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就來講講與"星海蟲族"極度相似的戰錘40k-"泰倫蟲族"
這兩個種族在背景設定上曾經歷過大幅度的更改,因此花了不時間回去考古
因兩方無論是外觀還是本質設定都有非常多的共通點,所以本篇的重點會放在兩族之間的"差異"上。
一般玩家對星海蟲族的了解程度較高,因此本文的篇幅會比較著重在”泰倫蟲族”
跟上篇一樣這兩套遊戲的背景設定都很龐大,而40K的部份文獻和設定已年代久遠,多數沒有翻譯且有許多新舊版的資料衝突,我會盡可能用較通俗的方式來解說,至於一些比較需要深論探討的部份就請有興趣的人再自行去考古了~
要先聲明的一點就是戰錘40k的公司"GamesWorkshop"(簡稱"GW")
以及星海爭霸的公司暴雪BZ 兩家都是吃書技術一流的遊戲公司,遊戲的故事背景設定在歷經過無數的官方作者之後,在資料文獻上肯定會有新舊版設定的衝突,以及每位作者各撰寫的內容時常會出現互相打臉的情況,所以如果本文資料內容有誤,還請各位別見怪,並在底下留言糾正~感謝!
PS:因內文字多冗長,為了不讓各位感到枯燥乏味,本次的圖片會刻意多一些。
1.起源
星海蟲族 Zerg
星海爭霸的蟲族與神族一樣,都是由古老的高智慧外星種族"薩爾納加"創造的,在薩爾納加認定神族是他們失敗的作品後,他們離開了艾爾,來到了一顆名叫"澤瑞斯"的星球,他們對該星球的一種"蠕蟲"感到高度的興趣,這種蠕蟲在一般環境底下雖然看似脆弱無害,但牠有著獨特寄生的習性,鑽入寄主的大腦攝取有利的基因並加以利用,薩爾納加便以此寄生蠕蟲作為根底 進而創造了"蟲族"。
接下來就是BZ吃書的開始,在星海爭霸2中BZ將本作的三族內戰,變成三族共存一同攜手對抗終極邪惡的局面,在二代中"亞蒙"這個大反派出場了,雖然在SC1有幫混源體鋪梗,但因為這傢伙一出卻搞亂了原本的背景架構,許多新的設定補充而改寫了我們原知的故事背景設定。
在母巢之戰的最後任務中,凱莉根莫名其妙失去了她對於杜蘭的所有控制,隨後澤拉圖發現杜蘭正在秘密地培養一種神族和蟲族的混源體,杜蘭對澤拉圖自稱他已經度過幾千年的歲月並且有很多化名。這使得杜蘭的背景變得更加神秘莫測,他更強調自己是為一個更高的權力在服務。
新的設定是薩爾那加在創造蟲族時分成了兩個亞種,一個是我們熟悉的蟲群(ZergSwarm),還有原生蟲族(PrimalZerg),與前者不同的是,原生蟲族是有"自我意識"個體,因此進化的方式是藉由吞噬其它生物來攝取基因原質,而非像蟲族是"集體意識",每個蟲族個體都只是整個蟲群的一個器官,因此"基因攝取"是由類似像"阿巴瑟"這種專門負責基因工程的特殊單位來挑選、攝取、整合並依照戰場所需來調整蟲族的突變方向。
整個蟲族的目標就是”進化”,攝取宇宙中優秀的基因原質來追求牠們所謂的”完美”,但阿巴瑟曾說過”完美是變動的目標,可以追求但永遠也達不到”,但就算如此蟲族仍會不斷朝著"完美"這個無法達成的目標前進,而所有的有基生物都是牠們掠奪的對象,可用的優秀基因就攝取或將其同化(感染),而若該物種基因不值得取用就會將其給消滅。
至於星海蟲族後來的劇情就是衝突的開始,有一個說法是薩爾納加在創造神族這項失敗品之後,一部份的薩爾納加被亞蒙操控而著手創造了蟲族,最後亞蒙控制污染了一部份的蟲族,殺死了薩爾納加,而剩下的另一部份蟲族則被擺脫亞蒙控制的"主宰"給帶走並出發去尋找"神族"。
至於尋找神族的理由,比較有說服力的說法就是想藉由神族之手來殺死自己,讓蟲族擺脫亞蒙的精神控制。主宰有可能已從薩爾那加的預言得知"凱莉根"這個關係蟲族命運的人類,而出發尋找凱莉根並將其給同化,最後為了將蟲族的統領權轉手給凱莉根,主宰將自己的本體植入艾爾的地表讓神族殺死自己。(這也解釋了SC2中化身成塔薩達的薩爾納加-"歐洛斯"如此敬佩"主宰"這個生命體) ![]()
另一個說法是亞蒙在薩爾納加創造了蟲族後,藉機控制了蟲群和主宰,並派主宰去尋找神族,藉此創造出更強大的混源體,並為自己提供在實體宇宙中的軀殼,而主宰從頭到尾只是被亞蒙給強行控制而已。(總之主宰就跟伊利丹一樣,被重新洗白了..)
