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25
GP 1k

【心得】如果這世界有一個地方可以找到妳----言葉之庭

樓主 陽明山野貓 godwithangel
一次不夠,兩次也不夠
他的東西即使到了第五次,也無法說出我看完了

但,這樣就永遠都不會寫了,我不要
所以,現在寫


轉貼自我自己的小屋,如有觸犯板規請跟我說,我會立刻下架,感謝









        新海誠,他喜歡以動畫方式呈現他的故事,喜歡在熟悉的街景中,畫出不太熟悉的感觸。在他眼底的事物,彷如攏上一層無名的光,然後他畫出來,然後被我們看到。

        閃爍的紅綠燈

        清晨的通勤電車

        或是,映在大樓與海洋與田埂間的夕陽

        每件事物都絢爛艷麗,每句對白都琢磨許久,連空氣裡的味道都想讓觀眾知道那樣的細緻。他的世界裡充滿著不現實的反光,宛如那物體本來就會發出微微光芒。被詩句勾勒出邊角的角色,演著可能貼近可能陌生的故事。每次看完他的電影都會懷疑,我們的世界是否本來就這麼漂亮,每次卻都只能找到類似的寂寞。

        



        他想畫一座承接雨水的城市,雨和雨聲卻即將淹沒城市。電車依然反覆交錯,對白與獨白都變少了,但男孩還是很思春。我想,最開始,新海誠只是讀了一首和歌而已。


短評

        日本以ACG產業稱霸世界,許多日本導演在拍電影時也選擇專攻動畫。有趣的是,即使是四面環海的島國,他們的藝術卻沒有封閉的島國氣息。宮崎駿庵野秀明大友克洋押井守細田守,還有已故的今敏及早逝的近藤喜文,不管是議題選擇或是畫面呈現,都不走小眾路線。各有所長,且重複性非常低:有的人選擇生活化,有的人選擇民間傳說,也有科幻掛帥,或是名作改編。不過,其中有個導演似乎本來就沒打算走大眾路線,他的作品總是很像詩。主角常會有大量的獨白,搭配更迭的街景,用高彩度的光影,描寫日常中不經意的片段。而畫面表現也很特別,寫實到讓人想問他為啥不叫人來演,這位導演,就是新海誠

        大家最熟悉的新海誠,應該是在秒速五公分中,那份接近卻又遙遠的思念。『要用甚麼樣的速度,我們才能相遇?』,我個人也覺得那是幾近完美的作品。唯一的埋怨,就是為什麼最後那一步還是被世界消磨了沒有跨出去嗚嗚嗚......

        『昨天晚上,』妳說,『我做了一個夢,』我說,『夢裡的我們,還是十三歲的模樣。』彷彿看見,年幼的妳拿著傘轉了一圈說,『明年我們還要一起去看櫻花喔。』對此,我們深信不疑。櫻花的花瓣以秒速五公分的速度,列車以秒速五公分的速度,火箭以秒速五公分的速度,簡訊以秒速五公分的速度。身處黑暗宇宙中的太空人,到底在黑暗裡搜尋著甚麼?這速度甚麼事情都不會發生,除了淡化原本我對妳最完整的思念......

        慢著,這篇是要講言葉之庭。

        這部電影,很短。第一次看到網路上的資訊時,笑了出來,46分鐘!?應該是1時46分吧?笑著網路的不專業。等我到戲院前看著降價的套票才知道,他真的只有46分。但無損這部作品的精彩,導演與團隊依舊在這次用盡全力。

        這次故事依然繞著愛情,相較於他以往的作品來說,雖然仍帶著不快的步調,卻比任何一部都要簡單。沒有過去的包袱,沒有成熟的世故,沒有太多的猶豫,也不擅長掩飾。導演只是描寫著,一個年輕男孩對愛情的細語(細雨)。但這個故事中的女孩,卻是個想太多的大人,在這場雨中該怎樣把自己淋濕?她以為自己知道,所以撐著傘,卻因濕漉的地面停駐不前,是否害怕著滑倒?是否害怕受傷?遠方的航空障礙警示燈不停閃爍,警告所有帶著翅膀的事物:『不准冒險!』,還是在說:『請往更高的天空飛去。』?在高中生眼中,對愛情的憧憬,純真得讓人想為他加油。

