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18
GP 309

【閒聊】不一樣的光芒——遙久3人物隨意談:平 敦盛

樓主 我是阿天 atian177
[b]濁世中的一股清流——平 敦盛(天之玄武)[/b]

遙久3中有不少角色都是真實的歷史人物,所以我一般都會在文後附上一段相關歷史考據,也算是遊戲之外的一點餘興吧。獨有平敦盛,我必須破例以歷史來開頭,因爲遊戲中的平敦盛實在與歷史上的敦盛有太多重合的影子了,若能了解這相關的歷史,對敦盛這個角色的理解也會加深幾分。

平敦盛在日本史上可是大大有名的人物,雖然生年僅僅十七歲,卻與森蘭丸、竹中半兵衛、足利義滿並稱日本古代四大美男子。和中國的四大美女一樣,這四大美男子不見得真是史上最美的男人,卻一定是因爲這樣那樣的原因在亂世的歷史上留下了痕迹的人物。

平敦盛,乃平清盛之弟平經盛之子,官至四位下無官大夫。敦盛天生容貌清秀嬌豔,多才多藝,尤其擅長音樂,酷愛橫笛,據說不論何種樂曲,均能過耳不忘。如果生在平安時代,想必也是風流人物一名。可惜敦盛生在平氏盛極而衰、源氏取而代之的年代,1185年2月,著名的一之谷之戰爆發。敦盛作爲平氏的貴族武士,也參加了本次戰役(遊戲中設定爲敦盛早死,這時是作爲怨靈參戰)。

二月六日晚,決戰前夕,敦盛難以入眠,取出隨身攜帶的名笛“小枝”吹奏一曲。是夜明月高照,四野無聲,敦盛優雅清澈的笛聲傳出很遠,不但本營,連敵軍(即源氏軍中)也有不少人聞之感動落淚的。第二天,大戰打響,開始還互有勝負,後來九郎率部於小路殺岀,平軍陣腳大亂,終於潰不成軍,紛紛逃向海邊的戰船,敦盛也在撤退的人群之中。(按歷史記載,平忠度和平經正均死於此役)
源氏軍將領熊谷直實率軍追趕平氏敗軍,遠遠看見敦盛裝束,估計是平氏貴族,於是便大聲向對方邀戰。敦盛雖然不善武藝,但身爲武士怎能不應挑戰,於是回馬來戰。敦盛年紀太小,而且完全沒有實戰經驗,怎麽能是老將熊谷直實的對手,沒幾下便被打落馬下。熊谷直實跳下馬,揭開敦盛的頭盔,便準備砍下對方的頭顱。可是看到敦盛的臉,老將的刀也遲疑了:這是一張極爲年輕稚氣的臉,而且清雅秀麗,雖然戰敗卻毫無懼色。熊谷直實想不到對手竟是一個年紀與自己孫子差不多的少年,心中忽然起了不忍之意,又看到對方腰間挂著的笛子,原來竟是昨夜吹笛之人!熊谷決定放過這少年,於是好言勸他離去,並叫他今後專心雅樂,不要再參與戰爭。誰料敦盛並不領情:“我是平家大將、春宮大夫敦盛,並非不懂事的少年人。我不上陣則罷,既然上陣,身爲平家武士,豈能貪生怕死?你武藝高強,打敗了我,就割了我的首級領功去吧。源平兩家,世代爲仇,何況戰場之上,兩陣之間,豈能對敵人存有憐憫之心?”眼看後面大軍殺到,敦盛已難免一死,熊谷直實不得不含淚取下了敦盛的頭顱。殺死敦盛後,熊谷不禁慨歎:大戰之中雙方何止萬人,隨身帶著笛子的恐怕只此一人而已!於是把敦盛的“小枝”笛取下,和敦盛的人頭一起交給了九郎,見者無不流淚。經此一事,熊谷直實深覺世事無常,憂多樂少,漸漸心灰意冷,後來終於出家。

