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
日本人心中永遠的旗艦
1. 長門級戰艦一番艦 長門(ながと) :
遊戲內捏他 :
榮耀性的圖鑑NO.1,不易用普通建造造出,且在普通海域中不會掉落,是被誇耀為擁有最強火力的艦娘。
稀有度是現階段第二難入手的”彩色背景”,且掉落點只有Boss點,入手難度相當高:
1. 第二海域----2-4Boss點
2. 第三海域----不全帶驅逐艦就無法到達的3-2Boss點、3-3和3-4的Boss點
3.第四海域----4-4Boss點
4.第五海域----5-5Boss點S勝確認會掉落
因為如上述般,會掉落的地點相當少,或許拼建造會更快入手??
雖說是能力值很強悍的戰艦,卻跟史實一樣,消耗和維修費過高,所以不常出現在提督的一線艦娘名單中。反倒是低消耗的金剛級,成為眾提督廣泛使用的成員(金 : 哈哈哈!!長門你看看你)。
不過,長門級的驕傲可沒因此被擊潰。在2014年春季活動中,因高等級提督的E5地圖內,大部分敵方組成兼備高火力與高裝甲,加上地圖本身並沒有船速的導航,長門級(還有大和級)在此發揮了自己的高性能,大大的活躍了一番,幫許多提督們創下了佳績。
因為是著名的聯合艦隊旗艦,營運會在一些特殊時節時更換長門的放置台詞(聖誕節、新年)。
形象崩壞受害者之一。
原本是被營運塑造為英勇無私的艦娘......但在許多創作中,常常僅是表面英勇而已,私下卻是無可救藥的驅逐艦控。
常常嚷著自己是聯合艦隊或"Big 7"的驕傲,卻也因這樣被許多創作者加惡搞。就此,長門成為同人創作中,最容易被打臉的角色......
或許是沒什麼機會接觸實戰,在官方四格中,個性相當不知世事天然,原本因外表英勇而受到驅逐艦們的熱烈崇拜,結果......
在大和來鎮守府後,目光全被搶走。因此會忌妒大和,並想辦法再度引起驅逐艦們的注意。
喜歡間宮冰淇淋,但會拒絕大和給的。(長 : 用冰淇淋來吸引驅逐艦太奸詐了啦!!(淚奔))
裡界的本數量不少,問題是不知為什麼,幾乎看不到純愛系的......
歷史捏他 :
其艦名由來,是指本州西南端的古國”長門國”,也就是現在山口縣的位置。明治時期時,這裡為長州藩之領土,誕生了許多有名的政治家。
P.s本州東北端的津輕海峽及青森縣地區,舊名則為”陸奧”,剛好與長門遙遙相對。
做為開戰時的聯合艦隊總旗艦,長門在日本國民心中兼具了領導者和武士的帥氣型像。
但是……在整場太平洋戰爭中,卻完全沒立下任何戰功…完全是赤城等空母的時代了。
建造完成時官方對其性能做了隱瞞,對外宣稱最高航速為每小時23節,實際上為26.5節。和當代戰艦相比,是速度相當快的高速艦。
加上其新型主砲的威力及其他綜合性能,長門級姐妹名列當時世界”BigSeven”的名單中。
P.s.1 附帶一提,航速資料之後會曝光是因為發生了關東大地震。當時的長門滿載救援物資航向東京時,和英軍輕巡”派遣號(Dispatch)”碰上了。因為長門型的資料曝光的太突然,各國雖對其真實性半信半疑,卻仍抱持起不小的警戒心。
傳聞在1930年左右,羅斯福總統曾問某位海軍將校”何時可以佔領日本?”,那位將校以”沒辦法,日本有長門級戰艦”作為答覆,可見長門型在它國心中的形象。
P.s.s 當時仍是”大艦巨砲主義”的年代,受到各國如此的警戒可證明長門級性能上的優秀。當然,這對話也並非字面意思,”沒辦法=給我們多一點預算”是軍人一直有的共識。
附帶一提,長門的建造費,從大正五年(1916年)的幣值來看,為4390萬日圓。以現在的幣值換算,則為3000億日圓(約現在台幣900億)。