泰倫蟲族 Tyranid
泰倫蟲族沒有"起源",牠們是銀河外來的入侵者,又被稱為"大吞噬者",牠們的第一次出現是在帝國的第41個千年。
曾有說法是,泰倫蟲族吃光了牠們自己的星系,為了尋找更多的食物,牠們便一路穿越了一個個銀河,吃光路徑上所有的有機物質,而人類所在的銀河系只不過是牠們路徑上的一個能源補充站而已。
另一個說法是人類該銀河系因為戰爭不斷,進而吸引到了銀河外飢餓的大吞噬者們,而這個誘因,有可能就是來自”星炬”光束。
在戰錘40K的背景世界裡,人類想在宇宙中進行短時間的長距離航行,就必須進行亞空間航行,亞空間是另一個次元空間,沒有實體大小、沒有實際距離、甚至不受時間束縛,即使是最先進的導航系統在亞空間仍然毫無作用。
帝皇星炬就如同燈塔一樣,導引人類的船隻艦隊在亞空間中航行,若失去了帝皇星炬,那就等同在這黑暗的宇宙失去了最後一絲的光芒,人類將無法在宇宙中進行長距離航行,最終人類這個種族將會快速的被其它殘暴勢力給消滅。
(2023/3/3更正,在30K時期大叛亂期間,一名忠誠星際戰士-巴拉巴斯 丹堤歐克在為了阻止叛軍奪取一個名叫"法羅斯"的遠古外星神器,該神器與帝皇使用星炬一樣同樣能夠向亞空間投射定位光束,差別在於法羅斯的效能與實用性更加卓越,能夠將光束座標定位到銀河任意位置,丹堤歐克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超載了該神器與敵人同歸於盡,法羅斯神器的瞬間沖能在黑暗的宇宙中發出了一道耀眼的閃光,就是這個瞬間且短暫的光芒,吸引到了遠在數萬光年外的泰倫蟲族)
泰倫蟲族這個名字起源,來自於牠們入侵的第一顆人類的殖民星球-"泰倫行星",在泰倫星淪陷之後,牠們便被稱為"泰倫(Tyranids)",牠們與星海蟲群一樣並非單一物種或類屬構成,而是由一個無數生物型態組成的太空生態系,在型態大小、外觀和能力上有著很大的差異,但在生物質、基因上只有略為差異。
泰倫蟲族與星海蟲族最大的不同在於泰倫是以"進食"而非"進化"為目的,泰倫蟲族也會依獵食需求而"進化",但牠們進化並不是跟星海蟲族一樣想要變得更強更完美,沒有崇高的理想和目標,只是單純為了提高目前進食的工作效率而已。
泰倫蟲族不會像星海蟲族一樣佔據星球,而是以無數的"蟲巢艦隊(Hive Fleet)"為核心,像蝗蟲一樣遊牧不定,當一顆星球被泰倫蟲族屠殺清洗後,所有的有機物質都會被消化液重新溶成"濃湯",並由蟲巢艦隊所伸出的無數巨型腸管吸收殆盡,整個星球最後只會剩下一片充滿石塊和塵土的不毛之地。
早期的戰錘40K是有”太空矮人”這個種族,但在之後整個背景故事卻完全沒有再提到矮人,矮人的戰棋也陸續被下架停產,有謠傳是因為矮人整個種族被泰倫蟲族給吃掉了(泰倫蟲族其實吃掉許多種族),而官方對於這則謠傳既沒有反駁也沒有解釋,但有可能是因為GW的財報不好、棋子銷量差,或是為了與中古戰錘做出區隔而刪掉了矮人這個種族。
PS:在戰錘圈中,每提到”刪族”或”刪除”某些設定時,”矮人”這兩個字就會被拿來當動詞或形容詞用,例如”它要被矮人了!!”或”這設定感覺會被矮人”等等。
但事實上矮人並沒有真正的被GW給刪除,應該說GW很少會表態真正的將一些放棄的舊設定給說死,他們通常只會將放棄的設定給”逐漸淡化”不再提起,但偶爾會在一段時間後又把它給挖出來,在事隔了多年後一直被認為被泰倫吃掉的“太空矮人”終於在2018年回歸了。
永遠不要低估矮人,他們在和帝國隔絕數千年的情況下生存下來。他們的堅韌和決心是我們共同的榜樣。
--Russ,太空野狼之主
2.集體意識
無論是泰倫蟲族還是星海蟲族的個體基本上都是沒有自我意識的,只有少數菁英或是特別單位才有某種程度的自我意識(例如阿巴瑟、札迦拉、瑪蘭泰之末日、基因竊取者...)大部份的蟲族單位都是被一種像是”集體意識”的思想所控制,如同現實中的蟻群和蜂巢一樣,所有的個體都以群體的角度來思考,沒有”自我”兩個字存在,以下就是星海蟲族和泰倫蟲族的集體意識解說。
星海蟲族
星海蟲族的集體意識的型態是以一個有實體的蟲群首腦來控制整個蟲群,而當蟲群出現多個首腦的時候(例如腦蟲達苟斯和凱莉根),雙方會爭奪蟲群的主導權,直到某一方被消滅,或是較弱勢的一方臣服於對手之下。
主宰 Zerg Overmind
星海蟲族最早的集體意識來自於”主宰”,主宰經由薩爾納加之手,誕生於澤瑞斯行星的生命之池,主宰有著強大的心靈控制能力,控制著數以百億的蟲群,但即使主宰的心靈控制再強大,也難以在浩瀚的宇宙中控制成千上萬的蟲群,因此牠得依靠蟲群中的特殊生物來傳達牠的指令。
腦蟲 Zerg Encroacher
腦蟲是主宰的次級意識體,是由主宰本身分裂出來的意志延伸體,就算被殺死,該腦蟲的心智會回到主宰體內,再從主宰分裂出新的軀體,只要主宰活著,腦蟲就等同是不死的。
但若軀體被摧毀,腦蟲的心智會回到主宰體內,使得原本該區域的蟲群將會失去控制而進入野化狀態,因此主宰賦予了腦蟲強大的再生能力,使得其軀體幾乎很難被殺死,目前已知能夠徹底殺死腦蟲的方法只有神族暗影聖堂的虛空幽能之力,能夠將腦蟲的軀體和心智完全殺死,無法再被主宰給回收。
腦蟲的外表就像是一隻巨型蠕蟲的器官,主宰會將指令下達給腦蟲,腦蟲接收到指令後會再將其傳達給王蟲和后蟲,最後王蟲和后蟲會依照訊息來控制周邊無數的蟲群來完成任務。主宰將自己的本體質入了神族母星-艾爾的地表,神族英雄-塔薩達融合了暗影與光明的幽能力量將其灌注在自己的主艦上直接衝撞主宰,最終雙方同歸於盡。
