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大家好,今天要來聊大革命中出現的《聖殿騎士團》
他們是如何建立,如何影響當時的歐洲社會,也被稱為銀行業的始祖。以及為什麼後期會被處以火刑、解散。背後的陰謀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會與代表撒旦、反傳統文化的形象巴風特有關係,今天用一篇文章來告訴大家,如果想看影片的可以拉到最下面
最下方有影片介紹
那故事要從西元前~970年開始,以色列第二任國王《大衛王David 》逝世,所羅門繼位成第三任國王,在他的統治期間被視為王國的黃金時代,他擁有無與倫比的智慧,並在聖殿山建造了耶路撒冷的第一聖殿,後也稱所羅門神殿,這是猶太教最神聖的場所,提供教徒崇拜上帝和進行五祭,裡面供奉著名的約櫃,是以色列人與上帝立約的象徵
《大衛王》 來源:維基百科
時間來到前587年,新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征服猶大王國,將猶太人虜往巴比倫,成為巴比倫之囚,也把這座神殿摧毀,在前539年波斯又征服新巴比倫王國,居魯士二世釋放猶太人回以色列,也幫助重建這座聖殿,所以這時期稱為第二聖殿。但好景不常,在西元70年耶路撒冷被羅馬攻陷,隨即第二聖殿又遭到摧毀,聖物還被奪走運回羅馬城,幾千來年,猶太教徒希望在原址上重建第三聖殿,在末世論預言中提到,在彌賽亞時代來臨之時,就是第三聖殿重建之日
《所羅門神殿》 來源:維基百科
1096年西方基督教世界「以神知名」 ,發起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教宗要求天主教徒援助東方的基督徒,所以參加東征的人都有著十字的標誌,最終在1099年攻陷耶路撒冷,建立十字軍國家,聖地在基督徒的控制下相對安全,但對於歐洲朝聖者來說依舊危險,途中許多強盜襲擊這些基督徒,常常發生屠殺行為
《危險的朝聖之路》 來源:AI幻想圖
1114年 香檳伯爵《于格一世》和封臣《雨果·德·帕英》前往聖地朝聖,之後伯爵返回法國,但雨果仍留在那裏,因為在途中他親眼見到朝聖者的困難,同樣是基督徒的他,認為自己需要做點什麼,1119年 雨果向耶路撒冷國王及牧首提議,可以建立一個天主教修道會來保護朝聖者,在納布盧斯會議(Council of Nablus)上雙方同意這項請求,國王授予雨果與其他八名騎士 在聖殿山的阿克薩清真寺建立總部,而這裡就是所羅門聖殿的原址,同年聖殿騎士團正式成立
《聖殿騎士團》 來源:AI幻想圖
因為是在所羅門聖殿廢墟上建立的,所以騎士團全名為
基督和所羅門聖殿的貧苦騎士團
(PoorFellow-Soldiers of Christ and of the Temple of Solomon)
簡稱聖殿騎士團
(Knights Templar)
格言是主阿,不是我們,不是我們,但願榮耀歸以祢之名
(Non nobis Domine, non nobis, sed nominituo da gloriam)
《騎士團徽章 - 兩人一馬》 來源:AI幻想圖
騎士團徽章是兩名騎士騎馬的圖像,代表初期的貧困但這個標誌卻也成為滅亡的原因之一,這個後面會再講到,創始人雨果制定了騎士團的行為準則,被稱為拉丁規則(Latin Rule),共有72條規定生活方式,包括安靜的吃飯,每周吃肉不超過三次,不能與女性有身體接觸,還有每天的集體祈禱時間,不能參加就要背誦主禱文,騎士團分為貴族的騎士兄弟、非貴族中士兄弟、和牧師兄弟,貴族騎士與牧師穿著白色斗篷,而一般中士穿的是黑色斗篷,白色衣服代表他們的純潔和貞潔,三者都搭配紅色十字,這是殉難的象徵,代表在戰場上身亡可以到達天堂
《三種騎士團兄弟》 來源:AI幻想圖
他們的入會儀式稱為receptio,是一個莊嚴的儀式,外人不能參加,成員要將財產交給騎士團,並向耶穌及聖母發誓,必須遵從貧窮、貞潔、虔誠,並且服從騎士團以及征服耶路撒冷的誓言
《騎士團入會儀式》 來源:AI幻想圖
初期因為貧苦的原因,只能靠捐贈維生。但不久就遇到一個強大的贊助商,伯爾納鐸,他是天主教西篤會的隱修士,也是騎士團創始人之一《安德烈·德·蒙巴爾》的親戚在寫給騎士團的信函被稱為《讚美騎士團》
《伯爾納鐸》 來源:維基百科
他們開始受到基督世界的青睞,教宗依諾增爵二世娟蹭了第一筆財產,在其拋磚引玉之下,愈來愈多的貴族捐獻金錢、土地和生意給騎士團,1139年,教宗頒布詔書《Omne datum optimization》讓騎士團自由出入基督教國家邊境、無須繳納稅款,承諾擁有對穆斯林征服的戰利品,也可以建造教堂和房屋
《教宗捐獻財產》 來源:AI幻想圖
