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點長....
閒閒沒事想很多,突然就想到….自己的鐵道遊戲經歷是如何走過來的? 自己試著去回憶,也令人懷念…… 不過較細節的不清楚了,只有印象深的部份才會記得。結果最近老是在想這個,導致晚上輾轉難眠。
直到我國三 (1998年秋) 才開始接觸PS,不過是在別人家玩,那時還不知道已有電車GO (97年底推出PS版)。不過我也開始在小賣店找尋,那時是抱著「應該不會有」的心態找,結果還真的找到,不過名稱是 我愛電車。TOMY出的這片電車遊戲,讓我找起其它相關鐵道遊戲,也讓我開始了解日本的電車。回想我最早接觸日本火車的時候 (小學4年),祖父買TOMY的新幹線組給我開始,小4到國三之間對日本火車的印象也只在新幹線。
電腦這時也有PS模擬器,只是那時電腦能力不強,跟本不能跑那東西,PC版電車3000番台雖然我也入手,也礙於電腦不能執行,放了一段時間。不久後變高中生,也買了自己的PS,終於不用再打擾別人家。手邊的鐵道遊戲也找到不少,電車GO初代、2代、職業版、我愛電車、SL初代、2代。而我變成電車GO系Fans也是這個時候吧。
我愛電車 (電車だいすき プラレールがいっぱい)
我最初玩的鐵道遊戲。一開始的開場動畫,進入500系駕駛座,出發進行,然後就各式各樣的電車依序出現。主選單就是兩列103系電車可以選,路線兩條,一條關東路線,一條北海道路線,路線分4個等級,代表可行駛的間區長度,過一個等級才可進下一級。
遊戲開始,畫面雖然很陽春,但那時候有得玩我就沒要求那麼多。速度計、電門、逆轉機、時間和次站距離,基本的東西都有,電門一開始是單手操作式,也可以改雙手式。5段電門,7段軔機+EB,入門到上手也花了一段時間。路線過關後評分合格,依分數高低可以入手下一階段的車輛,有普通2、快速、特急、新幹線,收集車輛也變成好玩的要素。
不過玩久後也是感到厭倦了,說穿了,路線只有兩條加新幹線專用一條,不同電車可以跑在某一條路線上,列車開起來性能一樣,最高速120 (新幹線例外),軔機性能也一樣,長時間玩下來不感到疲倦也怪,不過我還是把全部的列車開過了。開完後會有一小段你開的列車的動畫,會發現很多不合常理的事……..不過這是遊戲嘛,定位又是在較低年齡層的,不要太計較了。
蒸汽火車之旅 (蒸氣機關車シミュレーション SLで行こう!)
這片是TOMIX出的(當時是TMOY門下的部門之一),比我愛電車難多了。大井川鐵路和山口線,SL的操作也很重視,水量和石炭量常常不夠用,所以我為了開完全程不接關,用金手指來達成。畫面水準還好,不過還是有不合常理的地方。玩這片常常LOADING,通過站也會進入讀取畫面,失去流暢感。
2代玩起來比1代簡單多,畫面也更進步,不過只有C62行駛函館本線(小樽—ニセコ),但路線蠻長的,像是真實距離無壓縮。玩困難模式到終點還有隱藏關卡。這片還有附關於C62的資料、歷史、原理等。
模擬電車 (發車オーライ! ガタンゴトン)
東芝EMI出品,開模型電車的遊戲,要說攝影系電車遊戲,在PS上這片是始祖,雖然是開模型電車啦……。也因為這樣,畫面裡近處還好,遠處看起來就模糊,這種感覺就是近視,因為模型車的攝影機焦距是固定的關係,而且車速4KM以下,畫面就不會動了,只能靠剩餘距離來停車。
上面4款是PS上電車GO系統以外的鐵道遊戲,有一個以電車為主題,卻是射擊遊戲的脫軌電車,這我也玩過。隨年齡增長,要求也提高,於是我開始偏向電車GO系列。還有PC上相關的一些。