蟲群在失去主宰這個意識領導者後開始進入野化的狀態,蟲族若想存續就必須要有新的領導者,因此主宰的次級意識體-“腦蟲達苟斯”便依照蟲群所需開始融合多個腦蟲來進化出新的”主宰”,但新誕生的主宰是否為原主宰的重生(因為原本的腦蟲全都是主宰分裂出來的),或是一個全新意識的主宰已不得而知,因為在新主宰誕生之前就被凱莉根用計給殺死了,而後所有倖存的腦蟲則完全被消滅。
王蟲 Overlord
一般相信,那些被稱為蓋根提斯飛行獸的外星半智慧巨獸最早被吸收進蟲群的目的,是利用它們敏銳的感應能力幫助蟲族在戰爭中獲益。不管一開始的原由為何,王蟲快速地進化成命令傳達者的角色,幫助蟲群在戰鬥中保持協調。從蟲族部隊所伴隨的王蟲數量可以看出這個功能的重要性。王蟲在它們所扮演的支援角色上非常的具有彈性,常常會擔任先遣的斥候,吐出蟲苔以為蟲族未來的征戰鋪路。
王蟲的球型大腦隱藏在多層骨骼與軟骨下,並且擁有上百萬條神經與突觸點。王蟲全身都布滿神經節點,但是大部分都集中在下半身與足肢;王蟲就是透過如此精細的神經系統向蟲族發布命令與戰術資料。
凱莉根 Kerrigan
凱莉根是主宰生前在人類星球”塔桑尼斯”行星上所擄獲的人類,主宰將其改造並同化成蟲群的一員,牠賦予了凱莉根與腦蟲一樣擁有控制蟲群的能力,但與腦蟲不同的是主宰並未完全束縛住凱莉根的”自我意識”,因此凱莉根有著”一定程度”的自我思考和學習能力,但凱莉根仍得完全聽令於主宰,她無法做出任何背叛主宰的行為。
主宰在吸收了薩爾那加意識後也誕生了自己的意志,雖然它自己的意志弱小不堪,無法拒絕和抵抗亞蒙的意志,在得知亞蒙的目的將會永遠奴役和摧殘自己的蟲群後,主宰的意志開始咆哮和哭喊,但仍然無法阻擋亞蒙的控制,因此主宰便開始暗地展開了牠的計劃。
凱莉根管理蟲群的作風可以說比較自由一些,各個蟲巢群落的后蟲可以保有一定限度的管理和學習能力,但條件一下就是得完全服從她這個”中央”的命令,和主宰的獨裁作風完全不同。
后蟲 Queen
傳聞凱莉根在創造新型態的后蟲時,併入了神族和自己的DNA。
在主宰統治蟲群的時期,后蟲只是與王蟲一樣都是腦蟲手下的擴音器,較為不同的是后蟲有著感染能力,能夠孕育無數種寄生蟲,其中最經典的就是能夠感染人類建築並將人類轉化成蟲群的一員。
在母巢之戰結束後,凱莉根的幽能即使再強大也跟主宰一樣無法僅憑一己之力來控制整個蟲群,因此凱莉根將后蟲改造成了腦蟲的替代品,新型態的后蟲以每個自己所配屬的蟲巢為中心,除了像遊戲設定中能夠孵育幼蟲和擴張蟲苔以外,還擁有主宰當初賦予凱莉根的-”一定程度的自我意識”,使得后蟲能夠學習與進化,同時還能夠擔任有限度的作戰指揮官,每個后蟲都有著不同的思維和行事作風,使得蟲群更加強大並難以預料。
泰倫蟲族
蟲巢意志Hive Mind
蟲巢意志是整個泰倫生物群的意志聚合體,蟲巢意志是抽象的,它在實體宇宙中沒有實體(只有在一些特定個體身上有高度體現),它除了飢餓兇殘以外,可以說沒有任何其它多餘的感情存在(無法與其溝通或談判),而在亞空間中蟲巢意志的外觀是一個非常龐大且黑暗的靈能黑洞,其可怕的程度連亞空間中強大的惡魔們也對其畏懼三分,當蟲巢艦隊抵達一個星球時,蟲巢意志會釋放一種稱為”異次元之影”的靈能現象,這是所有靈能者的噩夢,除了會將該星球的靈能者逼瘋以外,還能夠屏蔽、隔絕該星球與外界的聯繫,所有的通信裝置將會陷入一片死寂。
PS:最早期的設定泰倫蟲族是有附屬種族的,蟲巢意志會釋放一種”奴隸荷爾蒙”的物質來奴役其它種族,例如龍人(Zoats),但這設定最後被淡化了。
蟲巢意志無法像星海的主宰一樣有實體能夠被殺死,每個蟲巢艦隊都有著各自的靈能網路,就算滅掉一整支蟲巢艦隊,仍有著其它無數支的艦隊存在(無法根除)。每個蟲巢艦隊都有著各自的獨特性,而蟲巢意志唯一的目標,就是不斷進食,在某些罕見情況下,蟲群的受害者能夠從這些侵略者身上感受到蟲巢意志陰險狡詐和野蠻的體現。
當兩隻蟲巢艦隊碰上時,雙方彼此會開始交戰直到一方獲勝,這樣的自相殘殺行為並不會縮減蟲族的數量,因為勝者會完全吸收、吞噬掉弱者,然後催生出更強大的蟲群,但與星海一樣蟲群數量龐大,蟲巢意志一樣必須依靠意志節點來將它的意志延伸至整個蟲群,而這些接受訊息並在戰場上對蟲群下達指令的生物被稱為”節點生物”,以下就是泰倫蟲族的主要節點生物:
(與星海設定一樣,當節點生物被殺死時,失去蟲巢網絡的蟲群個體會呈現本能的殺戮狀態)
蟲巢武士TyranidWarrior brood
泰倫武士蟲就像是蟲群的下級軍官,牠們會在戰場上像小隊長一樣的指揮作戰,除了強大的戰鬥能力以外,同時也是蟲巢意志的中樞節點,牠們接收並共振來自蟲巢意志的信息,並將其傳達給周圍的蟲群。
蟲巢暴君Hive tyrant
蟲巢暴君同武士蟲一樣都有著很強的節點能力,但暴君與蟲巢意志的連結卻遠勝於武士蟲,牠們巨大、強壯且野蠻,這頭巨獸身體的每個部份都是為了殺戮而創造,蟲巢暴君有著厚重的甲殼且能夠使用利爪、骨刀、撕裂鞭或裝載酸液砲等可怕武器(甚至裝載翅膀),每一隻暴君都有著各自的特點,他們極其聰明且狡詐並有一定程度的自省能力,有時甚至為了快速達成蟲巢意志的指令,暴君能夠對戰場上的狀況及事件做出快速反應。
在戰場上一隻暴君通常指揮著其下數以萬計的蟲群,當一隻暴君死亡時,蟲巢意志會迅速找到另隻暴君做為繼任者,並將前者所有的知識和記憶都灌注在繼任者身上,因此新的繼任者會吸取前者的教訓及認知對手,因此無論殺死多少隻蟲巢暴君,它都會重新回到戰場上。
諾恩蟲后Norn-Queen
