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節錄或參考自:
網路
維基百科
Angelic Voice
奇摩知識+
「伯爵館」
查理.亞當斯的鵝媽媽童謠
若內容有侵權請通知自爆Orz
若內容有不對之處也請指教
童謠內容會隨後附上
---------------------------------------------------------------------------
「鵝媽媽」並不是真有其人,至今為止尚沒有任何特定的作家被認定就是鵝媽媽,這名字最早在一部韻體詩體裁的週記中被提及,且在好幾年間經常性的出現,其源頭至今仍是眾說紛紜。
從出生的搖籃曲、遊戲時唸誦的兒歌、唱的數數歌、詩歌、聽的傳奇故事、猜的謎語等,都可以總稱為「鵝媽媽」,由祖父母、爸爸、媽媽唸唱給小孩聽,代代相傳,流傳百年。
也因此,估算總數約有七百到一千的詩歌,大部分的創作年代及作者資料皆已逸散難以考查。而隨著年代的推移、地域變遷和人事幻化,也有不少作品的語彙及旋律或多或少已產生改變。所以也有早在十四世紀就出現的說法。
大部份的歌詞為了順口的緣故,句末都會押韻,就因為語言會隨著時代不同而有不同的發音,讓人發現,有些歌的歌詞若要押韻,應該用十四世紀的發音才對,而以上所言也僅是懷疑,一般最廣為人知的還是從十八世紀源起。
在其發源地英國,也稱做「Nursery rhymes」(撫慰嬰幼兒的韻律詩、兒歌),美國則稱為Mother Goose(鵝媽媽童謠)。(在英國當地所謂的『Mother Goose』,原本只不過是繪本的標題而已。)
在1695年法國人Charles Perrault(童話體裁的創始者)用自己兒子的名字出版了名為「ontes de ma mère l'Oye」(即『鵝媽媽童謠集』)的童話集。
到了1765年,John Newbery與其後代將在英國傳承下來的童謠集結成書並出版。書名叫做「Mother Goose's Melody」,從此此名就此拍板定案下來。
因為這類歌謠常常有押韻,讀來朗朗上口,又配上遊戲的節奏,邊玩邊唱,令人印象深刻,不容易忘記。有時音韻的趣味大於合理的內容,有時卻內容殘酷,或許是由於東、西方對死亡的態度不同,東方人非常避諱談到「死」這個字眼或相關話題;西方人則不然,尤其對於不知死亡為何物的兒童而言,可說是童言無忌。
也有一說是認為或許童謠誕生的那些時代是認可暴力的。
儘管內容荒繆或殘忍,仍不減鵝媽媽童謠的魅力,因為更多的是好玩的音節、俏皮的情節。
近代研究英文讀寫的學者更發現,Nursery rhymes不只對兒童口語有幫助,還能充當文字和語言的橋樑,培養幼兒對英語音韻的覺識(Phonological awareness),進而掌握拼寫文字的原則,因為押韻的音節不僅聽起來相似,寫起來也會相似,而相異之處使他們能察覺字母與發音的關係。
鵝媽媽童謠陪伴孩子成長,並補助他們在語言、閱讀、書寫各方面逐漸成熟。再者,鵝媽媽童謠也不是小孩獨有,這些唸唱鵝媽媽童謠長大的成人,仍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鵝媽媽童謠的引用,像是推理小說、戲劇、音樂、電影、新聞標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