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40
GP 4k

【攻略】耳罩 (棉) 協力整合篇

樓主 刃下心 saso0911
GP39 BP-

耳罩 ( 棉 ) 協力整合篇


此篇為攻略的一環。是以耳罩(棉)作為主角的整合文


最新篇:




理念


我覺得耳罩(棉)這一塊本該是要蠻實用的文,但就是缺欠整合以致於資訊散落在各處而搞得很麻煩和陌生。所以我想把接觸過的耳罩單獨整合一篇。
但尷尬的地方在於是我自己換罩的經驗也不多,因此這篇目前還很弱,還需要各位的幫忙。
如果你有耳罩棉的換罩經驗,二樓後請隨意使用,希望隨著時間過去後會愈來愈豐富。

一、同一款耳罩給不同耳機使用
二、同一耳機使用不同耳罩

有一或二其中一的經驗後即可交叉抓出此耳罩棉之特質
而且也可以看到耳機換罩後的相對影響

Q:為什麼要換罩?用原廠的不就好?
A:有一天當你遇到後,就會感嘆這方面資訊的不足。所以趁這個機會慢慢耕芸


總覽

樓層
耳罩
測試耳機
2樓 拜耳EDT990VB
拜耳EDT990V
THROR
DT880C
3樓
AKG K240/271耳罩
THROR
DT880C
4樓 X2HR涼感耳罩
COOLING GLE
X2HR
SHP9500
5樓
misodiko [XL Round]
大圓形升級版耳機替換耳罩
THROR
DT880C
6樓 :淘寶副廠小羊皮
(確認非假皮)
SONY MDR-1AM2
7樓
Dekoni小羊皮打洞
(Fenestrated Sheepskin)
HD600 (羅馬尼亞產)
HD650 (舊愛爾蘭產)
8樓
對岸店家小羊皮耳罩
右邊DIY尺寸小羊皮耳罩
Hifiman 香格里拉
別棟 MEZE 109 PRO原廠耳罩
Dekoni小羊皮
Dekoni 絨布
JVC SW-01
9樓 X9000耳罩 STAX OMEGA
 
PS:如果你是寫在別的地方、懶得再PO一次可以在推文告知
我再幫你用"別棟"的方式外連

39
-
LV. 40
GP 4k
2 樓 刃下心 saso0911
GP11 BP-
拜耳EDT990VB、EDT990V


EDT990V EDT990V

價格:
約台幣1000元左右


已知適用耳機
HiFiMAN HE 6/ HE-560/ HE5 / HE-500/ HE4/ HE-400
Fostex T50RP/ T50RPMK2 /T40RP/ T20RP/ T20RPMK2
Telefunken AUDION/ Telefunken AQUSTA
Denon AH-D2000/ AH-D5000/ AH-D7000
Beyerdynamic DT440/ DT660/ DT660/ DT770 Pro/ DT770 Premium/HiFi version/
DT770 Headzone version/ DT880/ DT880 Pro/ DT990/ DT990 Pro/ MMX300/ DT511/
DT801/ DT831/ DT901.
AKG K240/ K271
Sennheiser HD 250
Kennerton Thror
ATH-R70X 留言新增


測試耳機:

Kennerton Thror

拜耳DT880 chrome



心得:
以拜耳DT880C及THROR這兩支耳機交叉使用後發現,兩只耳罩雖然帳面上只是顏色不同,但實聽後EDT990VB會比EDT990V的低音要濃厚一些。
所以我認為若以同一聲音架構來說:想要淡一點可選灰白色的EDT900V;想要濃一點則可選黑色的EDT990VB。

而其中以THROR裝上這兩副拜耳耳罩後發現,聲音架構會有拜耳化的影響,這裡所謂的拜耳化是指音樂適性較廣、音場和三頻也相對勻稱,算是蠻好(但還未必是最好)的換罩結果。

對我來說這副耳罩(指灰白色的EDT990V),以我所經歷的眼界來說,我會覺得它還蠻中性好用的。因為上在880c和Thror上它都還是可以反應出他們的一些比較核心的特質,而且也沒出惡聲。並不太有換完這副耳罩後就連他媽都認不出他來的情況發生。

延伸:

