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離題,
不過請容敝人獻醜一下。
會想發這篇文,
主要是因為這影片:
提到「莫桑比克射擊法」。
然而影片中的說法是錯誤的,
為了糾正誤導,
才讓敝人有心想要對手槍戰術做一個簡單介紹。
以下敝人會簡單的介紹幾種常見的手槍射擊法,
如果你有興趣就請跟隨敝人的腳步來吧。
目錄:
腰射射擊法
單手射擊法
等腰射擊法(二分射擊法)
韋弗(發音:微幅)射擊法
包覆式持槍法
茶杯式持槍法
中軸鎖定射擊法(CAR) 雙擊射擊法
莫桑比克射擊法
【腰射射擊法】
本來敝人沒打算要講這個,
不過想想這個動作確實在《惡靈古堡》裡出現過那就講一下。
惡靈古堡2(原版/重製版)中,柯特SAA的持槍姿勢
很容易就能聯想到的持槍姿勢,
就是主手將手槍掛在腰間,
副手壓住手槍上緣保持穩定瞄準的姿勢。
這種射擊姿勢是因應單動式轉輪手槍而生的,
因為單動轉輪手槍無法自動抬起擊錘,
必須以主手拇指或副手來壓動擊錘才能射擊下一發,
這種持槍姿勢的主手保持彎曲可以有更好的縱向支撐力,
這樣副手在壓動擊錘的速度會更快以方便連射。
但對於自動手槍而言,
因為滑套是活動零件的關係,
副手壓在槍身上方式不切實際的操作方式,
而且自動手槍不論單雙動設計,
滑套本身就兼具抬起擊錘的效果而不需要副手的支援,
因此這種持槍姿勢在自動手槍普及的現在已不多見,
多用於影視文化中用來耍帥之用。
【單手射擊法】
惡靈古堡2原版中,里昂換衣服後的持槍姿勢;以及重製版中,1911的持槍姿勢
單手射擊法顧名思義,
就是只用主手向前瞄準射擊的射擊姿勢。
為了保持眼槍靶三點連線,
一般會將主手側向前對準目標而副手側向後擺,
也就是是以側面對準目標的方式瞄準。
此外因為活動關節基本上只有單側肩關節,
因此活動角度靈活。
一般來說,
副手插腰可以更有效的吸收後座力衝擊。
單手射擊法的優點是在所有的射擊姿勢中具有最長的瞄準基線,
可以減少因為視差帶來的影響。
換句話說,
單手射擊法適合雙眼瞄準又不失其準確度。
因為這樣的特性,
在射擊比賽中相當常見。
單手射擊法不論是轉輪手槍或自動手槍都能應用。
【等腰射擊法】
擴散中,馬克威金斯的持槍姿勢
等腰射擊法又稱二分射擊法,
簡單說就是左右對稱的持槍姿勢。
腳的部分左右平行微微張開,
可以微蹲馬步以提升穩定性;
手的部分則向前伸直左右對稱,
雙眼直視準星對準目標。
由於此種姿勢是正面面對目標,
因此有最大的曝險面積,
但反過來說,
如果你是隨扈人員,
等於是將自己的身體當成絕佳的肉盾來保護客戶。
等腰射擊法不論是轉輪手槍或自動手槍都能應用。
【韋弗射擊法】

遊戲中絕大多數情況的手槍都採用這種射擊法
韋弗射擊法為主手伸直或微彎,
副手包覆主手的持槍方式。
此時主手側在後而副手側在前,
同時副手側腳在前而主手側腳在後,
與單手持槍完全相反的站姿。
瞄準基線相對於等腰或單手而言最短因而更利於打近戰,
而且曝險面積小,
是現代軍警常用的持槍姿勢。
韋弗射擊法不論轉輪手槍或自動手槍都能應用。
●包覆式持槍法
包覆式持槍法指的是副手緊貼主手的持槍方式,
可以讓主手更貼符握把形狀以增加穩定。
特別是如 USP 等將彈匣釋放鈕做在扳機護弓的手槍,
對於東方人而言主手拇指難以按壓,
因此副手包覆主手的方式可以改以副手來按壓彈匣釋放鈕。
副手包覆主手的持槍方式就是包覆式。
●茶杯式持槍法
茶杯式持槍法指的是副手像在端茶杯一樣拖住握把下方,
在裝填好彈匣以後副手立即就定位而不需要再做移動是其優點,
但這種持槍姿勢副手僅能做到支撐槍支重量而無法協助主手吸收後座力,
因此相較於包覆式而言是比較劣勢的持槍姿勢。

身為一名合格的莉可莉絲當然要會。
