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隅上尉:各部位的裝甲版,手腕或腳,還有視情況而定與頭部和上半身的運動連動,各自不相干涉地被統合制御起來
武:好厲害呢..............雖然知道說在動,但沒有想到有做到那種地步的機關在耶
整備實習都是以駕駛艙為中心,細節到那種地步的維修老實說並沒有做過
伊隅上尉:伴隨著體電壓和腦波的資料越是積蓄,戰術機的運動越是滑順也是這個原因
原來如此......可以用做參考的思考模式增加的話,戰術機那邊就會對動作做出統計預測,讓手和腳的動作連動的預備動作可以辦得到啊
武:但是上尉,第三世代機的機動性提升,跟手腕的數量有關嗎?
伊隅上尉:各世代間並沒有手腕數量的差異,現在在說明的,簡單來說就是作用和反作用的事情
武:哈啊........
伊隅上尉:直接關連到戰術機的運動性的機體總重量多寡中,肩部裝甲佔了很大一部分這點你知道吧
武:是的
伊隅上尉:把那麼重又大的東西,特地裝在肩膀上的理由主要有3點
(挖嘎:因為帥氣,帥氣,還有帥氣~XD)
伊隅上尉:首先第一點,從敵人的攻擊下感應器和電腦等,最重要部位的防衛需要很厚的裝甲
這點我知道,被擊墜的戰術機的被彈統計最多的,就是上半身側面啊
伊隅上尉:接下來,就是對主腕及上半身的運動的反比重(counter weight),作為平衡器(balancer)的功能
伊隅上尉:然後最後就是,重心的位置越能打消高機體的靜安性,以提高運動性啊
戰術機為了取得高機動性,而故意設計成"容易倒下"的樣式,然後再由電子裝備去硬是讓它安定下來啊
伊隅上尉:採用了輕量裝甲材使得機體總重量大幅減輕,提升了機動性這點,已經說明過了但---------
伊隅上尉:對佔了很大一部分的肩部裝甲片的輕量化,結果也使得包含副腕和主腕的上半身反應速度有了飛躍性的提升
武:原來如此我了解了,所以才在提手腕的事情嗎
伊隅上尉:明白了甚麼呢? 說說看吧
武:就算靠OBL讓連接速度變快,單純地提升反應速度,如果保持著重裝甲的副腕反應不快的話就沒有意義了
武:不然的話副腕就跟不上主腕的速度,讓裝甲間彼此干涉,限制住了各關節間的可動範圍
武:但就算這樣如果讓裝甲變薄了的話,因為重心分布被打亂讓機動力下降也不妙,而且也沒辦法保護各重要部位了
武: 用手和腳來看的話,道理也是一樣的,比起揮動重的東西,當然是揮舞輕的東西反作用力會比較少比較好.就是這樣
伊隅上尉:正是這樣,看來你有自己去調查過各式各樣的事情啊,作為衛士,是很好的心態啊
武:十分感謝
雖然話是這樣說......但這也是因為比起班長她們,我戰術機的實機時間比較長比較習慣罷了
伊隅上尉:輕量化裝甲和OBL.以及效率化的高出力主機.第三世代機的那令人驚異的機動性,就是由這些相乘效果所帶來的啊
伊隅上尉:特別是新世代機,把機體的重量分配做得更加的高重心了
原來如此,新銳機的肩膀幅度全都很大,反過來說下半身都很細瘦啊
就算用舊世代機的同樣條件來修改,新世代機也不會只有同樣的性能的最大理由,就是連重量平衡都在設計階段被考慮到了啊.......是這麼回事啊
伊隅上尉:你在先日的政變事件的時候,實際地與各世代機戰鬥過了吧.對其各自的動作有何感想?
武:說得也是呢........特別是F-22和不知火,還有武御雷及不知火的近接戰.............雖然各自也有衛士的實力的要素在,但都是壓倒性的
武:但是.........老實說感到意外的是用不知火贏過F-22的這件事情
伊隅上尉:哼嗯.........
武:雖然說是一對一的異常狀況下,但是把那樣強得像怪物一樣的猛禽.....而且還是美軍的指揮官機給擊墜真得是嚇了我一跳啊
伊隅上尉:雖然說沒有親眼看到所以什麼都沒辦法說,但或許是新銳機的性能沒有被完全引出來,這樣也不一定吶
伊隅上尉:紀錄規格(catelog spec)上來說F-22是遠優於不知火的啊.衛士的練度和機體熟練的差別出來了,或許是這樣吧
(挖嘎:不要在這邊捧沙霧然後又貶沃肯啊~~)
武:.......原來如此
伊隅上尉:其他想得到...........或許是根本的要因吧,帝國軍和美軍的,對BETA戰略上的根本差異吧
武:對BETA戰略的差異..........
伊隅上尉:美軍的HIVE攻略是以G彈的運用為基本.跟BETA的進接戰說到底只限定於非常事態,是這樣想定的
伊隅上尉:但雖然是這樣說也不可能去極端輕視近接戰訓練,也不可能在那方面能力特別低吧
武:說得也是呢,實際上美軍的衛士也是相當強的.但是從機體上面沒有裝備長刀這點來看,果然並沒有太過想定近接戰呢
(挖嘎:隔壁棚的日系美國人主角曰:"那種裝飾品裝上去只是擾亂機體重心啊")
伊隅上尉:本國內並不存在HIVE的美國和日本,在戰術本身,以及衛士對近接戰所感到的迫切感會有差別是當然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