拜耳-DT880 Chrome 白銀騎士 X 990

Kennerton Thror 索爾 X 騎士


11
-
LV. 40
GP 4k
3 樓 刃下心 saso0911
GP7 BP-

AKG K240/271原廠耳罩




價格
約台幣650元左右


已知適用耳機
HiFiMAN HE 6/ HE-560/ HE5 / HE-500/ HE4/ HE-400
Fostex T50RP/ T50RPMK2 /T40RP/ T20RP/ T20RPMK2
Telefunken AUDION/ Telefunken AQUSTA
Denon AH-D2000/ AH-D5000/ AH-D7000
Beyerdynamic DT440/ DT660/ DT660/ DT770 Pro/ DT770 Premium/HiFi version/
DT770 Headzone version/ DT880/ DT880 Pro/ DT990/ DT990 Pro/ MMX300/ DT511/
DT801/ DT831/ DT901.
AKG K240/ K271
Sennheiser HD 250
Kennerton Thror


測試耳機:

Kennerton Thror

拜耳DT880 chrome



概觀:
這個耳罩也許他跟AKG K271及K240列是合拍的
但放上其他耳機的話
我覺得他並沒有太多攻略上的意義
原因是耳罩材質是人工皮 舒適性並不是很好
例如他是偏硬皮 戴起來有硬硬卡卡的感覺
再來則是會悶熱的問題
它並不是會吸汗和透氣的耳罩 猜測夏天時大概熱到爆
因此我覺得它並沒有太多攻略上的意義
因為大概只有走頭無路的人才會特別去換這樣的耳罩來搞自己.........

以Kennerton Thror為主觀點

音色:
雖有個低程度的山洞音 但這個聲音很快就能被習慣所無視
因此我覺得並無太大礙
而跟990耳罩相比的話我覺得粗糙感有比較多一點(質感微降)
然後也微微有個硬調感和直白感
雖說並不會整個音樂就偏硬和直白這樣
它僅僅是偶爾+時不時的反覆會感受到隱隱約約間有硬硬的、粗粗的音色質地跑出來
想必是傳說中的雷神之槌在作崇吧(X


空間:
音場有感覺到不算大,因為換罩後有覺得空間餘裕被微微壓縮一點。
大致上的感受是巧妙的多一些擁擠感
比如說:他並不會到聽起來明顯變擠的程度
他只會在一些情況下覺得"剛剛三頻中的某一頻是不是有點多"
比較特別的是這些情況較常發生在流行樂上
因為以交響樂整體來看的話並沒有太多適性不良(侷部太多/太少)的情況發生
可見這耳罩音場雖然不大 但還是有 技能:公主的祝福I 在加持著

三頻
低音量感不多不少 收的也頗恰當 有把鼓聲凝聚感和回彈感表現好
不過因為質偏硬的關係 聽起來仍會有程度上的猛烈感
蠻常會覺得低音相對中音會有比較硬的傾向

人聲的話則沒有太多餘的染色或是結像放大/後縮的問題
男女聲的平衡性意外的好
女聲大部份會帶個程度不高的清秀感
男聲則有很基本的磁性感比重
並沒有發生明顯的"公主化"現象
看來是一個蠻平均、正常的耳罩
只是我對它的中高音以上仍有點小疑慮
因為它聽起擴散感似乎略多了一點
大致上的感覺是結像會放大、音色結構相對渙散
這導致中高音以上較常會感覺到諸如:聲音密度不足、較虛、帶個迴音或沒收好的情況

以上是THROR觀點
我是覺得與其換這個耳罩
倒不如換990耳罩走騎士路線要更好



880C觀點

雷…到爆
山洞音程度非常重…整個聲音矇矇暗暗的人聲也很後退
如果不懂上面的形容的話
大概就像是較極端的金字塔走向:
由很少的上盤和很多的下盤組成 並且 很多的下盤不停在空間內N次反射
總之是個失敗的搭配



總感:
實在想不通為何上在880C上的表現會這麼極端...
這樣的話就反而完全不懂此耳罩的特質了
沒想到這麼快就遇到預料之外的問題
只能推測他的低音反射應該有點份量
會比較適合低音少或反應較快的單體(?
但這樣的話怎麼會知道那耳機單體本身是怎樣的Orz
7
-
LV. 45
GP 3k
4 樓 哈比老司機 ferrari990
GP8 BP-
某寶購買的X2HR涼感耳罩,音場變小了一點,但舒適度非常好

