞或藉口?我覺得一開始侍奉社接受的委託,大致上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例如做餅乾、幫忙改作文、分組、姐弟間溝通等,這些事情做到最好與做到剛好的結果不會差太多,而且有時連當事人自己都不太在意了,主角群們的想法或方案若有衝突,也不致會造成過大的影響。

但隨著委託的難度、規模、重要性等提高,成敗結果自然也必需一併重視,此時彼此的作法若有相衝,必然會有磨擦,也因此能更加瞭解對方。以真物首次出現的時機,與後續出現的次數,似乎也很難說八幡過於強調真物的存在?畢竟八幡自己提及真物的次數屈指可數,其他人亦同,我不太認同整天真物、偽物的說法。只是作品後期有些橋段確實是以真物為主而開展,讓某些讀者有整天真偽物的錯覺。
確實作者到最後也沒有很明確地指出真物究竟為何,是否存在於主角們中,說不定縱使沒有真物這一詞的出現,也不至於影響劇情的發展。

從單純的職務協助者,變成事件當事人,原本處於超然中立的地位,也因事件與自己有切身關係產生利害,進而從單純以效率為首解決事情,轉為將效率以外的事情亦納入考量。對我來說,這算是逐漸成長的一個好現象,畢竟八幡先前的思考,大多是以自己為中心而去找尋想法,而之後不再只考慮到自己或效率,別人的想法、感覺、過程等,也開始重視,雖然還沒有辦法做到圓滿,但至少朝此方向前進。

三、動畫與小說不應割裂分別以觀
動畫與小說,不論何種載體形式,都有其傳達的極限,倒不如說作者希望讀者不要只看其中一種,因為兩種合而為一個作品,只看其中之一自然接收到的資訊不如兩種都看來得完整,如同許多電影或連續劇,例如哈利波特、魔戒、漫威系列、甚至天龍八部等,雖然只看小說或許能比只看影集來得詳細,但二者相互配合,我想更能表達出作者想傳達的想法,而且也能給予讀者所未感受到的意境。

四、與其他作品比較
我覺得許多人拿其他作品的標準來檢視驗果青,似乎不太妥當,畢竟作者、故事與時空背景、主角群等完全不同,要如何比較令人不解。張飛打岳飛、蘋果比泡菜?
除非有一個能共同適用的標準,如情感刻畫、作畫品質、用字遣詞、人物塑造等,以類似的標準比較似乎能更客觀。

五、是否有些讀者過度幻想
常有人說故事中的主角們,尤其是八幡,人設過高,但我不認同。故事只是發生在一個普通高中內,幾個沒有特殊能力、平凡無常的高中生,在因緣際會下,來到一個專門幫助其他校內同學煩惱的社團,而委託也大多不離日常生活中的事務。他們既非十全十美,且有些委託也遭遇過困境,甚至實質上也有沒能處理完善,何來人設太高?有些讀者的幻想,加上一些誇大的宣傳,讓人對於果青有過大的期待。
八幡也沒有自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聖人,純粹是因過往受到言語罷凌,提早看清世間,不信任其他人而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問題,就連葉山與陽乃如此優秀的角色亦無不同。

個人認為,如果單純只有小說而未發行動畫,或許果青就無法擁有至今為止的銷量與排名,畢竟很多人物的描摹、意境的營造,光靠文字是很難讓讀者意會。

六、關於共依存
共依存,是依賴他人來依賴自己,進而獲得成就感。這種現象或結果其實在現實中也不少見,也不一定只發生在男女間,例如有些父母放不下其子女,是因害怕自己不再被需要,而失去心理中的依靠,所以想藉著掌控子女,使其依賴自己,發生的原因有很多就不多贅述。我覺得這種現象不見得是正面或負面,也有可能是中性,除非隱居深山與世隔絕,否則或多或少都會有依賴他人的情況。
情侶間適度的共依存,或許也能解讀成彼此感情親密,只要雙方都認為恰當,也不會造成困擾,那有何不可。更何況是現今講求專業分工的時代,各產業鏈環環相扣,戶相依賴以達到效率最大化,或許也能解讀成共依存?

肥宅我身邊有整天膩再一起的情侶,也有一個星期見不到幾次面的情侶,甚至許多夫妻婚後也採分別財產制,各式各樣的情況都有。在陽乃眼中或許八雪間是所謂的共依存,但如果其他人不這麼認為呢?
雖然八幡害怕失去雪乃,而有點過度介入,不過他們也只是高中生,剛在一起不久,本來很多事物就需要慢慢磨合與改善,而且就處理委託的過程來看,雪乃與八幡都各自有其擅長與不擅長之處,互補不足藉此讓結果更完善,我想這也是社會中很普遍的情況。

小說與動畫(目前連載的進度)我都有從頭到尾看過兩回以上,每次看的感覺會隨著年紀、心情、經歷過的事物等,而有不同的感觸,至少這是一部讓我願意花錢買整套小說的作品。至於他人如何評價,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種評價,沒必要說服其他人接受自己的看法,也沒有哪一種看法是正確或錯誤,既然雙方找不到交集,就在此打住即可,否則最後也只會有更嚴重的分歧出現。
板務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