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16
GP 35

【其他】關於「マナ」(Mana)的解釋,翻譯

樓主 Pockle pockle
GP2 BP-

作者標示-非商業性

本授權條款允許使用者重製、散布、傳輸以及修改著作,但不得為商業目的之使用。使用時必須按照著作人指定的方式表彰其姓名。

基本上日文版和英文版都沒有問題,因為兩者都直取原字
可是中文版就不知怎麼的把マナ翻譯成「魔法力」
事實上Mana並不是這個意思,我現在直接引英文Wiki的文過來:


Mana is a traditional term and a concept among the speakers of Oceanic languages, including Melanesians, Polynesians and Micronesians. It is an impersonal force or quality said to reside in people, animals and inanimate objects which provide an observer with a sense of wonder or respect. In anthropological discourse, mana as a generalized concept has attained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interest; often understood as the precursor to genuine religion. It has commonly been interpreted as "the stuff of which magic is formed", as well as the substance in which souls are made of.

Modern fantasy fiction, computer and role-playing games, have adopted mana as a term for magic points—an expendable resource out of which magic users form their magical spells.


Mana是古代語言的一個詞語,定義就是"那個形成魔法/魔力的東西";但注意Mana本身並不是魔法/魔力.我們可以把Mana理解為「魔法/魔力之源」,但不能直接的稱呼他為「魔法/魔力之源」.雖然有著這般的意思,但我們不會在説話時把意思説出來,我所指的就是這個.
因此,直呼「瑪娜」就好^^

看看有沒有板友對我的説法有意見,或是持反對態度,要不我就把它放進精華區@@
2
-
LV. 4
GP 1
2 樓 SilentSoul SilentSoul
GP2 BP-
※ 引述《pockle (Pockle)》之銘言:
> 基本上日文版和英文版都沒有問題,因為兩者都直取原字
> 可是中文版就不知怎麼的把マナ翻譯成「魔法力」
> 事實上Mana並不是這個意思,我現在直接引英文Wiki的文過來:
>
> Mana is a traditional term and a concept among the speakers of Oceanic languages, including Melanesians, Polynesians and Micronesians. It is an impersonal force or quality said to reside in people, animals and inanimate objects which provide an observer with a sense of wonder or respect. In anthropological discourse, mana as a generalized concept has attained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interest; often understood as the precursor to genuine religion. It has commonly been interpreted as "the stuff of which magic is formed", as well as the substance in which souls are made of.
> Modern fantasy fiction, computer and role-playing games, have adopted mana as a term for magic points—an expendable resource out of which magic users form their magical spells.
>

> Mana是古代語言的一個詞語,定義就是"那個形成魔法/魔力的東西";但注意Mana本身並不是魔法/魔力.我們可以把Mana理解為「魔法/魔力之源」,但不能直接的稱呼他為「魔法/魔力之源」.雖然有著這般的意思,但我們不會在説話時把意思説出來,我所指的就是這個.
> 因此,直呼「瑪娜」就好^^
> 看看有沒有板友對我的説法有意見,或是持反對態度,要不我就把它放進精華區@@

魔法卡通網站上的卡表翻譯是我做的,

參考了許多的知識、遊戲、卡片擬定而成現在的翻譯,

我同意你說的,但是在教學上你會花這麼多時間跟新玩家解釋MANA嗎?

