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故事純屬虛構)
上回提及:
…在這個看似合理的世界裡,人喜歡把一切錯誤都推諉給別人。…
小說主線第七百一十七回 (第九部份)
第六十二回 受人所託(七)
當法屬北美洲自治領的軍隊的連番軍事行動、英軍和其盟友的軍隊的敗陣、漢諾威淪陷的消息傳回英國後,英國下議院於1759年2月25日召開緊急會議,就這事進行激烈辯論。作為國家領導人的泰恩河畔紐卡斯爾公爵托馬斯·佩勒姆-霍利斯,乃至他領導的整個內閣受到猛烈抨擊,主要是指責海軍的戰鬥力低下,連法國的殖民地海軍都打不過,英屬美洲殖民地的英軍和民軍的戰鬥力也是太弱了,面對法屬美洲的軍隊竟然不堪一擊,一些城市和重要城鎮甚至不戰而降,結果連美洲的原居民部落盟軍也要離棄他們。
許多國會議員對政府沒有辦法控制物價也是十分憤怒。因為許多國會議員和民眾從各地的報社的報導知悉一件事,就是在全國的主要商行裡,僅大洋商行和吉瑪·卡文迪許·馬拉泰斯塔自資控制的奧馬卡商行,一直不斷通過中立國的分行作為中介人,協助運輸各種商品和物資回英國,又通過英華美銀行對巴克萊銀行、蘇格蘭銀行和蘇格蘭皇家銀行提供更多的貸款擔保,讓三間銀行可以對英國各地的工坊和小商人提供低利率和長年期的貸款,並協助英國的商賈和莊園主把商品運到外地銷售,使這些僱主可以有資金應付這場戰爭的經營困境;可是這些為民眾和國家付出的事,其他大商行卻是鮮有進行,最多就是哈德遜灣公司一直沒有裁員,其他商行都是「保上瘦下」,拒絕「共渡時艱」,政府又沒有政策應對,所以憤怒是很合理。
不過,就算民間怎樣努力也好,物價不斷攀升也是不爭的事實。如今的戰況這麼惡劣,除非政府可以給予一個明確而能夠看見的希望,或是給予一個可行的應對方案,否則國會真的不可能接受戰爭持續下去的苦果。
面對這個艱難的環境,泰恩河畔紐卡斯爾公爵托馬斯·佩勒姆-霍利斯告訴下議院一個由法國提出的局部停戰方案,讓下議院辯論是否接受,他自己則沒有立場。這個法國的新方案提出英法兩國只需在兩國本土停戰,並且互不攻擊對方的商船,其餘的地方戰鬥則不受停戰方案影響。這代表雙方的戰爭關係持續,只是英倫三島和法國本土會實施停火;法國為了表示對這方案的誠意,所以法國願意對英國的棉織品和絲織品給予免關稅的優待,直到戰爭結束。
下議院的議員這個方案可說是意見分歧,作為在野的托利黨不滿他竟然毫不作為,任由敵國提出所謂停戰方案,要求他下臺,連作為執政黨的輝格黨,也有不少後座議員表示不滿。下議院領袖兼南部國務卿威廉·皮特眼見情勢不妙,就跟一眾議員提出要求,容許他讀出一封由法國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兼英華美銀行的總行查帳組負責人弗朗索瓦-馬里·阿魯埃代為落筆的信書。下議院議員隨即激烈地辯論片刻後,便容許他讀出這封書信的內文。
「…法國的國王陛下跟國內的貴族和官員協商後,同意若大不列顛王國願意捍衛正義、今後可以和平共處、一起賺錢的話,法國願意跟大不列顛協調一個保障彼此的利益的方案…若是貴國同意這個提案,法國的國王陛下會委託他的特使團到英國協商方案。不過,在方案未有定案,或是戰爭未有結束的打算前,我國並不同意把協商的方案內容公開,特使團也要獲得保護和身份保密,免得有人對特使團的成員作出任何危害生命的行為…」
下議院的議員聽見法國這個新提案,其實都是半信半疑,畢竟法國現時處於優勢,路易十五真的會跟大不列顛談一個合作的方案。不過,若法國願意談的話,最少大家都可以有一個希望。因此,下議院決定同意政府繼續跟法國和談,可是政府必須在一年內完成談判,最少必須是停戰協定。
泰恩河畔紐卡斯爾公爵托馬斯·佩勒姆-霍利斯作為第一財政大臣、大不列顛的政府最高領導人,當然知道如今的情勢嚴峻。更重要的是,面對物價和失業率攀升,他必須拿出一套方案控制物價和穩定國內的就業狀況,可是國庫無錢、商賈拒絕僱用更多工人,貨物又因戰爭的緣故嚴重滯銷,就算他運用行政甚至法律手段,都不大可能解決問題。因此,他只能把政治前途和國家的未來押注給這個未知的談判。1759年2月27日,他獲得年老的國王喬治二世的同意,寫了一封表明接受和談的書信,於當日轉交給瑞士邦聯駐英國倫敦的公使館,由公使館轉交給法國。
