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一篇比較客觀的文章,出處:
文內個人的推測/假設會用灰色標註 |
淘寶上的廉價Steam充值卡存在比較長的一段時間了,價格比起正規渠道購買遊戲要便宜不少,而且似乎充值卡本身翻車(回收)的情況也很罕見。這讓不少人會選擇購買淘寶上的低價充值卡,那麼問題來了,這些充值卡安全嗎?這些充值卡是從哪裡來的呢?以及還有人可能會提出“數字卡才有盜刷實體卡沒盜刷、淘寶賣家是為了比特幣套現、G胖拿到了錢才不管你們盜刷的”之類的說法進行解讀。
淘寶賣家——低價Steam充值卡的搬運工
首先,對於絕大多數普通玩家來說,能接觸到這些充值卡的第一途徑就是淘寶。而淘寶店低價充值卡的來源,大家也都知道,就是Paxful。那麼,這裡就產生了前面提到的第一個問題,為什麼會有人從Paxful購買充值卡然後再放到淘寶上出售?Paxful上完成“比特幣—Steam充值卡”這一交易的雙方的身份如何?
之前我看了論壇很多帖子,大家的解釋多種多樣。有的人說,是“為了比特幣套現”。這個觀點獨立地拿出來看,確實沒有任何問題,一邊是數字貨幣,一邊是真金白銀,套現的過程存在損失,看起來這個解釋非常地合理。
但是如果把這個說法放於全網來看,存在一個非常大的漏洞。上圖是我隨便截取的一個比特幣交易平台的手續費表,最高的手續費也不過0.1%。單純套現的話,沒有必要這麼大費周章,不少買過淘寶充值卡的人應該知道,充值卡一般都需要半夜發貨。
但是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淘寶賣家在這個過程中扮演著低價Steam充值卡搬運工的身份,和比特幣本身其實沒有太大的關係,因為在這搬運的過程中有利可圖。事實上,Paxful上的Steam充值卡的售價會比大家在淘寶買到的充值卡價格還要便宜,6-7折的充值卡,可能售價只有5-6折左右。所以,在“比特幣—Steam充值卡”這一交易過程中,提供比特幣的一方是淘寶賣家,而他們的目的只是為了獲利。
正因如此,在大家實際購買淘寶上低價Steam充值卡的過程中就會遇到各種問題,比如需要深夜發貨(因為時差的關係,這個點才有低價充值卡放出)、需要當場激活(如果不馬上激活,過了Paxful平台的交易時限,淘寶賣家就有可能財貨兩空。為了規避風險,淘寶賣家一般會將其轉嫁給淘寶買家,要求普通玩家限時激活,過時不候)、低價買了商品漲價不發貨還要補差價(賺差價的生意,價格波動了就沒有利潤甚至會虧本)等等。
Paxful上的另一方——盜刷實體Steam充值卡的銷贓者?
解釋完了淘寶賣家的情況,那麼,Paxful上另一方面的身份如何呢?在進行下一步的討論之前,需要先做出一個假設:在這個利益鏈條裡所有人(包括G胖)都是逐利的,沒有慈善家。不可否認,實體商店促銷活動確實會有低價充值卡,比如之前論壇裡有報導過的50美元Steam充值卡賣50加元這樣的(找不到帖子了)。但是這類充值卡不太可能有那麼大的數量,也做不到Paxful那麼低的折扣。要知道,G胖只抽三成,如果有6折充值卡,那G胖自己也要倒貼最多10%進去。也不考慮一些極小概率的事件(例如獎品等等),那麼這批在Paxful上成交價遠低於市場售價的充值卡,就幾乎可以肯定是非正規來源的(例如盜刷、Valve洩露等)。洩露的可能性很小暫不考慮,這裡就基於先前的假設做出一個推測:Paxful上低價成交的充值卡的來源都是盜刷的。
這裡就需要考慮一個衍生出問題的答案(因為不少人表示充值卡的圖片存在P圖的情況),Paxful上進行交易用的Steam充值卡到底是數字卡還是實體卡?這個問題看起來好像沒有太大的意義,但是其實是一個比較關鍵的問題,但是我之前在看論壇的討論帖子裡關於這個部分的討論都沒切中要害。這個問題如果從非當事人的角度來看,可能很難找到答案。畢竟對於實體卡來說,本身也是由錢包數字碼衍生而來的產品而已。
