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羅奔尼撒戰爭(Peloponnesian War)是古希臘歷史上最著名的內戰之一,徹底改變了古希臘的命運,這場戰爭爆發於雅典主導的提洛同盟和斯巴達的伯羅奔尼撒同盟。最終將整個希臘世界捲入漫長的衝突,後期斯巴達不講武德與波斯軍事結盟,得到一大筆資金建立斯巴達海軍,在〈伊哥斯波塔米戰役〉擊敗雅典艦隊,在隔年無奈之下雅典只能投降,斯巴達成為希臘霸主,但內戰讓整個希臘城邦元氣大傷,經濟和文化遭到嚴重摧殘,也標誌著希臘黃金時代的終結。
今天帶領大家了解這場堪稱「古代世界大戰」的衝突
最下方有影片介紹
那得先從希臘的分裂格局說起。當時的希臘是由許多城邦組成的世界,每個城邦都有自己的政府軍隊,其中兩個最強的勢力就是雅典和斯巴達
而伯羅奔尼撒聯盟是斯巴達主導的城邦聯盟,在西元前550年成立。斯巴達征服拉科尼亞和麥西尼亞之後,嘗到了侵略的甜頭,繼續進攻北邊的城邦泰耶阿,但卻在費特斯之戰中翻船。根據打不過就加入他的觀念,斯巴達用一些「神話故事」讓泰耶阿與自己結盟,開始了聯盟創立的雛型
之後其他城邦害怕阿爾戈斯,也遵循「泰耶阿模式」與斯巴達結盟,到了前540年,除了阿爾戈斯和亞該亞地區,半島上所有城邦都已經跟斯巴達結盟
平時允許城邦內部保持自治,但在需要時城邦要根據斯巴達的要求,提供部隊或其他資源。根據物以類聚的概念,成員也都跟斯巴達政治相同,都是屬於寡頭政治的城邦
伯羅奔尼撒聯盟 (粉紅色)
另一個是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最初的目的是「繼續」對抗波斯帝國。因為斯巴達在波希戰爭後就退回老家,表示對愛琴海地區的事務沒有興趣,你們該幹嘛就幹嘛,老子要回斯巴達訓練奴隸
所以提洛同盟是一個防禦性聯盟,由150~300個希臘城邦組成,主要分佈在愛琴海沿岸和小亞細亞地區。因為這裡離波斯最近了,同盟的名稱源於提洛島(Delos),會議在島上的阿波羅神廟舉行,初期的財產也都放在這裡
但與其說是同盟,不如說是「雅典人和他的盟友」,因為雅典完全主導整個同盟的運作,包括主要的軍事行動,就是實際上的領袖。其他城邦扮演次要角色打打醬油。每個成員都需要繳保護費作為支持,這些資金原本都放在提洛島,但後期雅典直接不演了,將軍「伯里克里斯」將金庫移到雅典,用更緊密地方式控制財政資源。所以從這一年開始,提洛同盟本質也可以稱做雅典帝國
古希臘勢力分布圖
雅典建立的海上帝國威脅到斯巴達的利益。斯巴達聯盟也害怕雅典的擴張力量,加上雙方的政治理念也完全不同,兩集團的衝突也因為利益和「意識形態」的關係逐漸升級。這情況放在現代也不違和
西元前460年,邁加拉(墨伽拉)和柯林斯發生戰爭,這兩個城邦都是斯巴達的盟友,所以手心手背都是肉不太好調停衝突,邁加拉因對聯盟的失望,一氣之下投靠提洛同盟,雅典趁勝追擊進攻並控制了維奧蒂亞地區,加強自己在希臘中部的影響力。
眼看自己的小弟被人家挖走,斯巴達是可忍,孰不可忍,揮動大軍進攻雅典,開始了一場長達 15 年的衝突,各自在一些戰役上都取得不錯的成果,但付出的代價實在太高了。雙方都感到疲憊不想再打下去了,就簽訂了三十年和平條約。邁加拉回歸伯羅奔尼撒聯盟,雅典吐回在希臘大陸佔領的土地,所以這十五年來大家都白忙一場,這就是第一次伯羅奔尼撒戰爭。
但停戰協議才走到一半,又因為政治因素開始劍拔弩張,原因依舊是那兩個城邦,邁加拉被雅典進行貿易制裁不爽,柯林斯因為對科林斯海灣的控制和雅典發生衝突,所以在伯羅奔尼撒聯盟開會的時候,兩個小弟勸大哥應該出手了,因為雅典片面破壞和平協議
第一階段稱為〈阿基達米亞戰爭Archidamian War〉,斯巴達打算大規模入侵阿提卡地區,燒燬雅典城外的肥沃農田,逼迫出城決戰。但雅典人可不笨,全部都躲入城內防守,畢竟陸戰一定打不過斯巴達,斯巴達無法攻破雅典的「長城」(Long Walls),雅典則利用擅長的海軍封鎖斯巴達和盟友的港口,擾亂後勤和經濟。這場海陸大戰雙方僵持不下,情況持續一年後,雅典將軍《伯里克利》在城內葬禮演說,「幸福意味著自由,自由意味著勇敢,那就不要迴避戰爭的風險」,想不到過不久雅典城內發生瘟疫,因為大量居民湧入城內的關係,加上當時的衛生狀況不佳,這場瘟疫有四分之一的雅典人死亡,包括剛剛的《伯里克利》。瘟疫也讓斯巴達人興趣缺缺,不想冒著和病人接觸的風險進城