諾恩蟲后的數量極少,牠們通常只會待在蟲巢艦隊的巨型船艦上,負責繁殖並管理著整個蟲群的基因庫(與星海的阿巴瑟相似),同時蟲后也掌控著整個蟲群的進化方向,諾恩蟲后的級別可以說在暴君之上,當一隻蟲后被殺死時,就代表著該蟲群的存續已進入一個危急的狀態,因此在蟲后死亡時她會釋放出一股強大的靈能效應,接收到該訊息的蟲群個體及生物船艦會四散逃亡(九頭蛇效應),直到被消滅或是由另一隻節點生物接管。
這單位只有一些早期的資料,後期有關於的資訊就非常少,可以說GW遊戲公司在後來的幾版規則書和官方小說中幾乎沒什麼再提到泰倫蟲族的諾恩蟲后。
施虐女王Dominatrix
施虐女王的數量非常稀少且有著高度智慧,通常只存在較特別強大、高等的蟲巢艦隊中,她的體型龐大像是艘陸地形戰艦一般,與諾恩蟲后相同的她也負責生產及控制進化基因,但施虐女王能夠生產出像是暴君、靈腦獸或母蟲等高階級單位。(這單位跟諾恩蟲后一樣,很少被提到)
蟲群之主The Swarmlord
泰倫蟲族的誕生時間仍是未知,只知道牠們是古老的存在,而蟲巢意志創造了無數的泰倫蟲族個體,而這些個體通常壽命都不長,大部份的蟲族兵力會在蟲巢艦隊即將抵達所要侵略的星球前夕大量的孵化,在殲滅整個星球的抵抗勢力後,蟲巢意志會將過盛的兵力全都與該星球的有機物質一起扔進消化池內溶成稀湯,最後由艦隊給吸收乾淨,只有一種泰倫生物是與整個種族一樣古老的,那就是蟲群之主。
蟲群之主是蟲巢暴君的諸多個亞種中最高層級的變體,牠是整個泰倫生物群中的巔峰,從泰倫蟲族吞噬過的每一個銀河牠都存在,牠毀滅了無數個世界、吞噬了無數的種族,牠殘暴、無情的程度可以說是蟲巢意志在實體宇宙中的完美體現。
蟲群之主可以說是不死的,每當牠被殺死,蟲巢意志會回收它的意識,並再一次的重新將牠轉生,因此蟲群之主不會因在站場上被擊殺而削弱,相反的牠只會越來越強大,牠與蟲巢意志的連結是在無數蟲群中最為強烈,因此牠的存在已超越了蟲巢艦隊之間的界限,每當牠的重生就代表著泰倫蟲族面對一次壓力的應急反應。
當蟲群碰上了能夠抵擋、甚至能與牠們匹敵的對手時,蟲群之主便會重生,牠會親自帶領並指揮蟲群作戰,除了牠凶猛強大的作戰能力以外,牠還會分析研究敵人的思維、弱點並替蟲群制訂新的戰術,有時牠的計劃或戰術甚至勝過其它高智商的種族。
3.數量
其實在許多科幻題材作品中都少不了蟲族這個種族,包括星艦戰將、最後一戰、質量效應、絕地戰兵等等,而這些蟲族最大的共通點多半是有著龐大的數量,而星海爭霸與戰錘40K也不例外。
星海蟲族
星海蟲群沒有固定的數量,依照BZ官方給的資料,在母巢之戰至自由之翼的這段時期,星海蟲群主星-查爾的蟲群數量約是一百億上下,在主星遭受攻擊時,大量蟲卵會快速孵化使得兵力瞬間暴增,再加上散佈在星區內的其它蟲群(艾爾的蟲群數量約五十億上下),整個克普魯星區的蟲族數量足夠以”兆”來計算。
問題是星海爭霸的設定中並沒有細節化到清楚說明蟲族何來的資源支撐起如此龐大的數量,星海蟲巢所分泌的蟲胎算是一種消化液,能夠分解吸收所有接觸到的有機物質,並轉化成養份供給自身的蟲巢建築群,但孵化的蟲族個體跟一般生物一樣得靠自身進食來獲取養份,這意味著蟲群若想維持如此龐大的數量就必須得不斷的掠奪不能停下來,老實說這跟自由之翼中提到蟲群在母巢之戰後沉寂了四年不符合,除非官方將克普魯星區設定成有無數像地球一樣的有機資源星球可供掠奪。
PS:有文獻說明殘存在艾爾的野生蟲群依靠啃食主宰巨大的屍體維生。
泰倫蟲族
泰倫蟲族與星海蟲族一樣沒有固定的數量,在戰錘40K中出現的泰倫蟲群可能不到整個種族的千分之一,蟲族的數量大多以每支個別的蟲巢艦隊來計算,其中最著名的蟲巢艦隊分別是克拉肯、戈爾貢和利維坦。
蟲巢艦隊在宇宙航行時,除了護衛艦種以外大多處於休眠狀態以降低資源消耗,艦身內部的蟲群多處於胚胎或是卵鞘型態,只有部份護衛會不眠不休的在無數腸型管道內巡邏提防入侵者,在蟲巢艦隊即將抵達目標時整個艦群才會從休眠中甦醒並大量孵化蟲群。
通常一支蟲巢艦隊就有著上兆的蟲群個體,數量多到甚至於能夠將整顆星球的天空給完全遮蓋,蟲巢艦隊在宇宙中航行時,常會被誤認為宇宙中的星雲或是小行星帶,但要生產如此龐大的蟲群數量同樣必須得消耗大量的資源,而這就是泰倫蟲族的生存之道-不斷的進食。
因此蟲巢艦隊永不停止,從一顆星球到另一個星球,從一個星區到另一個星區,從一個銀河系到另一個銀河系,蟲巢艦隊吞噬路徑上所有存在有機物質的星球,若一支蟲巢艦隊沒有持續的進食(補充資源),那蟲群的數量必然會減少,最終餓死。
依照目前數據顯示,有著更多的蟲巢艦隊正不斷向人類所在的銀河系前進,且每一次的入侵點不一,這說明了很有可能人類所處的銀河系已被蟲族所包圍,而銀河外其於鄰近的銀河系有可能都已被蟲群給吞噬殆盡。
在41千年的末尾,一支史無前例、數量最為龐大的蟲巢艦隊”利維坦”入侵了銀河系,這一次的入侵規模遠遠超過了帝國能夠抵抗的範圍,最終審判官-科瑞普特曼做出了重大的抉擇。
4.航行能力
星海蟲族
星海蟲族最早一開始是並沒有”利維坦”這個巨型航行單位的設定的,所有的運輸皆交由王蟲來負責,大部份的蟲族飛行單位皆可以在真空環境下存活,例如飛螳在大氣狀態下是由拍動翅膀來飛行,而在真空狀態下則是改由氣囊來推進,而在太空中牠們仍會本能的做出拍動翅膀的動作。
(這段官方回應其實是在腦補為啥飛螳在沒有氣流的太空中還要一直拍動翅膀…)
