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像翻訪談翻上癮了......
簡單說明一下,日本的《My Pocket》與進巨合作推出促銷活動(現已結束),活動之餘除推出官方四格番外另有專門訪談,而最後一回恰好是老師的回合(前三回均為三位主聲優)
原文:http://mypocket-shingeki.jp/pc/interview/
======
──動畫開播後實際看過的感想?
一句話,太棒了!!完成度超級高的。老實說,我真的覺得要是這動畫是原作就好了(笑)。能夠做出如此質地優良的作品,身為原作者我真的很開心。對我而言,製成動畫播出是我第二次這麼開心。漫畫上市的時候我已開心過一次,但是這次以動畫的方式再度問世讓我再一次很高興。能接收到至今不知道漫畫的觀眾們的反應於我也是喜事一樁。
──原作與動畫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
與原作的不同在於,動畫有聲音和動作,所以速度感完全不一樣!尤其是使用立體機動裝置的動作場景,比我當初想的還要更有動感。因為是由非常理解立體機動裝置的監督(荒木哲郎監督)做的,這些段落的成果真的覺得很厲害。
──能夠很好的繪製角色嗎?
對於角色,儘管包含了人類內心深處「對於壓迫自己的事物想要抵抗」這樣的心情,以及相反的「想要珍惜現有的東西」這樣一個感情,我想應該是逐漸能夠得心應手的表現了。
──有喜歡的角色,以及不怎喜歡的角色嗎?(又XD)
喜歡的角色是「約翰(約翰‧基爾修坦)」呢。因為不管遇到什麼都會很直接地說出來,容易招人反感。但是,作為人類不單是好的一面,壞的一面也會表現出來,因此可以信任。我覺得是不會說謊的人。難以理解的是主角的「艾連(艾連‧葉卡)」呢。要說原因,因為艾連是故事的奴隸。他是為了演出故事裡必要的橋段才有的存在,而一直都只有描寫人類的光明面。在動畫的製作現場,這部分我儘可能與對方商量希望能做點什麼,於是更加表現了他作為人類的缺憾面。外加聲優(梶裕貴)的演出,如今已成了我喜歡的角色。雖說動畫版變成我喜歡的角色,原作的話依然沒法掌握(笑)。事實上,在接觸動畫後原作也在逐漸改變,希望這之中的變化也能拭目以待。
──米卡莎‧阿卡曼這個角色是如何誕生的?
因為我喜歡“萌文化”而做了不少用功,米卡莎可以說是我所考慮的“萌元素”的集大成(笑)。是個比劇中主角還要強大的女性角色呢。米卡莎這名字是來自戰艦名稱,日俄戰爭時東鄉平八郎所搭乘的「戰艦三笠」。其實呢,另個原因是有個不祥傳聞是“給女主角取個戰艦名字較能賣出去”...(笑)。其他女性角色我也有隨處放入萌屬性,可以試著去找喔!
※「米卡莎」與「三笠」的日文發音均為“mikasa”
老師你是從哪聽來的XDD
──有喜歡的場景嗎?
我自己是很喜歡巨人彼此互毆的場景,尤其是巨大化的艾連與其他巨人對決的部分。因為我喜歡格鬥技,所以特別想畫「使用綜合格鬥技的超人力霸王”這樣有暴力味道的圖。
──在製作動畫時,會給予意見到什麼程度?
動畫的製作現場給我種大家一起在培育孩子(角色)的感覺。在決定一個角色的性格時製作組全員未必意見會一致,每天彼此都會有摩擦呢。有時也會變得有點歇斯底里...(笑)。雖說大家的目標都是100分,但是沒人知道哪種100分才是正確的。此外,我們“製作組考慮的100分”跟“觀眾的100分”也不一樣。我也有提出不少自己喜好的點,不過最終仍以監督所想的方式來表現,我想會是很好的作品。另,對於格鬥技的描寫內有包含我自己的情懷,不過原作的粉絲未必就是格鬥技的粉絲,所以我想目前不是很重要。這是只有在這說的內容,即使沒了格鬥場景故事也能成立的(笑)。
──荒木哲郎監督曾在訪談(※)中表示「這部作品很“刺激”,會讓人覺得非戰鬥不可」。這與老師所考慮的世界觀是一致的嗎?※收錄於別冊少年5月號
沒有錯!雖說我也是這樣,在一般常講的“現充”的極端裡各自有立場的人們彼此衝突就是這部的本質。我覺得監督有充分理解到、並且表現出這部分。聲優們也都有將這股刺激感完整表達出來呢!
──請告訴我們今後的焦點。
談話雖然能進行到最終回,但是現在還是不要說比較好呢。我儘量不使用“善惡”或者“正義”之類的詞彙,打算讓故事行進的方向不會特別定出哪邊是善、哪邊是惡。雖說還要繼續欺騙讀者...最好別抱以過度的期待再來看比較好喔!
(最後一個是針對活動的感想,就不放了)
Fin.
======
各位讀者們,準備好繼續燒腦吧!(毆)
延伸閱讀:現充(リア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