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嗨~ヾ(〃・ ◡ ・〃)ノ 嗯...前陣子看了些透視教學, 所以發篇文,分享一下這點經驗。 然後有錯誤的話也麻煩說一下,謝謝囉!! ![]() 。。。。。。 我覺得花點時間了解一下透視是非常划算的, 也許原本只會草地配天空,了解透視後畫建築會相當容易而且正確。 透視對於畫人物也是很有幫助的,尤其是人物與背景的配合度。 然後這篇文....字超多, 然後沒有那種很漂亮的圖當範例哦(其實是畫不出來),只有簡簡單單的線條。 然後我畫技也很差,沒有說服力,摁。 文章長,沒興趣大概就會直接拉下或上一頁XD。 然後然後...這篇文原本打算全發在1樓的, 但是我之前遇過發文字數太多,內容被吃掉, 嗯...我覺得這次的內容還算長的,大概也有機會吧.. 所以依內容分了三類,發在1、2、3樓哦,這樣也比較容易做區隔。 。。。。。。
|
基礎與一、二、三點透視的使用時機 |
一、二、三點透視畫法與說明 |
接下來是一、二、三點透視的畫法,也會比較詳細的介紹~ 這部分只要畫得出長方體就好, 先別管畫出來是不是正方體(正方形牽扯到一些概念,這部分比較複雜第3篇才會說明,), 然後平分、斜坡、屋頂、樓梯、圓形...都是下一篇才寫。 所以這階段只要能在一、二、三點透視畫出隨便一個長方體就好, 層和面的感覺掌握好也很重要。 一點透視: 在空間中,長方體一共有三組平行的方向, 在一點透視中... 一組在畫面中直接是垂直線(綠色) 一組則直接是水平線(藍色) 另一組則是連向消失點(紅色) 然後多畫幾次就熟哩。 對於這個消失點的位置, 在視平線上,而且它就是視中心, 嗯....目前先不管這個。 至於位置可以在畫面上偏左或偏右嗎? 嗯...是可以的,不過畫出來的圖就是一個視野的其中一部份, (就像是把一張照片裁出一部分) 不過選擇畫一點透視的圖好像都比較想偏向穩定的構圖吧(?) 所以那個消失點通常也是放中間。 二點透視: (白色是指畫圖時的紙張範圍,淺灰色代表畫布外): 一組在畫面中直接是垂直線(綠色) 一組連向左消失點(紅色) 另一組則是連向右消失點(藍色) 和一點透視比起來多了個消失點,別想得太複雜~ 垂直向一樣是在畫面中直接畫垂直線。(平視的關係) 然後一、二點透視物體在空間中的擺放差別,前面提過哩, 這個也很重要。 --- 再來就是左右消失點的位置該如何取,這很重要, 因為取太近時畫出來的圖會變形比較嚴重: 那麼兩消失該放哪呢? 其實這有比較正確的取法, 但是這牽涉到比較多東西,所以第三篇再說唄。 雖然取太近容易變形,但不代表兩消失點愈遠愈好。 目前就先把左右消失點的距離定在差不多3倍的畫布寬度的距離就可以了, 其實這個距離是個變量, 當其中一個消失點愈靠近畫布中央,兩消失點的距離會更快速增加, 所以當其中一個消失點進到畫布,那麼另一個就消失點會在很遠的地方了.. 這是兩消失點相距3倍畫寬、左消失點進到畫面的例子: 假如蠻接近畫布中央了..那乾脆直接畫成一點透視, 因為另一消失點畫出的線在畫面中已經很接近水平線了。 嗯....說了這些, 目前還是先當作兩消失點相距3倍畫寬就可以了, 第3篇會再詳細說明。 三點透視: (白色是指畫圖時的紙張範圍,淺灰色代表畫布外): 嗯....前面有提到如果要加入俯視或仰視就需要用到三點透視, 於是我們得在畫面中加入第三個消失點給垂直向的線(綠色) 然後.. 一組連向左消失點(紅色) 另一組則是連向右消失點(藍色) 但是還是提醒一下~這時也可能會像一點透視那樣,在視平線上只有一個消失點。
