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刀
太刀為日本刀的一類。一般而言指的是刃長超過兩尺(60公分以上)、刀身彎度較高、一般以邊鋒朝下並吊在腰帶以下的方式配帶的日本刀。在刀刃向上切先向前的狀況下,太刀銘的位置通常是在與打刀相反的左面(不過也有例外的狀況)
太刀因為設想做為騎兵戰使用的緣故,和容易拔刀的打刀相比下較長。從平安時代開始就有製作,鎌倉時代、南北朝時代也繼續使用。一直到室町時代後期因為騎兵戰逐漸被步兵戰取代而產量減少,適合徒步戰鬥的打刀才開始流行。
太刀又細分為以下種類-----
大太刀:指刀身長達150公分以上的太刀,其中也有比三尺長的大型大太刀存在。
野太刀:指刀身長達90公分以上,但未滿150公分的太刀
太刀:刀身60公分以上,90公分以下的太刀。
大太刀
通常文獻中的大太刀指的是刀身150公分以上,而90公分以上則稱為野太刀。但是普通人都把大型的太刀叫做大太刀,而把野太刀當作別稱。
多為"中二病"武士使用
短刀
以攜帶與用途的不同 又可細分為---
刺刀.
懷刀.
腰刀.
合口.
打刀
打刀的原型始見於鎌倉時代,當初是被呼稱「刺刀」像是一種短的尖銳之物。江戶時代至幕末的武士喜愛用打刀,因為長度適合於徒步戰鬥和室內打鬥。
脇差
脇差,也稱脇指,長約40cm—60cm,單手用刀。日本武士平時與太刀或打刀一同配戴於左側腰間,並稱「大小刀」,脇差因此相對也稱為「小刀」。由於形制、用途都與小太刀相近,兩者時常混稱。適用於狹窄環境和近身纏鬥,也作為「大刀」的備用武器
脇差以長度不同又可細分為---
大脇差:1尺8寸~2尺(54.5cm〜60.6cm)
中脇差:1尺3寸~1尺8寸(40cm〜54.5cm)
小脇差:1尺~1尺3寸(~40cm)
脇差,尤其是大脇差,與小太刀在形制和用途上都很相近,加以江戶時代的法令讓原本常用太刀刀裝的小太刀也多改作打刀刀裝,兩者間的分別又更模糊了。在現代日本的法規裡,將長度較短的日本刀,包含小太刀,都歸類為脇差。
薙刀
薙刀是日本古代的一種長柄武器,其刀幅較寬,刀刃部分有很大弧度。其形狀與中國的眉尖刀比較相似 又稱長刀。
在奈良時代和平安時代,日本的僧兵所裝備的刀多為薙刀。薙刀在源平合戰中被廣泛使用,這是薙刀使用的鼎盛時期。進入鐮倉時代以後,武士們使用太刀,而足輕使用的武器多為薙刀。而此後在南北朝時代相繼出現了矛、槍、長卷等武器,薙刀的使用開始逐漸減少。戰國時代戰爭模式由武士個戰轉換成足輕集團戰後,長槍變成主要武器,薙刀開始逐漸退出戰爭的歷史舞臺,江戶時期因規定苗字帶刀轉為僧人和婦女平民的武具。江戶時代武家的婦女必須學習薙刀術.而明治維新以後,薙刀術又被列為日本的九種武道之一。
長卷
全體長6-7尺(180-210cm)、柄長3-4尺(90-120cm)、刀身約長3尺(90cm)左右、形狀大約像刀柄較長之大太刀(野太刀)、重量較重(5-7kg)。
長卷大約是在江戶時代中期出現的,在現在則是古兵器收集者的收集品之一。
多為"中二病"武士使用
補充一點
所謂的[妖刀村正] 並不是一把刀
首先 [村正]是一個冷兵器品牌
在當時算是主流名牌之一
結束戰國時代一統天下的德川家康因自己的祖父,父親,兒子 都是被村正牌的刀砍死 自己也被村正的槍劃傷
德川家的種種經歷使得此後家康下令廢除村正所打造的武器,並禁止使用,因為德川家康認為村正打造的武器對德川家會不利,並認為村正打造的武器是在詛咒德川家,且在這時期的武將對於這詛咒是相當地迷信,所以村正的刀才被稱作「村正妖刀」。
我們的主角跟玄一郎拿的都是打刀 蟒蛇重臟拿的是大太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