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芙卡洛斯,芙寧娜·德·楓丹,塵世七執政之一,眾水、眾方、眾民與眾律法的女王……毫無疑問是真正的神明。」-芙寧娜
大家好,近期應當會有大量的文章出沒,先為大家簡單的講一下芙芙相關的一些考據,整個楓丹給我的觀感等實在過於豐富了,然後今天的文章會有不少劇透與暴雷,請介意的旅行者先跑完主線以及芙芙的傳說任務後再來觀看。
希望今天的文章大家會喜歡。
以下正文
楓丹
楓丹(Fontaine)法語意為「噴泉」。
提到楓丹,大家會想到應當是「楓丹白露宮」,從詞源上講,楓丹白露(fontainebleau)源於法語Fontaine BelleEau,原意為「美麗的泉水」
(圖為楓丹白露宮的中心地帶)
作為法國最大的王宮之一,在法國北部法蘭西島地區的楓丹白露宮,從12世紀起就成為法國國王的行宮。後經歷代君王的改建、擴建、裝飾和修繕。
在1530年左右,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擴建宮殿,由意大利畫家大師羅索和普里馬蒂喬主持內部裝飾,還有法國畫家卡隆及雕塑家古戎等人參與設計。
面貌一新的宮殿被巨大開闊的庭院所環繞。其富有意大利建築的韻味,把文藝覆興時期的風格和法國傳統藝術和諧地融合在一起。這種風格被稱為「楓丹白露派」,是一座帶有意大利風格的法國文藝覆興藝術之典範的建築。
另,令人慶幸的是,大革命期間,楓丹白露宮沒有受到任何重大損壞, 直到1803 年拿破崙在此處建立軍事學校,而後,他選擇以楓丹白露宮作為自己的帝制紀念物,及1804年與教皇庇護七世會面並加冕為皇帝的地點。
楓丹白露周圍地區風景綺麗,森林茂盛,古蹟眾多,其中王宮於1927 年成為國家博物館,並因其獨特的建築和歷史重要性而在1981年指定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
「好了,我親愛的子民們,不論你們是否承認我,是否信仰我,都請保持你們對正義的熱忱!」
姓名
芙寧娜·德·楓丹
芙寧娜的全名芙寧娜·德·楓丹是很典型的法國貴族命名方式,以名字+德(de)+統治區域的名稱為格式。
芙寧娜則是來至於古羅馬神話中的同名的泉水女神芙寧娜(Furrina)。
他是一位古老的羅馬女神,關於他的崇拜可以追溯到羅馬宗教歷史的最早時期,芙寧娜通常與水的流動或冒泡有關。
同時,古羅馬的另一位泉水之神豐斯(Fons/Foontus)也應該是芙寧娜的原型之一,Fons在拉丁語中有「源頭」、「根源」之意,也是歐洲多種語言中泉水的詞源,舉例來說,法語的Fontaine(楓丹)就是來源於此。
芙卡洛斯
芙卡洛斯(Focalors)取至於所羅門王七十二魔神的佛卡洛斯 (Focalor) ;他是所羅門王72柱魔神中排第41位的魔神,別號「水域公爵」,常見形像為人身長有獅鷲獸的翼,也可能乘坐獅鷲獸現身。
佛卡洛斯擅長控制風與海的力量,經常掀翻戰艦、溺斃水手,但不會做與召喚者的命令相抵觸的事情,而佛卡洛斯自身最大的興趣就是喜歡將人丟進海中,欣賞其溺斃的樣子······
「我是神明!我是神明!我真的是神明!」
命座
芙芙的命座也是非常的有意思,他的命座是司頌座,然後每一個命座的名稱也都是有名的歌劇台詞。
一命「愛是難馴鳥,哀乞亦無用。」
出至法國作曲家喬治·比才的著名歌劇《卡門》第一幕的詠嘆調。
1875年《卡門》首次公演的海報
《卡門》這部歌劇改編自普羅斯柏·梅里美的同名中篇小說。
1875年3月3日,首次歌劇在巴黎的喜歌劇院上演,但劇情內容卻令公眾難以接受。《卡門》第33次演出後,比才猝然長逝。
在他去世十年後,《卡門》才獲得國際讚譽,成為最受歡迎、上演頻率最高的歌劇,更成為西方藝術的經典。歌劇第二幕的詠嘆調《愛情是一隻自由的鳥兒》與《鬥牛士之歌》亦是膾炙人口的唱段。