然後SHP9500去某皮的這家買的耳罩,也有其他款
聲音差不多,跟上面那款的安裝方式都一樣


8
-
LV. 40
GP 4k
5 樓 刃下心 saso0911
GP5 BP-

misodiko [XL Round] 大圓形升級版耳機替換耳罩



價格:蝦皮 395元 (連結是買的地方)
長相:下面那兩個 一正一反 材質是絨布、非常的厚 是990原廠耳罩的1.5倍厚

包皮很長、可伸縮 應該可以適用很多耳機 但也很容易會留一層皮在外面這樣


測試耳機:
DT880C、THROR 兩支耳機上此罩走向一致


心得:
大致上是暖、糊、散的聲音 而且程度頗高
聽起來聲音很不集中 散散的
鼓聲基本上沒有凝聚感了  低音域就一片量感和混響感 有點像中低音強調重低音的耳機那種聲音
高音的話暗和糊 難得我的系統可以聽不出聲音的紋理(笑
人聲的話 遠遠暗暗的

如果照我聽到的這兩例經驗來說
會覺得應該是次旗艦耳機以上該避開的耳罩套型號
除非你就是想走暖糊散+(混響感的)重低音

5
-
LV. 40
GP 210
6 樓 少女人形 h10386
GP9 BP-
幫忙增加點資料庫,雖然自認沒什麼參考價值
耳機SONY MDR-1AM2
耳罩來源:淘寶副廠小羊皮(確認非假皮)
推薦指數:2(滿分5),為求合身需要自行加工

下圖由左到右分別是原廠,淘寶小羊皮正面,淘寶小羊皮背面
注意點:商家除了和原廠造型相同的蛋白皮款式外,其他材質款式都不含扣環,需要從其他不要的耳罩拆下扣環裝上

厚度比較如下,小羊皮款較厚

個人不滿意的點,參照下圖分屍狀態圖解(屍體來源是同製造商的冰絲布款)
1.單體防塵網原廠是連著整片塑膠環片黏在扣環上,這款副廠的防塵網是黏在耳罩上,但是在防塵網的另一面副廠黏了一片塑膠環片...
2.副廠的這塊塑膠環片其實尺寸沒有很合身,當安裝到扣環上,會發現塑膠環片較大,直接凸出扣環,安裝後摸到耳罩靠近扣環處就會先摸到塑膠環片...連帶視覺上耳罩側邊會有微凸(尛喔)
※解決辦法:塑膠環片本身不厚,可以直接用剪刀修剪,達到與扣環合身,安裝後也不會有問題

最後來到聽感部分,不負責任評價
音場:得益於厚度高於原廠,音場略大,多了點縱深,層次感變好
中頻:孱弱的中頻變厚實一些,一定程度平衡掉原本的M型調音
高頻:刺耳無解
低頻:就那樣...1AM2嘛,是能好到哪

結語:給低分原因主要是買來後需要自行加工,沒扣環沒關係,那個過大尺寸的塑膠環片必須動手修剪。副廠防塵網的材質也略顯粗糙,開孔方式也不同,所以被我拆掉換成原廠防塵網,整體上可以說是魔改了,但結果算是好的


同場加映
這個副廠的小羊皮是假的,但是比較過除了防塵網的孔洞比原廠稍微大一點點點點以外,其他外觀質感、長寬厚、聽感都和原廠相同(副廠海綿我直接拆下來和原廠海綿比對過),個人直接視為原廠替代品,價格還只要1/3,當然廣告虛假宣傳這點,介意的直接跳過吧
9
-
LV. 17
GP 247
7 樓 Celab Celabmark00
GP7 BP-
因為這是我滿久以前買的東西了,我印象也模糊了,我是看著我當時寫的心得文打的。

耳機 : HD600 (我的羅馬尼亞產)、HD650 (別人的舊愛爾蘭產)
耳罩 : Dekoni小羊皮打洞(Fenestrated Sheepskin) --> 一對2600元,比原廠耳罩還貴

