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理想的愛人——有川 讓(天之白虎)
在沒有寫到讓之前,感覺有很多很多想說的話,真的輪到寫他的時候,反而不知道該從何寫起了。直到這個時候,我才發現,也許我對於這個人物的偏愛,已經超出了我自己的想象。其實一代和二代的天之白虎,都是我個人比較喜歡的類型,品學全優的眼睛兄,做事認真的態度非常的吸引人。而遙久3中的讓,其形象的豐滿和立體程度,又遠遠超越前兩代,不再僅僅只是作爲“好學生”或“學者”的典型而存在。
遙久3中的天之白虎有川 讓,被設定爲主角的青梅竹馬之一,同樣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不同的是他還是弓道部高手,比主角小一歲的學弟。設定爲弓道部這一點很好理解,主要是爲了套用後面他代替那須與一完成射扇的情節;而年齡設定爲年下組這一點,則頗爲fans們所不解。事實上在遊戲中,除了每次叫“前輩”這一點執著(這也是因爲他超級認真的個性吧)外,讓不論是語言還是行爲都體現的相當成熟(中原茂先生的配音也是如此),完全沒有小男孩的感覺。那麽爲什麽要把他設定爲年下的角色呢?這就不能不說到他和將臣、望美之間的三角關係了。
將臣和讓兩兄弟,性格既有不同之處,也有相似的地方。將臣獨立、奔放,屬於會帶著望美往前跑的類型;讓則是較爲柔和、內斂,如同溫暖的水流圍繞著望美。將臣是那種“只要是想要的東西,就該用自己的雙手牢牢抓住”的人,因此雖然明知道弟弟喜歡望美,卻完全不會考慮退讓;而讓在兄弟關係中,一直都是比較忍讓的一個,他內斂的性格使得他很多時候面對強勢的哥哥都選擇了沈默,隱藏了自己的想法。唯有對於望美,是他唯一的執著,是他唯一不肯退讓的地方。
或許是從很小的時候,讓就已經喜歡上望美了,然而他從來沒有告訴望美,爲什麽?不僅因爲將臣,還因爲他和望美之間年齡的差距(這也就是光榮非要把他設定爲年下組的原因!)。他比望美小一歲,比哥哥和望美低一年級,這在別人或許根本不是什麽問題,然而他是有川讓,是一個一直堅持叫望美“前輩”的死硬派,在他而言,這絕對是一個問題。哥哥才是望美的同齡人,或者說相配的人,自己是比他們小的學弟,永遠也是後輩。“如果三個人一起出去,別人恐怕會理所當然的認爲望美和哥哥是一對吧?”抱著這樣的想法的讓,一開始就把自己放在這樣的境地。對於哥哥,讓是既羡慕又不無嫉妒的:將臣永遠都是拉著望美跑在前面的那一個,而讓,他一直努力的追趕著哥哥,想讓自己也能成爲那個帶著望美奔向未來的人;但是不論怎麽追趕,他仍然是落在後面的弟弟,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從這一點來說,讓實在是個傻瓜:爲什麽要把自己變成將臣呢?再怎麽樣努力,他也不可能取代將臣,但是,讓就是讓,在望美心中,也是將臣不能取代的人啊?
於是讓自卑了,他把對望美的愛深深的埋藏在心底,只是作爲一個朋友默默的陪伴在望美的身邊。爲了緩解望美的思鄉之情,他爲望美做出熟悉的料理;爲了讓望美住得高興,他在院子裏種下各種花木;爲了保護望美,他拜那須與一爲師,苦練弓術;甚至在他因星之一族的預知能力,每天每天做著關於自己的死的惡夢的時候,他仍然用溫和的微笑面對著望美,仍然注視著望美的一顰一笑,仍然在安慰著望美:“我沒事的,我只是最近睡的不大好,好好睡一覺就沒事了。”如果沒有玩過他的劇情,或許不會有什麽感覺,但是當知道了他的惡夢之後,卻令人不能不爲之動容。一個十幾歲的男孩,每天都夢見自己的死亡,而且那種感覺如此清晰,以至於他心裏知道那不是夢,而是真實的未來。只要一合上眼,就會看見黑暗的沒有一絲光亮的未來,我想,那時候的讓,可能很害怕“睡覺”這件事情吧?長期爲絕望惡夢折磨的讓,卻一點也沒有讓望美察覺自己的情緒,他的微笑,仍然是那麽的溫柔,因爲他愛著望美,不願意讓望美爲自己多一點點擔心。
劇情發展到了鐮倉,望美爲讓求了護身符,希望能救出讓。而在後來的戰鬥中,護身符真的起了作用,擋住了差點傷到讓的流箭。望美笑了,讓也笑了,而我和望美一樣,也被讓的微笑騙了,我以爲真的改變了命運,真的把讓從必死的惡夢中救出來了!天知道,那個時候的讓心裏根本就知道,命運並沒有改變,他的惡夢還是會實現,他將不得不離開他所愛的望美,然而他再次選擇了欺騙望美,因爲他不忍心讓望美失望!