單獨就盜刷來說,不管是數字卡還是實體卡,如果盜刷的是充值卡本身,追查難度似乎都差不多。這裡可以拿Humble Bundle作為一個例子,如果你盜刷信用卡買了HB包,HB可以很容易就知道你這張信用卡買了哪個包,而包裡有哪些Key也是一目瞭然,想要反激活更是輕鬆。但是,如果盜刷的並不是Steam充值卡本身呢?如果盜刷的是禮品卡或者預付卡,之後再用禮品卡或者預付卡購買成Steam充值卡,就給追查增加了難度(預付卡或者禮品卡本身就是不記名的)。
之前國外的一篇新聞報導,讓這個利益鏈條的操作手段浮出水面。原文是英文的,國內也有自媒體做了翻譯。文章我簡單概括一下:一位海外的中國留學生因為盜刷信用卡被抓,而他在沃爾瑪盜刷的是沃爾瑪的超市購物卡。這些沃爾瑪超市購物卡,用於購買其他類型的預付充值卡(也就是大家常見的Google Play禮品卡、Amazon禮品卡、Steam錢包充值卡等等)。那麼這裡就可以得到一個結論,有人在盜刷信用卡購買購物卡,再購買成Steam充值卡進行洗白。至於為什麼要P圖,我猜測只是因為實體卡刮開後只掃了數字碼,而實體卡直接丟掉了。幾經轉手後,實體卡圖片不一定在,在的可能只是數字碼,在這種情況下買家如果要充值卡圖片,那賣家也就只好P圖了。
討論到這裡,結論就很清晰了。如果整個充值卡交易過程中如果沒有任何慈善家,所有人都是逐利的,那麼這個充值卡就幾乎不可能是來自於打折囤貨,而是很有可能來自於盜刷購物卡後買成Steam充值卡進行銷贓洗白。不過,如果要準確點講,這個說法也並不準確,Paxful上的Steam充值卡供貨者可能也是一個二手甚至N手販子,也是從其他人那裡購買得到的Steam充值卡。他們的身份,就有兩種可能,如果不是盜刷團夥的一員,就和前面的淘寶賣家一樣,都只是Steam充值卡的搬運工。
至於之前提到的G胖是否能拿到錢,這裡我只能做出一個推測:既然G胖會回收盜刷的充值卡,說明這種充值卡損害到了Valve的利益,那麼就有可能是G胖拿不到錢/有損Valve的信譽/合同規定要求等等原因。
G胖的懲罰措施
這是目前很多人擔心的地方,網友也總結了自己的經驗:
淘寶賣家——低價Steam充值卡的搬運工
首先,對於絕大多數普通玩家來說,能接觸到這些充值卡的第一途徑就是淘寶。而淘寶店低價充值卡的來源,大家也都知道,就是Paxful。那麼,這裡就產生了前面提到的第一個問題,為什麼會有人從Paxful購買充值卡然後再放到淘寶上出售?Paxful上完成“比特幣—Steam充值卡”這一交易的雙方的身份如何?
之前我看了論壇很多帖子,大家的解釋多種多樣。有的人說,是“為了比特幣套現”。這個觀點獨立地拿出來看,確實沒有任何問題,一邊是數字貨幣,一邊是真金白銀,套現的過程存在損失,看起來這個解釋非常地合理。
但是如果把這個說法放於全網來看,存在一個非常大的漏洞。上圖是我隨便截取的一個比特幣交易平台的手續費表,最高的手續費也不過0.1%。單純套現的話,沒有必要這麼大費周章,不少買過淘寶充值卡的人應該知道,充值卡一般都需要半夜發貨。
但是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淘寶賣家在這個過程中扮演著低價Steam充值卡搬運工的身份,和比特幣本身其實沒有太大的關係,因為在這搬運的過程中有利可圖。事實上,Paxful上的Steam充值卡的售價會比大家在淘寶買到的充值卡價格還要便宜,6-7折的充值卡,可能售價只有5-6折左右。所以,在“比特幣—Steam充值卡”這一交易過程中,提供比特幣的一方是淘寶賣家,而他們的目的只是為了獲利。
正因如此,在大家實際購買淘寶上低價Steam充值卡的過程中就會遇到各種問題,比如需要深夜發貨(因為時差的關係,這個點才有低價充值卡放出)、需要當場激活(如果不馬上激活,過了Paxful平台的交易時限,淘寶賣家就有可能財貨兩空。為了規避風險,淘寶賣家一般會將其轉嫁給淘寶買家,要求普通玩家限時激活,過時不候)、低價買了商品漲價不發貨還要補差價(賺差價的生意,價格波動了就沒有利潤甚至會虧本)等等。
Paxful上的另一方——盜刷實體Steam充值卡的銷贓者?