魔法風雲會中,已經將MANA翻譯做魔法力,

個人覺得很貼切,容易懂,好教,

而且重點是魔法風雲會已經是個知名度比較高的遊戲了,

翻成魔法力個人是覺得無傷大雅,但是你文中所說的是對的。
2
-
LV. 16
GP 35
3 樓 Pockle pockle
GP0 BP-

作者標示-非商業性

本授權條款允許使用者重製、散布、傳輸以及修改著作,但不得為商業目的之使用。使用時必須按照著作人指定的方式表彰其姓名。

※ 引述《SilentSoul ()》之銘言:
> 魔法卡通網站上的卡表翻譯是我做的,
> 參考了許多的知識、遊戲、卡片擬定而成現在的翻譯,
> 我同意你說的,但是在教學上你會花這麼多時間跟新玩家解釋MANA嗎?
> 魔法風雲會中,已經將MANA翻譯做魔法力,
> 個人覺得很貼切,容易懂,好教,
> 而且重點是魔法風雲會已經是個知名度比較高的遊戲了,
> 翻成魔法力個人是覺得無傷大雅,但是你文中所說的是對的。
商業決定!?為了吸引人玩DM而故意簡化DM的用語,這才是DM無法在亞洲(當然不計日本)熱起來的原因吧.沒有了DM世界那種引人入勝的世界觀和歴史,沒有了DM那種瘋狂的逆轉的可能性的熱血,"DM"根本算不上甚麼.而且中文譯名總是那麼的繞口;光是讀起來就讓人失去了一半的興趣和熱血@@|||
毎個字都有自己的意思,請不要擅自簡化;Square Enix 推出的遊戲「聖剣伝説DS マナの子」,難不成你要譯成"魔法力之子"!!?=""""""=

既然板友SilentSoul是搞DM推廣,以下是本人的一點意見,希望能考慮看看
現在的家長,常常説要自己的孩子在遊戲時也能作最有效的學習;當然我並不認同這種多少是壓迫性的方法,可是執著一下這些用語,也許就會多吸引一點家長級玩家(?)吧.日本那邊也流行所謂的「親子Duel」,網上也有一些DM的「歴史研究」.這麼一來,DM就避免墮落為一般的TCG吧
0
-
LV. 4
GP 1
4 樓 SilentSoul SilentSoul
GP0 BP-
※ 引述《pockle (Pockle)》之銘言:
> 商業決定!?為了吸引人玩DM而故意簡化DM的用語,這才是DM無法在亞洲(當然不計日本)熱起來的原因吧.沒有了DM世界那種引人入勝的世界觀和歴史,沒有了DM那種瘋狂的逆轉的可能性的熱血,"DM"根本算不上甚麼.而且中文譯名總是那麼的繞口;光是讀起來就讓人失去了一半的興趣和熱血@@|||

這跟商業不商業沒有關係,也沒有什麼重大的決定,

我只是用我覺得最容易帶新手的方式來推廣DM,

DM沒有熱起來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大部分是台灣的紙牌遊戲市場已經很飽和了。

MTG、AA、鋼彈、遊戲王,再加上其他滿坑滿谷的小遊戲,

這些族群中很多人其實都已經跨足不少遊戲了,一個人的經濟狀況就這樣,

你要怎樣讓這些人心甘情願再掏出錢來加入新遊戲?

而新的紙牌遊戲玩家,在這些族群強力拉攏下,又有多少人會加入尚未成氣候的DM界?

我在做的就是這個,因為一個新的遊戲(DM)沒有一些有熱情的人來帶,是不太可能熱的起來的。

中文譯名繞口不全是譯者的問題,你看日文看習慣了當然不覺得怎樣,

有些東西就只能音譯,無論如何都會繞口的,我自己翻了一大堆,

光是每個生物都要取一個名字,像什麼雷卡布之類的,我就已經很頭大了。

我本身不是以這個為業的,說白點,DM會怎樣根本不關我的事。

目前我所做的一切都源自個人的熱情,很幸運有一群朋友支持我,

讓我現在有點起色,我相信您也是有熱情的人,大家一起努力讓DM熱起來才是正途。

> 毎個字都有自己的意思,請不要擅自簡化;Square Enix 推出的遊戲「聖剣伝説DS マナの子」,難不成你要譯成"魔法力之子"!!?=""""""=

我並沒有擅自簡化,我也不會去翻譯史克威爾的遊戲。

MANA這東西在MTG裡面就是譯作魔法力。

對我而言,已經有前人這樣譯了,而且又是比較大宗有組織的紙牌遊戲,

更是同一個公司(威士智公司)出品的遊戲,

直接參考其譯名是很正常且合理,更容易統一譯名、避免混亂的。

> 既然板友SilentSoul是搞DM推廣,以下是本人的一點意見,希望能考慮看看
> 現在的家長,常常説要自己的孩子在遊戲時也能作最有效的學習;當然我並不認同這種多少是壓迫性的方法,可是執著一下這些用語,也許就會多吸引一點家長級玩家(?)吧.日本那邊也流行所謂的「親子Duel」,網上也有一些DM的「歴史研究」.這麼一來,DM就避免墮落為一般的TCG吧

