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也很想寫天外3的感覺和大家分享, 但實在大多了, 根本不知從何說起, 也不太相信現在還會有人用心去了解這些, 有些人認為遊戲好玩就可以了, 有些人認為破關就可以了, 更有些人玩完了也不知玩了什麽...
以上的人並沒有問題, 遊戲是玩的, 了解這麼多幹嗎~!
所以以下只是自已的情意結, 也不是什麼大偉論~
自Konami近乎完全吞拼Hudson Soft後, 我一直認為天外已死了, 根本沒可能「活魂」, 原因是整個開發隊在未被吞拼前己走光了, Hudson Soft只剩下一些著作版權還有價值, 這不難看出來, 當時主力遊戲 - 炸彈人的熱朝亦已減退, 在主力遊戲欠缺人氣下, 加上根本沒可能再有巨額投資入Hudson Soft, 所以合拼是一個好選擇。
問題來了, 為什麼合(吞)拼後, 不早一點推出天外系列打RPG市場? 天外是銷量的保證啊!
其實原因有很多, 但主要原因有2個:
1. 兢爭問題 - Square及Enix的RPG太強了, 特別是Square, 進步一日千里, 別忘記還有其他中小形公司的作品, 市場上的RPG太多了, 要冒險投資天外3一個遊戲, 不如用那筆錢投資3間公司, 開發3個遊戲較實際。
2. 開發力不足, 那些開發人員在未被吞拼前已走得七七八八, 要做天外3, 難道要把天外3「外判」給其他公司做嗎? 不可能~!
或許你會問, 要做天外要花很多錢嗎? 答案是肯定的, 因制作「班底」的費用太貴了~
和兩大RPG相比, 15年前天外1比起DQ及FF不知強多少, 外界好評如潮, 認為天外是RPG的代名詞, 1984年, 當年好像還未有E3, 但天外2就包辦了全日本8個遊戲大賞(當年只得15個), 其受歡迎程度無法想像, 広井王子大熱了, Hudson根本再請不起他, 板本龍一及久石襄就更別想了, 他們自己的發展已是忙得要命! 那會再為Hudson客串?
但Square及Enix可不同了, DQ及FF的績編不斷熱賣, 公司亦不斷擴張, 最後形成今日局面。
所以, 13年後機緣巧合下做再做天外~
說完了一些和遊戲本身無關的事, 也是時候談談天外3了~
天外3缺點還明顯得可以, 就是低劣的編寫技術, 現在2005年了, 真不明白如此大作如何通過QC! 我在說什麼? 就是天外3那煩人的讀碟問題! 轉換場境要讀碟還算了, 為何連戰鬥也要這樣讀碟? 要讀碟也聰明些呀, 學學DQ及FF那樣, 在戰鬥後計算經驗值的畫面, 計算經驗值及金錢時同時讀碟就是了~
這是編程根本的問題(別見怪, 我的工作病, 對這方面很敏感), 還有那Save Data, 也許沒有人留意到, 其實, 天外3的Save是Total Data Save來的, 即每次Save就把所有資料保儲一次; 但現在很多遊戲, 也用一個小Database分享了, 每次Save只把進度及道具、武器等index修改即可, 好處是快及省位置, 而且彈性亦較大。
不談內部技術了, 再說畫質, 唉......為何棄用2D人物? 死要用3D? 既然再找到辻野寅次郎做人設, 何不延續那風格? 當你是想進步, 那為何在實境中的3D「樹」, 可以起角成那樣子? 沒有QC的嗎? (遊戲開始後不久, 壱与被怪襲那段動畫, 實境中所有的樹只有2種, 2種也像3歲小孩畫的聖誕樹似的, 沒打光沒陰影! 連3D Rendering也得過且過!) 真令人失望...
到了各村城的實境, 除了長崎町是比較有誠意外, 其他一律失望, 很多時連人物的活動線也不明顯, 要靠大石, 大樹等實境做障物, 擋著人物的活動線, 證明了實境和人物的開發, 並沒有好好合作, 全靠後期的整合修補...
為求增加耐玩度, 角色方面加入太多同伴了, 有幾個角色根本沒有完整的故事線, 如トンカラリンが, 貓女和女槍手等, 鬼一番更是可有可無的!
吉賀島村的地藏, 球磨川的浮木, 地獄巡的各地獄, 也是天外2的idea, 今集再遇上時, 也沒了新鮮感。
但天外3也有優點, 各RPG的支線設計一直也有不少「依賴」, 但以樂座依賴形式程現還真是第一個~ 很有新意, n年前BOF (Birth Of Fire) 就有出島建設了, 但天外3的勇者屋, 比起DQ5的勇者屋有趣多! 更利用了足下兄弟這大配角, 十分合適, 很有神來之筆的感覺。
瓦板 - ナミダ通信也很特別, 很喜歡這新玩意。
布袋丸(ホテイ丸)的戲份少了, 但沒有破壞了交通工具提供者的傳統~
音樂方面, Hudson今次賺了, 沒有再花錢去請天王班人馬制作, 只花錢去請新日本フィルハ一モ二一交響樂團演奏(幾首而已, 包主題曲), 再找加籐和彥監修, 成本相比起久石襄或板本龍一, 肯定便宜, 但出來的效果仍然可以啊, 雖未至當時天外1、2般, Sound Track也熱賣的熱潮, 但今集的音樂水準也不差, 很配合遊戲, 合格了~
声優方面, 除了啞吧男主角外, 其他声優也算是現今日本的熱門人選了, 陣容雖未算豪華, 但也龐大, 最少不會輸給別家公司任何一個RPG, 不然也不敢推出「天外飯店」~
總結 - 這遊戲如果不冠上天外之名, 我敢相信玩的人會少一半以上, 但以此質素推出天外續編, 也令人擔心天外系列死期不遠, 日本不少天外Fans也群起想維護天外3, 對批評的人作出反擊, 但現實歸現實, Hudson再不進步的話, 連那些死硬派天外Fans(我是其一)也不願看到這情況。希望下一次再見天外時, 能夠找回13年前的趣味~
天外3評分 - 7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