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文章沒有任何商業合作
只從興趣角度出發,敬請放心
* 同步發文於ptt
-------------------------
這篇文章的出發點:
-> 木製墊材 (包含木內和夫墊材) 討論度低且相關心得較少,希望能提供給有興趣的版友參考。
-> 適合投入較多成本去購入墊材的時間點,通常會是系統調整到中後期的階段 (系統完整性與敏感度都比初期相對更好些);但此類心得較少些,希望能提供給有類似需求的版友參考。
-------------------------
懶人包
-> 木內和夫墊材聽感分享&簡易攻略。
-> 木系墊材自然寬鬆聽感值得推薦,雖然全面性不佳,但可透過搭配改善/強化。
-> 推薦木系墊材搭配金屬或碳纖的方案。(特別推薦木頭搭配碳纖)
-------------------------
在漫長的系統後期調整階段,木系墊材是推薦大家可考慮的調音方案之一。
尤其人聲曲目愛好者,強烈推薦嘗試看看。
但受限於木系墊材「不夠全面」的聲音特性。
即便多年前曾經熱門的木內和夫墊材,近年也漸趨冷門且討論度相對低。
這次以手邊木內老釘為例,聊聊一些聽感與攻略搭配。
-------------------------
木內和夫 Harmonix
他們家墊材產品分為幾大類:
チューニング・フィート
Tuning Feet (腳墊)
泛用性佳,可直接替代機腳使用。
チューニング・スパイク
Tuning Spike (腳釘 or 角錐)
角錐類型,通常需搭配底座使用。
留意有些型號不會附底座,要自行找底座搭配。
チューニング・スパイクベース
Tuning Spike Base (角錐底座)
搭配角錐使用的底座,視情況也可單用。
チューニング・インシュレイター
Tuning Insulator (底座)
可理解為比較大顆一點的Tuning Feet。
泛用性不錯,可單用(例如墊在重型器材下方),也可搭配其他墊材一起使用。
-------------
木內新款高階型號是「Million Maestro」系列。
(產品型號帶有「Million」字樣的就是)
現役兩款新旗艦墊材:
風神 - Harmonix TU-210ZX Million Maestro
雷神 - Harmonix TU-1000 Million Maestro
讓我想到尾形光琳作品《風神雷神圖屏風》
如官網介紹所述:
-------------
1990年至2004年間,TU-1000 和 TU-210ZX 以卓越調音效果與出色表現,征服了全球音樂愛好者的心。從那時起……憑藉 Harmonix Million Maestro 新系列的成功經驗,音樂愛好者一直殷切期盼 經典型號 TU-210ZX 和 TU-1000 能夠推出 Million Maestro 版本。如今,它們 (風神/雷神) 強勢回歸,帶來震撼效果與完美表現!
-------------
木內新旗艦「風神/雷神」源自於多年前的成名之作:
Harmonix TU-210ZX
Harmonix TU-1000
這兩款舊作在當年頗受好評,經典聲音可說是打響了木內名號。
可惜停產已久,官方稱之為「ハーモニックスの遺産」 (Harmonix 遺產):
後來木內陸續推出各款新作型號,並以這兩款經典舊作為基底,推出了新旗艦「風神/雷神」。