我主業不是搞DM推廣,我只是一個有熱情的玩家,跟你一樣。

要吸引家長級玩家在目前的台灣簡直是天方夜譚,

我不是說沒有,只是比例還沒有多到像國外那樣。

只能說你我日後成家立業了,再帶自己的小孩繼續接觸紙牌遊戲,

我們就會是未來的家長級玩家。

以現在的環境來看,光靠所謂對用語的執著是不可能吸引玩家的,

為什麼,因為有興趣的玩家自己會有管道知道這些典故,

就像我也知道你所發的文章中有關MANA的意義一樣。

一個遊戲要吸引玩家只能靠本身的遊戲性豐不豐富,目前我覺得DM在這方面是很豐富的。

此外,我本身比較注重遊戲的技術面,如套牌構築、對局研究、組合技之類的東西。

因此我所做的推廣也大都以這些東西為主,主要是吸引年紀比較成熟,如高中以上的玩家加入,

比較少注意到有關DM的歷史研究之類的文章,若您有看過類似文章,能整理出來供大眾參考,相信對DM的推廣也會非常有幫助。


0
-
LV. 16
GP 35
5 樓 Pockle pockle
GP0 BP-

作者標示-非商業性

本授權條款允許使用者重製、散布、傳輸以及修改著作,但不得為商業目的之使用。使用時必須按照著作人指定的方式表彰其姓名。

※ 引述《SilentSoul ()》之銘言:
> 這跟商業不商業沒有關係,也沒有什麼重大的決定,
> 我只是用我覺得最容易帶新手的方式來推廣DM,
> DM沒有熱起來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大部分是台灣的紙牌遊戲市場已經很飽和了。
> MTG、AA、鋼彈、遊戲王,再加上其他滿坑滿谷的小遊戲,
> 這些族群中很多人其實都已經跨足不少遊戲了,一個人的經濟狀況就這樣,
> 你要怎樣讓這些人心甘情願再掏出錢來加入新遊戲?
> 而新的紙牌遊戲玩家,在這些族群強力拉攏下,又有多少人會加入尚未成氣候的DM界?
*sigh*價錢還是一個比較難解決的問題
畢竟再經代理商一層價格會再升(代理商利潤),這麼一來更多人會卻歩,DM也自然乏人問津
所以才有中文版的出現
售價調整至HKD$5.00,大概是80Yen
可是不知道是包裝差戓是少宣傳的關係,完全沒人有興趣
也許是那些家長認為孩子玩中文卡牌只會浪費時間金錢,又學不到英文(這才是重點),所以也不允許他們玩DM
因此我才説,那些名字的來源和譯名是關鍵,要是不認識的人看了根本不知道那是有典故的.

