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39
GP 2k

RE:【情報】神聖軍事同盟機體設定

樓主 日助 Deltagundam
GP11 BP-
第二世代小型MS(第二世代第二期MS)

F91等U.C.0120年代登場的第二期MS(通常是指在技術革新的情況下成功小型化的MS)屬於第一世代F97屬於第1.5世代,0150年代的贊斯卡爾、神聖軍事同盟開發的MS則屬於第二世代。

F90雖然接近第一世代的第二期MS,但由於是最初期的產物,有些特徵可能不具備或不明顯。

一.共通技術

微蜂窩技術:
F90開始採用,把不同的材料沿著i力場的晶格在合金中結晶,借此提升強度,在裝甲厚度減少30%的狀況下獲得與未經此處理的合金同等的強度(類似材料科學的多晶結構)。
由裝甲材料都是鋼彈尼姆合金與陶瓷的複合材料來看,應該是陶瓷系材料在合金內結晶

MCA技術:
誕生得較晚,F91以及F90的N裝備才開始採用,個人推測應該在0130年代以後才慢慢普及。

MCA(Multiple Construction Armor)利用了類似精神感應框體的技術,把電路融合到裝甲材料中(當然,有考慮到裝甲受損的狀況進行區塊化的分割以免影響性能),讓機體在不用大型化的狀況下也能達成高性能。

二.反應爐的位置

由於發電機的小型化和高出力化,以及其他方面的進步,讓機體在小型化之後有不輸大型MS的性能。

然而反應爐的體積雖然縮小,對小型MS來說仍然很龐大,因此除了出力只有3000kW的F90,初期有許多反應爐安裝在背包內的例子

第一世代:

不論是SNRI的F91,還是布赫空氣動力公司開發的德南格、維基娜基娜等機體,反應爐都置於軀幹之外的背包
雖然相對後來的機體來說不夠完善,但同時也發展出了不同的利用方式,例如F91的VSBR是透過背包的滑軌直連發電機,維基納基娜的鰭狀噴口也借此設計提高了效率。



第二世代:


反應爐再度縮小,內藏於軀幹,讓機體的外觀更簡潔,某些機體甚至完全沒有背包的設計,很多機體也利用這些空間提升了泛用性,例如鋼伊吉與可以安裝額外的推進器背包,換裝成鋼布拉斯塔。

三.姿勢制御噴口數

第一世代:
誕生於0120年代前後。
推測是因為可動骨架進步的速度跟不上小型化的浪潮,第一世代的小型MS靠增設姿勢制御噴口來進一步提升運動性能

可能是因為推進器效率提升(例如0110年代後近代化改修的傑鋼J、M、R型推進力暴增)加上小型機更輕,推進劑消耗量比較少,才得以大量增設噴口,不過整備上的成本會非常高
姿勢制御噴口通常都在50個以上,極端的例子是維基納基娜,姿勢制御噴口數超過80個。

第1.5世代:

誕生於0130年代的過渡期,例如F97靠著額外的AMBAC裝置改善運動性能,同時減低對姿勢制御噴口的依賴,跟F91的51個相比,F97的姿勢制御噴口僅配備了34個。

第二世代:

0150年代的機體屬於此類,靠著AMBAC效率進一步提升,即使沒有四肢以外的AMBAC裝置,靠著30到40個左右的姿勢制御噴口就能維持足夠高的運動性能。

有時候為了提升性能仍然會安裝可動推進器等額外的AMBAC裝置,但姿勢制御噴口的總數仍然較第一世代少。
11
-
未登入的勇者,要加入討論嗎?
板務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