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度與濾牌之間的影響
根據前面的結果,調度的效率與當下的標準差成正比。
把調度與濾牌結合分析的部分,因為濾牌方式的種類太多,沒辦法用單一原則去分析。
但大概想想就能知道,大多數濾牌效果,都會降低標準差。
簡略舉例。
1、
如果有一種濾牌,平價的濾,沒有CarryOver,也沒有消耗未來潛力,則標準差不變,例如:用Ermion拉出蠍藥、Raiding fleet拉出戰船、John Natalis拉出滾油。
如果是帶有Carryover性質的卡,例如傳送門,13費拉出4+4(或許因為有雙引擎,點數再多一),當下大約是一張9費的卡,而本身的位置是13費,這張牌很明顯降低了標準差,也使整體調度效率降低了。
根據變異數的特性(方均減均方),拉牌的發動牌,如果愈高,降低的標準差也會愈多。
t 為CarryOver的耗費(例如傳送門13只能拉出8,那麼 t 就是5)。
CarryOver是指把效率留給未來的方式,在濾牌的類型當中,最簡單的就是濾出垃圾,例如棄牌。
現在這個時代是調度為王的,濾牌都以低價平價為主(群島的烏鴉或Raiding fleet),高費濾牌(傳送門、Roche)因為會影響調度效率,強度都不如純調度。
2、
Royal Decree這張牌,假設玩家都是拿來拉牌堆中最大的牌,只考慮尚未使用的時候,牌局愈後期,decree的效益愈低,如果拖到最後一輪,甚至有可能拉出來的不滿10點。但是如果愈前期用,當下效益極高,消耗的卻是牌堆中的巨金潛力。
喜歡放在後期用,降低標準差,降低整體調度效益。喜歡放在前期用,降低未來調度效益。
從這點看來,這張卡不夠好,但我說的前提根本就是錯的。
因為Decree這張牌的用法,並不是單純去抓一張大點數。而是根據場面去抓取當下的超模卡。例如:炸彈手、亞登、淨化。
手上有各種變化去針對場面的牌組通常都會帶Decree,如果不是這類,Decree的效益不高。
3、
會自動跳出來的東西,例如Knickers、Roach。
這種東西的點數就平均分攤到有可能觸發他們的牌上來計算。
以Roach來說,牠把10的那個位置變成只有3戰力,遇到都會調走,而全部的金卡平分多出來的3點。平均點數降低,但是標準差變大。但數據上的調度效益只是體現出臉黑抽到手的天堂地獄差別,並沒有對其他手牌的調度真的有幫助。而降低的平均點數也是平白吃虧。
通常只有特殊打法的牌組才會帶這類型的濾牌。(例如Lip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