------------------ ------ 那第三個消失點是重直向的線的消失點,然後可以達成俯視、仰視, 嗯...說明一下原因吧~ 嗯....我不太會解釋耶.(〃∇〃) 反正那個消失點在地球上時應該就是地心了, 不在地球上的話,就會是無窮遠處,呃....現在不用想那麼多,就當作是地心好了。 然後垂直向的線延伸後都會交到地心。 嗯...除此之外有個我覺得比較重要的想法, 就是觀看者本身垂直往下延伸也會到地心, 換句話說,要畫完全的俯視就等於會看著那個消失點。 那麼透視圖中這個垂直向的線的消失點可以隨便點嗎? 嗯.........在透視圖中的話..., 先談在偏左或偏右的部分吧~ 先劃一條畫面上的垂直線並且經過這個消失點, 呃...或者反過來說,這個消失點會在一條畫面上的垂直線上。 這條垂直線就叫做基準線好了(下圖的綠線), 而基準線會與視平線交於視中心,也就是一點透視的那個消失點。 所以..如果是視平線上只有一個消失點的三點透視.. 那麼基準線要畫在交視平線於一點透視的那消失點的地方上。 至於視平線上有二個消失點的三點透視的話... 那還是建議把把基準線選在畫面中央附近, 基準線會在一個視野的正中間 假如把基準線畫得太靠近畫布邊緣, 代表另一測很可能會超出視野範圍,然後變形就會很嚴重了。
上面打了好多字(;°*°)ゝ” 簡單說的話...離基準線愈遠變形就愈嚴重。 接下來是談這個消失點在透視圖中位置上下..該放在哪呢?.. 首先...畫俯視時,這個垂直向的消失點要在視平線下方 反之仰視時則要在上方, 先看圖唄(藍線一樣是指視平線,綠線則是剛剛提到的基準線):
先提一下這個垂直向的消失點, 前面提過它是地心, 所以可以試著想想看..由正上方往正下方俯瞰時的樣子, 這時等於看著地心,因此地心就會在畫面的正中央。 平視時其實可以把這消失點當作是在透視圖的無窮下方...所以連出來的線,在畫布中都是垂直線, 那麼從這2點來想, 可以想出當這個消失點愈靠近畫面中央,代表俯視的程度愈明顯, 反過來~這消失點離畫面愈遠代表愈接近平視。 也就是說這個銷商點在透視圖中愈靠近中央代表俯視仰視的角度愈大。 那麼這時來談一下視平線, 我先用比較好理解的方式說明, 前面提過,視平線的高度代表觀看者的眼睛高度, 其實視平線在"畫面"上接觸到的地方帶表是和眼睛同高度的, 那麼像上面那張俯視的例圖,假如要看到大樓的頂面 那麼眼睛的高度勢必要比大樓高,所以視平線在"畫面上"要比那些大樓的位置還要上方, 嗯...否則位置在大樓下方怎麼能夠看的到頂面呢? 舉一個爛爛的例子...(*´・д・)可以想像一下這個動態過程: 假如眼睛前擺著一個稍微比我們矮的箱子,平視時和還能看到一些頂面, 但是畫圖時,常想讓頂面更明顯、更多,這樣看起來比較有俯視的樣子! 於是只把那個消失點上移, 但是這個消失點的上下方向,控制的是視線的俯視"角度" 所以這樣代表我們把頭低下,所以依然看不到更多頂面, 所以假如想看到更多頂面... 我們也要讓自己的高度上升,也就是把視平線更往上移。 呃...不知道這個譬喻好不好明白。 再舉一個比較不一樣觀念的例子: 嗯....在一個平視的視野中....視平線在透視圖中其實會在"正中間", 但是如果有俯視仰視的話..那就不是了!真正在視野中間的叫做視線平面。 首先我們要知道視平線 = 地平線。 接著想像一下我們坐著船~平視著大海遠方....這時看到的地平線就是視平線也是視線平面, 接著我們把頭慢慢低下看海浪...像在俯視海浪一樣, 請想像一下這個過程中那條地平線在我們視野是如何移動呢? 那就是慢慢往視野上方移動....離開我們視野....最後到達頭頂 這時候也是完全俯視的狀況了。 在三點透視的透視圖中....完全俯視時,視平線其實是會跑到無窮上方的。 我覺得這觀念有點重要,視平線只有在平視時是在視野中央, 當俯視或仰視時,視線是會和視平線脫離的, 假如沒有這個觀念,在一些牽扯到垂直向的問題可能會產生一些矛盾。 不過畫畫圖嘛,其實不用管這麼多啦~XD