        儘管大部分對白都只是日常,碎語很多,但每一分每一秒,每一次的獨白,每一場雨,每一段配樂,都有很深很深的情緒在裡面。宛如和歌一樣,字本身的字義也好讀音也好,都可以作為解讀這首詩的線索,儘管有作為註釋的訓讀,卻沒有明文禁止人充滿想像。讀到這邊的朋友們,如果你有機會接觸這部作品;如果你剛好可以接受這種節奏;如果你有思念的人,如果你有不敢嘗試的夢想,如果你認為四十六分鐘並不會太長,如果你曾希望秒速五公分有個幸福一點的結局......請細細品味每個一閃而逝面的氛圍。



        其實,我跟和歌也不熟,但是我看到一篇好文章,對和歌有興趣的人可以延伸了解一下。應該會更喜歡這部作品。剛剛意外發現作者也是巴友

        
推薦觀影類型
1.喜歡王家衛的人
2.喜歡新海誠的人
3.對戀愛有恐懼的人
4.喜歡藝術類型片的人
5.思春少年



不推薦觀影類型
1.喜歡快節奏的人
2.痛恨愛情藝文電影的人
3.無法接受姊弟戀的人



片長只有46分鐘再捏不就剩沒幾秒可以看了
所以還沒看的人請千萬不要往下拉
      


        這座城市裡,常常都在下雨。他們為這場邂逅訂了一個規則,讓彼此可以找到對方。簡單的暗號,加上許多思念,這部電影就成形了。彷彿思念滿溢的時候,天空就會下雨,他們就有一個地方找到對方。但是想再深入這部作品時,會發現,這場雨只反映了男孩的情緒。

        被削減的對白與情緒,都變成雨聲,飄然地在城市的各處降落。『喜歡雨,因為它帶來天空的氣味。』天空象徵著他對年長女性的憧憬。也許是男主角秋月孝雄母親的不成熟,讓他對高位階的事物有許多情結,但這都只是促成姊弟戀的小設定,我並不在意,也不需特別提及,因為喜歡一個人並不會有太多原因。重點是,雨是導演描述他情緒的媒介。許多畫面與轉折,都是用雨來做演出。天空對雨訴說許多事情,雨反映著男孩的反應,高興或悲傷,都是一點一滴的雨水,直到,這城市終於被他的思念淹沒。

        我很喜歡最後一段,當男孩離開女孩房間時的開端。從地面,鏡頭緩緩拉高,雨仍是不停落下,男孩說過的話語,逆向地,往越來越高的空中灌注,在女孩的心中迴響。男孩從天空得到的雨水(話語/情緒)終於反向流進女孩身體裡,從眼中流出來。她跑了出去,穿過幾個紅色的警示燈,滑倒了,受傷了,停在安全門的綠燈前,水波的光紋誇張地映在樓梯間的牆上,彷彿整座城市都已經被雨水覆蓋。男孩是衝動的,女孩隱約能感覺得到接下來的話不會太好聽,而導演刻意讓他怒號的聲音變得空洞。

        『我在憧憬甚麼,再怎麼喜歡也無法傳達!』

        強風吹過女孩的臉,即使空洞卻是最真誠的抱怨,雨水的方向全往女孩灌注。女孩閉上眼睛後瞇著眼看男孩,決定在暴雨的中央聆聽。

『妳就那樣,對重要的事全都不提,繼續裝出若無其事的表情孤獨度過一生吧!!』

        天空突然放晴,女孩雙眼流出大量眼淚,跨步跑向男孩,天空與雨水的角色突然倒置。屬於女孩自己的雨水,開始宣洩,兩片天空的交界處,複雜地下起太陽雨。原來男孩自己也可能成為別人的天空灑下雨水。整座城市,才從男孩的焦慮中看到陽光。


        片尾曲中,不再下雨,轉而下雪。男孩的心境變得堅定,也許是稍微長大了。片尾的片尾,他做了一雙夏季款式的女用鞋,擺在過去約好的地方。稍微陪他一下,陪他懷念45分鐘前的雷雨季。



其他


        
        附帶一提,秒速五公分中有好多遺憾,被風吹跑的信、不停誤點的火車、沒有收件人的簡訊、沒有被回應的心意。跟我一起看秒速五公分的女孩,看完櫻花抄之後問我,劇中的他們最後有沒有在一起?

        下次我會拿言葉之庭給她看。

板務人員:歡迎申請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