MS的模擬列車我在大一才買,價格不便宜,可是也不常玩。SL沒有用部份功能自動的話,常常跑到一半就不能加速而停下來,很難開… 應該說我不會開SL。MSTS用鍵盤控制,軔機反應很慢。然後路線的任務又看不懂,玩MSTS都是在玩路線旅行,用不同的車去跑,網路下載台灣的列車來玩等等,結果在大三時還是把它二手賣掉。
GOGO台北捷運是等它便宜才買的,不過玩過後也沒什麼失望,因為之前看多許多對這遊戲的評價了,所以玩時也沒抱太大期望。致命傷就是讀取太久了,後來也是把它賣了。
BVE是免費的遊戲,網路上能下載,當時是玩日文版,安裝後一些字看不到,不然就是不能執行。BVE操作也算擬真複雜,結果也是不會玩。
電車GO系列初玩時印象就是好難!比起我愛電車,時刻準點、停止位置的要求,各種電車不同的性能、駕馭方法,我也花了一段適應期才習慣,重新體會到電車遊戲應該有的形式。後來就變成電GO派系的支持者了,之前提的4款就漸漸被我冷落到一旁。
AC大台電車GO,聽說在西門町的萬年5F有,因此還去找一趟,找到時還滿意外的,人好多在看,玩的那位也技術高超,排隊玩的人也多,結果第一次去沒能玩到。不過在4F看到一個夢幻逸品,我媽就買給我,當作是代替那次的白跑一趟吧。後來再造訪萬年時還是有玩到就是了,果然大台電玩的手感,是那控制器比不上的。現在萬年電車GO機台沒了,沒機會再體驗。
用初代控制器玩電車GO,軔機反應比較快了,不小心還會拉到非常位被扣分。單手型控制器也再萬年裡入手,可是那家算是黑店……,在中壢有小賣店賣便宜600以上,可是那是在我買了幾天後在中壢才看到的。PS時代就這兩支控制器,不過大多時間玩電車GO都沒用到。
有關電GO會用到的名稱:(中日英)
「電車之旅」
「電車向前走」
「電車でGO!」
「DENSYA DE GO!」
「Let's Go by Train」
初代電車GO,4條路線,4種列車。那時很喜歡玩KIHA58系氣動車,211系飆120KM。知道平交道事故的叫出方法,也試著去玩出來,撞上去、停下來的事件都有。電車GO系列的傳統—資料館,這代雖然沒有,但部份內容是以不同方式放置,相片、影像等,都可以滿足探索電車的人。
這代的 The Best版我是請店家代尋才買到的,我一些片子都是這樣才能買到正版片,一來為了收藏,二來考慮以後要用PS2玩。BEST版和初版的不同處是加了振動,不過那振動頻繁到你會想把它關掉。
2代高速篇,新幹線首次登場,又加了許多新要素,畫面比一代更進步。資料館也成了我喜歡電車GO系列的原因之一。路線變多,一條路線上有不同列車可行駛,高速過站是這代的主題,E3系、681系、883系就是一口氣通過許多車站,難度也高。特別是為了玩東北新幹線200系的隱藏關,E3系特級那條我玩到沿路速限、那個區間該跑多快都背起來。2代的軔機玩習慣後,回去玩1代會開不好。
3000番台,初次玩是玩PC版的,等電腦升級後才順利玩到。畫面比PS版2代漂亮許多,路線除了和2代共通的外,有3000番台獨有的路線,E3系全間區、東海道線等。DC版我也玩過,內容和PC版一樣,沒增沒少。果然是AC的移植,畫面是變細緻,沒有資料館很可惜。但我還是衝著DC版3000番台去買台DC,可是最後還是低價賣掉,收入拿來補買PS2的費用,留PC版3000番台。
職業版,路線、列車最多的一代,最耐玩的就這一代吧。新系統ATC、導引系統等很容易上手。山陰本線在一代跳過的區間,這代重現,畫面也提升。資料館也很豐富,照片、影像、模型、音樂等,令人滿足。
名古屋鐵道編,私鐵電車,路面電車、單軌電車,在這一代又是個新鮮的體驗。系列初的自由模式。單手型控制器專用小遊戲,玩過一次沒再玩了,很操控制器啊…..。資料館的量在這代明顯縮水很多,也沒模型。軔機性能是有史以來最強的,不過我覺得還好,名鐵列車都短編成,這樣比較真實吧? 2代開始有的ATS確認,這代不可行,因為和JR不同系統嗎?