二月二十八日,源平兩軍對峙,一箭飛來,扇應聲而落。與此同時,黑龍逆鱗卷起的暗濤竟突然襲向白龍神子望美!突襲來的太快,衆人都驚呆了,電光石火之間,一切都結束了。地上只餘下重傷瀕死的讓,被讓保護得毫髮無傷的望美,還有——碎裂的白龍逆鱗。惡夢終於出現了,讓爲了保護望美而死;夢也終於醒了,原來那個護身符並沒有救回讓,讓還是死在了自己面前。
“真的……和夢裏……一模一樣呢……
“不一樣的是……前輩……你的手,好溫暖啊……
讓死了,白龍逆鱗也破碎了,沒有了改變命運的可能。此時的望美,終於體會到了讓曾經體會過的“絕望”。走到庭院裏,看到的是讓;走到廚房,看到的是讓;睜開眼睛,看到的是讓;閉上眼睛,仍然能看到讓。讓對望美的愛,如同水、陽光和空氣,看不見卻每時每刻都圍繞在望美身邊;或許平時並沒有察覺,而一旦失去這份愛時,絕望感和失落感,足以令人窒息。也許是到了這個時候,望美才能真正確認自己對讓的心意,真正感受到小讓那一直無法傳達的思念。
沒有流淚,望美每天麻木地度過,直到逆鱗修復,才仿佛身患絕症的病人看見了一絲希望般,馬上上書到以前的時空,然後開始瘋狂的尋找讓:讓還活著嗎?還來得及嗎?努力壓抑住雙手的顫抖,希望與恐懼交替襲來,望美奔走於每一處讓可能出現的地方。這裏,沒有;那裏,也沒有;讓,你在哪里?終於,看到了讓,還是帶著溫柔的微笑,還是輕聲叫著“前輩”,太好了,讓還活著!也許是爲了確認這一切不是夢或幻覺,望美撲進讓的懷中,緊緊的,緊緊的抱住了讓。是真的,這是真的讓!直到此刻,望美的眼淚才奔湧而出,失而復得的溫柔,來得如此不易!讓的劇情,也在此達到了最高潮。(仿佛是作爲與這段劇情相互呼應的存在,在十六夜記中,是小讓失去了望美,然後每日如行屍走肉般度日,直到本應化爲虛空的望美聽到了他的呼喚……)
一切都結束了,惡夢也結束了,讓終於得到了他夢想的幸福。此時此刻,讓還是有那麽一點點的忐忑:真的嗎?望美真的也喜歡著我嗎?這樣的奇迹有可能發生嗎?就算你會罵我也好,我想再聽一遍,前輩,我喜歡你,你呢?也許是因爲愛的太久太深,讓總是少了一點安全感,這也是他醋勁特別大的原因之一。然而在瞭解了讓和自己的心意之後,這樣沒有安全感的讓只有讓望美更加溫柔的對待他吧?望美,請好好的對待讓吧。
是的,我喜歡你,一直,一直也喜歡著你……
後記:
還記得十幾年以前曾經看過某本書裏有這樣的對話:
問:有什麽辦法,知道他是不是喜歡我?
答:很簡單,看他的眼睛。如果他喜歡你的話,他的眼睛總是看著你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日劇《同一屋檐下》?大哥達也(江口洋介),二哥雅也(福山雅治),大姐小雪(酒井法子),還有兩個弟弟和一個妹妹。玩讓的劇情的時候,我經常會忍不住的想起雅也。和讓一樣,雅也一直暗中愛慕著小雪卻無法表達。在全劇的最後,小雪終於走出了心結,接受了雅也的愛,這時候他們的一個弟弟說了這麽一段話:“從小時候就是這樣,大家一起出來玩的時候,小雪姐姐經常會走丟,然後大家都去找。這個時候,第一個找到她的,肯定是雅也哥哥,因爲,他的眼睛一直都會跟著她的。”(大意如此)這句話讓我徹底迷上了雅也,如果有這樣一個永遠都看著你,關心著你的愛人,我還能追求什麽?
爲什麽要在這裏說這些無關的話?因爲我認爲,對於望美,讓就是這樣的存在。還記得大團圓路線的ED圖嗎?所有人都來到了現代,有人好奇,有人興奮,有人安心,有人感慨,只有一個人,他的眼睛一直都看著望美……。
再後記:
個人對本傳中小讓劇情裏“破碎的逆鱗如何復原”這一段非常不滿,這種所謂的奇迹實在破壞整個劇情的協調感。記得《魔女之條件》裏女主角未知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我從來就不相信什麽奇迹。我認爲呢,所謂奇迹啊,其實就是很多很多的愛,很多很多的忍耐,再加上更多更多的努力所形成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