直到了星海爭霸2才有了利維坦這個巨型生物船艦的設定,至於利維坦快速航行的方式到底是用躍傳?曲速?還是像主宰一樣開蟲洞?目前我並沒有找到官方明確的解釋,依照遊戲動畫中利維坦確實有跟海柏利昂號一起做出”躍傳”的畫面,但我實在搞不懂有機體要怎麼進行躍傳?如有人知道請再留言告知,感謝~
泰倫蟲族
泰倫蟲族的航行方式就真的是土法煉鋼了,蟲巢艦隊是無法使用亞空間旅行,雖然有時候牠們可以依靠艦隊中一種名叫”角鯨蟲艦”的生物進行短距離的跳躍,這種角鯨蟲艦能夠在非常遠的距離外感知目標行星,並利用目標星球的重力場來產生一個巨大的空間壓縮航道(也可以說就是某種蟲洞),來讓整個蟲巢艦隊快速抵達目的地,但更多的時候,蟲巢艦隊仍是用傳統的推進航行,因此這樣的航行通常會耗時數百年、千年、甚至上萬年,所以為了保存能量、減少耗能,蟲巢艦隊在航行時通常內部是處於休眠的狀態,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泰倫蟲族會在侵略結束後把自己人也都做成稀飯喝掉的原因。
想想如果把成千上萬的蟲族作戰單位都原封不動的運回船艦上,在抵達下一顆星球前可能還要數百上千年的時間,這些日子裡每隻蟲子都張口要飯吃那得消耗多少資源啊? 所以全部報廢回收是保存能量最好的方式,只有在即將到達目的地時,蟲巢艦隊才會快速大量孵化蟲族作戰單位。
5.武器/生物型態
星海蟲族
星海蟲族的生物兵器通常就寫在牠們的基因序列中,始得牠們生來就具備著這些武器,例如從溫馴草食的樹懶同化突變重塑而成的刺蛇,本身就帶有巨型的鐮爪和能夠高速發射並輕易貫穿厚實鋼板的棘刺,而透過基因突變牠可以依戰場需求進化出帶毒、高穿透性等等的亞種,甚至是突變進化成另一種型態(例如變成遁地獸)。
這些突變的限制和需求通常仰賴蟲族的基因庫管理者(例如阿巴瑟)功力,以及該蟲群攝取掌握的基因庫和生物質是否多寡。
泰倫蟲族
泰倫蟲族大多數使用的兵器並非生來就固定,牠們多半是使用”共生武器” ,這些武器簡單來說是另一種個體生物或是獨立器官,蟲族單位可以依戰場需求來搭配合適的共生武器,例如利於近戰的戰場可能就會裝載巨型鐮刀、撕裂爪等等,適合遠距離攻擊的戰鬥就會裝載穿刺槍、毒液砲等等,一些泰倫單位甚至能裝載翅膀或是毒囊,所以在戰場上你可能會看到兩隻相同的兵種單位,但一隻背上長著鐮刀利爪,另一隻則長著生物砲和刺鞭。
這些共生武器通常會攝取裝配者自身的能量來生存,有些則是攝取獵物的血肉來維生,例如”骨刀”這個生物兵器是由一種單分子狀的幾丁質刀刃構成,在刀柄處有個小型腦部器官,牠可以在戰鬥中攝取所需的營養,使其刀刃能夠不斷的修復、生長(牠跟那把叫什麼斬X大刀沒有任何關係),能夠輕易切開厚重的裝甲,同時骨刀本身能夠透過神經突觸與使用者連結,使其能夠產生一股附著在刀刃周圍的靈能立場,這種立場會在兩把骨刀互相靠近時被放得更大,從外觀看上去就像是把不斷發出劈啪作響和生物靜電閃光的恐怖武器。
PS:骨刀通常由泰倫蟲族的節點生物裝配,這些單位通常都有一定程度的靈能,所以這些能夠傳導裝配者靈能的共生武器在牠們手上也會變成附有靈能破壞力的武器。(蟲群之主的標配就是四把骨刀,在戰場上通常砍人像割草機一樣…)
共生武器被分為兩種,一種是沒有自我意識,完全由使用者支配(像上述的骨刀、穿刺槍等等),另一種則是有自我意識,有些泰倫生物甚至是被自己搭載的共生武器給反向控制的,例如砲蟲就是被自己背上那門生物砲給控制著,但無論誰控制誰,牠們一律都遵從蟲巢意志的指令。
砲蟲:你這寄生蟲為啥我要聽你的!?
砲台:因為我打的比你準…
6.感染(寄生/同化)
星海蟲族
星海蟲族自最早從薩爾納加發現牠們時就擁有此種特性,用意在於攝取更好的生物質,達到”進化”的目的,同時整個”蟲群”並非單一物種所構成,而是由眾多不同的物種所集結而成,要將這些不同的物種納入蟲族的麾下,必須得先將其同化,也就是藉由感染來將其轉化成自身種族的一員,但並非所有的物種都能夠輕易的被感染同化,因此只要是不能被解讀吸收的基因序列,蟲族一律全部摧毀。
感染、攝取生物質這些工作通常由一些特殊單位來負責,譬如后蟲、感染蟲等等。
泰倫蟲族
泰倫蟲族同樣也會感染並攝取基因,但多樣化的種族特徵在泰倫蟲群中並不明顯,原因是當泰倫蟲族在完全摧毀一顆星球的抵抗勢力後,便會開始進入全面吸收和消化階段,整個星球會被泰倫生物質給附蓋,掠奪來的資源都會被加速捕食,最後不分敵我所有的有基物質都會投入到地表上無數的強酸消化池中溶解成泰倫生物質(大多數蟲族單位會跳進池中將自己溶化成湯)最終這些十全大補湯會被位在高空中的蟲巢艦隊所垂降下的巨型腸管給吸收,泰倫蟲族就是不斷的孕育、孵化、侵略、進食、加速報廢並回收,所以一些單位的外觀並不會保有特別明顯的原生物種的特徵。
一些資料顯示泰倫蟲族確實會攝取星際戰士、鈦族、獸人、靈族等等的基因序,但這些並沒有被官方(人類帝國)明確證實。
基因竊取者
講到竊取基因就不得不說到基因竊取者,顧名思義牠會竊取目標的基因,所以又被簡稱為”基賊”,基因竊取者可以說是獨立於泰倫蟲族之外的一個單位,在牠的頭部有著一顆不成比例的大腦,牠可以在蟲巢意志的干預範圍外獨自運作,同時也有心靈控制、建立意識群落的能力。
基因竊取者擅長敵後作戰,牠是蟲巢艦隊的探勘和先鋒,牠們甚至比整個泰倫蟲族還要早先入侵銀河,牠們散佈在廣大的銀河之中,找尋每個可為蟲巢艦隊提供資源的星球,當牠發現一個有著豐富有機物質的星球,基因竊取者會悄然潛入並在暗處等待時機,牠們舌頭實際上是一條管狀注射器,當牠逮到一個倒楣鬼時,便會用牠那長長的舌頭刺入目標的體內,並注入寄生物質,這些寄生物質會將寄主的基因序進行突變。
