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我先從歷代製作過《聖劍傳說》系列的製作團隊的名單中,提示一些可能造成歷代間差異的因素。其中不免有個人意見的成分存在,僅作為參考即可。另外,也試敘《聖劍傳說 4》雖號稱是為《聖劍傳說》的起源,人物的延用卻和前作互有衝突之處(以下資料出自「維基百科(日文)」,關鍵字為「聖剣伝説」)。以下內容中,將以下作品以簡稱稱呼之:
‧聖劍傳說 FINAL FANTASY外傳→聖劍FF
‧聖劍傳說 2→聖劍2
‧聖劍傳說 3→聖劍3
‧聖劍傳說 瑪那傳奇→聖劍LOM(Legend of Mana)
‧新約 聖劍傳說→新約聖劍
‧聖劍傳說DS 瑪那之子→聖劍COM(Children of Mana)
‧聖劍傳說 4→聖劍4
‧聖劍傳說 瑪那英雄→聖劍HOM(Heros of Mana)
‧石井浩一:《聖劍傳說》系列創始人,也是主要的製作人。
‧田中弘道:《聖劍2》製作人,《聖劍3》 監督。
‧河津秋敏:《聖劍LOM》 製作人。
‧伊藤賢治:《聖劍FF》、《新約聖劍》、《聖劍COM》、《聖劍4》作曲 。
‧菊田裕樹:《聖劍2》、《聖劍3》作曲。
‧下村陽子:《聖劍LOM》、《聖劍HOM》、《聖劍4》作曲。
‧亀岡慎一:《聖劍2》 、《聖劍3》、《聖劍LOM》、《新約聖劍》角色設定。
‧磯野宏夫:畫面製作。
‧結城信輝:《聖劍2》、《聖劍3》角色設定。
‧池田奈緒:《聖劍LOM》、《聖劍4》角色設定。
‧生田美和:《聖劍LOM》、《新約聖劍》劇本。
‧井上信行:《聖劍LOM》 劇本。
‧加藤正人:《聖劍4》、《聖劍HOM》劇本。
畫面、音樂和設定風格,跟個人的主觀認定比較相關,難以免除「先入為主」的觀念,玩過之前的幾款作品後,再看近幾年的續作(2006年後的),我自己就覺得,近年所出品的《聖劍傳說》系列,在許多地方,和前幾作有明顯的落差。以下分別由各部分討論之。
‧角色設計:
角色的設計上,不可諱言地,《聖劍COM》和《聖劍4》都帶有很重的池田奈緒老師的風格。由於在《聖劍LOM》中,池田老師主要是負責上色,所以角色的設定比較有亀岡慎一老師的風格,而《聖劍2》與《聖劍3》的設定風格,則以結城信輝老師的風格為主,設計上的差異,也是我對近年的《聖劍傳說》作品一直不覺得有「懷念」之情的因素之一(…就像敝人玩FINAL FANTASY,看野村哲也老師的設定,雖然帥得要死又美得要死,但我就是懷念以前的風格…)。
‧音樂:
而對於音樂,我無疑是比較喜歡下村陽子老師的作品。從《聖劍LOM》的「SONG OF MANA」開始,我就對下村老師驚為天人,這首歌實在讓敝人太難忘。所以我對之後所出的《聖劍COM》和《聖劍傳說 4》的音樂(下村老師在這一代裡製作的比例很少,所以敝人也不大有感覺)比較沒有印象。而看過《聖劍4》的曲目本後,又發現比較讓我覺得有「聖劍風格」的音樂,多半是伊藤賢治老師的作曲(啊哈…又是老班底)。不過,由坂本龍一老師所製作的《聖劍4》的主題曲「DAWN OF MANA」,我聽了以後卻是「DOWN OF MANA」…第一次聽的時候有配遊戲畫面,被主角的好人卡下場難過得鼻酸(咳),但後來再多聽幾遍這曲音樂後,一點也沒有記得它的旋律…反而是對坂本老師製作的「Asience」的洗髮精的配樂比較有感覺(口古月!應該有聽過吧!就是章子怡很威地走出來睥睨群佳麗的那支Asience的洗髮精廣告的背景曲子啊~)。那也是坂本老師的作品,其實,坂本老師的作品以廣告、戲劇和電影類的音樂製作偏多,而少為ACG方面的作品作曲。
雖然在近年的新作(《聖劍COM》之後的作品)和往年的舊作之間,讓我對於遊戲的製作品質和風格有了落差般的感受,但不到無法接受的地步,畢竟遊戲如果沒創新、沒進步的話,也沒人會去玩。而且新作在設定上其實是相當優秀,只是在風格上有點迥異於之前的感覺。也在此解釋一個可能產生的語誤:對於新作(2006年之後的作品)與舊作之間,我說的是「落差」,沒有批評哪一邊好、哪一邊壞的意思。
‧劇本設定:
讓我覺得有嚴重衝突的,就屬劇本的設定。由以上的製作團隊的名單中可見,《聖劍LOM》的劇本,已經和前幾代是不同的負責人,也可能因此創造出了一個「大逆其道」的聖劍傳說-《聖劍LOM》的設定和世界觀幾乎完全顛覆前作,也因此造成了老玩家的反彈,不過它幸好在劇情上並未和哪一代有所連接,成了不折不扣的「外傳」。在設定上,《新約聖劍》則有套用了《聖劍LOM》的些許設定(像是在召喚魔法中,會召喚出《聖劍LOM》的賢人之類的)。我想,這也是由於劇本的負責人員-生田美和老師跨越了這兩代的關係。
