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人包:
其實很多我確實沒有覺得差異大到需要拿出來講,
但本篇目的是要減少選擇障礙,
1.
台灣大部分人家裡因為缺乏實質接地,
若價差在自己可接受的範圍內,
就盡量選擇有 IG 以及有 三角形圖標 的,如IG8300、5362-IG,
當然,因為實際上都沒接地,有無IG聲音走向不會差太多,
若價差不太能接受,不買IG款也不會怎樣,
因為即使沒接地,換插座本身對比沒換也會差很多的;
但是有接地,在同一款插座的前提下,有無IG就會差很多了,
若未來有機會接地(如地盒或專線),或有機會把這顆帶去有接地的地方,
則相當建議買IG款;
2.
Copper、Leviton、Hubbell這三家,
實際上也沒有到大部分產品文案說的差距那麼誇張多,
但避免選擇障礙,還是簡單提供個容易決斷的參考方向,
假如你沒換過插座,卻又很喜歡現在的系統呈現,很介意音樂聽起來詮釋方向不一樣
-> 選Copper,會在相對國際牌插座比較沒變化的前提下強化整體基本功
假如你比較喜歡有主角的音樂(爵士、流行、the first take、不插電音樂)
-> 選Leviton,細節面,如唱功、喉音、樂器紋理、分離度那種會強化比較多
假如你比較喜歡合唱團、演唱會Live、OST、交響樂那種多樂器協同演奏的類型
-> 選Hubbell,聲音密度和形體感較佳,聲音會比較和諧不突兀
3.
8300和5362的挑法:
喜歡聲音透明度高一些、樂器重疊時能同時聽到兩者的:
喜歡聲音透明度高一些、樂器重疊時能同時聽到兩者的:
-> 8300
喜歡聲音密度高、Punch感較強、樂器特性呈現較明確的:
-> 5362
電源周邊,包含電源線、訊號線、排插壁插USB處理等,
會打算花超過3000 "並且" 超過整套系統造價3%以上的:
-> 5362
現在或未來不打算做太多電源處理的:
-> 8300
4.
壁插、排插、電源處理類的插座要用什麼:
其實以第3點看就好了,但依據不同器材可以做一點小加權,
下面有提到比較建議的你可以在重要度上乘個1.1這樣。
壁插 -> 都可以
無濾波排插 -> 比較建議5362
濾波排插 -> 比較建議8300
隔離變壓器 -> 比較建議5362
電源再生 -> 比較建議8300
呃,上面的前提是台幣3000以下,
雖然我也不知道哪來的3000以下電源再生,
3000以上通常就是廠商各顯神通了,
什麼跳線抑震鋁合金外殼樣樣來,只用插座不好判斷。
懶人包應該沒漏掉什麼吧,大概,
這些只是一個避免選擇障礙時的快速決斷參考而已,
如果有人體驗後有明顯差距,那很正常,
畢竟我大部分是蒐集網路上的資料與心得,
然後找人借到本體之後,在自己能嘗試的範圍內試個兩三天,
再把網路心得與自己聽感有明顯不同的地方稍微修正而已,
像濾波排插、隔變、電源再生的建議插座,
那類就比較偏向是網路心得的資料,畢竟我也不太可能隨便拔。
好了,以下是不重要的東西:
就會知道這東西真的就是資訊斷層,
太多東西就是懂的就懂,不懂的就花錢繳學費。
只要問人,就是回答說A比B好、B比A好,巴拉巴拉,
但要論實際上是用什麼基準判斷適不適合我呢?