風神 建議售價 3,450歐元:
雷神 建議售價 3,150歐元:
留意這是 2pcs/set 價格 (湊4顆要兩組)。
風神那款只有腳釘,另搭底座才能使用 (雷神是腳墊可直接單用)。
購買時要小心仿品。
-------------------------
回到本篇主角
來聊聊木內遺產(?)之一的「TU-210ZX」
木內和夫 Harmonix TU-210ZX
(以下簡稱「木內金釘」)
日本音響雜誌 Audio Accessories Magazine 選為2001年度優秀音響產品大獎
新加坡發燒天書 Sound & Sight Journal 選為2001年度最優秀產品大獎
(這年份...果然老釘)
兩件式設計 (腳釘+底座);帶點高貴感的黑金配色,顏值不錯。
木內不少釘墊產品都是可調高度設計,這款老釘也不例外。
櫻桃木搭配金屬的複合式設計,聽感與一般純木墊材會有些差異。
金屬底座,底下有一層防滑絨布貼紙。
-------------------------
木內金釘聽感
類似於一般木製墊材的基調
-> 偏暖且沒有冷硬鋒利感、飽滿有厚度。
-> 自然寬鬆柔順、活生感好。
-------------
優於一般木製墊材的地方
-> 細節與定位感意外的還不錯。
-> 自然滑順綿密的聲音連續性、類比味。
-> 溫暖有質感、染色好聽且微微帶點泛音擴散感。
-> 沒有肥厚感,動態與punch感優於一般純木墊材。
-> 人聲略靠前,但不會過度偏重中頻,三頻都有不錯水準 (相較於純木墊材)。
-> 在一定空間範圍內舞台感很好,人聲/流行/小酒館或小編制類型曲目的適性很高 (大推,人聲專武/神器)。
-------------
缺點、不夠全面的地方
-> 音場縱深略差。
-> 高頻延伸與低頻控制力不足。
-> 緻密感好但速度偏慢且聲音略軟 (已經比純木好一些但還不夠)、刺激度不是強項,搖滾類型曲目適性較低 (不推薦)。
(這特性導致它不夠全面,但也因此對於人聲曲目加成更多些,尤其那個女聲...啊嘶)
-> 氣勢感不夠,大編制或Epic類型樂曲的適性較低 (不推薦)。
-------------------------
附帶一提,上面提到的純木墊材比較對象:
山本音響工芸 PB-12 アサダ桜材インシュレーター
這款沒停產,售價大約日幣9千左右。
淺田櫻花木底座 (搭配黑檀木腳釘),柔順暖厚走向。
他們也是擅長木系調音的廠家,之前曾推出過管耳擴 山本 HA-02 (應該有些版友對這台有印象)。
-------------------------
接下來聊聊三件事:
-> 人聲專武道具
-> 注意事項
-> 簡易搭配攻略
-------------------------
人聲專武道具
人聲演繹百百種 (包含女聲),通常很難去涵蓋各種不同的風格類型、偏重頻段以及調音口味。
木內金釘有個強項在於
它不是主打特定頻段調音的強調感,而是透過自然滑順綿密特性來優化人聲。
(中頻~中頻上段是有些微強調,但不過度凸顯也不肥厚,自然度不錯)
這讓它對於不同類型人聲的適性很好。
另一方面
通常「滑順綿密,連續性好」可能會連帶有著「起伏不夠明顯,顆粒感不強」的疑慮。
剛好這情況在木內金釘並不算明顯,身為釘墊在分離度與細節顆粒感還是有一定水準。
不是那種「人聲獨唱時很好聽,伴奏樂器一出來就糊了或亂了」的情況。
而是「在一定範圍舞台空間內,人聲伴奏樂器有分離度,清晰不糊且滑順綿密好聽」的情況。(小空間之王?)
