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盤式自動裝彈機在現在反而成為蘇/中系主力戰車的死穴。
眾所周知APFSDS的穿透能力很大取決於穿桿的長度跟長徑比,自動裝彈機的彈盤尺寸限制了彈體的長度,加上蘇中系要求戰車要有小的投影面積跟砲塔體積還使用分裝彈藥,所以脫殼穿甲彈一直和西方有差距,歐美設計使用的尾艙裝彈機就沒有長度的問題也較安全,代價是更大的車重跟砲塔體積。
目前俄羅斯有實用一些解決方法,例如T72B3 M、T-90AM 、T-90M將轉盤上翹一點角度爭取多一點空間,而阿瑪塔則是用垂直裝彈機。中國99A的彈藥狀況不明,公認和T-90AM的鉛-1穿甲彈差不多,落在720穿上下,所以解決方案可能是相同的。而最新的15式則用了尾艙裝彈,證明中國也意識到彈盤裝彈機的問題。
所以不是Autoloader就是好,設計的方式也很重要,過時的設計反而變成缺陷。至於T-64BM加反應裝甲……在大家都針對K5的情況下也只是舊物利用而已,更不提射控和觀測系統大幅落後的情況下能拿到多少優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