通常就只會收到,我聽起來很明顯就是哪個比哪個好,
通常就只會收到,我聽起來很明顯就是哪個比哪個好,
根本完全無法判斷。
再問更深一點,
就會說反正就幾百塊而已,直接盲狙看看,一定差很多,
我不會說這些人都亂講,
真的善意、想幫忙解決問題的人一定比較多,
但看在發問者眼裡,
其實真的跟保險推銷電話差不多,
講到完全搞不清楚狀況,最後連嘗試都不想的可能性很高,
你還要自己先學會所有更換步驟,
包含基本的關電源、打開牆壁插座、分辨水火線、裝上去測試、最後再封回去,
或是找個水電,換一顆工本費1000,還要再跟家人或房東解釋,
早就超過大部分人想惹的麻煩了,
如果只得到 就幾百塊、換換看不會怎樣 ,這種說法,
沒有更深的參考依據的話,至少以我來說會選擇放棄嘗試。
接下來就開始介紹插座吧,
首先,牆插、壁插、插芯、插座都是指同一個東西,
也就是像下面那張圖的東西,
只看這張圖也不一定能直接聯想到實體,
嵌在牆壁上的樣子大概是這樣
這張圖上的,就是很常被提到的國際牌,
所以你假如看到有人說國際牌,就都是指這個一般人家裡最常看到的。
我知道耳機音響圈通常都叫壁插,
不過講插座,沒接觸過的人比較能直接知道是什麼,所以以下都叫他插座了。
你會很少看到金屬片外露,
是因為能看到的金屬顏色通常都會被蓋板蓋起來,
但這篇不討論蓋板,只打算介紹插座。
本篇只會提到
Copper、Leviton、Hubbell這三個常見入門品牌,
以及8300、5362這兩個常見入門型號,
OK,回到這張圖,
WATTGATE是品牌、381是型號、
AUDIO GRADE跟星星有什麼用途我不知道,反正也很少見,不管他;
首先我們先看IG跟三角形 (顏色不一定,但只要有三角形,意義都相同)
這兩個東西的意義相同,都是隔離接地(Isolated Ground)的意思
以三角形圖標為主,
如果他沒有三角形卻有IG,請直接當作沒有隔離接地,
就像十元串燒的十元是店名的感覺。
有沒有隔離接地的最大區別是,
內部設計是否能避免共用接地所造成的交叉干擾,
所以理論上,只要有接地,
有三角形的款式就會比沒三角形的,更能明確發揮抗干擾的作用,
但台灣大部分家庭迴路是沒接地的,所以應該大部分都沒太大影響,
如果能挑,挑有IG的當然比較好,
但若自己家裡沒接地,又看見有無IG的價差過大,
就不用鑽牛角尖,買沒IG的就好。
再來看綠色圓點,通常會叫他小綠點,
這個綠點是醫療級的意思,
通常就是過一個認證,
插頭插進插座時會夾比較緊、不容易鬆脫,
對音色其實影響不大,
但有的人會表示,只要搭配比較能吸震的蓋板,
那麼夾緊的話會更能發揮吸震效果,使訊號傳輸更穩定,
其實我覺得這說法不是沒有實測價值,
只是離我太遠了,我也沒那種吸震蓋板能證明是不是智商稅。
總之,夾的緊總比撞到就鬆掉好,但要小心咬牙的問題,
有的插座標榜醫療級結果夾太緊,
直接咬傷插頭,出現一堆傷痕,這種的我會建議避開,
但也不用太緊張,會咬插頭的插座也不分是不是醫療級,
不管挑哪一種都應該要在購買前確認。
再來看這個T,
這個T指的方向,如果插座上沒有標就相當於水線(又稱中性線、零線),
相反,另一個方向就是火線(又稱活線),
插座如果有特別標示,請以插座標示為主。 (不過8300和5362都有遵循這原則)