> 我在做的就是這個,因為一個新的遊戲(DM)沒有一些有熱情的人來帶,是不太可能熱的起來的。
> 中文譯名繞口不全是譯者的問題,你看日文看習慣了當然不覺得怎樣,
> 有些東西就只能音譯,無論如何都會繞口的,我自己翻了一大堆,
> 光是每個生物都要取一個名字,像什麼雷卡布之類的,我就已經很頭大了。
你説的也是無法否認的*sigh*
> 我本身不是以這個為業的,說白點,DM會怎樣根本不關我的事。
> 目前我所做的一切都源自個人的熱情,很幸運有一群朋友支持我,
> 讓我現在有點起色,我相信您也是有熱情的人,大家一起努力讓DM熱起來才是正途。
> 我並沒有擅自簡化,我也不會去翻譯史克威爾的遊戲。
> MANA這東西在MTG裡面就是譯作魔法力。
我的意思是Mana一字既然有這麼的用法,就不要用些不統一的翻譯
> 對我而言,已經有前人這樣譯了,而且又是比較大宗有組織的紙牌遊戲,
> 更是同一個公司(威士智公司)出品的遊戲,
> 直接參考其譯名是很正常且合理,更容易統一譯名、避免混亂的。
我個人認為的是,不是官方譯的就是對的
特別翻譯上的問題,錯了很容易令人會錯意
> 我主業不是搞DM推廣,我只是一個有熱情的玩家,跟你一樣。
> 要吸引家長級玩家在目前的台灣簡直是天方夜譚,
> 我不是說沒有,只是比例還沒有多到像國外那樣。
> 只能說你我日後成家立業了,再帶自己的小孩繼續接觸紙牌遊戲,
> 我們就會是未來的家長級玩家。
為這個生孩子也太過分了吧!?@@
決定培育下代的原因不該那麼輕率才是==|||
> 以現在的環境來看,光靠所謂對用語的執著是不可能吸引玩家的,
> 為什麼,因為有興趣的玩家自己會有管道知道這些典故,
> 就像我也知道你所發的文章中有關MANA的意義一樣。
> 一個遊戲要吸引玩家只能靠本身的遊戲性豐不豐富,目前我覺得DM在這方面是很豐富的。
也是呢
也許在動漫推出時才能帶起熱潮吧(天阿~DM Charge甚麼時候才播=A=)
> 此外,我本身比較注重遊戲的技術面,如套牌構築、對局研究、組合技之類的東西。
> 因此我所做的推廣也大都以這些東西為主,主要是吸引年紀比較成熟,如高中以上的玩家加入,
> 比較少注意到有關DM的歷史研究之類的文章,若您有看過類似文章,能整理出來供大眾參考,相信對DM的推廣也會非常有幫助。

0
-
LV. 28
GP 355
6 樓 幽靈大爺ghost sadosigm
GP0 BP-
我的意見、我的感覺,也有必要供各位參考:


※ 引述《squallseptem (小全 - 二鬪流)》之銘言:
"瑪那卡"(mana card,マナーカード),"瑪那"即為魔力之意,這裡是用來指"讓怪
獸出現在這個世界上所需維持其存在的能量"


以上是遊戲王板的大大提供。有興趣的請點


以下是日本官網的原文:
マナとは 魔法のエネルギーのようなもの.
クリーチャーを召喚する時や呪文を唱える時.このエネルギーを使います。
瑪那就像是魔法的能量,
當生物類要召喚啦呪文類要詠唱時需使用這個能量。

最後下面是引自聖劍辭書
マナとは ポリネシア語で非人格的な超自然力をさす.
眼には見えないが万物に宿り、個体から個体へ流れ行くものであり強い力を持つ。
瑪那在ポリネシア語用作非人格的超自然力,
眼睛無法看到、寄宿在萬物之中、在個體之間流走的強大力量。
(以上未完全翻譯)

我所要表達的是,
雖然瑪娜有魔力、魔法能量之類似意義,
但是真的很少人直接翻成→→魔法力,
我想對SilentSoul大建議一下,
雖然有魔法風雲會、威世智翻成魔法力,
但是決鬥王就是決鬥王,
如果只是按照魔法風雲會的模式走下去,
決鬥王就會被牽著鼻子走,
永遠無法獨立出自己的一套東西。
所以我傾向於將マナ譯成瑪娜,
還可以順便教日語發音……(不用太嚴肅看待問題)

怎麼教瑪娜?
瑪那就像是魔法的能量,
當生物類要召喚啦呪文類要詠唱時需使用這個能量。
這是召喚卡片的一種形式,如此而已。
0
-
LV. 4
GP 1
8 樓 SilentSoul SilentSoul
GP0 BP-
> 我想對SilentSoul大建議一下,
> 雖然有魔法風雲會、威世智翻成魔法力,

我翻譯的卡片中

Mana Zone就是翻譯成魔力區域。

前文所指的魔法力只是要告訴各位已經有前人翻成魔法力了,

實際翻譯時我自己會潤飾成魔力,

另外,個人覺得討論這個問題很沒有意義,

有在玩就知道我們實際上在玩的時候都是說「轉MANA」、「轉法力」、「從MANA區裡面拿一張牌」之類的,很少有人說從「魔力區域中拿一張牌」、「從瑪那區域中拿一張牌」,除非在開玩笑之類的。

與其在這個問題上做文章不如多拉些人來加入遊戲,因為我相信你、我、跟pockle、以及廣大版友都知道我們在說的東西是什麼,那這有這麼重要嗎?

