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連台灣人都不知道自己是日本人還是華人了。」- 環太平洋設定集(Pacific Rim Sourcebook)
首都:台北
人口:三千五百萬人
使用語言:中文、日文、英文
族群:台灣人、日本人
識字率:90%(2020年)
軍力:四十萬名軍人,另有五萬五千名荒坂傭兵
1994年出版的環太平洋設定集中談到了許多遠東區域的國家、族群以及企業。其中包含了中國、日本、統一後的韓國。其他小國如緬甸、汶萊、新加坡也有所提及。在設定集中,台灣的條目附屬於中國之下,我個人認為是因為地理關係才會如此。
台灣本身不算是國家,但也不是中國的一部分。2020年大多數人都認為台灣為獨立於中國的政治實體/國家,然而中國政府依然試圖將台灣納入官方領土。電馭叛客裡的現代台灣與中國非常相似,但是開發程度略高,並且有荒坂企業在背後撐腰。台灣最有影響力的商業法人便是康陶企業。
歷史與文化脈絡
台灣共被殖民五次之多,15世紀初葉便有福建省的農民定居在台灣,並且驅逐了原住民。1624年,荷蘭人入侵了台灣。1682年成為清朝福建省下的轄地。1895年時割讓給日本。日本人在建設台灣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最後是國民黨播遷來台,他們也接手了日本人的經濟開發。
中華台灣民國(The Chinese Republic of Taiwan)後來成立於2008年。台灣文化與中國非常相似,然而台灣選擇接受資本主義,而非共產主義,而且人均收入也比中國更高。與日本的商業貿易則讓台灣局勢比中國更為穩定。然而即使民生發達,台灣人依然擔心中國入侵的可能性。
台灣政府將購買軍機與武器視為最高優先,並且雇用了荒阪企業策劃軍事防禦。許多台灣的反艦、防空以及攔截武器佈署在金門、馬祖、新竹、彰化以及安平(台南..?)。荒阪傭兵隨時都在外島監視中國與軍武科的部隊,以防入侵。
由於台灣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非常適合作為日本的殖民地,畢竟從大阪到台灣只需要飛兩個小時,更別說是沖繩了。台灣的西部平原適合都市發展,東半部的山脈則避免台灣受到海嘯襲擊,但也將來自中國的酸雨阻隔在西部。台灣東北部則是觀光客的熱門景點。
這段時期的台灣已經成為製造業的天堂。康陶企業就根據在台灣。台灣在日本企業買下許多國家時,依然保持獨立自主,許多國家中的農地都被替換成工廠。台灣的都市包含了許多銀行、貿易所、走私商、幫派場所等等,這些因素也使得台灣在日本企業眼中相當便利。槍枝、毒品、人蛇走私在抵達腐敗的日本企業、黑道之前都需經過台北。台灣獨立以前,大多都是對中貿易,並以香港作為出進口的中繼站。台灣的衝突主要都來自於日本黑道與三合會爭奪勢力。長年下來,三合會的勢力造成了許多傷亡。
日本控制台灣後,台灣採用了更為穩定的政府結構。由總統監督政府五院:行政院、司法院、立法院、考試院以及監察院。.
台灣採用中文及其書寫系統,然而與許多海外中國城一樣,他們使用傳統漢字。這些漢字除了在日本以外並不多見。
台灣文化與中國大致上差不多,但其中也有日本文化的影響。於2010年開始,主要的流通貨幣為歐元(EuroBucks)以及新日元(New Yen)。
與中國不同,台灣的夜生活非常多采多姿,酒吧、俱樂部以及其他娛樂場所營業到凌晨3~4點。
台灣人通常會在下午1~2點睡午覺補充精力。
有鑑於條目裡的許多內容都是直接照抄現在台灣英文介紹,我就直接跳過不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