扉頁
本次標題叫「 兵どもが夢」
這段出自江戶時代俳人松尾芭蕉的俳句「夏草や兵どもが夢の跡」
意思是「在這夏草叢生之地留下的只有過去士兵們夢想立功之遺跡」
松尾芭蕉最初創作這段俳句的靈感來源
據說來自岩手縣平泉的高館義經堂
這裡同時也是平安時代武將源義經最後切腹自殺的地方
雞腿名人堂-松尾芭蕉
松尾芭蕉(生於寬永21年(1644年),卒於元祿7年10月12日(1694年11月28日)),是日本江戶時代前期的一位俳諧師的署名。他公認的功績是把俳句形式推向頂峰,但是在他生活的時代,芭蕉以作為俳諧連歌(由一組詩人創作的半喜劇連結詩)詩人而著稱,被譽為日本「俳聖」。
松尾芭蕉在年輕時就開始寫詩,在進入江戶後很快的成為全日本的知名人物。他曾以教書維生,但後來丟棄了在文學圈中的社交及都會生活,開始在日本各地漫遊,為了獲得靈感,甚至曾前往北方的荒野。他的作品也受到他第一手的生活經驗所影響,多半藉由一些簡單的事物來表達其感受。
閻摩(梵語:यम,IAST:Yama),又譯為琰魔、閻魔、夜摩、剡魔、焰摩,尊稱為閻魔羅闍(羅闍,即大王之意。天城體梵語:यमराज,IAST :Yamaraja)、閻魔大王、夜摩天王,印度神話中的死神,地位相當於希臘神話中的桑納托斯、埃及神話的阿努比斯。在同源的波斯神話中,其名為賈姆希德。在《梨俱吠陀》中,他是第一個經歷死亡的人類,因此掌握了死亡的力量。稍後,他成為居住在天界的神明,掌管夜摩天,大乘佛教將他列為十二天之一。![]()
隨著小乘佛教傳入中國,被認為是掌管地獄刑罰的神明,華人尊稱其為閻魔羅闍大王,簡稱閻王、閻君。其實「羅闍」即「大王」之意,應稱為閻魔大王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