目標的心智會被當初那隻改變牠的基因竊取者所擅發的”後裔意志”(Brood Mind)給控制,這些外觀沒有任何突變的寄主被稱為Contagii(宿主),基因竊取者會控制宿主使其積極其去尋找伴侶並產下後代(被找的伴侶也會被感染),而這些宿主產下的後代可就沒有他們的父母那麼美觀了…
所有被產下的後代都帶有基因竊取者的基因,而他們的身上也有著各種突變,譬如有著蟲族的口器、多長出的手腳、背上長滿棘刺等等,但無論這些後代有多麼畸形恐怖,他們被控制的父母都會給予無限的慈愛,並將牠們隱藏起來,這些有著恐怖外觀的後代便是第一代(Maelignaci)。
隨著這些感染者一代皆一代的繁殖,基因突變的特徵會逐漸減少,最終在第四代這些突變的特徵會變得讓外人難以察覺(第四代Primacii),少量的外觀變異始得這些感染者後代得以混入整個群體社會中,最終組建起一個龐大的組織結構,牠們會建立一個信奉巢主的教派,創教者通常是第四代Primacii(長老),而巢主就是那個當初感染他們的那隻基因竊取者,而牠的目的就是要滲透到這個目標種族的領導層級,當基因竊取者教派的魔爪已經伸進了該種族的領導層級,整個滲透工作也就到了最終階段。 ![]()
PS:基因竊取者的潛伏滲透工作有可能會持續數百年,甚至可達上千年之久。
當整顆星球都陷入一片邪教的狂潮時,基因竊取者便會釋放”心靈信標”,吸引蟲巢艦隊前來吞噬這顆星球,在蟲巢艦隊到來之際,這些教徒們會發起像是慶典般的大遊行,當然這可不是什麼一般的佳節喜慶,而是各種大屠殺、活體獻祭等等。
那些高領導階層的教徒會關閉、癱瘓所有該星球的軍事、防禦能力,最終當蟲巢艦隊的陰影遮蓋整片天空時,所有的信徒們會張開雙手迎接他們口中所謂的”天神”降臨。
在蟲巢艦隊即將抵達前夕,基因竊取者會被蟲巢意志激發出強烈求生意志,牠們會本能的運用任何手段逃離該星球(例如潛入那些未被感染者的逃難船艦,甚至控制教徒們將自己置入休眠艙再發射到外太空等等),繼續尋找下一顆受害星球,這就是蟲巢意志有效將基因竊取者散播至無數星球的方式,若基因竊取者無法及時逃離該星球,最終一樣會被溶成稀湯。
沒有人知道整個銀河系已經有多少星球被基因竊取者給滲透了,因為牠們總是隱蔽在暗面之中,基因竊取者的影響層面有多恐怖,就舉個例子來說,一個可能從你出生到長大成人就一直信仰的宗教,也是整個星球最多人所信仰的宗教,到了最後卻發現這個宗教的創教者就是一位基因竊取者教派的長老(Primacii),幸運的話你有可能到死都還不知道你一直所信仰的神其實是一隻基因竊取者。
PS:基因竊取者的世代繁衍主要為五代,前幾代都帶有恐怖的變異(第四代最不明顯),而特別的是在第五代時,產下的是一隻只帶有些微寄主特徵的基因竊取者,這隻第五代(Purii純種)一樣會在蟲巢艦隊抵達前想辦法逃離該星球,並去入侵、滲透其它星球並建立新的基因竊取者教派。
7.克制
星海蟲族
1.黃金艦隊
神族的空戰能力一直都是凌駕在人類與蟲族之上,而黃金艦隊更是神族的王牌艦隊,由達蘭大主教-亞坦尼斯所組建,因其多數艦身所散發的金色光芒而命名,該艦隊的威攝力甚至讓母巢之戰時期的凱莉根也聞之色變。
2.核彈
人類的核子武器對蟲族一直都是一大威脅之一,雖然單發核子彈頭不足以摧毀整個蟲群,但在核武大面積的毀滅性打擊下確實能夠對蟲群造成極大的損傷。
3.幽能
幽能力量在蟲群中並不常見,通常會使用的多半是原本就會使用的同化物種,這也是為什麼蟲族積極想要同化神族的原因之一,主宰深知幽能的強大所以才看上了凱莉根。善用幽能便可使其成為強大的武器,例如心靈控制、幽能風暴等等,當初塔薩達便是結合了暗影與光明兩股幽能力量,並傳導到自身的旗艦上將主宰給撞死。
4.亞蒙
蟲族的造物主之一這就沒什麼好講了,本身就是個外掛的存在,能夠心靈控制大部份的蟲群甚至是主宰。
5.地球聯合理事會
雖然地球聯合理事會的遠征艦隊被完全摧毀,但官方設定上在泰倫聯邦統治時期,地球早已組建了自己的星際帝國,科技和文明發展水平遠遠超過克普魯星區的人類勢力,光是拿出一個能量干擾器就把凱莉根忙翻天,還得跑去抱人類和神族的大腿。
光是遠征克普魯星區的地球艦隊就搞到得凱莉根得聯合三族勢力來對付,而這還只是地球聯合理事會兵力的九牛一毛,母巢之戰結束後雖然凱莉根將聯合理事會的船艦給全數殲滅了,但地球聯合理事會仍然對地球及其它殖民星域進行有效統治,他們只是暫時失去了對克普魯星區的興趣而已,若幾百年後當他們再次對克普魯星區提起興趣時,那不再光是對蟲族,而是整個克普魯星區的一大威脅。
講白了就是地球只是派了一小搓人來看看,最後沒消沒息(因為逃亡的艦隊被凱莉根給全數攔截)所以也就先放在一邊懶得搭理。
泰倫蟲族
1.混沌勢力
混沌勢力包含四大邪神的僕從們,還有各種族的邪教徒和叛變星際戰士,混沌勢力與泰倫蟲族最著名的一次衝突大概是在854998.M41的影瀕行星(首府Rossov),一個由灰騎士守衛的邪惡異次元裝置”大漩渦搖籃”被蟲族的入侵給打破,成千上萬的惡魔從異次元裂縫中蜂湧而出。
原本準備大肆屠殺平民百姓的惡魔們卻發現情況有些不對勁,在牠們眼前出現的並非那些軟弱的凡人之軀,而是無數瘋狂吞噬血肉的蟲群,對惡魔來說這些蟲子並沒有靈魂可供他們蹂躪,只是一群毫無生氣的軀殼,被黑吃黑的惡魔們將滿腔的怒火傾瀉在這些蟲子身上,剛開始蟲巢意志並沒有意識到這個新出現的威脅,只把他們當作該星球的一部份抵抗勢力而已,完全忽略了這些來自亞空間的強大惡魔。