主體靠前,速度略慢,人聲略偏軟質,柔和圓潤,滑順且毛刺感少。
細節表現好,換氣聲、唇齒音與颤音清晰...可充分感受到歌手細膩的情感與技巧變化。
音染是有的,但不是那種濃厚化不開導致聲音變調、樂器走樣的超重音染。
而是微甜不膩,順暢不肥厚的自然舒服聽感。
-------------------------
當然缺點也是很明顯的
縱深略差、低頻控制力的問題仍在,導致氣勢感不足,與大編制或Epic類型樂曲的適性較低。(如前述與搖滾類型曲目適性也較低)
曲目類型挑對的話還是很強 (例如人聲/流行/小酒館或小編制...etc.),弱項問題會淡化很多。
總合評估後
我認為木內金釘是「條件限定」,但不同類型人聲適性廣的「人聲專武道具」。
-------------------------
以往測試階段,習慣每首曲目大致聽個段落,就切換下一首繼續試。
但換上金釘後常常測試過程不小心聽過頭...真D好聽。
對岸網友的木內金釘聽感描述:
-------------
再接再厲換上Harmonix TU-210ZX,開聲後我就無語了,借用音響雜誌對木內產品的一段評價:“很溫暖但不會讓人覺得肥膩、很飽滿但不會讓人覺得壓迫、很清澈但不會讓人覺得單調、很透明但不會讓人覺得刺耳”。從高頻到低頻多出了很多以前從沒聽到或注意到的細節和泛音,從箱子中流淌出的是非常人性化、充滿感情的音樂旋律,可以說在我的這個系統中Harmonix TU-210ZX算是終極武器了。
沒用釘的時候是在爽音響,用了釘後就是在欣賞音樂
來源出處:
-------------
非常認同這句:
「沒用釘的時候是在爽音響,用了釘後就是在欣賞音樂」
即便木內金釘音響性不夠全面、缺點明顯 (和近年某幾款優秀的墊材例如CMS相比更是如此)。
整體來說音響性有點追不上音樂性,但聽者可以很舒服的去欣賞音樂。
偏慢、類比味、銜接滑順好聽、人聲演繹活生有感情。
只能說不愧是木內經典遺產,確實有兩把刷子,以這聲音特色來說,還蠻有收藏價值。
-------------------------
注意事項
1. 可能不太適合使用木內金釘的情況
-> 管機 (例如管擴)
在原本偏慢或軟的管機上使用,類似屬性疊加後,很可能變成缺點並放大。
如果當下覺得系統配出來的聲音偏軟或是速度感/刺激度不足,也不建議使用。
(除非剛好主觀喜歡特定類型人聲且幾乎只聽這些)
-------------
2. 適合使用木內金釘的情況
-> 晶體機 (例如晶擴) 或數位訊源
彼此互補的概念,適性是相當不錯的。
如果剛好覺得系統人聲情感不足或太靠後,這款也是個好選項。
-------------
3. 木系墊材 (包含木內金釘在內) 可多嘗試不同位置,也許會有奇效
雖然有前述這些聲音特色,但它是墊材,而不是大件或耳機。
換句話說,可嘗試不同位置擺放,更加靈活的在優缺點之間抓平衡點,看哪個位置表現最剛好。
例如這邊曾嘗試將木系墊材放在電供位置 (電源分體式器材的電供底下、或電源處理器...etc.),效果也不錯。
-------------
4. 建議系統中後期,再考慮木內墊材
木內墊材官方名稱「Tuning Feet」,如同字面上的意思,是調音效果相對明顯的類型。
墊材重要性與效果肯定不如大件;等後期系統調音走向明確,大件底定且系統敏感度更好之後,再評估是否導入他們家的東西。
避免太早導入木內,後續大件選擇反而受限於墊材,或甚至調音翻車的情況。
-------------
5. 木系墊材本身非常容易刮花或碰傷
需小心使用,如後續有打算轉賣二手的話,更要仔細照料。
-------------------------
簡易搭配攻略
讓我納悶的是,木內金釘明明刻意使用了木頭/金屬複合式設計,卻在高頻延伸有點問題。
(照理說純木墊材搭金屬,應該可一定程度處理到這題才對)
後來發現問題出在原廠那個絨布貼紙:
用戶可評估是否移除貼紙,但需找止滑效果替代方案,且更換貼紙也會影響調音。
或直接把這顆金屬底座,替換成其它底座(這邊是選擇此方案)。
-------------------------
原廠金屬底座,大約接近於同廠差不多時期的 RF-900 等級。
圖片來源出處:
