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Beta時期從信箱拿到邀請碼入坑的時候很喜歡這個機制,玩家間友善競爭,享受最純粹的卡牌樂趣。
比起隔壁的幹頭遊戲,整天被韓國人用滑鼠指臉,被冬幕節快樂嗆爆,昆特風氣更友善。
然而最近,解賽季或旅程甩牌任務的時候,我常常輸掉卻拿不到GG,真的很委屈,這些對手是覺得我太爛嗎?這種心態未免也太自大。我被逼著用垃圾牌組解任務浪費我時間,我解完也送出GG表示感謝陪我解任務的對手,但竟然會拿不到GG。
除此之外,我用語音催對手,也拿不到GG,我有時候真的不懂打我這種解任務牌組是要想多久?
天梯,有個沒禮貌的玩家靠R1後手神抽再打長R3贏我,然後R3從頭BM我到結束,而且還沒給我GG,這種剪刀石頭布賭博玩家,如果不嗆我,我還是有可能給他GG,搜了一下發現是加拿大人,看來白皮膚神明種也沒多高貴。
我前兩個月也有遇過另一個強國賭徒,靠兩張非主流賭博贏我,我實在不懂如果不是正好遇到我,他要怎麼贏,把meta牌亂塞低效率低相性的牌,以為自己很有創意,在我看來就是幼兒賭徒思想,,並沒有讓人感到絕妙精妙的構想,當時我正在爬分,覺得時間被浪費到了,所以這個案例是我特別沒給GG的。
除此之外,所有靠毒瘤、神抽、對手鬼抽的玩家,真的值得GG嗎?我認為都可以不用拿,像我自己就有自知之明,牌順的時候沒拿到覺得是正常,而贏了就會給GG安慰對手,這是溫柔的表現。
我宣布,當你輸掉或感受到被冒犯的時候,可以不要給GG。
我認為,卡牌遊戲有交流的成分,他出的每一手,就像是某種對話,你能感受到他的緊張、興奮、懊惱、急躁等情緒。你猜測他手牌的時候,也能體會到他的計畫,他是小看你呢?還是重視你呢?這些大概都能感受到,而GG按鈕則是這種對話的延續。GG的資源當然不重要,但是GG是對話的延續。
像我最近很少玩,也不在意勝場王冠,解任務的時候如果不小心要贏缺牌的新手,我總是會投降送勝場,對面能感受到我的心意,所以給我GG,這是好的對話。
而上圖,這種玩家雖然不多,但總是會遇到,他不犯法、不違規,這是他的自由、他的瀟灑,但他的心意對手也能感受到。如果解任務的時候被他燒好燒滿,然後發現他沒給GG,就大概知道他是怎麼想的。
----------------------------------------------------- 11/18 --------------------------------------------
修改了上面的一些情緒用語,重新說明我要表達的,就是我把昆特當成一款交流與對話的遊戲(猜牌、讀牌、讀心),GG只是最後的延續,當你開始在意GG的時候,並不是你變得斤斤計較,而是重視與對手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