恐虐的狂戰士們在蟲海中狂劈亂砍、納垢的蜂群在牠們頭頂上噴灑著腐蝕酸液、色虐的女妖在蟲群的建築間雀躍的跳舞並將其化為粉色火海,奸奇的巫師們召喚著來自亞空間的烈焰與閃電將蟲子們燒成焦炭,在無數的蟲群被屠殺後,蟲巢意志才頓時驚覺到這些入侵者的威脅,在犧牲了無數的蟲群之後,蟲巢意志開始快速適應並展開反制。
對蟲群來說惡魔並非有機物質,而是純粹是由亞空間的負面能量所構成的無法吸收,因此蟲群改變了策略,牠們已不把惡魔們當成獵物,而是看成來搶食的競爭獵食者,牠們加快了回收該星球剩餘的生物資源,並派出更多泰倫巨獸去抵擋這些惡魔大軍,牠們突變出更厚實的鎧甲來對抗恐虐惡魔的刀刃,吸收分解納垢蜂群所噴灑的酸液來產生抗體,當巫師們施展靈能時就會被蟲巢意志所散發的”異次元之影”給吸收掉,而對於攻克不下、頑強抵抗的對手,牠們就用成千上萬的生化砲蟲集火瘋狂轟炸、用成群的靈化腦蟲將其引爆,最後節節敗退的惡魔們最終被逼回了異次元裂縫,並在亞空間中計劃著對蟲群的復仇。
雖然這次泰倫蟲族獲得了險勝,但也付出了極大的代價,泰倫蟲族從此戰之後便將混沌勢力當作牠們在實體宇宙中的競爭對手,這一次雙方算是出乎意料的碰頭,若是混沌邪神們有計劃性的攻擊,那結果可能就不一樣了。
2.滅絕令
滅絕令通常是在某顆殖民星球或是星區因某些極端原因被迫放棄時所下達,大部份情況是由泰拉高層所下達執行,派出整支海軍艦隊從高空軌道將整顆星球表面燒成灰燼,但滅絕令無法在泰倫蟲族入侵時執行(因為打不過蟲巢艦隊),而是趕在蟲巢艦隊抵達之前將所有資源都燒掉,可以說就是焦土作戰。
在情況予許下是會帶走重要物資和撤離人民,但會下達滅絕令通常是在已經完全放棄所有資源和人民的情況,這裡要特別說明,大部分的人都誤以為40K裡的人類帝國一天到晚都在炸星球,對星球上的人命毫不關心,實際上這個思路是錯誤的,跟別的太空背景故事設定比起來,確實40K炸星球的平率高出很多,但並不是想炸就炸。
每個滅絕令都是一個重大的抉擇,在40K這樣黑暗的宇宙任何資源都極其珍貴,人命不值錢但星球上的資源很值錢,每一個鑄造、農業、巢都世界(40K裡將一顆”星球”稱為一個”世界”)都代表著該星域的重要兵源、糧食、礦產、運輸節點,每一個滅絕令都是重大的損失,通常只海軍艦隊司令、陸軍元帥、大審判官等等這類高階層的人才有能力下達,再說情況就算高層簽署了別人可能不同意。
譬如你是海軍艦隊司令接到了上頭下達的滅絕令,而你要燒的星球好死不死剛好是某個星際戰團的母星或是徵兵世界,人家整個戰團艦隊跑來擋在你面前,搞到你也不知該不該執行,如果是小戰團那還好直接叫異端審判庭來處理,如果是極限戰士這類初創母團或是黑色聖堂這種大戰團,你根本就拿他們沒皮條。
PS:通常滅絕令很少會撤離平民,原因可能是這些人民有可能已被受到腐化、感染等等已到了情況無法挽回的地步,再來就是時間根本不夠,完全撤離整顆星球的人民有可能得耗費上百年的時間,花費的時間、人力、成本不符合投資報酬率,所以通常只會運走像是神器、STC模板、政府高層、星際戰士、泰坦和一些重要軍備等等貴重的帝國財產。
滅絕令多半只用來”阻止”泰倫蟲族入侵(而非打擊),要知道泰倫蟲族因為數量龐大,相對消耗的資源也非常大,因此蟲群必須在路途上不斷補充資源(也就是進食),而滅絕令就是將蟲巢艦隊前進路線上的資源星球都燒毀,這時蟲巢意志會自行衡量是否該放棄目標或是改變路線,蟲群是否會在半路上無法補充資源而餓死,或是抵達目標時是否還有足夠的資源來生產所需的兵力。
第三次的蟲族入侵,蟲巢艦隊”利維坦”的規模完全超出了帝國的防禦,審判官”科瑞普特曼”為了阻止蟲巢艦隊的入侵而一次對一百個星球下達了滅絕令,上千億的生靈死在自己人的砲火下,平時再冷血的泰拉高層都認為這次玩過火了而將他踢出審判庭並流放,雖然犧牲了無數生命,但科瑞普特曼卻為人類徵取到了寶貴的時間,在一小群忠心的死亡守望援助下,科瑞普特曼成功的活捉了一隻基因竊取者,並利用其將蟲群導向了另一個讓帝國頭痛的勢力-歐克獸人(綠皮),讓雙方去互相廝殺。
但一個更為嚴重的事情是獸人與蟲族都是依靠戰爭來壯大的種族,蟲族依靠獸人的血肉殘軀滋生更多的蟲群,而戰爭對獸人來說就像是場狂歡派對一樣,會吸引更多的獸人部落遠道而來參加戰鬥,無論雙方誰勝誰輸,最終都會為人類帝國帶來更大的威脅。
3.歐克獸人
當蟲巢艦隊的陰影遮蓋整個星球的天空時,只有一個種族會興奮的仰頭嘶吼,那就是歐克獸人(以下簡稱綠皮),綠皮是一種半動植物基因結構的生物,可以說牠們就是長得像獸人的蘑菇物種,沒有性別也沒有生殖器官,繁殖方式就是從成體身上所散落的真菌胞子,這些胞子落在土地上沒多久就會長出一個大蘑菇,每個蘑菇底下都會長出一個、甚至多個大塊根,裡面就包覆著一個小獸人(或是長成史古格、地精、鼻涕精),等到成熟了牠們就會推開蘑菇從土裡鑽出來,所以當一個獸人搔個癢、打個噴嚏就可能在無形中造出數百上千個獸人,生理結構上牠們不需要進食,光只要曬曬太陽(行光合作用)就可以了,進食只是牠們享樂的一種嗜好。
獸人可以說是整個灰暗40K宇宙中的諧星擔當,牠們有著眾多的娛樂和嗜好,而最愛的就是打架,牠們一生中最大的煩惱就是沒架可打,所以當牠們碰上了蟲子這種可以一直打個沒完的對手,自然而然是非常歡迎了。
有謠傳綠皮是某個未知高等種族所創造出來的戰爭種族(目前依照文獻推測應該是古聖,但官方並沒有確實聲明),綠皮是一種仰賴”精神力”的種族,這個能量的名字叫做”Waaagh!!! ”。
