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野和荒木訪談完整版
有些部分和前面66樓重複就不贅述了
列些有趣的地方
荒木哲郎 尾段貝爾利說「天譴」這個詞、這用自選詞好帥氣啊。
富野由悠季:不、不是什麼帥不帥氣的、只是因為我只能想到用這個詞。
荒木:但感覺很新鮮呢。能在以機械為主的作品中聽到非常有衝擊性。
富野:我也有意識到這點、本來並不是很想用這個詞的、會用這個詞表示富野這個人不過就這點程度而已、我對此有自覺所以不太喜歡。
本來想要換一個詞的、但考量到之後的345部就被束縛住了。我有在反省。
所以聽你這樣講說實話讓我鬆了口氣。真是太好了
使用這種不應該在這類型作品中出現的詞真的很麻煩。
G-RECO和TV版相比基本上沒有什麼預定改動的地方。但如果不把劇情缺損的部分補上是無法當成一部好的電影的、特別是第三和第四部影響最大。補充一些部分後就變成五部電影作品了。
富野:不只是天譴而已、很抱歉我沒能發明更有邏輯性的詞彙。讓我再度感覺到世代差異,我有在反省了。
荒木:沒想到光一個「天譴」背後就有這麼多故事……。我沒想到那邊去、真是對不起(笑)。
富野:(作勢要踢荒木監督的樣子)要是不想那麼多可無法製作出作品啊(笑)!
荒木:真的很有趣。
接下來是富野稱讚荒木的第10話分鏡畫的很棒
之前講過了就不贅述
富野:沒有荒木的TV第10話、這作品就無法成立。
荒木:我不這麼覺得、劇場版Ⅱ我最喜歡的場面是開頭的戰鬥還有艾妲跟古辛爸爸重逢的畫面。
那兩人表現出的親子感有確實給觀眾呢。
富野:但這也是多虧了有荒木演出的戰鬥場面做對比的結果。
我在製作那場面時是根據影像理論做的、要是沒有荒木的戰鬥演出整體就會變得太過邏輯性。
那真的救了我一命、要是整部作品都是這整基調看起來會很無趣。
譯者白話解釋一下
原本荒木負責的第10話(VS貝卡那話)整體風格就比較充滿童趣和漫畫感
像是擬人化的MS演出(貝卡的機體性騷擾Arcane)、G-SELF的超級系鐵拳演出等等
富野不會用這麼天馬行空的演出方式
而是像總監和艾妲父女兩人重逢時的畫面那樣邏輯性的演出,要是整部作品都這樣的話會太無趣
所以幸好有荒木的第10話來平衡
富野:看完本作的人都說「角色都很多采多姿且生動呢」、這真的讓我很高興
但這也是因為有其他部分做對比才顯得多采多姿。
要是整部片都很多采多姿的話就會顯得凌亂。因此才需要荒木演出的這種部分。
為什麼劇場版是全5部作?
荒木:就我自己的看法來說、TV版當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容許擔任各話的人員擅自發揮或亂來。
相對的、劇場版則是以這些當素材重組成富野監督當初想呈現的東西吧?
富野:這也是部分原因但不是主因。
劇場版是將原本獨立(有獨自起承轉合)的TV版各話連結成一個整體。因此要把多餘的部分去掉、一些細節省掉也沒關係。
但是TV版有兩個大缺陷、首先是艾妲和貝爾利的關係並沒有好好描述、接著是金星的部分也沒有詳細說明。
這兩個地方沒搞好到最後還是會看不懂吧。
把這兩個地方分配好後就自然而然變成五部曲的長度了。
幸好第一部和第二部不用改太多、只有第3部和第4部比較麻煩、但只要跨越這障礙的話、就可以在不用更動結尾高潮的地方的連接至第五部。
不要執著於細節、但是細節沒弄好的話會被看破手腳
富野:雖然說要在電影版重做很多部分,但實際上並沒有那麼多。
雖然有想整個重做的心情。但從整體來看、就覺得這樣也不錯。
在檢查每一個CUT的時候發現哪邊作畫不好、哪邊有作畫崩壞、想要把這些地方挑出來重做。
但是越看越覺得反而覺得就繼續維持這樣也不錯。那些畫不好的地方也有它的可愛之處。
荒木:這點我也很清楚。我自己在做總集篇的時候也是想把不好的畫面重做
但是又想到「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表情」就覺得這樣好像也很有趣。
富野:我當初是在『原子小金剛』(1963年~1966年放送。富野監督的演出出道作)學到這技巧的。
觀眾其實不會那麼嚴苛的檢視細節。
當時我因為工作過度被送到工作室附近的醫院。
當時護理師說「小金剛很可愛」。而且是因為「小金剛有(不安定的作畫導致)各種表情」
聽到對方這樣講讓我大吃一驚「騙人的吧!」。
雖然可以明白一些作畫主導的作品也很辛苦、但只要觀眾看來"整體"感覺OK的話其實細節不是那麼重要。
但是如果細節處理不好觀眾還是會看破手腳,這點很可怕。
荒木:其實我之前在接受別的採訪時、記者說劇場版「去吧!核心戰機」比TV版更好入口也更好懂。
我自己也有同感。但這是為什麼呢?
當時記者說「劇場版的描寫不同是因為富野監督和在拍TV版時的想法不同嗎?」
我認為並非如此。但具體無法好好說明。
那麼現在可以請富野監督自己說說嗎(笑)
富野:其實只是很單純的說清楚點而已。這是動畫的組裝方式問題。所謂的影像光是改變排列方式和時機、就會大幅影響意思的傳達與否。就只是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