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是先在ptt steam版分多日發佈,再大幅刪減前言結語後重新編排而成,所以許多排版及語氣仍會有原本的痕跡敬請見諒,原文請見:
1樓 基本概念(這篇)
2樓 平台發行商與主要大廠篇
3樓 其他中型廠商篇
4樓 日廠篇
5樓 獨立遊戲發行商篇
8樓 2022年更新資訊
9樓 2023年更新資訊
10樓 2024年更新資訊
一開始是想在秋特前寫個給新手認識、給老手複習的各家廠商特價策略,不過資料整理到一半發現不如有系統的介紹一下遊戲發行商
另外發完這篇的時間點,距離秋特只剩倒數幾小時了
先從一些基本的概念談起
實際負責製作遊戲的是開發商(Developer,因為開發跟發行寫久了很容易混淆,所以在這幾篇中會統一改稱製作商)
在傳統商業模式中,發行商(Publisher)會是遊戲製作期間主要的資金(薪資)提供者,並掌握遊戲的智慧財產權(IP),所以發行商跟製作商很容易形成難以突破的上下關係,也可能嚴格要求遊戲發行時程,而導致一些製作商無法完善遊戲,甚至插手遊戲製作下指導棋,但基本上對遊戲的製作影響還是比較少
但在數位發行及獨立遊戲崛起後,遊戲發行模式已有不少改變,不變的是,發行商會負責遊戲進入市場的通路及宣傳等事務,對於要不要上steam等平台,會提供哪些語言,定價多少或是特賣時打幾折,影響較大的幾乎都是發行商。
在steam的商店頁面中,開發商(製作商)會標示在開發人員那邊,下面則是發行商
-有些遊戲製作商與發行商相同,可能是發行商由製作商演變而來,所以仍保有製作工作室。
也可能是製作商自己處理發行事務,避免遊戲收入還要被瓜分,在獨立遊戲(indie game)很常見。
-發行商與是否可歸類為獨立遊戲沒有絕對關係,對小型遊戲製作工作室來說,把宣傳、零售(上架)等事務交給有經驗的發行商不見得虧,尤其一些專門協助獨立遊戲的發行商,還能提供跨平台等技術協助,近年許多傳統發行商也開始有支援獨立遊戲發行的機制,或只是單純的把獨立遊戲製作工作室收購成為自己品牌的一部分。
-即使是同一個遊戲系列(或者說遊戲IP),製作商不見得都一樣,發行商也不見得都一樣。
-不少遊戲會有多個發行商,可能是因為不同地區或是不同平台,或是合作發行,
但steam的商店頁面不見得會全部呈現,例如像台灣代理發行商「英特衛」,
對於許多國外大廠遊戲在台灣定價有重大影響,但在steam上基本看不出來。
如果在steam商店頁面搜尋英特衛,只會找到他們目前發行的國產遊戲《迷霧國度: 傳承》
從2樓開始,會依據幾個主題介紹steam上的主要的遊戲發行商,並討論以下三個面向,偶爾順便閒聊講古吐嘈:
「與steam的關係」(通常是指自家DRM與steam的競爭性,或是把遊戲上steam的比例)
「代表作品」(通常是系列作)
「定價/特價策略」(如果說得出來)
因為討論的是「發行商」,所以像Klei Entertainment(飢荒、缺氧、欺詐之地)這種只發行自己製作遊戲的遊戲商,或是很多獨立發行的獨立遊戲商,即使已經有相對顯赫的實績,原則上也不討論,
不然介紹到200個廠商可能都還不夠,雖然從這個角度來說valve也是只發行自社遊戲。
當然那些跟steam幾乎扯不上關係的大廠(例如永遠只會出在自家主機的任天堂)也不會討論。
先做幾點聲明:
1.資訊大多是google+wiki來的,當然還有身為玩家的自身經驗,有些部份查證有限,所以如果有錯的部份敬請指正。
2.價格會照steamDB的資料,但是有時會出現工讀生標錯價之類的不可證實史低(紀錄上有出現過那個價格但實際上幾乎買不到),很多遊戲實務上會買GOTY版或是comple版bundle之類的,不過原則還是以本體價格計算(有時會另外說明),另外這篇草稿是9月底寫的,所以有些新史低可能沒更新到,這也是這篇一定要趕在秋特前發布的原因。
3.通常會以中文+英文標示遊戲系列名稱,不過很多遊戲沒有正式中文翻譯、或者我沒找到合適的翻譯,或是不只一個中文翻譯...總之有時候會很混亂就請多多包涵。
4.我們是steam玩家,不是製作商也不是發行商,所以原則上不會去討論定價高低、特價幅度、發行商分成、平台分成,或是"跑去某個平台獨占一年可能比賣遊戲還賺錢"這類問題背後的商業及遊戲營收要素。而是從像我這種「等特價steam玩家」(而不是衝首發型玩家)的觀點去討論
5.每個人對遊戲性價比的基準不同,不過以我自己來說,願望清單破200個已經好幾年,遊戲入手價大多在NT$100-400之間,近3年買最貴的遊戲是GTA5 NT$495,而且是龜了4年覺得不該龜下去了,所以對那些定價很高,特價也壓不下來的遊戲,基本上沒太多好感,尤其到日廠篇碎碎念會整個大爆發。
6.我在談定價時常會用到「steam標準定價」這個詞彙,這是指當發行商沒有額外定價時,steam提供的台幣參考價格,約只有美金價格的一半,這也是讓玩家放棄大多數第三方steam序號購買網站的原因,因為打折打不贏台幣定價,只是60鎂的3A級遊戲(或者只有價格很3A的...)幾乎都不會套用這張表的價格。
詳細對照表請見我兩年前整理的表或是下面這張圖
相對的,我也會用60鎂NT$ XXXX這樣的寫法來表示匯率定價,畢竟歐美遊戲界主要還是繞著美金轉,不過近幾年的美金匯率高的時候超過32.5,低的時候像最近又快低於28了,遊戲出的時間點也多多少少會影響匯率定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