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之大,無奇不有,各式各樣的異星生命體遍佈外太空的各個角落,從而引發人類對其的向往和好奇,然而成立天上人組織的伊奧利亞·修罕貝克卻認爲,一旦地球圈上的戰火蔓延到外太空,到時本來與人類毫不相干的異星生命體會被波及,被逼捲入一系列不必要的戰爭,而它們又是地球圈本來就要迎接的一個「即將到來的對話」,所以爲了讓彼此之間能夠互相理解,天上人組織的大體計劃三連環節,缺一不可,而第三個環節正配合到下述的事件發生......
劇場版《機動戰士鋼彈OO 先驅者的覺醒》,西元2314年,在木星的大紅斑處突然出現了一個蟲洞,蟲洞内出沒了相信是源自外太空的異星生命體,與大衆所認知、構思、幻想的異星生命體不同的是,它們沒有所謂的人形、動物形的外觀,只是一種有生命的金屬般的存在形式,而且還會產生各式各樣的變異性,這類異星生命體統一被稱作「地球外變異性金屬生命體(Extraterrestrial Living-metal Shape-shifter)」,簡稱「ELS」。
宇宙大爆發伊始,在外太空的某一個恆星系統裏,有一顆行星正孕育著一種結晶狀的薄膜生物,也就是後來的ELS,透過在海底的相互連接、拼凑和繁衍,構建出類似群居的生活方式,這是它們花了數億年的漫長時間,才形成的生命跡象。
大約40億年後,這顆行星的某一處開始顯現出即使是肉眼也能所見的半球形金屬,還形成了圓環構造並連接在一起,那便是ELS的核心及聚集地,換言之這顆行星基本上已經成爲了ELS的母星,並成爲其一份子。然而,就算是一個星體也有生命凋零的時候,60億年後,恆星進入紅巨星階段,發生超新星爆炸,雖然ELS母星逃過一劫,但也面臨隨時會滅亡的命運。
爲了延續生命,ELS母星脫出一顆直徑約三千公里的子星,也就是ELS的主要聚集地,讓這顆子星飄向浩瀚宇宙的同時,去尋找適合的行星便於居住以及向其他異星生命體發出求救信號,光陰似箭,ELS核心終於透過蟲洞,穿越到太陽系的木星圈,並通往恆星(即太陽)所在,開始給地球圈帶來了不小的騷動......。
因爲是變異性金屬生命體,所以本身具備著對生物(人類)和非生物(機體、戰艦、交通工具等)造成侵蝕和吞噬的能力,在侵蝕的過程中會呈現出銀灰色的結晶狀,但凡被侵蝕的任何物質(除恆星以外的星體)都會被金屬化至殆盡,需將被侵蝕的部分完全切除才能幸免。
重點之一就是,因爲ELS也會使用腦量子波,所以方便將自身的資訊傳遞給純種變革者或超級士兵,但不僅可能會弄巧反拙,而且光靠一人根本無法在短時間内完全消化,只是它的每一個資訊不僅對天上人組織而言很重要,就連ELS自身需要透過這些資訊,將它們的難處告知給變革者們,請求他們的理解。
不僅如此,ELS甚至還具備了學習相應能力的特性,在侵蝕、吞噬和寄生於任何一個物質後,會迅速分析相應所有資訊和本能,並以液態金屬的形式進行各種各樣的非完全模仿:
一、擬態成人類時,可像人類一樣用最基本的本能活動,但不具備語言能力,可被任何武器打爆身體,隨後化成碎片。
二、寄生在交通工具或戰艦時,除了能在其中自行修復已故障的系統,還可像無人駕駛一樣自行操作,自由活動,經由修復後其質量會大增。
三、擬態成機動兵器時,會完全複製出相應外形,尤其是機動戰士,被擬態後頭部攝像機為獨眼樣式,雙臂可直接生成相應武裝,就連GN粒子也能擬態並散佈,只是顔色是紫色。
已知ELS分三個類型,這些類型的ELS在臨近與地球聯邦軍和天上人組織之間的最終決戰中,總數已達到敵軍的所有戰力的五位數的倍量,非常驚人:
一、小型ELS(下圖),數量最多,大多都是成群行動,而且速度非常快,以類似飛鏢般命中靶子的形象來捕捉對方並進行侵蝕,通常一個小型ELS就能擬態出三種形狀(刀、圓錐和方杆),但要擬態成一架機動戰士則需要複數級的小型ELS進行融合。
二、中型ELS(上圖),數量較少,但體積大如戰艦,外觀上酷似擁有觸手的章魚,通常一個中型ELS就能輕易捕捉一艘戰艦或擬態出三種形狀(大致上是巡洋艦和宇宙要塞的形狀),也可根據意願擬態成戰艦的形狀或僅擬態一部分的,既華麗又顯得詭異。
而這自然就是從母星脫離出來的ELS子星(左圖)了,上下兩端各冒出一個直針狀,四周盤繞著大量小型ELS作爲防護罩,内部表面覆蓋結晶狀物質,透過將其外露,有效防禦高强力的粒子光束;而子星内部最深處(右圖)則是寄宿ELS所有記憶的核心,就像是「坐標」一樣,也是天上人組織的量子型OO要前往,展開「對話」的地方......。
注:本作登場的ELS,雖然為鋼彈系列史上第一個作爲敵方勢力登場的異星生命體,但其實為鋼彈系列中第三個登場的。(前兩個分別是《機動戰士海盜鋼彈Ghost》的「天使墜落」和《機動戰士鋼彈SEED》的「證據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