有標的例子如下,上面有個Hot Wire,或Live Wire,或是只標H或L都是火線
要換插座的時候可以注意一下,
通常水電師傅在拉電箱迴路的時候會以
黑色線或紅色線代表火線,
白色線或灰色線代表水線,
綠色線代表地線(如果有的話),
但這只能當參考,有可能水電師傅裝反,
也有可能水電師傅隨便弄他覺得漂亮的顏色(不用太擔心,這麼沒職業道德的很少見),
總之,
建議把你舊插座拔掉前先用驗電筆確認一下,
驗電筆會亮的那側就是火線,
確認好之後就將那端放到你插座的火線側上,另一條就放水線,
更換時請務必去把總電關掉,避免活電作業,
講是這樣講,很多燒友其實都是活電作業,根本沒在管,
甚至連橡膠手套都不戴,我是完全不敢。
背面部分,
原圖是這樣
水線火線要分別對應方向塞進洞裡,
而只要水線火線不裝反,其實塞哪個洞都可以,
同樣,為了避免選擇障礙,直接給一個標準解,
大致會推薦這樣接,水火成對角線,
地線有就接,沒有就不用理他,
橋接非必要,可加可不加,內部本來就有橋接片了,
原則上一個在左半側的洞、一個在右半側的洞就會有效果,
插兩個左側或兩個右側會無效。
加橋接線的好處是讓部分電能夠走更低的電阻通道,
畢竟原附的橋接片通常是黃銅,或是白銅(銅鎳合金),
(橋接片材料往往是 拿原版魔改的音響級插座 跟 原版 比起來差最多的地方)
可以用高純度銅線或是自己能負擔的純銀線之類,
反正就一段10cm,可以用好點,
建議使用單芯線(但很難凹),
聲音會更通透有力、細節更多、擴散感更明確,基本上除非調音不喜歡,
不然素質上,只論8300和5362,很難比沒橋接還差。
單芯線凹不動的話,用多芯不是不行,
請務必把多芯線用壓接固定,不然鎖在洞裡會鎖不緊,
鎖在外側螺絲上即可,邏輯跟跳線一樣。
橋接線需要跟你自己家裡迴路用的電線尺寸相同,
不然尺寸相對較小的會鬆掉,鎖不上去,
通常迴路電線都是兩種規格,
1.6mm和2.0mm,這是直徑(長度),不是平方(面積)。
建議要用橋接線的話,
可以去水電材料行,
兩個尺寸各剪一段10cm的太平洋電線,或是其他的也可以,反正只是比較,
(太平洋以民用來說品質較好、公差較小,甚至你要直接拿來橋接我都沒意見)
回家確認尺寸後再決定自己要買什麼橋接線。
如果這個雙孔插座只會用到一個孔,或是另一個不接音響設備,
其實不同孔聲音會有差,如果不想試或是木耳,
這邊給個無腦選項,將音響設備插在入水線的那側插孔上,通常比較好聽,
但搞不好你接一接會覺得另一邊比較好聽,
或是聽完覺得兩邊根本沒差,都很難說,
就給一個比較高機率會中的選項而已,
順便有人給一個說法,也能強化腦放,讓你安心聽音樂。
再來就是一些奇怪的前綴或後綴代號:
參考就好,反正廠商也不一定會完整標出來,
參考就好,反正廠商也不一定會完整標出來,
還是以產品實體標什麼為主。
OIG:同時有醫療級跟隔離接地
SGR:醫療級 + 安全快門(可以當成拔開就會自動蓋上防塵蓋)
SGI:醫療級+安全快門+潤滑(比較不會咬傷)
PLR:醫療級,但是小綠點是LED燈
WHI:白色(WHITE)
RN:橘色(ORANGE)
GY:灰色
R:紅色
還有什麼核磁版、冷凍版、QBT版的,
我就不繼續列了..
