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45
GP 1k

RE:【心得】在特定的環境中 MS空戰的可行性

樓主 天使長ミカエル archangel
※ 引述《Dragunov (信鴿)》之銘言:
> 上到太空,失去流體力學優勢的傳統戰鬥機根本沒有戰力啊
> 如果是太空專用的戰鬥機,或許還能佔得到便宜
> 但在殖民地內或是月面都市內作戰,速度過快的戰鬥機同樣派不上用場
> 只是,這是在除了MS和戰鬥機以外,沒有其他選擇的情況下所做的比較
> 除了人型的MS以外,應該還有更好的選擇
> 但是這樣子又變成MS存在的可能性的討論了
> 老是這樣無窮迴圈的繞回來還真的蠻累的~~XD
> 我看稍微提一下就好了,大家還是把焦點放在戰鬥機跟MS上面吧

稍微提一下,
先看看兩個爭著做宇宙戰機基本構型的外觀:
錐體
球體

錐體是前方截面積少, 適合一擊脫離
球體是重量離重心近, 適合轉向纏鬥

AMBAC真的是好物,
這是現存的"無推進劑運動"中,
算是最適合作戰的一種系統.

以宇宙中推進劑要很省, 電力不太要省的情況,
電力比較可以浪費,
所以向量噴嘴應該會變成把整個推進器轉動,
因為轉整個推進器,
推進效率比較高.(當然為了高速轉變噴射方向, 噴嘴還是能向量的可能性很高)

這個本身就能做AMBAC了,
不過要平衡機體實在不太夠,
因為機體的一大重量就是推進器,
如果揮向另一個角度,
那推進器的推進方向99%不會通過機體重心,
做成機體的旋轉.
(一般向量噴嘴一樣有這問題, 而且更嚴重)

這麼說來, 機體就一定需要"第二個可動重量"來調整機體重心.
那這個可動重量如果真的只是一個可動重量,
那個呆重又真的是在浪費推進劑,
考慮到宇宙中的高相對速戰況(1km/s起跳, 近地軌道可以來個15.6km/s)
如果不是用飛彈, 那機炮也不可能像戰機那樣只指向正前方.
那炮台做在這個可動重量上也頗為合理.

而且, 宇宙中不用飛彈的原因,
主要是射距問題.

飛彈速度很有限,
這在在影響了宇宙戰的距離.
100km外的接戰飛彈還有可能命中,
500km外飛那麼久, 相對速又這麼快, 就會做成飛彈大型化.

因此宇宙戰, 中距近距會用飛彈,
但是較遠時一定要一種非常高速的指向性攻擊武器.
以現在看來, 粒子束是一種可能性, 雷射是另一種.
前者優點在於直接高熱的能量破壞, 可是速度還是有限,
初速太快後座力也會明顯.
後者優點在於沒甚麼比它快, 但是除非瞬間出力很強,
不然就要肯定的瞄著同一點一段較長時間才能有效.
(至於超遠距打巨大目標倒是回到用實彈比較好打)

這種分為三段式的"炮台", "主體"和"推進器"的機體,
(主體放駕駛艙, 推進劑, 彈藥等等有的沒的)
算是頗為適合宇宙戰的.
利用AMBAC加強轉向速度和增加攻擊方向,
同時又能省推進劑.

這種外型較像魚, 或可以叫龍型.

這種外型不單止強化了轉向, 而且因為用炮台而瞄準和球體有得比,
同時在正前方截面積也沒比錐型機大很多.

不過此種結構的性能缺點,
1) 就是推力只能用當代最強推進器一個
把兩個拼在一起是沒甚麼問題, 不過兩個噴嘴太接近也會浪費,
危險性也會較高.
2) 只有一個"第二可動重量"做成武器指向困難
因為這個部份是用來調整重心的, 所以難以同時指向指定的方向.
最糟的情況就是, 揮向左邊要瞄左邊的目標時,
因為會做成整架機體轉向右邊,
所以瞄準也會較慢.
還有就是推進時如果亂瞄, 推進方向還是不能通過重心.

解決這兩個問題的方式,
當然就是高低配的思考方式.
可動式推進器兩個或/和可動式炮塔兩個.

單推進器單炮塔-海蛇: 低火力, 低準度, 中機動性, 低運動性
單推進器兩炮塔-龍蝦: 重火力, 高準度, 低機動性, 中運動性
雙推進器單炮塔-獨臂: 低火力, 中準度, 高機動性, 中運動性
雙推進器雙炮塔-人型: 重火力, 高準度, 中機動性, 高運動性

炮塔和推進器再多就很難維修保養, 效益不會很好.

另外, 做這樣除了AMBAC之外還有一個優點,
就是如果敵人是瞄中間的話,
圓型的目標是全在CEP之中,
有肢體分出去卻是把機體分散在遠離CEP圓心的做法.
就算有著同截面積,
被擊中的機率也較低.
板務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