P.s.2 長門級的操艦難度,在當時的日本海軍中,可說是相當的容易了。
相反的,像伊勢級就相當的難以駕馭,就算想航行直線,也會嚴重的左右擺盪,穩定性極端的差。(但改裝後情況似乎有好轉)
從1934到1936年的大型近代化修改中,長門獲得了可和Bismark級等新型戰艦對抗的戰鬥能力,而被譽為”最強的舊時代戰艦”。
在以防禦力為主的改裝下,改裝後的主砲塔前裝甲508mm、頂部裝甲203mm,包含各國新型條約戰艦在內,當時砲塔防禦力為世界第二(第一名為大和級)。而主砲彈藥庫的垂直防禦能力,則在原本的305mm裝甲上,又加了203mm~356mm的傾斜裝甲。據說就算在接戰距離內,仍可擋下46cm砲的直接射擊,防禦力之高令人敬畏。
不過,機關部的垂直防禦力,則和剛建成時完全一樣。若不慎被他國新型戰艦擊中,後果則不堪設想。
P.s.1 大改裝時延長了船體,將機關強化成專門使用重油的型號,據說也因此幾乎沒讓航速下降。
P.s.s若實戰時搭載三分之二的燃料量並超負荷運轉,新造時的長門可跑出25.5~25.9節的速度。而改裝後的長門,在相同條件下,則可跑出25.3~25.8節,相差極為微小。
P.s.2在雷伊泰灣海戰中和航速有一節之差的大和在海上一起全速奔波了兩個半小時,仍泰然自諾的保持者原本的航速而無落後。
這事並非毫無根據。長門做為聯合艦隊的總旗艦,自然在機關強度設計上下了不少功夫。
雖然也有過”讓重巡洋艦用和長門一樣的機關使其成為航速29節的高速戰艦”的想法,但因為預算不足而作罷。
雖然有”聯合艦隊旗艦”、”最強的BigSeven”等帥氣的稱呼,但那些都只是空掛口中的稱號罷了,實際上完全沒發揮過實力,就連想像扶桑姐妹一樣被當靶子打的機會也沒有……
P.s 唯一的表現機會只有雷伊泰灣海戰中的薩瑪島會戰,但那表現不管怎麼說也稱不上活躍……會戰中為了閃避敵軍的魚雷而和大和一起朝敵人的反方向”逃”,結果落到了艦隊的最末尾,也因此造成了艦隊前方的重巡受到莫大損失,最後又在追擊敵軍途中放棄追擊等不光彩的紀錄……
P.s.s 後來又在雷伊泰戰役的歸途上,遭到美軍潛艇”海獅”的襲擊,負責護衛的浦風因此被流彈轟沉,金剛也在不久後因損傷而沉沒。
戰爭末期因為重油不足,只能轉當成”特殊警備艦(基本上就是停留在軍港內做為迎擊轟炸機的防空砲塔)”,留守橫須賀中。
又因為”反正也沒出擊的機會”的理由,別說副炮和防空砲,就連航海需要的船桅及煙囪皆被撤除,艦姿變得悽慘無比(NICONICO連結,2:00--4:10為戰後拍攝的長門......)。
P.s 1945年7月18日遭到美軍空母”艾塞克斯”(艾塞克斯級1號艦)、”香格里拉”(艾塞克斯級10號艦)、”貝勒‧森林”(獨立級3號艦)、”蘭道夫”(艾塞克斯級7號艦)共四艦的空襲,後被炸彈命中艦橋,包含艦長在內的主要艦橋人員大半陣亡。
在下一任艦長剛上任且艦艇也尚未修復的狀況下迎向終戰。
終戰後被美軍接收,而後被帶至比基尼環礁,成為”十字路口計劃”的核爆實驗艦艇。
以中破的姿態,宛如對蹂躪祖國的非人道兵器表達出無言的抗議一般,硬是扛住了兩次的核爆。
1946年7月28日的深夜到29日的拂曉間,在無人發現的狀況下靜靜沉入海中。就像拒絕被俘的武士一樣,在不為人知時選擇了自身的末路……
P.s 第一次爆炸(空爆)偏離了預定點700公尺,艦艇距離如下: 中心點---酒匂(阿賀野級輕巡四番艦,當場沉沒)、700公尺(原本的預訂點)---“內華達(內華達級戰艦1號艦)””阿肯色(懷俄明級戰艦3號艦)”、1500公尺---長門
