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對於桓騎之印象,便是偷家高手,他戰鬥彷彿永遠只會那一千零一招的偷家,但對手無論如何提防總會中招。回憶桓騎過去的每場戰鬥細節,會發現偷家只是手段而已,如同桓騎凌虐屍體,讓他真正強大的武器另有其物——誘導的技巧。
桓騎是個心理戰的高手,其境界甚至在王翦之上,他之所以能屢屢偷家成功,便是他能巧妙的引導對手得到他希望的想法,桓騎是那種遇強則強的類型,唯有壓倒性的困境中,他強大的誘導能力才會被發揮得淋漓盡致,跟李牧的這一戰,便讓我們得以一窺桓騎誘導的能力之深不可測。
他過去的頭幾場戰役,由於敵軍與讀者對桓騎的理解都不深,所以幾乎用不到什麼高深的誘導技巧,便能創造出對方的破綻。只需利用人對常識的盲點便行。
比如第一場戰役,即便對手是廉頗這樣的名將,在理解不深的情況,遇上桓騎也是應對的左支右絀,桓騎軍隊脫離常理,不與敵軍硬碰硬,奇招百出,竟被他偷了兩次家。第二場函谷關之戰,桓騎也是利用了防守方在不利的情況只會被動防禦的盲點,突然打了個錯手不及。
甚至到第三場黑山羊之戰,桓騎的敵手都還未能跟上他的節奏,慶舍與紀慧基本是照著軍事常識走,搶先佔領中央山丘獲得地利,以此優勢拖垮敵軍。但桓騎不來這一套,他慢悠悠的讓趙軍先奪得山丘,甚至等他們建設得差不多時,再一把掐住紀慧的弱點,逼他撤軍。
一直到第四場與扈輒戰,我們才總算窺見桓騎心理戰實力的冰山一角,此時桓騎已是名震七國的六將,趙軍已經在堤防桓騎愛用的戰法,單是像之前那樣突破常理,不足以讓對方落入陷阱。桓騎他才終於展現其高超的心理誘導能力。
他引導扈輒踏入陷阱的方式,其實利用了多個人性弱點(甚至無法稱為弱點,只是性格的特色罷了),一是軍人的驕傲,扈輒軍是一隻身經百戰的軍隊,愈是老練,其自尊愈強(從其副將的言談,也可知道他們對身為扈輒軍的驕傲),而桓騎軍不過是盜賊集團,儘管其戰功彪炳,也沒有人可以真正認同這支軍隊,這支軍隊一定有什麼缺陷,桓騎軍一定有不如我們的地方,這樣的想法一直深植於他的對手裡。(其實連李牧軍也不例外,看最近幾話他們多強調自己與他們不一樣)
桓騎刻意讓軍隊在對方面前狼狽潰敗的樣子,正好滿足了對手這樣的慾望:「哈,果然盜賊比不上真正的軍人,看他們為逃跑不顧同伴的樣子!」於是扈輒軍相信了桓騎軍的潰敗,再加上眼見為憑的「錯覺」,他們得出了桓騎引導出的結論「桓騎已經輸了」,此時重點自然便不是贏得戰爭,而是擴大戰果——盡可能的殲滅所有敵軍。
但結果大家都很清楚了,扈輒以為的勝利果實,早已被桓騎下了毒。
到了最近一場與李牧的戰鬥,當真是令人看得過癮,桓騎的誘導多次使用,讓李牧犯了種種錯誤。
首先第一個誘導,也是利用長期以來的思考慣性——桓騎只會偷家,在優勢兵力的情下,穩扎穩打便能贏(看看多少讀者也中了)。
所以當飛信隊與樂華隊成功從戰場逃脫時,李牧並未分兵去追擊(一般應該要如此),扈輒的前車之鑑歷歷在目,李牧不冒險擴大戰果,他只想取最低限度的勝利——殺掉桓騎,結果因為飛信、樂華的逃脫成功,為桓騎保留日後反擊的實力。 此乃第一個誘導。
再來當桓騎算準時間後,讓軍隊擺出奇怪陣型,聰明如李牧,自然一眼便看出明顯的弱點。這裡桓騎利用了同樣的思考慣性——一直以來他的種種策略都是為偷家服務,所以李牧只是思考桓騎會如何利用這個奇怪陣型偷家,忽略了其他可能,維持穩扎穩打的策略,李牧是優秀的軍事家,也不可能下令軍隊朝明顯的陷阱進攻,導致直到太陽快下山才發現桓騎的目的,但也為時已晚。這是第二個誤導。
最後桓騎成功逃出了,李牧會怎麼想呢?他此時思考的重心,其實又悄悄被改變了,從防止桓騎斬首戰術,變成防止桓騎成功逃生。桓騎入主宜安城的做法,也落實了李牧猜想,依城防守等待援軍。但李牧早就猜想到這個可能,截斷了桓騎這條生路。
我想到這個地步李牧應該也認為桓騎輸了,不料此時桓騎施展了第三個誘導。
不知道大家有是否這種經驗,可能大考前,你原本以為自己準備充足,結果走到教室門口,突然有人問你:「你有帶2B鉛筆嗎?」你也嚇了一跳,趕緊翻開書包確認,但想當然耳,前一天晚上早就準備好,東西自然齊全。但在緊張的環境下,所有確認過的東西,都會變得不確定。
跟桓騎作戰自然是高度緊張的,有太多在壓倒性優勢下卻輸掉的例子,而且桓騎又以殘忍著名,死在他手上絕對痛苦無比。李牧一直保持著高度緊張,這時如果有人悄悄在耳邊說:「你確認過XXX了嗎?可以靠這手翻盤喔」結果會如何?
果然連李牧也瞬間慌了方寸,忘記謹慎思考這個方案的可能性,便讓底下軍隊急行軍馳援,為桓騎創造出了偷家機會。
那以上種種都是桓騎在開戰之前都設想到的嗎?豈不表示桓騎擁有超越王翦、李牧的大局觀,能預判到這種程度。我個人是不這麼認為的,我覺得桓騎是依靠其不凡的應變能力,擁有大局觀的人,不會像桓騎表現的那樣自信,而是如同王翦、李牧那般嚴肅(他在秦國的囂張發言,基本上是外交手段,在戰場上是不會看到李牧貶低對手的),因為大局觀需要高度的專注力,預測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對手永遠有可能比自己多算一步,因此王翦才這般警慎,當他察覺不對勁時,便不會踏進戰場。
而桓騎勇於踏進陷阱的自信來源,不是大局觀,而是應變能力,永遠都能根據手上籌碼,打出最好策略,如同職業賭徒。而與應變能力相得益彰的便是他的想像力,他天馬行空的策略,使他能突破對手計算,以出乎意料的方式擊敗對手,在之中誘導技巧,正是實踐計畫不可或缺的能力。
因此桓騎強大的原因,我覺得可以歸功於三點:一、應變能力,強大的心理素質,讓他在各種困境都不會慌亂,能做出最佳解。二、想像力,突破常理的策略,使敵人難以預判,算計。三、心理誘導能力,使種種不可能的策略成功,引導對手走向自己挖好的墳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