> 但是決鬥王就是決鬥王,
> 如果只是按照魔法風雲會的模式走下去,
> 決鬥王就會被牽著鼻子走,
> 永遠無法獨立出自己的一套東西。

這個你多慮了,沒有人說他就是按照MTG的模式走下去,

這兩個遊戲的本質本來就是不同概念,只是基本玩法很像而已,

決鬥王早就是一個獨立的好遊戲了。

> 所以我傾向於將マナ譯成瑪娜,
> 還可以順便教日語發音……(不用太嚴肅看待問題)
> 怎麼教瑪娜?
> 瑪那就像是魔法的能量,
> 當生物類要召喚啦呪文類要詠唱時需使用這個能量。
> 這是召喚卡片的一種形式,如此而已。

瑪那、跟魔力,只差在一個音譯一個意譯,既然是將一個非東方文化的東西中文化,個人會傾向意譯。

你看奇幻文學之所以直用瑪那,那是因為它前面的文章鋪陳中一定有交代瑪那的定義,之後的文章才直用瑪那。

DM有交代嗎?對一個新接觸的玩家來說,那當然是意譯成魔力比較容易懂啊。

再者我在這串文章中一直有提到,其實我們都知道這是什麼,教新手要怎教其實大家也自己有一套方式,那何必討論這個呢?

說一句中肯的話,真的要計較翻譯問題真的是計較不完的,所有翻譯品都符合以上的話。
0
-
LV. 28
GP 355
9 樓 幽靈大爺ghost sadosigm
GP0 BP-
※ 引述《SilentSoul ()》之銘言:
> 我翻譯的卡片中
> Mana Zone就是翻譯成魔力區域。
> 前文所指的魔法力只是要告訴各位已經有前人翻成魔法力了,
> 實際翻譯時我自己會潤飾成魔力,
> 另外,個人覺得討論這個問題很沒有意義,
> 有在玩就知道我們實際上在玩的時候都是說「轉MANA」、「轉法力」、「從MANA區裡面拿一張牌」之類的,很少有人說從「魔力區域中拿一張牌」、「從瑪那區域中拿一張牌」,除非在開玩笑之類的。
講"瑪那"或"mana"真的變成開玩笑嗎……心碎~~
法力?魔力?又不是在玩什麼魔法遊戲……
這對於哈日版的玩家是一種只有囧字才能形容的境界。

> 與其在這個問題上做文章不如多拉些人來加入遊戲,因為我相信你、我、跟pockle、以及廣大版友都知道我們在說的東西是什麼,那這有這麼重要嗎?
瑪那~~瑪那,對某些玩家而言口語真的很重要,
一開始打牌見面,誰會拿紙、筆寫原文介紹關鍵字?
都是用講的,這樣一習慣之後會變成"魔力區域"大於"瑪那區",
日本對於關鍵詞都有一套的制定,
magic跟mana還是不太一樣的。

注:我並非在吵架,心裡的想法是因為日版,
  如果當初早個幾年動漫、威世智引進的版本是日版的話,
  就不會造成現今還要手動拉人,
  哈日族一堆啊,現在日版都20彈了,
  早期的牌都買不到了,偏偏國內引進的是美版,
  動畫也是美版,動畫還亂翻一通、被網友罵得臭頭……
  第一印象已經不行了,要救只能靠熱血不減的大家了。
0
-
LV. 6
GP 0
10 樓 starplayer starplayer
GP0 BP-
個人雖然是剛踏入DM的玩家 但是玩卡片遊戲已經7年多 我只覺得有個人很熱心的出來做翻譯 沒拿錢 放在網路上供大家參考 這是個功德阿 要不然就不要翻譯 愛講日文的講日文 愛講英文的講英文 這樣難道會比較好嗎?