《聖劍4》和《聖劍COM》的劇本,完全是由不同於前幾代的製作人員-加藤正人老師來負責,世界觀的差異,雖然在《聖劍COM》中不甚明顯,在之後的《聖劍4》和《聖劍HOM》卻出現了很大的落差。由於《聖劍HOM》中,有部分設定套用了《聖劍4》的設定(關於「大魔女雅妮絲」的部分),加上《聖劍HOM》中又說到了橫跨次元的觀念(魔女的影響會跨越次元,合理地解釋了《聖劍HOM》最後的情節,死了很久的雅妮絲連續在兩部作品中被拿出來當大魔王鞭屍,實在讓我很同情)所以這兩作之間並沒有什麼衝突,真正衝突大的,是自稱為「聖劍傳說的起源」的《聖劍4》,大大地銜接不了作為《聖劍傳說》系列初作-《聖劍FF》和其重製版的《新約聖劍》、以及一些《聖劍LOM》的劇情,以下分別討論牴觸的部分(…就像對於北瀬佳範老師製作的FINAL FANTASY,我就是懷念坂口博信老師的風格啊…即使現在已經是新FF大行其道的時代…害我看到FF13又有北瀬和野村兩位大師之名時,心馬上又涼掉半截…但FF13出的話我還是要玩…題外話啦)。
‧衝突:
在此大約提出《聖劍4》語前作設定相通、卻有所衝突的部分。
(1)雅妮絲(アニス):
「大魔女雅妮絲」一詞,最早見於《聖劍LOM》的世界事典「大魔女雅妮絲(大魔女アニス)」,由於在《聖劍LOM》中,世界事典只是遊戲中解說過去歷史的辭典,可能玩家對它所知不多。總之,雅妮絲在《聖劍LOM》的記載中,是個有著強大魔力、還破壞過瑪那之樹的的異端之人,還育有一個偉大、卻與自己持相反立場,且有嚴重隔閡的女兒雅奴艾拉(アニュエラ)。她的出現,對於《聖劍LOM》的劇情幾乎沒有影響。遊戲中除了世界事典外,也幾乎沒有提及「雅妮絲」之名的對話。
(2)梅杜莎(メデューサ):
《聖劍FF/新約聖劍》,梅杜莎是以格藍斯大公之妻的身分登場。原本的她是魔界公主,卻不顧家人和朋友的反對下嫁於人類,除了友人李(リィ)伯爵之外,其他人都因此和梅杜莎劃清界線,不再來往。在前作的劇情中,梅杜莎也曾以蛇女的姿態與主角決戰。梅杜莎和格藍斯並育有兩個孩子。
(3)格藍斯(グランス):
在《聖劍FF/新約聖劍》中的初始設定中,有著如此說法:「相傳瑪那女神帶著希望之光以及聖劍降臨,並召喚了神獸以及精靈,創造了世界。最後,女神將聖劍拋至外界,聖劍因此生鏽,而女神也成為了瑪那之樹。幫忙創世的精靈、神獸完成了任務,下至人間,轉生成人類的姿態,自稱是瑪那一族。」
而格藍斯,是出現於以上設定的百年之後,為了尋找聖劍,格藍斯因而與同伴-青年傑瑪(ジェマ)、瑪那劍士波格德(ボガード)一同踏上旅程。最後,三人完成旅程,傑瑪下落不明,波格德和妻子瑪那(マナ)結婚,瑪那在生下《聖劍FF/新約聖劍》的女主角後,便成為第二代的瑪那之樹(自此之後,瑪那女神都是由女性生成),而格藍斯則是建立了格藍斯公國,並且迎娶了魔界的公主梅杜莎,並生下了雙胞胎兒子-迪比亞斯(デビアス)和自稱「影騎士(シャドウナイト)」的史特勞德兩兄弟。
(4)羅利瑪的國王:
史特勞德在《聖劍FF/新約聖劍》中,是格藍斯與梅杜莎所生的雙胞胎兒子中的弟弟,但與父母無緣(感情不睦)的他,捨棄了史特勞德這個名字,並戴上了面具,以「影騎士」作為自己的稱呼。而羅利瑪王國的國王和王子,在《聖劍FF/新約聖劍》中則是另有其人。羅利瑪國王沒有正式的名字,王子則名叫「迪拉克(デュラック)」,迪拉克與自己的侍女帕梅拉(パメラ)原是一對公認的戀人,後來羅利瑪王國遭到冰封之後,僥倖逃出的帕梅拉,輾轉來到格藍斯公國,並化名為「瑪莉(マリー)」,相繼服侍過公妃梅杜莎以及影騎士。
(5)史特勞德(ストラウド)與他的兄弟:
史特勞德雙胞胎的哥哥,名為迪比亞斯(デビアス),由於母親-梅杜莎本為魔界公主,魔界之人無法在人間長久生活,尤其梅杜莎為格藍斯生下雙胞胎後,身體更加衰弱,具有較濃厚魔族血統的迪比亞斯,自幼即與母親回到魔界生活。故兄弟倆的確是自幼分離的。
總結各點,以上設定如果套用到本作,就更奇怪了。所以絕對是不通用的。本作和歷代作品在設定和劇情上的衝突其實還不少,也許把它看作是一款全新的作品,別當成續作比較說得過去,要不,至少也該說是「外傳」的起源(因為它跟正傳怎麼講怎麼有衝突啊,頂多說SE社想把歷代的聖劍以角色的現身作的結合而已。那幹嘛特地取前作角色名字啊…衝突到無以復加的地步耶…)。
以上關於其前代的記事,均參考由法米通(ファミ通)所出版之《新約 聖劍傳說 解體真書(新約 聖剣伝説 解体真書)》、以及由SQUARE ENIX所出版之《聖劍傳說LEGEND OF MANA ULTIMANIA(聖剣伝説LEGEND OF MANA アルティマニア)》中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