1759年3月17日,法國委託瑞士邦聯把回覆的書信送抵英國。法國提出兩國在英吉利海峽的薩克島的教堂繼續舉行秘密會議,法國的代表團會包括國王本人、政府、法屬北美洲自治領和法國國會的代表,舉行日期應該在六月中旬。會談期間,法國不反對繼續戰鬥,畢竟誰都不會接受在現階段向敵方屈膝的條款,不如繼續戰鬥,一邊打一邊談。英國隨即回覆法國,坎伯蘭公爵威廉·奧古斯塔斯會擔任國王的代表,政府代表仍是下議院領袖兼南部國務卿威廉·皮特、國會的代表分別是上議院議員第三代沙福伯爵亨利·馬拉泰斯塔,和下議院議員第二代吉爾福德伯爵腓特烈·諾斯。會議訂於1759年6月10日舉行,談判期間會繼續進行戰爭。
那麼,談判的條件有好轉嗎?在某程度而言,法國的優勢是變得明顯。直到1759年5月31日為止,普魯士軍和英軍先後在帕爾齊希戰役、卑爾根戰役、庫勒斯道夫戰役敗北,雖在漢諾威的軍隊和普魯士軍於明登之戰擊敗了一支約六萬人的法軍,但是對於神聖羅馬帝國的戰線是效用太低。更慘的是,一直沒有出動的丹麥海軍加入了對英國的攻擊,於北海發動封鎖戰術,許多英國走私商船被搶劫,導致皇家海軍的防禦力量變得更不足,陸軍也是有心無力,政府必須及早解決多條戰線的問題。
不過,當雙方的談判正式開始後,英國卻是看見另一個景象。
1759年6月10日陰 英國 英吉利海峽 薩克島 教堂
一眾英國代表看見檯面上的法國提出的和約方案時,大家不約而同地目瞪口呆。代表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的吉瑪·卡文迪許·馬拉泰斯塔看見他們的反應後,就好奇地問:「請問各位是否不滿意和約的初稿嗎?若是不滿,不如你們說出來啦。」
下議院領袖兼南部國務卿威廉·皮特驚訝地答:「公爵夫人,法國的方案是認真的嗎?我從未聽過有這種奇怪的和約。你們的陣營不是佔上風嗎?可是這個方案是完全看不到對法國有甚麼好處,看似是戰敗方的方案而已。」
代表法國政府的第三代黎希留公爵路易·法蘭斯瓦·亞曼·迪普萊西就對他們說:「我國的這個方案,只要你們同意的話,我國便會盡力落實方案,絕不反悔,也不後悔。」
坎伯蘭公爵威廉·奧古斯塔斯問:「貴國只要那五座在印度的城鎮,還有保留法屬南方大陸和法屬印度洋的殖民地。只要我國同意這些要求,貴國就同意所有五大湖區以南、效忠法國的原住民部落恢復獨立的身份、放棄在印度曾經或現仍擁有的土地,還有把五大湖區以南的土地交給英國統治,更容許和法國共同擁有法屬北美洲自治領的宗主權;法屬北美洲自治領同意在戰後接收大不列顛王國的戰俘和英屬美洲拒絕接收的囚犯。公爵夫人,你應該不是跟法國人一起開玩笑嗎?」
吉瑪·卡文迪許·馬拉泰斯塔立刻板著臉回答他、說:「難道坎伯蘭公爵殿下認為,我會用自己的委託人的利益開玩笑嗎?請你不要污衊我的名聲。」
下議院議員第二代吉爾福德伯爵腓特烈·諾斯說:「公爵夫人,法國要求我國對法國出口的酒類產品、小麥、馬鈴薯、水果、絲織品、還有容許法國的金融機構在英國和英國的殖民地境內經營業務和投資,容許法國國王、貴族和民眾買賣英國的國債和股票,以及英國必須容許法國的國民可以在大不列顛王國及其殖民地經營各種產業。若這些是用來交換法國的土地,我不相信法國人會同意這種事吧。」
代表法國國會出席會議的法國思想家、唯物主義哲學家、文學家、美學家、翻譯家兼百科全書派的代表,也是法國國會下議院議員德尼·狄德羅說:「我國的事不用貴國擔憂,貴國只需告訴我們,你們是否同意這些安排便行。」
法國一方的態度這樣堅定,看來這應該不是開玩笑,而是真的和約草案。不過,大不列顛的代表很快便發現問題。
下回預告:
你們到底是想甚麼?
(本故事純屬虛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