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37
GP 1k

RE:【情報】逆A鋼彈系列機體設定

樓主 日助 Deltagundam
GP25 BP-
Concept-X 6-1-2 逆X

謎很多的機體,番號代表著“project-6 division-1 block-2”,是從太陽系外(也有說法是木星圈)飄來的廢棄物,經過了很多次維修和改造的機體,真正的裝備和樣貌等不明,而Turn X也有說法是指“從第十顆行星(X)返回”。

因為逆A是仿照逆X製造的,所以逆X很多特徵都跟逆A相似,至於月光蝶,劇中是解析逆A的資料才發動的,所以有人認為本來沒有月光蝶,另一個說法是本來就有月光蝶,只是因為受損太大或其他原因資料遺失。

劇中機體的恢復狀況不明,但不會比逆A好,所以真實性能有很多謎團。

裝甲材質:
型號不明,也是奈米裝甲,有些設定說有自我修復的能力,但胸口據說是在黑歷史末期被逆A砍的傷痕完全沒有痊癒

動力爐:
不明,出力約65000(+-5000~500000+)kW,在運作時會讓本體重量減輕(50.6t>30.2t),逆A等機體的縮退爐也有高出力和減輕重量的功能,所以可能是相近的構造。

驅動方式:
I.F.B.D.(I-Field Beam Drive)
用i力場的框架在外部驅動機體,所以有很高的運動性和常駐的i力場提供防禦力,可以減少大部分的驅動用機械構造,也因此逆X可以分體成多個浮游炮的區塊。


推進器:
腿和肩膀的後面有跟逆A類似的葉狀推進器,應該也是奈米級推進器構成的,還有說法是全身的裝甲縫隙也有推進器,這能解釋為何分體後頭和手臂等部分會飛行
逆X的推進力能在重力下飛行,或是用氣墊式移動。

分體:

本機可能是為了新人類而製造的,不過普通人也能控制,全身能分離成九個構造(不含背包),除了頭和背包,其他都有光束炮能攻擊,可以使出“血之包圍網”全方位攻擊,不過可能機能恢復不完全,光束的強度能被逆A和斯摩的i力場擋下。


能量吸收:

主要是本體的部分在進行,胸口的X字傷痕會發光,劇中用胸口吸收的斯摩光束刀的能量,也用夾住頭部的方式分析逆A的系統和吸收能量(機體和駕駛員),也確認逆A有類似賽可繆的精神波流動。

月光蝶:

劇中解析逆A資料後能使用,可以放出奈米機械分解無機物、人造物和部分有機物,也能用來防禦。

頭部(X-Top):

機體和分體攻擊的控制中樞,有雙眼攝影機,額頭有兩根複合感應器的天線,後面的構造是情報處理器的序列,後腦杓的半圓刀刃狀天線功能不明。
分離飛行,應該是靠裝甲縫隙的微型推進器,也能產生i力場,劇中用來擋核爆
頭部可以控制月球的巨大光束炮“凱拉斯基利”。
本武器跟V鋼彈出現的衛星炮同名,但是在正曆前700年建造,利用整個月球赤道上的粒子加速器(後來變成運河)充能,是保衛地球圈的最終兵器。

駕駛艙:

佔據了頭內部大部分空間,座椅左右和前方都有握把,但操縱性不好,由能分體攻擊推測是有類似賽可繆的東西輔助,新人類才能發揮更好的性能。

軀幹:

正面有X形的傷口,整個軀幹只有正面有裝甲,背面由加裝背包來防護。

背包:

疑似不是原本的裝備,據說原本的裝備是行星間移動用的推進器。
劇中的背包是武裝平台“加拉巴斯”,能夠幫武器整備和充能,也能脫離本體飛行,但構造上有很多空缺的部分,可能有遺失或沒發現的裝備。

肩膀裝甲:

兩側的半圓形裝甲,平面處是葉狀推進器,直線處有微型推進器,表面有一條凸起的刃狀構造,有少部分設定說能用來攻擊,但大部分設定都沒提及。

左手:

正常的手掌,泛用性高,手持武裝都是左手使用,而且能單手抬起巨大的沃多姆

右手:

有稱為“熔斷破碎機械掌”的複合式武器,捨棄了泛用性,據說這個外型是多次修補的結果,最初是大型的手掌。
右手有很多攻擊方式,包含
1.大型光束刀

用i力場包裹電漿化的重金屬粒子(流體金屬)。

2.光束炮

也是類似電漿的重金屬粒子,威力很強,可以一發消滅多台機體。

3.觸手

有三根,每一根末端有小型雷射,尖端能刺到裝甲裡。

4.閃光掌

簡單來說,應該是近距離使用光束武器,用來極近距離捏爆敵人。

5.三連裝光束投射器
不需要展開手掌,直接用表面的三根洞發射。

腳部:

葉狀推進器,下半部能摺疊成粒子加速器來發射光束炮,但都在分離出去後使用,不確定裝在本體能不能直接使用。




手持武器:
1.火箭筒


平時收在背包的武裝平台,有光束和實彈兩種設定,劇中表現是實彈,能夠發射破壞力很強的砲彈,不確定是電磁式還是火藥式發射

2.光束槍

中距離武器,威力跟逆A的槍差不多,但體型比較小,也插在背包上面收納和充能

3.手槍

近距離用,劇中沒使用。

4.三連裝飛彈發射器

在背包右側,劇中沒使用,模型能直接展開發射狀態。
25
-
未登入的勇者,要加入討論嗎?
板務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