”Waaagh!!! ”這個東西很玄學,有人說是靈能、有人說是綠皮的精神力量,也有人說是牠們的神明-“搞毛二神” 在亞空間所賜與的力量,無論真相是什麼Waaagh!!!確實能夠給獸人帶來無限的可能,像是怪異、神經小子能夠使用Waaagh!!!來放出像靈能法術般的攻擊,Waaagh!!! 能量也能夠附加在牠們粗糙簡陋的武器設備、軍用載具上,將一些不合物理邏輯的事物給”忽略”掉。
但不是每個綠皮都有Waaagh!!!立場的加持(眷顧),你這技霸在群眾中的聲望好,那眾人的Waaagh!!! 能量就會匯聚到你身上,你所造出來的東西就會特別猛特別厲害,相反的你這綠皮菜雞技術水平不夠,沒有Waaagh!!! 立場加持,你所做的東西又粗糙簡陋過了頭,那可能別人一用就爆炸了。
例如我是個綠皮大技霸(工程師),我造了一把槍但子彈的口徑太大而槍膛太小根本連上膛都不可能,但有了Waaagh!!! 立場這一切都可以忽略掉,拿上了戰場照樣可以打的碰碰響,或是我造了一輛車但這齒輪大小不合根本互相咬不住,但有了Waaagh!!! 立場加持照樣可以開著走。
PS:”Waaagh!!! ”在綠皮中也被視為一種代表一切正向的辭意或吼叫,像是形容很棒的、很好的、很酷的、很厲害的,都會用”Waaagh!!! ”來表示,或是用來形容牠們最喜歡的”戰爭”。
奧克塔琉斯之戰
在審判官”克里普曼”將”利維坦”蟲巢艦隊引到了綠皮的地盤-奧克塔琉斯星區,蟲巢意志第一次遇上在兵力數量上能夠與自己匹敵、甚至還略勝一籌的對手,無數的綠皮部落千里迢迢的趕來參加這場世紀之戰,綠皮由一位名叫”疤面獠” 海盜頭目率領了成千上億的綠皮小子對上了蟲群,疤面獠無論是太空戰還是地面戰都取得了壓倒性的優勢,偶爾有時候前線的綠皮小子們會被嚇破膽而想要逃跑,但疤面獠總是能用他那恐怖的狂嚎將小子們給逼回戰場。
一支利維坦蟲巢艦隊的分支艦群甚至被”疤面獠”的艦隊給摧毀,但一部份殘存的蟲群落到了Ghorala行星地表上與綠皮展開了地面戰,在前期蟲群幾乎被綠皮壓著打,蟲群的數量不斷減少,儘管戰況不利但蟲巢意志也正在不斷適應,它指揮剩餘的蟲群放棄正面戰鬥,紛紛躲進山林間、礦坑裡或鑽進地底,一面與綠皮打起游擊戰,一面暗中瘋狂增生更多蟲群,並繁殖眾多蟲族刺客-"利卡特”來對付疤面獠。
最終蟲巢意志順利的將疤面獠給誘出軍隊,毒煙蟲釋放的毒霧遮蔽了疤面獠和其護衛軍的視線,而利卡特們則藉由毒霧的掩護將其護衛一個個暗殺,最終當毒霧散去,戰場中間只剩下疤面獠和一地護衛們的死屍,利卡特們像死神般寂靜的包圍著牠,疤面獠揮舞著鏈鋸斧憤怒的嘶吼衝向牠們,最終被無數的利爪給撕成碎片,而剩餘的綠皮軍隊在群龍無首的狀況下分化並開始爭權奪利,最終Ghorala行星上所有的綠皮都被蟲群像牲口一樣的給宰掉。
Ghorala行星的蟲群在獲得了補充和休整後重新加入了”利維坦”蟲巢艦隊,而整個奧克塔琉斯星區的戰火至今仍在持續著。
4.太空死靈
前面提到過泰倫蟲族的目標主要是吸收”有機物質”,而死靈族本身是由”活體金屬”所塑造的,原因就在於死靈族最早是被稱為”懼亡者”的種族,他們的太陽終年散發著有毒輻射,永遠的毒害了他們這個種族的基因,使他們以生具來就非常的短壽,在天堂之戰中他們與星神卡坦(C'tan)做了交易,將他們心智轉移到一種能夠自我重組、修復的活體金屬中藉此得到永生,並且打敗他們的敵人-古聖,但做為代價星神吸走了他們的生命原質。(雖然最後寂靜王不爽把星神給車翻了)
死靈族可說是整個銀河中最古老的種族之一,其科技強大到難以理解的地步(講白了就是各種開掛),在戰場上難以對付就算了,重點是這”活體金屬”蟲子們啃不動也吸收不了,所以在幾次與死靈族的交手後,大多數的蟲巢艦隊都會刻意繞道、避開有死靈族的古墓世界。
目前死靈族的領主們已將泰倫蟲族視為銀河一大威脅,甚至將艦隊派到銀河外去清理尚未入侵的蟲巢艦隊,雖然死靈族對付泰倫蟲族可說是游刃有餘,但他們打下的蟲群恐怕只是整個泰倫蟲族的冰山一角。
8.總結
無論星海蟲族還是泰倫蟲族兩者有多相像,但對我來說牠們的設計靈感應該都是來自於”星艦戰將的阿拉奇蟲族”、克蘇魯神話和異形。
但兩者的走向仍有著蠻大的差異,在脫離了亞蒙的控制後,蟲群終於獲得了解放能夠掌握自己種族的命運,在新任領導-札迦拉的帶領下佔領了查爾周邊的行星,依照目前來看蟲群似乎稍微降低了對人類及神族的威脅。(但不確定之後札迦拉的”遠見”會放在星區以外的未知領域,又或是繼續試圖征服整個克普魯星區)
而泰倫蟲族保持著一貫克蘇魯神話般的未知恐懼風格,蟲族的入侵規模一次比一次猛烈,在990999.41的第三次蟲族戰爭中,靈族將奧克塔琉斯星區周圍的世界焚燒殆盡,試圖製造一個死亡區域將利維坦蟲群給活活餓死。
但在星區內部,來自各方的獸人軍閥與利維坦蟲群仍在那裡進行著不斷升級的戰爭,甚至連著名的戰爭頭目-碎骨者薩拉卡也來到了奧克塔琉斯參加這場空前浩大的戰事。
以上就是星海爭霸-蟲族與戰錘40K泰倫蟲族的共通與差異,下一篇大概就是星海爭霸-神族和戰錘40K太空靈族了,感謝各位耐心看完如此冗長的分析,有任何意見或是有錯誤的地方煩請在底下留言,謝謝~
部份資料來源
GAMECORES 機核網-戰錘40k系列
The Templin Institute 世界觀介绍【泰倫蟲族】
戰錘40K六版規則書:泰倫蟲族
Battlefleet Gothic: Armada
星海爭霸:星際流亡 Liberty'sCrusade
星海爭霸:刀鋒女皇Queen ofBlades
Starcraft:War St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