加分關,初代電GO就有了,EF66連結貨物列車,在2代是EF63補機連結,3000番台追加E3系連結200系、E2系等,職業版也傳承下來。名鐵篇就沒有這樣的加分關了。平交道事故只有犬山線1600系才有。
汽車GO,主題就是開SL囉。和TOMIX出的作品不同,以TAITO電車GO的傳統為主,操作也較簡單。節流閥、逆轉機(只有變速功用)、空氣式軔機、撒砂等還是沒少。空氣式軔機在這裡是初次登場,操作上就難啦,不過也可以選傳統電車GO操作方式玩,可是會失去一點點SL的味道。SL操作模式有個加速秘技…..也可能是參數BUG吧,用了不會影響遊戲,只是看到SL以電車的加速起步會怪怪的吧? 在京濱東北線可以一開始追過205系XD
信越本線高崎—輕井澤這條值得一玩,在橫川站有補機連結的加分關。磐越西線在中山宿站也有加分關,拆返式車站的關係,所以要把列車退行到指定地點。如果在這裡用那個BUG加速可以省不少時間,不過衝過頭就會當機……。這片也算是電車系列在PS上最後一片,可惜磐越西線鈍行又有跳過區間了。
除了PS版的電車,PS2版的我在買主機前都是玩PC版的,拜PC版所賜,資料館的照片、影像、音樂都能抓出來在能電腦上播放,PS版的用程式也能擷取出來,不過僅限自己用,不能公開。
3代通勤篇,可是我最初玩3代是它的時刻更正版,和初版只有些許不同。PC版的時刻更正版沒有資料館,所以我還是回到PS2版通勤篇的懷抱……,可是通勤篇的毛病就是讀取會中斷流暢性,開特急停站後讀取,開慢車到某一站也會讀取,這點比PS版遜色許多。可以選時段來玩,晚上開車也別有一番風味,真實時刻運轉,不同時間玩同一班車,交會的列車也不同,這算是一大躍進。加分關只有鐵人模式才有。
新幹線篇,300公里的體驗就這片才有,玩過PC版回來玩PS2版,感覺PS2版比較順,而且音效也不大相同。初版有大LAG的問題,所以我是買BEST版的,和控制器同捆,玩500系用控制器更有那個味道。玩過3代附的新幹線體驗版,覺得這片在某些方面的表現較差,反而體驗版較佳。新幹線開起來算是簡單了,特級,超特級的關卡那只能當遊戲,真實新幹線可沒這麼利害,定刻正負2秒3秒內的。台灣高鐵的700T模擬……,嚴格來說是給小孩子玩的。行動探索館來到台中時我就特地去一趟,玩過感覺就是這樣,說是模擬不如說是小孩遊戲。
音樂館的九州新幹線,是我唯一玩過的,在某次站聚上玩到,自己沒有買遊戲片。因為想來想去,我還是較偏3D場景即時運算這種方式,攝影播放雖然擬真度高,但我對慢速下的表現還是很挑,所以我對音樂館TS系列的興趣很低。但PS3上的RAILFAN,看過DEMO影片後,大大對它改觀,也許以後我會開始玩這類型的鐵道遊戲也說不一定。
旅情篇,路面電車,開速度慢慢的電車,可以悠閒的欣賞風景。空氣式軔機再次登場,也可以選電氣式,就是傳統電車GO那樣,不過用控制器(TYPE2)會比較好操作。資料館應該是系列上最豐富的,該有的都有,旅遊部份還有角色當導遊陪你去玩,聲音解說名勝風景,感覺像在旅行。
職業版2代 ( PRO2),玩過初版的人會對它詬病,TAITO電車系列上最失敗的一作。BUG太多,有列車無法玩到,嚴重誤點等…..,還好在BEST版裡都修正掉。四國路線初登場,氣動車也很多可以開到,這點是令我喜歡啦,不過聲音就怪怪的了……,到是VVVF的聲音比較像氣動車。畫面上是退步,比三代還差,不合常理的地方可以找到很多。