中軸鎖定射擊法簡稱 CAR,
是一種為了打近戰而發展出來的手槍戰術。
上面提到的韋弗射擊法擁有最短的瞄準基線,
瞄準基線短的缺點就是雙眼的視差會變大進而導致瞄不準,
但反過來說瞄準基線短槍口就只需要移動些許距離就能有大角度的改變,
對於需要「追瞄」的近戰來說反而是一種優勢。
然而韋弗射擊法因為其站姿的緣故,
對於副手側的反應是比較慢的,
而 CAR 近一步縮短槍與身體的距離,
幾乎是將槍貼在眼前,
做到眼到槍到的境界,
因而有最快的追瞄速度。
尤其是像從車上下車這種狹小空間的持槍戰鬥,CAR 是最能發揮的射姿。
另一方面,
槍離身體近,
亦可以大幅度降低遭對手奪槍的可能性。
因為雙手手肘都是彎曲的,因此對於槍械位置的操控性也是最優的。
但反過來說,
因為身體是柔軟的,
對於對槍械操作仍不熟悉的菜鳥而言,
這樣的射擊姿勢會有極大的不確定因素。
CAR 不適合單動轉輪手槍,
但雙動轉輪手槍或自動手槍都可以應用。
【雙擊射擊法】
雙擊射擊法或稱雙響射擊法,
其實並不是一種持槍姿勢,
而是一種近戰用槍技巧。
不論是多麼低裝藥的子彈,
對人體的殺傷力都是巨大的,
這是用槍安全的基本常識,
但在個人護具普及的當下,
在戰場上你永遠必須料敵從寬。
近戰時因為瞬息萬變,
射手幾乎不能有時間瞄準,
只能憑身體反應瞬間開槍。
這種時候因為無法期待精準命中,
因此只會朝著最容易擊中的部位射擊,
也就是身體而不是頭部。
由於圓頭的手槍子彈不能保證有效擊穿對手的個人護具,
因此對著身體開槍很可能被對手的抗彈衣給擋下來,
進而給予對手反擊的機會,
那麼兩敗俱傷甚至是被反殺都不是不可能。
因此顧名思義,
雙擊射擊法就是每次發射時都是迅速雙扣扳機射出兩發子彈,
這樣你就有兩倍的威力進而能更有效的打倒對手。
雙響射擊法因為需要快速連射兩槍,
因此不太適合單動轉輪手槍,
但是雙動轉輪手槍或自動手槍,
甚至衝鋒槍或突擊步槍都可以應用。
具有快慢機的武器,
將射擊模式設定為二點放或三點放模式可以更容易實現此射擊法的精髓。
在大部分的電子遊戲中,
因為手槍類武器被規定了射速的緣故,
因此玩家通常做不到快速雙擊這種操作。
就算允許玩家快速雙擊,
如果不是寫實到像閃擊點行動那樣程度的遊戲,
通常玩家會更傾向於往死裡打,
因為遊戲裡的角色只要沒死就有反擊能力,
而不太會表現出中彈失能的情況。
【莫桑比克射擊法】
莫桑比克射擊法是雙擊射擊法的一種延伸應用。
若說雙擊射擊法是因應個人護具的出現而加強打擊力度的手槍戰術,
那麼有沒有可能你雙擊之後對方仍活著的情況?
進而延伸出的射擊法。
具體操作是,
在雙響過後,
再朝著因負傷而緩下來的對手頭部補一槍的射擊技巧。
其名稱由來僅因為一名射手在莫桑比克這個地方的遭遇戰中,
突然面對一名手持步槍的全副武裝敵兵而自己手上卻只有一把手槍的逆境中成功生存下來,
進而讓這種戰術揚名立萬。
莫桑比克射擊法雖然發源於手槍,
但並不是手槍專用的戰術。
只要是自動武器,
衝鋒槍也好突擊步槍也好都是可以應用的射擊技巧,
總之就是先打兩發然後爆頭一發,
即使兩發下去對方已成了屍體仍要不忘補槍,
因為現實生活你看不到對方血條,
你無法單從外表確認對方是否開了根性。
在大部分的電子遊戲中,
因為人物中彈後並不會明顯的失能,
因此停火瞄頭是不切實際的行為,
也因而難以在遊戲中重現。
另一方面,
如果雙響過程中目標已死,
遊戲中通常也能準確判斷,
因而沒有補槍的必要。
話雖如此,
但大多數單機電子遊戲中的 NPC 角色在受創後可能會有一些反應,
玩家可以利用 NPC 慢下來的空檔瞄準頭部以節省子彈,
發揮莫桑比克的精神(三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