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在《三國演義》中的形象是個愛哭鬼,而且說白點,資質很平庸,凡事只能靠手下,然後只能打著「我是皇叔」的招牌來收買人心,甚至有句話說劉備的江山是哭來的,但是這和「歷史」上的劉備其實是截然不同的形象,首先以「正史」來論,哭的次數最多的是曹操,其次是孫權,再來才輪到劉備。歷史記載的劉備是個「少語言」又「喜怒不形於色」的人,就是說他沉默寡言,又喜怒不形於色,讓人比較難去揣測他的情緒,到底是高興?還是憤怒?或是哀傷?所以這和《三國演義》整天哭天喊地的劉備是完全不同的形象。
說到劉備,大家對他的印象大概就是「擅長收買人心」然後又有很多死忠的粉絲,但是問題就來了,劉備到底有什麼樣的魅力能擁有這麼多死忠粉絲的追隨?嗯...說錢沒錢,說帥又不帥(長得像猿人),說才能嘛...也沒有特別突出之處,所以劉備為什麼能受這麼多人愛戴,其實我也百思不解。
而且還不僅是在後來的群雄爭霸才有的,如果僅是在爭奪天下時才受人愛戴,我們或許可以解釋成劉備的政治手腕很高明,善於收買人心,但事實上呢?《三國志‧先主傳》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根據《先主傳》的記載,劉備從年輕的時候(或者該說小時候)人緣就已經很好了,那時候很多「少年仔」都搶著要跟劉備,劉備從那時候開始就已經有「大哥」的風範了,倒也不是什麼日後為了爭奪天下才開始收買的人心。
《三國志‧張飛傳》張飛字益德,涿郡人也,少與關羽俱事先主。
順道一題,根據《張飛傳》說張飛「少與關羽俱事先主」來看,關、張二人應該是真的從很年輕的時候就跟著劉備了,就是《先主傳》說的「年少爭附之」的其中兩個,認識這麼久了,也難怪三個人會這麼麻吉XD。
《三國志‧先主傳》中山大商張世平、蘇雙等貲累千金,販馬周旋於涿郡,見而異之,乃多與之金財。先主由是得用合徒衆。
甚至能讓「素昧平生」的富商們主動掏腰包,拿錢來資助他,讓他用來招兵買馬,這可真是神了,究竟劉備有著什麼樣不可抗拒的魅力?一堆人搶著當他的小弟,連富商都願意掏腰包資助他?對於一個沒錢、沒勢、又長得不帥的人來說,這倒是仍讓我百思不得其解啊!
《三國志‧先主傳》郡民劉平素輕先主,恥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語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
還不僅是如此啊!還有一次有個叫劉平的很不爽劉備,於是派了刺客要去殺他,後來跟劉備聊了聊之後,刺客居然不忍心殺他,說完就走了?太牛逼了,真的,靠殺人為生的刺客,居然不忍心殺劉備?劉備到底有什麼樣的魅力?連認錢不認人的刺客都不忍心加害他?
《三國志‧先主傳》先主據下邳。靈等還,先主乃殺徐州刺史車冑,留關羽守下邳,而身還小沛。東海昌霸反,郡縣多叛曹公為先主,衆數萬人
後來的劉備殺徐州刺史後,也是一呼百應,昌霸反,數萬人也跟著響應劉備?
《三國志‧先主傳》比到當陽,衆十餘萬,輜重數千兩,日行十餘里
後來的新野大逃亡也是,到了當陽時,跟著劉備的民眾居然多達十餘萬人?寧願拋棄家園,也要跟著劉備逃亡?這是何故?
一切的一切都讓我百思不得其解,劉備究竟有著什麼樣的魅力?
也許是劉備本身的人格特質吧?從小就有人搶著當他的小弟,也許是他的本性如此,對待人真誠吧?要不然「真誠」如果是裝出來的,又能裝多久呢?劉備難道從小時候裝到死?
劉備還有一點讓人很欣賞的就是,不屈不撓,永不言棄的精神,做人應該就要有劉備這樣的精神,有道是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是要成功就必須努力,劉備可以說是這句話的奉行者啊!
雖然歷遭慘敗,卻仍浴血拼鬥,不曾氣餒,永不言敗,最後終於能在歷史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真讓人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