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來是沒有在follow這個系列的,只有玩過2代試玩版,直到Killzone 3試玩版發售時,覺得玩起來的感覺跟2代不太一樣,才開始接觸這系列遊戲。
我從一代(HD版)開始回顧起,二代也過了一輪,然後三代,我覺得這系列的遊戲如果不看在是本家遊戲這點,也會讓人覺得是一個看得到在進步,而且每代都有相當大的進步,不論是畫面還是戰鬥系統。
後來VITA的傭兵我也入手了,玩到倒數第二關,還有幾輪線上模式
劇本
三款主線作品(一代卡在一個莫名其妙的地方)單人模式給我一種劇本很長的感覺,相較於BF3/4,COD MW5/6,覺得分量很夠,而且也有些張力,但是Shadow Fall卻讓我覺得異常的短,雖然每一張也是像以前一樣有分段點,但是每個分段點說穿了也不過就是稍微長一點的check point,以前的分段點是長到要loading加過場的,再加上劇本的觀點是以放在一名角色身上,而不是像以前一樣是很明顯的就擺在一個陣營的某一個連隊上,不禁讓我懷疑這會不會只是為了要趕PS4首發的一款墊檔作品?
不過劇本短歸短,演出還是相當的有臨場感。
畫面
近兩年的FPS畫面看慣了,回過頭去看第一代,即使是所謂HD重製板,也會覺得科技的進步真是相當神速,雖然我基本上也是畫面至上主義,但是為了回顧這個系列,我還是花時間去走一輪一代,看起來真的是相當的復古的感覺,差不多大概就是像COD第一代或是榮譽勳章第一代那種感覺吧,看著一堆向保麗龍般的玩偶朝著你衝過來開槍的感覺真是相當有趣,那時候大概動作捕捉技術也不流行吧
到二代,確實是有相當的進步,槍枝的重量感在這代也是一個特色,人物的動作看起來更加自然,場景的布局也相當有氣氛,像是第二章一開始的攻堅,還有第五章的橋頭攻防戰,整個過程就相當有戰場的FU
三代的進步應該算是光影效果最明顯吧,比起二代整個灰灰暗暗的感覺,三代多了許多明亮的場景,相較之下我還以為二代的場景都是在晚上呢
回到Shadow Fall,有PS4硬體的加持,這代的進步當然更加讓人驚豔,Full HD,雖然不是全程但是大概半數鏡頭都有60FPS的流暢,材質貼圖看起來也更細緻了,真不愧是本家遊戲,我想這款作品相當程度上也算是技術展示性質的作品吧
光影效果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多人模式那顆毒氣手榴彈,很有透明感,發著淡淡的綠光,看起來很濃的煙
AI
雖然過去系列的AI就相當的狡猾,這代更加的誇張,在一些定點站立不動的敵人,當我想要過去背刺的時候,常常我覺得還沒有靠到很近的時候莫名其妙就被察覺,所以只好慢慢地靠近,到R3提示出現的最長距離再動手比較不會失敗。
在轉角處窺探敵人時,以往覺得大概側半個身不會被發現的,現在好像很容易就會引起注意。
遊戲中還有個警報器系統,在驚動該場景初期配置的敵人時,如果不去阻止或是叫無人機去破壞,敵人就會發動警報器系統叫來源源不絕的敵人
因此這款作品的敵人顯得更具挑戰性
最後一關,或許被發現也可以完成任務(我沒有在警戒狀態下完成過),但是被發現時觸動的可說是天羅地網般的密集攻擊,所以只好想辦法保持隱匿,但是除了士兵之外還有平民,雖然警戒範圍比較小,但是數量頗多,迴避得抓緊時機,這讓隱匿的能力也顯得寸步難行
其他
不知是否如前段所述劇本短,所以以前的一些載具要素都不見,嚴格說起來只有第七關後面的砲台算是載具而已,還有一些無重力漂浮的章節有莫名其妙出現的榴彈砲可以用,但是這些都不夠構過癮啊,以前還有雙足機器人跟太空戰機可以玩,這代還有的大概就是狙擊支援的章節了,所實在的要素真的很少
無人機OWL這東西其實一直讓我覺得是VITA傭兵的免費版本,不過VITA傭兵的無人機豐富多了,讓我覺得會不會也是在思考將無人機大量設計進單機遊戲的一個實驗性做法?
多人模式
在玩過2代的戰區模式之後,我就一直很喜歡它,因為這讓一輪戰局的戰略思考變的更多元,而且也更豐富,在現在的戰區模式一輪戰局中會有搶旗,破壞,防守還有逐點佔領,像這樣有多種不同目標排在一輪戰局裡讓玩法更具多變性
不過不知道是不是現在只有北美玩家比較多的關係,我不知道有沒有得看,但是玩了幾場覺得ping值很高,常常對著敵人躲到牆後兩秒死掉或是有打不死的人
最後我不得不說倒數第二章的最後攻堅戰,真的讓人相當莫名其妙,不知道有沒有人在這裡完美過關的,剛進門第一波還好,電磁裝甲兵(不是定點盾)用震暈就攻克,但是在史塔爾發令堵路之後的那一波真的很讓人傻眼,近來的數量多,而且夾雜的盾牌兵也多,想派無人機出去爆電磁裝甲(或是定點盾),也是兩三下就被打回來充能;場地基本上是開放地形,障礙物其實沒辦法安全掩蔽;好不容易衝到左側或右側的門,想說抓把鍊炮清門,清完到另一邊,原本那側門又冒出同等數量的兵力,瞬間就是包圍狀態
一個下午就在這死了20多次,後來一次運氣好才勉強過關的,結果看完結局...這竟然算是最後一關了???我還以為這只是中盤的一個挑戰而已咧
以上是簡短的心得,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