前面兩種不同思考: 1.視平線代表觀看者的視野高度,為了非常完全的看到這些大樓頂面,因此要把視平線畫得非常高。 2.視平線 = 地平線 ,因此俯瞰時,視野中的視平線會跑到頭頂的方向,所以透視圖中也是無限遠。 另外大家有沒有發現其實這張圖的畫法變成和一點透視一樣了呢? 雖然這個垂直向的消失點感覺特別不一樣 但它其實和其他兩個消失點的關係是對等的, 所以想想看相對關係吧~ 其實由正上方往下看大樓 = 平視著橫躺的大樓。 三點透視扯了好多(>艸<。) 前陣子三點透視的練習,因為垂直向的消失取離畫布太遠,所以俯視的程度不明顯。 |
接下來就是說一下如何比較高度,這部份蠻重要的! 例如人物的身高在場景中要適當。 像是...人物通常不會比房子樓層的高度還高吧, 假如一層樓的高度比人的高度矮...呃....( ̄▽ ̄;) 或者門的高度比人矮很多,通常這樣也不太對。 另外如果畫了好多大樓...,也要確保"各棟大樓間"的樓層高度別差太多。 先看看這影片唄~ 這是Kevin大大拍的教學之一,他的教學都很棒! 我從中學習很多,大家可以看看。 這種方法在一、二、三點透視都可以用~, 然後要注意三點透視時垂直向的線一樣要連到那垂直向的透視點, 然後如果三點透視中要平移時,要先畫經過底端和頂端的水平線,再從第三個消失點連出線。 至於這種方法的原理,我覺得可以了解一下~ 嗯...「空間中平行的線 在透視圖中會教於一點」這點一定要清楚, 還有前面說過..一、二點透視是針對"物體"並不是整個"空間", 因此不同擺放關係與觀測者視線不同相對關係下..., 不同物體間在視平線上的消失點可能會不一樣,因為它們在空間中擺放不相互平行。 嗯...這裡突然說這個,是因為我覺得這部分需要跳脫一張圖是幾點透視的想法。 可以這麼說...視平線上其實有無限多個消失點, 只是挑出來的那一兩個消失點,代表著其中一種擺放夾角罷了。 那麼, 把高度當成一條線段, 用這種比較高度的方式,其實是製造一個"面" 透視圖中有2條線經過高度那個線段的底端和頂端 然後交到視平線上,而這個點,其實就是一個消失點, 因此這兩條線在空間中是一對相互平行的線。 那麼這兩段高度自然就會相同。 另外,這種方法在一、二點透視中的使用方法, 是完全一樣的, 有個非常重要的觀念.... 一點透視的那個消失點,只是代表著其中一種比較特殊的角度, 也可以解釋說...它另一個消失點在無限遠的地方, 所以一點透視,在一個空間中,它僅是一個比較特殊的角色, 而一、二點透視是可以互通的,因為他們都是平視。 所以在一張一點透視的圖,其實在視平線上還存在著無限多個消失點, 千萬不能以為一點透視中就不能冒出第二、第三個....消失點。 然後在二點透視圖中也是可以做一點透視的動作(像剛剛線段在畫面上水平移動)。 所以在這種比較高度的過程中,一、二點透視圖的關係其實是對等的 呃...我想...我的表達能力很差。(;°*°) --- 那麼來比較一下這種方法如果用在三點透視時的差別吧~
因為這種畫出相同高度的方式是製造一個"面" 因此在三點透視中,垂直向的線依舊要有個消失點, 圖中後面那條綠線也有到消失點,只是我剛好畫得太靠近基準線,傾斜不明顯。 另外再說一下一個有關高度的重點,前面提過視平線就是觀看者的眼睛高度, 因此視平線在"畫面上"經過的地方代表和觀看者眼睛高度一樣高。 平視或俯視仰視都符合 (記得"在空間中"俯視時,視線雖然往下轉,但是視平線=地平線,還是不會動) 延伸思考的話...假如有一群和觀看者長一樣高的人、站在同一平面, 那麼觀看者視野的透視圖中,視平線就在畫面上會在全部的人的眼睛附近,不論遠近。 同樣的觀念,假如畫著一張圖,視平線經過一個人的膝蓋, 那麼假如其他人都站在同一平面上,那麼在畫面上每個人膝蓋的位置,都應在視平線附近。 試著畫張一個人的視野唄,藍線是視平線(人物直接畫長方體代替,偷懶 ・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