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OpenTTD是由運輸大亨DOS遊戲的原型而從新設計的遊戲,程式語言好像是C++吧。
雖然OpenTTD有增加運輸大亨所沒有的功能,甚至能使用NewGRF,但我覺得仍有不足之處。
而且有些困擾與遺憾之處是相關的,偶爾也會遇到bug而被迫跳出遊戲或儲存失敗的問題。
雖然OpenTTD有增加運輸大亨所沒有的功能,甚至能使用NewGRF,但我覺得仍有不足之處。
而且有些困擾與遺憾之處是相關的,偶爾也會遇到bug而被迫跳出遊戲或儲存失敗的問題。
氣候方面的限制,可以選擇熱帶或亞熱帶,但無法選擇使沙漠和雪地同時存在同一個地圖,儘管地圖再大也是如此,溫帶地圖也只是一般的,沒有沙漠或雪地,也就是沒有沙漠和雪地同時存在的選項是一種遺憾。雪線也只有隨著海拔而定,但就是沒有隨著緯度而改變。而熱帶除了沙漠地以外,還有雨林區跟普通地,尤其雨林區跟普通地很難區別,不同之處在於樹木產生的速率與可以建造伐木區,但在遊戲中無法改變雨林區或沙漠地也是一項遺憾,這就影響到可種的樹木,也影響到某種工業可否建造與城市發展的問題。另外也只有溫帶地圖可以建造電氣化鐵路,雖然我不知道電氣化能做什麼用。
地形方面的限制,一般來說要把陸地變成海洋(被海洋淹過)相對便宜,而把海洋變成陸地的代價實在太高了,這在海洋面積極大的情況至少在城市發展方面是很不利的,但相對的如果海洋面積過小,對於海運就很不利了,如果加上崎嶇的地形,就連陸運也很不利,只剩空運是更好的選擇,但機場需要龐大的面積,這點也對空運很不利,更別說載運量比起船隻或火車還低。我玩過的高山地形就發現整地的代價高昂,特別是溫帶地圖,確實是非常困難的挑戰。不過奇怪的是選擇熱帶地圖,總是避免不了地圖產生會有沙漠地,但總是位於地勢較低的地方,而且那裡的地形會相對比較平坦,但地勢較高的丘陵地就不會自動產生沙漠地,這點實在很怪。
運輸方面的限制,如果是崎嶇的地形,最適合空運貨物,但建立機場被限制只能在同一個城市劃分建立兩個,不是只有在城市內是這樣,還包括地方政府屬性為無的地方(空格)如果被認定為那個城市也不可以超過兩個,這也意味著不能超過兩個工業的飛機運輸(我也試過直升機坪),實在很遺憾,儘管載運量不高。但最關鍵的是載運範圍,大機場範圍很大,但受到年代的影響很晚才出場,碼頭跟火車站普通,但貨運站跟公車站的範圍就小得可憐,需要搭配大機場才有可觀的載運範圍。但最遺憾的是沒有水道的隧道,對於環山內陸的盆地,例如像Pokemon寶石版的琉璃市,需要船運的話就沒辦法通過了。更何況建立水道的代價已經很高,水閘不僅代價高,還會受地形限制,不能太陡峭,雖然有水道橋可以建造,但價格真的貴到爆。
工業方面的差異,隨著氣候方面的不同,運輸種類也不同,我不明白為何寒帶是金礦、溫帶是鐵礦、熱帶有銅礦和鑽石。儘管是同一種工業所能接受的貨物也不同,像銀行在熱帶和寒帶很相似,但如果是溫帶的銀行要運輸到另一個銀行。而且所生產的產品也不同,雖然都來自農場,但我覺得奇怪溫帶就不是生產食物而是商品。而且同一種貨物能接受的工業也不同,像是木材在熱帶是工廠、溫帶是鋸木廠、寒帶是造紙廠。但我覺得遺憾的是熱帶竟然沒有森林場,而是伐木廠來生產木材,難道熱帶就一定要砍樹才能生產木材(何況還要玩家出錢建造)?而鑽油平台只會在溫帶地區出現。技術上只能透過作弊改變氣候來建立工業,只是變回原氣候的話會顯示為<無效工業>,但有些功能上不變,有些會被改變功能,技術上來說森林場和鑽油平台透過作弊產生是可行的,功能也不會被改變,玩具世界則例外。
工業方面的限制,煉油廠總是在地圖邊緣出現,那麼如果是大地圖豈不是只有邊緣城市才能建立?這項限制是個遺憾。還有有些工廠會受到地形影響,相對來說溫帶反而沒有太大限制,有些工廠或農場不能建在沙漠或雪線上,但讓我覺得荒唐的是供水廠和水塔竟然只能建立在沙漠區內,沙漠怎麼會有水?不能建立在沙漠區外讓我覺得困擾跟遺憾。另外寒帶的森林場只能建立在雪地上的限制也讓我覺得困擾跟遺憾。
工業與運輸的困擾,OpenTTD並不像DOS運輸大亨一樣不消失,OpenTTD的工業是隨時可能會消失,只是不知道何時消失,如果沒有在工廠附近建立運輸站並運輸貨物的話消失也就算了,但如果已經在那裡運輸貨物的話,就一定會造成困擾與損失,因為車站和道路都已經鋪上去了,建立的道路也就白費了,如果只是船運建立沿岸的碼頭還好,但對於陸運來說是巨大的損失。
城市方面的限制,如果整地過度就會被地方政府限制建造車站,如果是建立大機場,通常會給予很大的負評,更別說是拆房子了。但不幸的是有時需要通過拆房子才能在合適的地方建立機場或車站,特別是銀行和水塔附近,甚至必要時建立水道與碼頭。雖然在空地上種樹會給予正評,但熱帶地區因為樹很快就長成,很難讓玩家找空地種樹。還有一點讓我困擾的是城市有時會接受商品,有時又不接受商品,對運輸商品造成不良影響,就算沒有競爭對手,沒有生意的話也是會虧本。
我玩了一段時間發現,如果是有運輸到城市的話,最喜歡空運,其次是水運,因為空運不僅快而且運輸過程不受地形限制,更不需要鋪路,而且如果是國際機場可以有很大的載運範圍,如果是載大量乘客或少量貨物很適合。而水運的好處可以載大量貨物,如果是海洋就不需要鋪路,但對於運送到高地和內陸就很不利,也不比空運適合載乘客,但水運還有個重要的好處是只要一個碼頭、一條水路就可讓許多船隻通過和裝載,而且碼頭佔的面積很小,載運範圍卻很廣,比起陸運還更好。至於陸運的缺點,不僅要鋪路,甚至還要整地,整地的價格可不便宜,如果是火車運送乘客與每種貨物的話,就要許多火車站月台,還要撲數條鐵路,面積加起來可以高得可怕,運送乘客與郵件、商品、食物、淡水、鑽石這樣加起來最多就要五個月台了,除非是運氣好工廠、食品廠、供水廠與鑽石礦都在附近才有可能整合,何況單位面積的載運範圍不大,這意味著要把月台的長度增加才能增加載運範圍,更別說火車碰撞的機率可以是100%或零,所以一條鐵路不要有兩列火車以上才不會發生事故,總覺得要運送到城市的話,效能比水運還差。而貨運站與公車站一次只能佔兩台車,後面的車只能乖乖的等,所以汽車不適合大量裝載,唯一的好處是較便宜與在城市內能暢行無阻(異常狀況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