遊戲裡雅典城瘟疫
新上任的雅典將軍《克里昂》完全是個鷹派,斯巴達將軍《布拉西達斯》也是主戰派,雙方戰事延燒到維奧蒂亞和埃托利亞,雅典又在伯羅奔尼撒半島建立哨站,吸引反抗斯巴達的奴隸黑勞士
不甘示弱的斯巴達穿越整個希臘,來到遠得要命的王國《安菲波利斯》佔領這裡的銀礦,這是雅典的重要資金來源,雅典只能派大軍前往奪回,雙方展開安菲波利斯之戰,結果兩方主戰派將軍雙雙戰死,雅典和斯巴達同意用人質交換城鎮的佔領,簽署五十年休戰的尼西阿斯和約,但這就跟男人的海誓山盟一樣聽聽就好,條約很快就被撕毀,戰爭進入新的階段。
雅典將軍〈克里昂〉
西元前415年,遠在義大利西西里島的城邦《塞傑斯塔》向雅典人請求支援,因為受到《敘拉古》的侵略,雅典認為這是擴大勢力的良機。所以派出龐大的艦隊,總共130艘戰船和4萬名士兵進行遠征。但才剛出航沒不久將軍「亞西比德Alcibiades」被控褻瀆神明被召回受審。想不到他逃亡到斯巴達,向斯巴達提供有關雅典計劃的重要情報。敘拉古在斯巴達的協助下迅速加強防禦。西元前413年,斯巴達聯軍大敗雅典軍。雅典艦隊在港口被全殲,地面部隊大多被俘或屠殺,僅少數人逃生,這是一場以「遠大野心」開始,卻以「悲慘失敗」告終的行動
西西里遠征的潰敗
遠征的慘敗讓雅典元氣大傷,損失大部分的艦隊和兵力。有一句話叫樹倒猢猻散,其他城邦的盟友眼看不妙。都紛紛退出提洛同盟。在旁邊觀戰的波斯眼看差不多該出手了,和斯巴達達成軍事同盟協議,事後小亞細亞的希臘城市歸波斯控制,波斯則要支持一筆資金給斯巴達建造海軍,當你以為雅典已經夠慘的時候,沒想到內部又發生政變,一些人認為雅典的民主制度導致戰略失誤,所以發動政變用「四百人會議」寡頭政治取代,這種內部的政治變革反而加劇雅典的不穩定。但一支駐紮在薩摩斯島的雅典艦隊反對統治,召回在波斯的前將軍「亞西比德」帶領,對沒錯…他原本叛逃到斯巴達,但之後又叛逃到波斯
「亞西比德」率領雅典在「庫齊庫斯之戰Battle of Cyzicus」擊敗斯巴達艦隊,並用外交手段幫助雅典回復民主制度,但其實典政變也是受他的鼓吹,眼看不對才又跳回民主派。如果在現代職場他一定升得很快。在五年間雅典取得一系列的勝利,收復了大部分的國土。「亞西比德」成為雅典人的英雄,但就當很多人以為復興要來臨了,是他讓雅典再次偉大,誰知道這只是一場迴光返照
一直叛變的亞西比德
西元前406年,斯巴達在〈諾提姆之戰Battle of Notium〉取得勝利,雅典將軍「亞西比德」因此被流放,不再作為雅典人出戰。同年換雅典在「阿爾吉努塞戰役Battle of Arginusae」取得勝利,但由於未能救援漂流的士兵,民眾對指揮官的作為極為不滿,雅典議會一口氣處死六名將軍,軍隊士氣大減。
此時雅典城北邊已經被斯巴達封鎖,少了陸路的糧食供應,但還有海上的糧食補給,所以呂山德Lysander率斯巴達艦隊佯攻要登陸雅典,雅典派出最後的艦隊追擊,呂山德「帶領」他們繞到達達尼爾海峽,斯巴達佔領〈蘭普薩庫斯Lampsacus〉,這裡控制雅典從黑海的糧食貿易路線
雅典議會決定處死六名將軍
不久雅典艦隊追上他們在〈塞斯托斯Sestos〉建立據點,雙方開始了對峙。雅典連續四天試圖挑戰斯巴達開戰,但呂山德拒絕交戰。因為他觀察到雅典士兵缺乏紀律,每日行軍回營都沒有保持戰鬥準備,第五天清晨,呂山德趁雅典艦隊不設防之際,突然發動襲擊。雅典艦隊措手不及,大部分戰艦未能及時下水參戰,士兵在岸上被俘或被殺
這是雅典最後完整的海軍了,此役之後斯巴達完全控制了整個愛琴海,開始封鎖〈比雷埃夫斯港〉,面對長期圍困帶來的飢餓和疾病,雅典終於在前 404 年正式投降,伯羅奔尼撒戰爭結束,雅典解散提洛同盟、拆除城牆和港口防禦工事。限制艦隊只能12艘。以及接受斯巴達的寡頭統治。雖然斯巴達獲得勝利,但希臘各城邦之間的爭鬥並未結束。斯巴達的霸主地位很快也受到挑戰,希臘進入長期的衰退期。為後來的底比斯崛起、馬其頓統一希臘世界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