敦盛和熊谷之事傳遍後世,並因此而在能樂中有《敦盛》一篇,即“人間五十年”一段,此曲傳誦久遠,最著名的歌者莫過於戰國時代的織田信長。信長最愛此曲,在初露頭角的桶狹間奇襲戰和最後的本能寺之變中均吟誦此曲。到了今天,幾乎“人間五十年”已經比《敦盛》的本名更爲出名。

歷史上的敦盛已經回顧完了,怎麽樣,是否能從中看到我們心目中敦盛的影子?
不錯,敦盛確實是那個相貌清秀、雅擅音樂的敦盛,在這個污濁的亂世,他一塵不染得如同一股清流。和前代的天之玄武一樣,敦盛繼承了心地純潔、相貌秀麗、笛聲清冽的特點。(在這一點上,我不得不說,源平合戰時代沒有比敦盛更適合當天之玄武的人了)但是和以前的天之玄武相比,敦盛又多了幾分勇敢和堅毅,不愧爲那個戰場上坦然赴死的平敦盛。

在遊戲中,敦盛幾乎可以說是一個至清至純的存在:論年齡,他比望美還小,而且不像讓的少年老成,他確實在很多時候也表現的象一個純真羞澀的孩子;論外貌,仍然是如少女般秀麗的少年,臉上經常會染上令人憐愛的紅暈;不論到哪里都帶上的笛子,更是他的標誌,他的笛聲清揚悠遠,純淨如泉水,沒有染上一絲雜質。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純潔到極點的人物,卻偏偏被變成了“污穢”的代表物——怨靈。

前代的天之玄武都是有著自卑傾向的人,自卑來源於被捲入宮廷權力鬥爭的身份;和他們相比,敦盛的痛苦,可能來得更爲深刻而複雜:自身的家族已經逐漸沒落,他無能爲力;家族爲了復興,不擇手段地使用三神器的力量來召喚怨靈,天地因此失去平衡,山川變色;戰亂頻繁,最不願見到鮮血與殺戮的他偏偏不得不每天面對著戰場;而他自己,被復活爲不潔的怨靈,戰爭的工具,而且隨著時日越久,越難以控制體內怨靈的力量,這樣下去,終將完全失去自己的神智變成完全的殺人機器。

懷著這樣的痛苦和矛盾,敦盛遇見了望美。看見神子封印怨靈的身影,他當即下定了決心:跟隨著她,幫助她糾正平家的錯誤,終結亂世,然後用她的手,封印自己這不潔的怨靈。不能不說,對於深陷絕望的敦盛,一開始跟著望美,只是單純的想要“死去”而已。然而隨著共曆患難,他對望美的情感也在慢慢的滋生,不知何時,那種求死的意願已經變成了“想要保護她”的決心。由於自己的自卑感,敦盛從來不敢流露自己對望美的情感,對他來說,潔淨的神子怎是自己這污穢的怨靈所能妄想的?關於敦盛的劇情我不想講的太多,還是留給神子們慢慢體會吧。

難以忘記福原合戰前夕,敦盛在源氏軍中吹笛,經正在平氏軍中彈奏琵琶,樂聲相和,蕩氣回腸,動人心魄。原本是親人手足,今天卻身處兩個陣營,是有心?是無奈?樂聲已終,刀兵聲已起,風雅的平安朝結束了,武士掌權的幕府時代來臨了。模糊間,仿佛又聽到哪里傳來《敦盛曲》:

人間五十年,與天相比,不過渺小一物。
看世事,夢幻似水。任人生一度,入滅隨即當前。
此即爲菩提之種,懊惱之情,滿懷於心胸。
汝此刻即上京都,若見敦盛卿之首級!
放眼天下,海天之內,豈有長生不滅者。

附錄:
《敦盛》原文:
賛賛思へばこの世は常の住み家にあらず。
賛賛草葉に置く白露、水に宿る月よりなほあやし。
賛賛きんこくに花を詠じ、榮花は先つて無常の風に誘はるる。
賛賛南樓の月を弄ぶ輩も月に先つて有為の雲にかくれり。
賛賛人間五十年、下天のうちを比ぶれば夢幻の如くなり。
賛賛一度生を享け、滅せぬもののあるべきか。

板務人員:歡迎申請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