資料館感覺也是縮水,不同形式列車照片只有一張。簽名系統也拿掉了,FINAL也沒有,感覺很可惜,自己玩的分數紀錄就這樣,看過就沒有了,FINAL還會留下最高分就是。
FINAL,PS2上最終作,也是電車GO號稱最後一作。畫面也是系列上最棒,音效也下了不少功夫,3D模型也夠精細了。FINAL的玩法雖然是傳統電車GO,記分方法不同,開完後的評價也沒有。資料館這次影像很多,是針對各型車分別製作的影片。這次的路線都很長,像是無壓縮,可以拿前作有的路線來比較看看,就可以知道了。車掌模式也是FINAL的另一個新要素,可以兩人玩,一人玩比較無聊,不然也可以挑戰一人乘務,司機兼職車掌。
電GO路線出現最多次的,就東海道線京都—大阪間,初代、PRO1代、PRO2代、FINAL都有。中央快速201系,3代和FINAL相比,FINAL的比較好控制。結果FINAL和PRO2玩慣後回去玩3代,停車又是亂七八糟。因為考量到遊戲性和模擬性吧,那一代的軔機才是摸擬真實列車的參數? 我想只有真正開過實車的人才能給答案。遊戲歸遊戲,現實歸現實,模擬再怎樣擬真,也只是模擬。
掌機也有電車GO,GBC的1代和2代,WS上也有,這些我也試著找模擬器和ROM來體驗。玩過感覺這只是讓人體驗開電車,畫面就是那樣,玩過TV版的人,掌機版的會玩不下去,除非你是收集派的。GBC還有一款口袋電車,這個玩起來感覺就是我愛電車那一類型,一成不變的景色,性能一樣的車輛。PSP上出的電車GO口袋版,就是FINAL的4條路線分段修改一些要素,移植的作品。所以我沒再買。其實我個人比較喜歡玩大螢幕的遊戲,掌機畫面就是那樣大小,好處是可以隨身玩。
TAITO出完FINAL後,並沒有停止開發電車遊戲,在手機上就有不少新作,只是在台灣沒機會玩到。Wii主機問世,TAITO又有新作消息了,新幹線06是剛出來的名稱,不久正式改成新幹線EX,拿PS2新幹線篇來強化,修改一些內容,看起來畫面比PS2的漂亮,計器介面也是FINAL版風,應該是值得一玩的。依慣例,這代出片後一段時間,PC版也可能有吧?
以運轉為主的鐵道遊戲當然不只這些,我只是提我玩過的,見過的。經營鐵道公司的遊戲,就是A列車最有名了。A列車我也只玩過PC版21世紀,就是PS2上的A列車2001,也很喜歡這一代。A7就沒有玩,中文版也慶幸自己沒太早買下手。A列車21世紀我是拿來當3D模型玩,車輛150種可以選20種,最多30個車站40列車,這樣就玩不完了。
鐵1電車對戰,把電車拿來當賽車開的遊戲,賽道也是鐵道,這遊戲也只是看過沒玩過,有機會的話,可能會玩看看吧。只不過前提是還找的到片子的話。
鐵道遊戲會持續開發,至少我覺得電車王國的日本,有那個題材,以及市場,還有鐵路和日本的牽絆,日本都會的人生活離不開電車。當然也希望電車GO再次重出江湖,也希望台灣的路線及列車,能變成鐵道遊戲,何實會實現? 或者不會? 這就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