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一篇作品(不管長篇或短篇),視為一幅畫,那麼,這幅畫究竟會呈現出什麼風景和樣貌,僅有一項元素可以決定。那就是顏色——也就是我打算在這裡抱怨一番的文字。
常用的中文字,從維基百科的資料看來,大概有5000個。不過數量無所謂。反正現今流行、常用的也就那幾個字,那些少用的文字會適當地遭到淘汰。
麻煩的是,在於應用。
在故事裡,光是單單一個字,就能取決於這個字會帶給讀者什麼樣的感受。
舉例來說:
「夏天來了,熱死人了。電風扇一直在那邊嗡嗡叫。我脫光衣服,光著屁股躺在床上。我想要去海邊,可是朋友都沒空,沒人鳥我。想要交個女朋友,但不知道是怎樣,老是被打槍。」
這種類似國中生的部落格文章,內容空洞,而且無聊,讀者會興起「誰理你啊」的念頭。
換個寫法的話:
「夏天靜靜地來,暑氣燙熟我的臉。來自電風扇的微風也敢不走我心中的炎熱。我脫掉衣服,裸著身體躺在床上。我興起前往海邊玩水的念頭,但朋友們為了什麼忙碌著,全都在電話裡拒絕我。交個女友也不錯,可是不知道為什麼,老是無法採起女孩們那心裡的花朵。」
啊,這樣好多了,雖然內容一樣很國中生,至少在閱讀當中,能夠從文字裡感受到一種「感覺可以繼續讀下去」的力量。
然後我所謂的「麻煩」來了:
「夏天悄悄地來,暑氣蒸騰我的臉。來自電風扇的微風也驅不走我心中的炙熱。我打著赤膊,全身赤裸躺在床上。我湧起前往海邊戲水的念頭,但朋友們為了什麼繁忙著,紛紛在電話中婉拒我。交個女友也不錯,然而不知道什麼原因,總是無法摘取女孩們那心裡的花朵。」
你可能會說「兩者可以通用,沒什麼差別嘛」。不過正因為可以通用,所以才麻煩。
在寫作的當中,可能陷入一種文字遊戲裡——比方說「開心」,是不是也可以換成高興、快樂、愉快、歡樂、歡愉、喜悅、愉快、喜樂......甚至還能夠使用成語,像是歡天喜地、興高采烈、不亦樂乎、樂不可支、欣喜若狂、喜出望外......
雖然文字的拿捏尺度,可以依據本身特有的意思,將它套用在適當的地方,否則可能造成奇怪的氛圍。但有一些隨便使用哪個字都沒問題、不含特殊狀況的情節,遇到這種地方時,我常會陷入抉擇的煩惱。
例如說,「梓喵出門買醬油,心情很愉快」,由於缺少前面的劇情鋪陳,後續也不需要為這一段補充什麼,所以也可以寫成「心情很好」、「心情不錯」。
明明意思都一樣,卻要選出其中之一來使用。感覺就像是床頭的櫃子裡放著三個同一款式、只有顏色不同的保險套,雖然好像隨便選一個也無所謂,可是一想到女友(讀者)就在旁邊,就會「如果我選紅色的,她會怎麼看待我呢?」像這樣忍不住煩惱起來。
另外,最討厭的麻煩,就是一時想不起來適合的文字或詞彙。
例如:性感的醫護室老師用夾子夾起棉花球,沾上一點酒精
接著突然驚覺,學校用來治療的場所,應該不叫「醫護室」吧?那個叫什麼來著?健保室?健康室?醫療室?診療室?一時想不起來。然後苦命思索十分鐘之後,才想起「保健室」。
(寫這一段的時候,我還真的想不起「保健室」這個用法,剛才還google了一下。看來我真的脫離學校太久了。)
然後又發覺,「夾子」這個講法太過籠統,甚至連夾麵用的工具也可以這麼說。嗯......隱約記得那個比較專業的稱呼,卻一時想不起來。鐵夾?尖嘴夾?小夾子?苦命思索十分鐘之後,才想起「鑷子」才是最恰當的用法。
這種麻煩的另一種麻煩之處,在於上網搜尋也很不容易,即使輸入關鍵字,也會出現一些毫無關連的東西。
只能說,文字真的太麻煩了。
結論:開始駐版評文之後,發現沒什麼人找我評文,嫌麻煩的我反而有點開心。只是不知道會不會被葉子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