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夏特買了Hollow Knight後,就深深愛上了這款遊戲。其中有著太多精心設計但隱而不宣的地方,讓人不禁為之重度上癮。底下是我自己對其中深巢地區的一些觀察和揣測,盡量不和網路上已有的部分重複。圖片大部分來自我自己遊戲時的節圖,以及英文版維基中所用的圖。
---
深巢筆記在聖巢的周遭,有幾個尚未屈服的部族,其中實力最強的,應該非深巢(Deep Nest)的赫拉一族莫屬。
六隻眼睛的面具(考慮到助產士,四眼面具也有可能),是赫拉一族的共同標誌。面具製造師在深巢的定居,足以證明這個部族有著一定的面具文化存在。
部族最底層的低階成員雖然不一定戴有面具,但你也能從遠較一般聖巢甲蟲為多的眼睛或節肢數量來辨識出他們。
部族的最高領袖應該是「編織者」們,他們有著超乎其他部族成員的智慧。根據深巢助產士的說法,編織者們有著自己的歷史紀錄、創造出了護盾法術,甚至還有製造護符(charm)的智慧。在整個聖巢及其周邊地區中,除了透過羽化來獲得高等智慧的白王(Pale King)外,編織者應該是平均智力最高的種族。對這擁有強大實力一族的最後一任領導者,蟲們的稱呼中夾雜著敬意和畏懼──野獸.赫拉(Herra the Beast)。
編織者們是部族的大腦,但主要戰力則另有其蟲。首先我們來參考一下深巢周圍的地圖。
在深巢的最上方,與王后花園和真菌荒地接壤處,是一大片的電車遺跡,顯示聖巢曾一度統治此處,但後來又被深巢部族給奪回。這個戰區的皇后花園方佈滿了荊棘,或許正是因此,深巢方並沒有更進一步侵攻的跡象。但從王后花園深處一具巨大的深巢部族成員遺骸看來,深巢部族曾經一度幾乎奪取整個王后花園。該遺骸之巨大,甚至不是其他蟲子所能移走的。
右上方與螳螂村的接壤處,則是大群的刻塵者(Dirtcarver)和小型編織者屍體,以及螳螂常用的長矛兵器。螳螂雖不隸屬於聖巢,但兩者之間曾有協議,要螳螂負責「守夜」,抵抗深巢一族的入侵。從這個戰區可以看出刻塵者和小型編織者(約6:1)是深巢部族的蟲海戰術主要成員。然而如果考慮到螳螂村中也有長矛上插著的大型六眼面具,不排除深巢也曾派遣更高階的戰士進攻這個戰區,但詳細情形則未知。更往深處一點,則可看到深巢除了進犯外,也佈置了小型針刺蜈蚣(可能是小型的加皮德,Garpede)在此作為陷阱防禦,或許可以推測兩者的戰線互有拉鋸。而長期的戰事也使得四位螳螂領主(一位背叛了,連座位也被破壞,等到王后花園的篇章再說吧)駐紮在最前線,可見戰況的緊張。
最後,右下角的纜車一邊連接到聖巢的心臟、過往白色宮殿所在的聖巢政治中心,另一邊則是深巢滿滿的加皮德。這些大型蜈蚣有著刀槍不入的裝甲,顯然成了深巢最有效的防禦。從他們死後依然堅守著巡邏路線的狀況看來,他們和聖巢的大型軀殼哨兵一樣,是部族中最忠實的守衛。相似的防禦設計也可見於深巢上方和真菌荒地的接壤處。
除此之外,深巢一族也有部分成員流落在外,並被認為是聖巢地區最強大的生物。在愚人鬥獸場最後的挑戰中,壓軸的是「神之馴服者(God Tamer)」。那位馴服者在胯下那頭「神」被打倒後,他很快就會屈服。而這頭被尊稱為神的大蟲,正好戴著六眼面具,是深巢部族的一員。巧的是,如果你仔細看鬥獸場背景、高坐在那裡的愚人之王(Lord Fool)。你就會發現他背後高掛的巨大面具,也是深巢部族的遺物,象徵著鬥獸場中最大的力量、與榮耀。
或許是因為深巢部族成員的強大,在白王找到容器(Vessel)應有的適當形式前,虛空(Void)所創造出的幾種生物中,諾斯克(Nosk)便是以深巢生物為藍本。在諾斯克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些深巢生物的特徵,比方說超過六隻的腳、以其他生物外殼作為誘餌等等,而其背上的刺則和古老的虛空文明中一部分器物形式相似。當然其中還有一些其他強大生物的特質,例如螳螂鐮刀般的前足、以及毛里克能噴洒的體液等等。
然而這樣強大的一族,最後還是毀滅在輻光的感染上。除了奪去心智外,這場瘟疫也剝奪了編織者們的生育能力,致使赫拉最後不得不和聖巢白王做出交易,以成為守夢者作為條件,換來女兒大黃蜂(Hornet)。值得一提的是,在原始設定中,大黃蜂是三個王后的結晶,由一后所生、一后所養、一后所育。根據她的攻擊方式看來,教她戰鬥方式的很可能是蜂巢的蜂后。無論是使用骨釘的突擊、或是針球的設置,都可以看到高階蜜蜂一族的影子。她「大黃蜂」之名也是由此而來──即便這對於一名編織者來說實在是無比諷刺。我們也能在她的戰鬥中看到她融入了一些自身種族的特色,比方加上蛛絲使得骨釘變成可以回收的飛行道具、或是用蛛絲將針球固定在空中等等(蜂巢騎士則是用蜂蜜固定)。在「不再有夢」的結局中,輻光瘟疫被永遠消除了,白王創造的聖巢文明也像虛空文明一樣消失殆盡。或許在下一個百年內,由小姐姐所帶領的深巢部族將能成為聖巢的新領導者也不一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