不久騎士團的組織愈發強大,據點分布歐洲以及中東地區,開始提供保護朝聖者的武裝保護,還開發出類似現今銀行業的業務,一位朝聖者或貴族要從歐洲到聖地,路途遙遠不說,途中還有許多盜匪的劫掠,所以貴重物品帶在身上太危險了,這時候可以用聖殿騎士團的「金融網路」出發前將物品存在教堂或據點,來換取一張相同價值的證明,當抵達聖城之後,便可以在當地的聖殿機構換取等價金錢,朝聖者財產受到保護,騎士團則收取費用,創造兩者雙贏的局面,這被譽為是銀行業業務的始祖
《騎士團的據點》 來源:維基百科
隨著穆斯林對聖地的奪取行動,他們的使命轉變參與防禦行動,聖殿騎士團幾乎參加所有聖地的大小戰役,甚至參與過西班牙伊比利半島的收復運動,最著名的行動則是《蒙吉薩戰役》(Battle of Montgisard)。1177年,薩拉丁對耶路撒冷王國發動大規模入侵,希望對十字軍造成決定性打擊。由於主力十字軍遠赴其他戰場,王國顯得脆弱不堪。但是患有麻風病的國王鮑德溫四世不畏懼,率領一小股軍隊對抗薩拉丁。聖殿騎士只有500名,加上其他軍隊才4500人,薩拉丁的大軍有26000人,這是一場人力懸殊的戰役,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
《染病的鮑德溫國王》 來源:電影 王者天下
所以十字軍在蒙吉薩附近埋伏,鮑德溫國王雖然染病,但他卻以非凡的勇氣帶領軍隊。十字軍發動奇襲,打了薩拉丁軍隊一個措手不及。一時間阿尤布王朝的軍隊已經四面楚歌,完全沒有做好對抗的準備,最終被十字軍的攻擊壓垮。薩拉丁雖然僥倖逃脫,但他的軍隊損失慘重,被迫撤回埃及。戰役的結果鼓舞了十字軍國家的士氣,即使面對壓倒性的優勢,也展現了他們的韌性。
《蒙吉薩戰役》 來源:維基百科
12世紀中葉開始,十字軍在聖地的軍事行動漸漸逆風,伊斯蘭世界在薩拉丁的帶領下,變得更加團結,而十字軍內部也出現分歧,聖殿騎士常常與醫院騎士、條頓騎士起內鬨,雙方為了利益發生衝突,削弱基督教世界的力量,十字軍在聖地的軍事開始節節敗退。在1291年《阿卡圍城戰》中被徹底趕出聖地
《內鬨的十字軍》 來源:AI幻想圖
聖殿騎士與醫院騎士撤退到賽普勒斯王國,之後輾轉回到法國,保護朝聖者的騎士團,聖地都失守了,所以對於他們的使命變得不再重要,但在幾百年來,他們已經成為基督國家日常的一部分,前面說到他們在歐洲有數千個據點、農場。也有金融網路的服務,為許多人提供工作,這些領土分布在許多國家,等於出現許多國中國,而且還可以自由進出這讓許多歐洲貴族不只忌憚他們,也忌妒這些龐大財富
《影響歐洲的聖殿騎士》 來源:AI幻想圖
當時法蘭西國王腓力四世在英格蘭戰爭中,向聖殿借貸許多錢籌備軍隊,這是一筆不小的開銷,1306年,教宗克萊孟五世寫信給聖殿騎士團和醫院騎士團團長,邀請他們前往法國討論合併一事,隔年聖殿大團長《雅克·德·莫萊》率先抵達,腓力四世抓到這個機會,為了擺脫這些債務,他組織了一場祕密行動
1307年9月,他向全法蘭西執法者發出密令,一個月後逮捕聖殿騎士團所有成員,10月13日凌晨,全法國的士兵同時虜獲境內所有騎士團,逮捕令上面寫著
〈上帝不高興。我們在王國裡有信仰的敵人〉
Dieu n'est pas content, nous avons des ennemis de lafoi dans le Royaume
《被逮捕的聖殿騎士》 來源:電視劇 騎士殞落
他們被指控對十字架吐口水,否認耶穌的存在,徽章兩人共騎一馬在推廣同性戀,還有金融腐敗和詐欺,還被認為崇拜惡魔巴風特,據說這些指控是騎士受不了拷打被迫承認的,教宗對這件事情感到憤怒,認為無視他的宗教權威,但此時的聖座是駐紮在法國的,因為當年被腓力四世脅迫遷至亞維農,不久教宗也改變態度,11月頒布了一項法令,令命所有基督教國家逮捕境內聖殿成員,並且沒收所有土地,在腓力四世的壓力下,之後又發布法令解散聖殿騎士團,並且將財產轉移給醫院騎士團
《崇拜巴風特的聖殿騎士》 來源:AI幻想圖
這些聖殿騎士沒有受到法律的辯護,腓力四世認為他們已經認罪,直接就地正法,許多騎士被綁在火柱上活活燒死,最後一位聖殿騎士大團長《雅克·德·莫萊》行刑前說了一句話:
上帝知道誰錯了,誰犯了罪。那些判我們死刑的人很快就會悲傷
Dieu Sait qui a tort et a péché. Il vabientôtarriver malheur à ceux qui nous ont condamnés à mort
這句話被許多人認為是一個詛咒,因為一個月後教宗病死了,八個月後,腓力四世也在打獵途中去世,許多人認為,這是騎士團團長在上帝面前指證他們,才降下報應給予兩人,聖殿騎士團被捕的那天是10月13日星期五,許多人認為這就是黑色星期五的由來。在之後的文書解密「希農羊皮紙」,其實教宗當時已經赦免了聖殿騎士團,現今羅馬天主教的立場是: 對聖殿騎士團的迫害是不公正的,該組織或其統治本質上沒有任何錯誤
而許多人認為共濟會與聖殿騎士團有密切關係,所以路易十六在處決時,一位共濟會成員用布沾著他的血,嘴裡呢喃地說著《雅克·德·莫萊》你已經報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