反正我覺得重要的就是三角形、綠點和水火線而已,剩下都還好。
再來就是品牌跟型號了,
Copper、Leviton、Hubbell這三個常見入門品牌,
以及8300、5362這兩個常見入門型號,
型號基本上就是對應規格了,
但不要問我8300跟5362這幾個數字分別對應什麼,
我只知道好像跟美國什麼的電氣協會規定有關,
會影響到使用材料、電壓電流、內部結構之類的東西,
剩下都不知道,應該有厲害的人知道,但那人不是我。
總之雖然這三個品牌,這兩個型號都有做,
但市面上比較常見的應該是
Cooper IG8300、
Leviton 5362、
Leviton 5362-IG、
Hubbell IG8300、
Hubbell 5362,
原先台灣這邊,評價最好是Cooper IG8300、Leviton 5362-IG,
最近則是逐漸轉為Hubbell IG8300、Leviton 5362,
Cooper IG8300轉為Hubbell IG8300的原因,
好像是因為被收購,還是換產地之類的,
而Cooper在經過聲音改變、評價劣化後,
Hubbell仍有維持原本的樣子,原本夾力比較強但不太咬插頭的優勢也被凸顯。
(不過老實講,我是沒聽出明顯差異…,
我對Copper評價就一直都是味道跟國際牌類似,但素質更好一些)
Leviton 5362-IG轉為Leviton 5362的原因,
其實就是境外交易越來越方便了,
5362有無IG,直接從美國亞馬遜買的話,還是有差不多30%的價差,
台灣沒有實質接地的話,真的是買沒IG的就好。
雖然說,自己家裡有接地就是另一回事,有IG就會比較好,
但通常為了聽音樂去拉接地線的,也很有可能買更高階的插座,
導致用的人就慢慢變少。
IG8300與5362最大的差異,
我認為就在於對入門燒友的友善程度上,
入門燒友最難顧的往往是電源處理部分,
畢竟光是三大件都不一定搭的好的狀況,想再要求顧電源處理是強人所難,
電源處理沒做好的情況下,
往往對「已經把電源處理做好的人」來說,
會覺得聲音很糊很濁、聲音較衝、細節容易被抹掉之類的,
(剛入門肯定就是習慣正常的聲音,是那些把電源處理好的才不正常,請放心)
這時候如果再去用5362,強化力道、細節跟分離度,
雖然確實會強化不少素質,但缺點也會跟著被放大,
這些所謂的缺點,在經過一定程度的電處後會少很多,
但如果電處做的不洽當(其實就算砸大錢也很容易發生),
也會出現雖然細節變多、定位變好,但力道下降的狀況,
5362反而能在這方面產生優勢。
相反來說,
IG8300讓聲音變透明、寬鬆的特性,
則相對的比較適合電處較差的系統,
從調音方向來看,就剛好會像是做了小電處一樣,
讓細節變的比較容易注意到,可能會反而有著8300細節較多的感覺。
但電處如果做起來,整件事就是整個反過來了,不多加贅述。
另外體感上來說,IG8300與5362的聲音詮釋方式也不同,
只是一個大概,因為會受到很多因素影響,
說不定放到你的系統上你會覺得完全不同,
但我可以肯定,聽到的體驗一定不會像圖片這麼誇張,就是個示意而已,
這張圖並不單單指音場形狀而已,
還有樂器定位與聲音密度的差異,
IG8300會產生樂器比較疏散的感覺,
由於發聲距離較遠,而且音場還是球狀的,
包圍感和人聲聽起來會比較強,
但也會產生結像偏大的狀況,也有人會說這樣比較像數位調音,我不知道,
另外低頻會留存的久一點,OST的氣氛會比較好。
5362則會有比較像是聽演奏會的感覺,
聲音會隨著演奏一波一波的往前壓,低頻就相對比較不會留存,
會比較直接且具有衝擊力,對各個樂器的表現力更純粹,
因為包圍感比較低,樂器又比較集中,音場深度也會覺得較遠一些,
有人覺得這比較像類比調音或自然,我不知道,
但確實收放的拉絲感會比較明確。
另外提個蠻有趣的彩蛋,
現在比較知名的旗艦插座,
中國的CM Audio
9999AU、9999RH,
是用Hubbell 5362改的,並且改成有IG效果
日本的Cross Point
XP-PS AU SE、XP-PS HYAKUSHIKI,
則是Leviton 5362-IG改的
從這種小細節,
其實可以窺探到看到中國跟日本市場,對調音口味的微妙差異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