美國女高音格拉汀·法拉的有聲電影和查理·卓別林的一部無聲電影更是擴大了歌劇的名聲。20世紀80年代有過一次卡門熱潮。1983年的幾個月內,彼得·布魯克改編版的《卡門悲劇》上演,在隆達導演弗朗切斯哥·羅斯協同多明哥拍攝了電影版的《卡門》。
卡門主要講述了一位美貌而性格倔強吉卜賽女郎,女工卡門的故事。二命「女人皆善變,仿若水中萍。」
則是出至義大利作曲家,朱塞佩·威爾第的歌劇《弄臣》第三幕。
Titta Ruffo飾演的弄臣
《弄臣》(1851年於威尼斯首演)。由於這部歌劇主要建立在雨果的一部戲劇(Le roi s'amuse)之上,它的唱詞必須經過大量的修改才能夠符合當時的審查標準,威爾第也因此數次幾乎徹底放棄它的創作。這部歌劇一經上演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通過《弄臣》,威爾第將他對當時社會的關注、多元的文化以及各種新奇的元素融入他的歌劇當中。
《弄臣》是現在各大歌劇院的標準保留劇目之一。
先跳過三命,來講四命「若非處幽冥,怎知生可貴!」
出至《奧菲歐與優麗狄茜》
最早的視覺圖(1764)
《奧菲歐與優麗狄茜》,1762年在維也納首演。意大利文腳本作者卡爾紮比吉編劇,故事情節取自希臘神話奧菲歐,由德國作曲家格魯克譜曲,這部歌劇戲劇性強,並首次在歌劇中引入了管絃樂伴奏。
在本劇中,作曲家大大縮小了宣敍調和詠歎調的差異,使整部歌劇在風格上更加統一。
故事大致講述了奧菲歐去冥界拯救妻子優麗狄茜。
三命「秘密藏心間,無人知我名。」
五命「我已有覺察,他名即是…!」
則出至義大利作曲家賈科莫·普契尼的歌劇《杜蘭朵公主》。
杜蘭朵 (黃柳霜), 1937年
故事講述了蒙古帝國下令,欲娶公主杜蘭朵(Turandot)者,須猜對公主的三個謎語;但如有猜錯,便要處死。有一位波斯王子蒞臨求婚,但猜謎失敗,將於月出之時斬首。
流亡中國的韃靼王子卡拉富(Calaf)與父親帖木兒(Timur)、侍女柳兒(Liù)在北京城重逢後,即看到波斯王子遭處決,杜蘭朵在場親自監斬。
卡拉富王子被杜蘭朵公主的美貌吸引,不顧父親、柳兒和三位大臣的反對來應婚......
杜蘭朵音譯自原文「Turandot」,而此詞本身就來自波斯語的「Turandokht」,由「Turan」(圖蘭,地名)和「dokht」(女兒)兩個字組成,意即「圖蘭之女」。
六命「諸君聽我頌,共舉愛之杯!」
這個我就熟了,其來至小仲馬的茶花女,歌劇則是由前文提過的朱塞佩·威爾第所改編。
茶花女》,阿爾豐斯·慕夏,1896年
我個人十分的喜歡茶花女這一部作品,十分推薦還沒有觀看過的朋友可以去看,不論是去觀看小說或是去觀看歌劇的都有各自的魅力,能的話當然是建議都看。
以倒敘的手法開頭,從女主角瑪格麗特・戈蒂埃去世後開始,因緣際會下,作者認識了阿爾芒,日後阿爾芒將回憶口述給作者,使他能夠寫出這篇故事。
「沒什麼好傾訴的,我可是神明芙寧娜,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結語:
在撰寫該篇文章時,我的水元素有些過於充盈了。
個人對於這一次的劇情以及芙寧娜的人物塑造等都是十分的滿意,對我來說,芙寧娜無愧於水之神的名號,無愧於正義之神的稱呼,無愧的楓丹的人民。
500年來獨自堅守著,打扮典雅莊重,行為誇張無比,顯得有些過於戲劇化,但原來,這是因為他確實是正在演戲。
說來有趣,我開始就有想到大該的劇情走向,雖然蠻多細節與我預想的不同,但並沒有出乎我的意料,但依然令我在遊玩觀看的時候無比的悸動,無比的受到觸動。
經過兩三天的沉澱後,先是整理了一篇這個,今天的文章到這邊,謝謝閱讀。
如有錯漏,還請指正。
他真的很了不起,這500年來,但凡他的意志有任何的鬆懈,楓丹,都只會剩下最糟糕的結局。-芙卡洛斯
延伸閱讀:
【情報】納西妲名稱考據(雷)
【心得】楓丹背景考據—飲食篇(三)
【心得】雷電將軍考據【正是明白此景須臾,才更要抓緊享受。】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