第二次爆炸(水中爆炸)中,離中心點較遠的”內華達”和較近的”阿肯色”相繼沉沒,而和長門距離相同距離的”薩拉托加(列星頓級空母3號艦)”則在7小時後沉沒。
但是,接近兩次實驗中心點的長門卻捱過所有爆炸,只有船身稍稍的傾斜了幾度。
特別是第二次的爆炸除了在艦首開了個大洞外,據說在此次實驗前還被美軍裝上機雷。
當前任艦長的遺孀聽到了長門沉沒的消息後,感嘆的說出了”數萬逝於戰爭中的英靈在水底支撐著長門吶”一句話。
據說,看見了這番光景的美軍調查團,嘆出”Old navy never die(老兵不死)”一語,在日本甚為流傳。不過,在十字路口計畫中,最後沉沒的其實為美軍戰艦”紐約”(紐約級1號艦),很可能此事根本被誤傳了也說不定。
現在是所有BigSeven中唯一保持著完整船體的(雖然沉沒了,連結,在海中沉睡的長門),並成為了當地重要的觀光資源,但鑒於核武實驗的影響而被禁止近距離接觸。
從資料(連結,不翻譯,請用自己的日文裡解)來看,要一瞻長門的沉眠之地難度可說相當的高,除了金錢和不穩定的海象外,還要有一定的司令部等級潛水技術。
附帶一提,世人熟知的”比基尼泳衣”是在第一次”十字路口”實驗後發表的,某方面來說,的確有驚人的破壞力啊這服裝…還有,很多人都以為了第二次”十字路口”行動為氫彈的實驗。事實上比基尼氫彈實驗的實行時間為1954年,同時造成了有名的”第五福竜丸事件(日本遠洋漁船被捲入氫彈的爆炸中)”。
竣工初期和剛開戰時都被認為是相當英挺的戰艦,但早期的煙囪布局花了不少時間做改裝,改造後的煙囪也因為奇特的形狀被稱為”長靴”。看起來怪異的模樣,卻在當時孩童中有著莫大的人氣。
P.s 初期的雙煙囪設計不良,前煙囪所排出的煙會逆流入艦橋中,把艦橋人員搞得滿身是灰。高階將領若常常吃灰,事情可是會很不得了的……
後來,因為做為特殊警備艦的緣故,煙囪和船桅全被拆除,原本的帥氣外觀遭破壞殆盡。
在戰中,大和的存在可是軍事機密,所以在當時日本百姓心中,”日本帝國海軍的強盛形象=長門”。
P.s當時的海軍新人嚮往對象主要分成以長門為首的戰艦派和以赤城為首的空母派,也有少數人視水雷戰隊為自己的未來的歸屬。
“長門與陸奧乃日本之誇”,這句話便能道出當時的日本人民多麼嚮往長門級戰艦了。在一般家庭中,甚至還能看到這兩艦的照片被作為裝飾。(其實陸奧在當時人民心中地位比長門高)
和金剛型一樣都是四門聯裝主砲,所以長得很像。開戰初期的識別方法為煙囪數量(金剛型為雙煙囪,長門型為單煙囪),以及三號四號砲塔間的航空裝備(水上機彈射器等)。長門型的航空裝備位於第二艦橋和三號砲塔間,並有部分裝備背負在三號及四號砲塔上。
而剛竣工時和先前所暱稱的”長靴”時期,長門仍保有兩個煙囪,這點請特別注意。
要快速分辨改裝後的長門和陸奧,就需注意副砲旁是否有不自然的凹洞。長門改裝時,因為預算不足,而將數量20門的副砲減少至18門。僅有長門的副砲旁有不自然的凹洞,陸奧身上沒有這種特徵。
具體來說,長門側前方的副砲數量為上方3門、下方4門,下方4門副砲最前方有個極不自然的凹洞。
因為艦これ 中的容姿,遊戲討論中若提到”對魔忍(某有名的18禁GalGame…)”或”對魔艦”就是在指長門…… 其實原本指的是有相同名字的赤城和雪風(反白)
艦これLoading時所出現的那艘小船(又稱ぷかぷか丸),其實就是近代化改造後長門的剪影。
順帶一提,聯合艦隊司令部的位置順序為長門>>陸奧>>大和>>大淀(大淀型輕巡一番艦,據信就是遊戲中的任務娘 尚未實裝),最後於昭和19年(1945年)九月遷至慶應大學中。
長門頭上的那兩根角,其實是參考了史實長門第一艦橋上用來掛信號旗的突起物。從第一艦橋後下方的艦橋甲板便可用升旗繩把信號旗掛上突起物,並根據狀況做出更換。
