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減少篇幅,把分體構造獨立成一篇。
V鋼彈的分體機構繼承自F90IIIY 改
除了可以分散生產據點以躲避贊斯卡爾的秘密警察
也可以盡可能的保護駕駛員的生命,基本上就是在戰場上做到死纏爛打的典範。
關於可動骨架:
V鋼彈身為有分體構造的小型機,機體的骨架可能會很細碎,但根據小說版所提及V鋼彈似乎沒有完整的可動骨架。
因為最早由F91開始實裝的MCA(Multiple Construction Armor)(電子迴路等構造可以融合到裝甲內)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後,整體的結構反而偏向鋼彈MK-II之前的半硬殼結構。
從這裡也可以知道V受到方程式計畫的影響很深
核心戰機(B部件):
包含駕駛艙、頭部、主推進器、米諾夫斯基飛行系統以及機體軀幹的一部分,可以跟頂部組件(A部件)或底部組件(C部件)合體。
因為有米諾夫斯基飛行系統,所以身為小型戰鬥機有足夠的機動性,但火力很貧弱,只有頭部的火神炮。
米諾夫斯基飛行系統:
省略了產生與散播米粒的設施因此得以小型化,但不能完全抵消機體的重量,性能也會受到戰場米粒濃度的影響。
核心戰機有米諾夫斯基飛行系統,其他部件則只有短時間的氣墊懸浮用來幫助結合。
A部件:
包含手臂、光束盾及裙甲。
核心頂機:
C部件:
核心底機:
特攻:
底部組件因為成本相對較低,可以用來特攻(但仍然很浪費)
一體變形:
除了分體之外必要時也能在結合的狀態下變形,但僅限奇特的戰法,應該很多人想到超時空要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