Harmonix RF-900 算是入門~中階之間的早期型號。
其實木內官方也鼓勵用戶,在自家不同墊材之間互相搭配組合。
例如腳釘+腳釘座+底座組合
-------------------------
這邊嘗試了一些不同方案,來替代原廠金屬底座:
-------------------------
以搭配這款碳纖墊片為例:
Cross Point XP-SB Flare Limited
CP家的碳纖墊片旗艦 (現已停產)。
這組合改善了不少木內金釘原有問題,例如 :
音場縱深略差
-> 舞台明顯比原本大一些,聲音舒展開來。
高頻延伸與低頻控制力不足
-> 高頻延伸改善有感。
-> 低頻形體更完整且凝聚,控制力更好些 (但低頻量感要從其它地方補)。
-> 背景更黑,微動態與微小細節呈現,真實感更好些。
速度偏慢、緻密感有但聲音略軟
-> 補正到比較正常的速度感。
-> 聲音還是略軟,但比原本更好些。
-> 結像輪廓更清晰,節奏感更好,可對應更多不同類型曲目 (大加分)。
原本人聲專武道具特性還在,且全面性更好。
有點類似於女毒略微-1 (還是很好聽但暈散感略減一點),但其它屬性都至少+4以上的感覺。
木系帶點肉感,再加上碳纖特性是可以收的更漂亮更凝聚,輪廓與立體感更明確,兩者搭配效果蠻好。
比較兩者聽感時,讓我想到這段短片:
如同短片所示範「喉音演唱」vs.「鼻腔共鳴演唱」的聲音差異。
雖然是"不同的東西",但聽感上會有點類似於「木內金釘原廠配置」vs.「底座替換之後」的聲音差異。
「木內金釘原廠配置」
有點類似於短片中,喉音演唱的感覺,也是好聽順暢的聲音 (原本優點都還在)。
「底座替換成碳纖之後」
有點類似於短片中,鼻腔共鳴演唱的感覺。
保有原本優點之外,歌者演唱時氣息流轉的感覺更好,聲音更加舒展開來且通透悠揚,歌聲從空氣中浮現的「實體感」更好。
-------------------------
總結來說
木系墊材的情況,推薦搭配金屬或碳纖墊材一起使用。
(木內墊材也是透過木頭/金屬複合式設計,來試著呈現更好聽感)
這邊最推薦方案是「木頭搭配碳纖」,確實有著相當大的提升空間。
這概念有很多不同作法,不設限都可嘗試看看:
例如碳纖腳釘+木製音響架 (或木製板材)
木製腳釘 (例如木內) +碳纖底座(或板子)...etc.
有些人使用木製音響架 (木製板材),再搭配碳纖墊材,可能也會有類似此篇的聽感。
但留意器材原廠機腳,有可能會減損 (這不一定,要看器材機腳材質與設計) 上述提到的效果。
某器材的原廠塑膠機腳 (減損效果的例子)
有興趣版友可實測看看,例如 :
-> 器材原廠機腳,放在木製音響架
-> 器材原廠機腳,先墊碳纖 (或金屬) 墊材,然後放在木製音響架
-> 器材直接墊碳纖 (或金屬) 墊材 (避開原廠機腳),然後放在木製音響架
是否聽得出差異?
如果聽得出差異,比較喜歡哪一種?
-------------------------
閒聊
在系統組建「前中期」時,這邊與多數人類似,也是儘量找癖性不重且全面性好的墊材線材或道具等等。
最好是優點多、缺點少的,短期試聽PK可以勝出的...brabra...。
但到了「中後期」階段,發現最終系統性的聲音表現才是關鍵。
不然的話,看網路心得湊了一些評價不錯的貴價品,最後卻不見得是自己想要的調音或特色。
全面性有機會透過各項搭配去補強與接近
(各式輔件線材墊材保險絲...etc.)。
但某些想要的聲音特色,卻不一定能補到 (原本沒有的東西就是沒有)。
於是後來,這邊轉為去尋找一些
有著自己想要聲音特色,本身全面性卻不見得那麼好的東西。
(pk輸、或是家訪被嫌也沒差,自己喜歡最重要)
(例如本次提到的木系墊材)
要知道木內老釘拿去短期試聽pk是非常非常容易輸的類型,但我就愛聽XD
木內新釘系列調音與老釘會有差異,音響性會比較好些。不過參考版友心得,新釘多少還是會有全面性不足問題 (木系墊材難免),同樣可透過擺放位置 (擺哪個器材) 以及搭配不同材質墊材來調整與補強,供參考。
以上,感謝收看~
下回預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