爭一個遊戲需要文化背景 所以我們必須要尊重原創原味 但是 那是原創原味還是你的原味? 我覺得有可思考的地方 翻譯要是能盡善盡美 那也不叫翻譯 不然你來翻是不是更好? 我樂觀其成

魔法風雲會早就不翻中文了 簡中不要算在內 那個簡直是胡搞 所以根本沒有所謂跟著誰走的這種事 還不是都寫MANA 以前中文翻魔法力 我覺得很淺顯易懂 翻成"瑪那" 你是不是還要在後面寫個"中中對照" 瑪那---> 魔力 魔法力 瑪那池--->魔法力池 不覺得很好笑嗎

請讓文學的歸文學 遊戲的歸遊戲 你要在背景敘述裡面做文章 我沒話講 請讓遊戲更親和一點 感謝


0
-
LV. 4
GP 1
11 樓 SilentSoul SilentSoul
GP0 BP-
※ 引述《sadosigm (幽靈大爺ghost)》之銘言:
> 講"瑪那"或"mana"真的變成開玩笑嗎……心碎~~
> 法力?魔力?又不是在玩什麼魔法遊戲……

我真的以為這是個魔法遊戲……。

> 這對於哈日版的玩家是一種只有囧字才能形容的境界。
> 瑪那~~瑪那,對某些玩家而言口語真的很重要,
> 一開始打牌見面,誰會拿紙、筆寫原文介紹關鍵字?
> 都是用講的,這樣一習慣之後會變成"魔力區域"大於"瑪那區",
> 日本對於關鍵詞都有一套的制定,
> magic跟mana還是不太一樣的。

我的關鍵詞也有一套制定,而且十分統一。

我當然知道Magic跟Mana不一樣,你要表達的意思應該是「Magic Energy」跟「Mana」不一樣吧?

這個我把他當作中文的同義詞處理,以這個原則來看翻成魔力真的比較容易懂且貼切。

我能夠瞭解你的想法,相信若你能處在我的角度想,你也可以知道我為什麼會翻成魔力。既然我們彼此能夠瞭解,其實這問題真的不是很重要,就只是個單純的翻譯問題,每個翻譯作品都會產生的問題。我沒有強迫玩家一定要照著我的翻譯「念規則」,平常玩牌時我們也都是說「MANA區域」,我的翻譯只是要讓更多玩家們不用面對生澀而不熟悉的語文。

> 注:我並非在吵架,心裡的想法是因為日版,
>   如果當初早個幾年動漫、威世智引進的版本是日版的話,
>   就不會造成現今還要手動拉人,
>   哈日族一堆啊,現在日版都20彈了,
>   早期的牌都買不到了,偏偏國內引進的是美版,
>   動畫也是美版,動畫還亂翻一通、被網友罵得臭頭……
>   第一印象已經不行了,要救只能靠熱血不減的大家了。

我不喜歡日版,原因在我自己的版上有說過,但我還是再說一次,

日文版有「過強」的限制卡,而且那些牌都是任何玩紙牌遊戲的人都知道會過強的牌,日文竟然還會出,出了還會限制或禁,明明是研發人員的錯,卻要玩家買單,這就讓我很感冒,誰知道今天的強卡明天會不會因為研發人員的錯被禁?被禁的牌就是廢紙耶!我要是為了這些牌去拆包不就虧到吐?這是一種很不尊重玩家權益的行為。這些過強牌隨便舉例如:アクアン、アストラル ・リーフ、ストリーミング・シェイパー,哪一張不是隨便做一發就快贏的東西,這是個動腦的遊戲,不是比誰運氣好先抽到好卡的遊戲。而英文版出的時候會考量強度後修正,平衡度較佳。