解釋完了淘寶賣家的情況,那麼,Paxful上另一方面的身份如何呢?在進行下一步的討論之前,需要先做出一個假設:在這個利益鏈條裡所有人(包括G胖)都是逐利的,沒有慈善家。不可否認,實體商店促銷活動確實會有低價充值卡,比如之前論壇裡有報導過的50美元Steam充值卡賣50加元這樣的(找不到帖子了)。但是這類充值卡不太可能有那麼大的數量,也做不到Paxful那麼低的折扣。要知道,G胖只抽三成,如果有6折充值卡,那G胖自己也要倒貼最多10%進去。也不考慮一些極小概率的事件(例如獎品等等),那麼這批在Paxful上成交價遠低於市場售價的充值卡,就幾乎可以肯定是非正規來源的(例如盜刷、Valve洩露等)。洩露的可能性很小暫不考慮,這裡就基於先前的假設做出一個推測:Paxful上低價成交的充值卡的來源都是盜刷的。
這裡就需要考慮一個衍生出問題的答案(因為不少人表示充值卡的圖片存在P圖的情況),Paxful上進行交易用的Steam充值卡到底是數字卡還是實體卡?這個問題看起來好像沒有太大的意義,但是其實是一個比較關鍵的問題,但是我之前在看論壇的討論帖子裡關於這個部分的討論都沒切中要害。這個問題如果從非當事人的角度來看,可能很難找到答案。畢竟對於實體卡來說,本身也是由錢包數字碼衍生而來的產品而已。
單獨就盜刷來說,不管是數字卡還是實體卡,如果盜刷的是充值卡本身,追查難度似乎都差不多。這裡可以拿Humble Bundle作為一個例子,如果你盜刷信用卡買了HB包,HB可以很容易就知道你這張信用卡買了哪個包,而包裡有哪些Key也是一目瞭然,想要反激活更是輕鬆。但是,如果盜刷的並不是Steam充值卡本身呢?如果盜刷的是禮品卡或者預付卡,之後再用禮品卡或者預付卡購買成Steam充值卡,就給追查增加了難度(預付卡或者禮品卡本身就是不記名的)。
之前國外的一篇新聞報導,讓這個利益鏈條的操作手段浮出水面。原文是英文的,國內也有自媒體做了翻譯。文章我簡單概括一下:一位海外的中國留學生因為盜刷信用卡被抓,而他在沃爾瑪盜刷的是沃爾瑪的超市購物卡。這些沃爾瑪超市購物卡,用於購買其他類型的預付充值卡(也就是大家常見的Google Play禮品卡、Amazon禮品卡、Steam錢包充值卡等等)。那麼這裡就可以得到一個結論,有人在盜刷信用卡購買購物卡,再購買成Steam充值卡進行洗白。至於為什麼要P圖,我猜測只是因為實體卡刮開後只掃了數字碼,而實體卡直接丟掉了。幾經轉手後,實體卡圖片不一定在,在的可能只是數字碼,在這種情況下買家如果要充值卡圖片,那賣家也就只好P圖了。
討論到這裡,結論就很清晰了。如果整個充值卡交易過程中如果沒有任何慈善家,所有人都是逐利的,那麼這個充值卡就幾乎不可能是來自於打折囤貨,而是很有可能來自於盜刷購物卡後買成Steam充值卡進行銷贓洗白。不過,如果要準確點講,這個說法也並不準確,Paxful上的Steam充值卡供貨者可能也是一個二手甚至N手販子,也是從其他人那裡購買得到的Steam充值卡。他們的身份,就有兩種可能,如果不是盜刷團夥的一員,就和前面的淘寶賣家一樣,都只是Steam充值卡的搬運工。
至於之前提到的G胖是否能拿到錢,這裡我只能做出一個推測:既然G胖會回收盜刷的充值卡,說明這種充值卡損害到了Valve的利益,那麼就有可能是G胖拿不到錢/有損Valve的信譽/合同規定要求等等原因。
G胖的懲罰措施
這是目前很多人擔心的地方,網友也總結了自己的經驗:
低價Steam充值卡回收,若資金用於購買遊戲,則黃信回收;若資金用於Steam社區交易,則紅信警告。
至於是不是真的按照這個標準執行的,還要打個問號。在此之前,Valve曾經要求某些地區的用戶使用充值卡後,提供實體充值卡的購物小票,否則不予充值。同時,也經常有充值卡被回收的情況曝出。由此看來,Valve應該是有意打擊這類的違規行為。部分亞洲地區的Steam充值卡加入了地區限制,只能在特定的國家或地區使用。未來是否會有更多類似的限制措施,還不得而知。
一句話:買別慫,慫別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