P.s順說,艦橋裡也架設了射擊測距儀,不過,這個測距儀竟然可以以艦橋主柱為中心,做圓周迴轉!!(一般測距儀是固定的)為什麼要設置這種二段縱向的測距儀,是因為長門在八八艦隊計劃中,作為總旗艦之故。
在珍珠港事件發生不久前,長門竟然打出了有名的”ニイタカヤマノボレ1208(攀上玉山, 1208>>12月8日,開始攻擊夏威夷的美軍艦艇、設施,基地!!)”和其他具特殊意義的密碼。敢打出這種明碼的長門說不定是個天然呆……(竟然赤裸裸暴露行動的時間……)。不過,對這份電碼最訝異的還是美國暗號解讀部門。
順帶一提,日本陸軍有名的開戰暗碼”ヒノデハヤマガタ(日出映照了山的型狀>>8日開始攻擊行動!!)”,就沒有明示出”時間”。
P.s 順說接收了這份電碼的是千葉縣的船橋接收所。
其實美國過去對解讀日本暗碼一事一直相當苦惱,在鹿兒島的國際電話所中還有這樣的一個故事:
柏林住紮武官野村直邦中將和U-511潛艇一起回國之際,外務省和日本駐德大使館早熟知美軍會在雙方國際通話時竊聽,為了反制,兩邊皆各派出了一位出身鹿兒島的職員進行會話。
想當然爾,美軍竊聽了這次的通話,但因為鹿兒島方言說話相當快,美方連雙方講的是不是日語都不清楚(美軍自己在戰時也會徵用印地安部族的那瓦霍族為電報譯碼員,同樣的,日方根本聽不懂這些人在說什麼。詳情請見電影”獵風行動(CodeTalker)”)。
兩個月後,經過美國陸軍情報部一位同樣從鹿兒島出身的日僑”翻譯”,才成功理解對話內容。
但因為時間浪費太久,U-551早就抵達的日本,並更名為”呂500”加入了日本海軍。
這個方法從野村中將歸國的一周前開始使用,一直到盟軍的轟炸摧毀中繼站前持續了一個月左右。
終戰後,捕鯨業者寫給海軍省的船隻租用請求名單上,開頭首艘竟是長門。
P.s不管怎麼想戰艦都沒辦法當補鯨船。事發原因在於捕鯨業者打聽到”港口中有一艘傾斜的軍艦”一事,得知是長門後,認為”讓長門出海捕鯨一定很帥氣,不如就向海軍借來用吧!”,以此為由向海軍交涉。最後只借到了一型運輸艦(九號、十九號,排水量1500噸)。
時間來到了21世紀,日向型直升機航母(大家都知道卻不能說的秘密)護衛艦的後續艦”2DDHH”開始建造。在決定艦名時,原先”長門”有著極高的呼聲,但後來決定命名為”出雲”,讓久違70年以上的”長門”之名復活成為幻影。
P.s原因為長門是過去的日本海軍聯合艦隊旗艦,雖說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出身地為山口縣(過去的長門國),但政府仍擔心此名會讓國內國外認為”現代日本右翼化、軍國主義興起”並產生國際輿論。
註 : 大家好,是我,恩,對,就是換了新帳號後重新出現的原作者......為什麼我要
重發?該麼說才好......因為如果WIKI上有更動,但內文卻沒辦法更動,會讓我很苦
惱的。而且,若用新帳號去堆原本的樓層,會讓我很受不了,SO......懇請大家能
體諒我一下,謝謝。
不幸中的大幸,原稿我都留著,但原WIKI條目有所更動,所以這篇文章和過去的
那一篇會有一些小小的不同處,若您以前就看過我的文,就歡迎來玩大家來找碴
吧!!(笑)同理,以後我每隔一段時間寄會重新檢查WIKI內容,並針對其中改變重新
編寫......這算是學歷史的學生龜毛處之一吧(嘆)
對了,接下來堆樓層會堆得很快,因為基本上就是把自己打好的內容重新貼上而
已。接下來的內容也將持續更新下去,還請大家多多支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