日文版套牌只能有40張,大大限制了套牌構築的變化性,這也是為什麼ヘル・スラッシュ、ロスト・チャージャー要被限制的原因,套牌只有40張,放5張盾起手抽5張,一陣攻防你來我往算經過10回合不為過,我隨便做一發ヘル・スラッシュ你牌庫就快乾掉了,只要多放些拖台錢的東西誰都知道我贏定了。英文版沒有套牌張數的限制,任何人套牌組的夠漂亮就會贏,不需要為了會被磨牌而限制這些牌,再者我說過了,因為設計人員的錯誤限制某些牌事實上是對玩家的不負責任。

我有在看日文版,也知道日文出很久了,這又如何?這遊戲本來就是在日本先試行,效果不錯才開始全球行銷的,改正日文版有的缺點,由對製作紙牌遊戲有豐富經驗的威世智公司負責,整體遊戲更平衡,不會對玩家有任何不負責的行為,還有全球認證的機構來算積分,這對一款紙牌遊戲而言是最重要的。

看一個遊戲不是看哈X族有多少才進哪一版本,這是種短視的作法。你說進日文版好了,說真的我不是沒考慮過,我連售價什麼都做過評估了,後來結論是不鼓勵老闆進。一開始當然哈日族會很喜歡阿,但是時間久了,上述缺點慢慢浮現出來你就知道,不要說大家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當沒看到,看不出上述缺點影響有多大的根本不能算是紙牌遊戲玩家,日本紙牌遊戲公司的不負責任全台灣有在紙牌遊戲界打滾的絕對都知道,我站在玩家的利益著想,必須說英文版真的還是比較保險的引進選擇。但是比賽時還是可以使用日文版,這也是為了讓日文玩家能夠參與並支持的一個作法,此作法也已詢問過威世智公司高層,確定是可以的,雖然英文版的系列比日文版為慢,可能對哈日版的玩家而言會覺得不希罕且不新鮮了,但是我還是希望這些日文先進們能夠一起再創決鬥王高峰。
0
-
LV. 28
GP 355
13 樓 幽靈大爺ghost sadosigm
GP0 BP-
不好意思,心裡掙扎很久,但還是成為我第一次刪文的作品
原因是這個算注音文,畢竟還得考慮有其他亞洲的網友

還有就是SilentSoul大,在引言回覆的最左邊有個編輯鈕,
如果覺得文章需要修改就按下去就行了。


崇尚日版或美版各有所好,不過大部分的人還是較喜歡日版。
"平常玩都是說「轉MANA」吧"
你文後還多了個「轉法力」。
0
-
LV. 4
GP 1
14 樓 SilentSoul SilentSoul
GP0 BP-
※ 引述《sadosigm (幽靈大爺ghost)》之銘言:
> ↑↑↑
> 不好意思,心裡掙扎很久,但還是成為我第一次刪文的作品
> 原因是這個算注音文,畢竟還得考慮有其他亞洲的網友
> 還有就是SilentSoul大,在引言回覆的最左邊有個編輯鈕,
> 如果覺得文章需要修改就按下去就行了。
> 崇尚日版或美版各有所好,不過大部分的人還是較喜歡日版。
> "平常玩都是說「轉MANA」吧"
> 你文後還多了個「轉法力」。

「有在玩就知道我們實際上在玩的時候都是說『轉MANA』、『轉法力』、『從MANA區裡面拿一張牌』之類的,很少有人說從『魔力區域中拿一張牌』、『從瑪那區域中拿一張牌』,除非在開玩笑之類的。」

看了你的回文真的讓我覺得很尷尬,我上文的意思就是在表達,翻成怎樣其實對遊戲進行的影響沒你想像中大,我翻譯的目的主要就是讓玩家們有中文版參考這樣。

大部分人喜歡日版的原因是S級閃卡很漂亮(大閃),以及卡名有漢字很帥,跟我主要的訴求「一個完整對玩家有保障的紙牌遊戲」其實有些差距。
0
-
未登入的勇者,要加入 15 樓的討論嗎?
板務人員:歡迎申請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