這對耳罩在羅產HD600和舊愛產HD650上表現不大一樣。在羅產HD600上,這對耳罩讓低頻量感強化、中高頻量感大致不變。聲音整體上的重量感增加,但空氣感下降。另外音場的邊界感也變得有點比較明顯,對音場先天不算大的HD600來說會吃虧。在愛產HD650上倒沒什麼明顯的副作用,不知道是我聽不夠久還是在不熟悉的系統上聽不出來。

不過HD600系列的耳機有著很長久的mod史。如果想讓聲音更通透的話,先人們有研究出拿掉耳罩和單體之間的防塵海綿(橢圓形那塊)這招。所以如果想用Dekoni的小羊皮打洞耳罩的話,先拿掉防塵海綿再裝上耳罩也是一招,只是這樣單體感覺會有點危險就是了。說到底Dekoni的HD600耳罩本來就沒有附給你防塵海綿,所以要是你原廠耳罩爆了才換Dekoni耳罩的話你也沒有新的海綿可以裝。

舒適度上Dekoni耳罩相較於原廠絨布耳罩有升級,Dekoni的記憶海綿是有料的。但畢竟表面是皮料所以悶熱在所難免。總結來說HD600這個等級的耳機的配件還是用原廠貨安定。更便宜的品質不穩定,更貴的又不值得。
7
-
LV. 37
GP 83
8 樓 要你命三千 max310785
GP8 BP-
Hifiman 香格里拉耳罩





1. 左邊原廠大香耳罩: 卡扣式安裝,接觸皮膚面使用織布材質,內側有開孔,其餘使用合成皮,耳罩傾角與STAX X9000一樣,但耳罩厚度較厚。

聲音表現: 三頻量感均衡、開闊,但如大香頻響,高頻非常的亮,聲音些許偏薄,許多歌曲相當刺激,低頻下潛不深,聲音結像乾淨而細節略有不足。




2. 中間對岸店家小羊皮耳罩: 膠黏安裝,使用真皮材質,內側有開孔,內徑空間變大,一樣有內部防塵海綿墊,傾角較小,耳罩短邊厚了一點。

聲音表現: 聲音更加靠前,中低頻更加飽滿、低頻下潛更好,高頻透明度、細節量與細緻度好上許多。但可能是傾角關係,聲音結像明顯偏大,後方舞台有壓縮感,整體解析細緻度、音場舞台大小感覺仍有改進空間。



3. 右邊DIY尺寸小羊皮耳罩: 因為個人認為靜電耳機高頻還原力本就優秀,使用織布、開洞等設計雖然會使頻響更亮,但對靜電耳機的細節與透明度不一定是加分,因此參照X9000耳罩設計,再加大內徑、去除內側孔洞與防塵海綿墊,並減少耳罩厚度讓耳朵更靠近單體。簡單說就是X9000耳罩的橢圓版。


聲音表現: 聲音的細緻度、解析細節與透明度,樂器、人聲、低頻的3D感凝聚力,音場舞台大小與開闊感,都迎來我遇過最大的提升,單體終於發揮真正的實力。





售價:
大香小羊皮耳罩:約新台幣4500元



補充:
店家淘寶搜尋:香格里拉 耳罩就有了,只有一家製作蠻好找,店家好溝通,依照需求請他製作即可。


DIY選用
1. 固定方式一樣選用膠黏式,慢慢拔是不會有殘膠發生。


會使用這個方式是因為對岸有厲害玩家分享過大香使用卡扣式安裝,似乎會使單體和耳罩間密封不良,導致2k頻譜凹陷。我看Hek頻譜也是如此,圓形的susvara、小香比較輕微一點,不過其他耳機就沒實際試過了。


2. 尺寸部分大香原廠耳罩是短邊2、長邊3cm;X9000、omega的耳罩都是短邊1.5、長邊2.5cm的厚度,再更薄就會碰到耳朵。

傾角都是相同的,符合原廠設計;而厚度較薄聲音會明顯更靠前,因此選用該厚度。


3. 內徑部分則是請店家能盡量大就做大,單體透聲區更多,資訊量和開闊感我估計應該會更好。


4. 防塵海綿墊我敢拿掉是因為大香是網電極板設計,最外層的金屬細網並非電極板,僅是保護作用,故請店家做可拆放設計,讓單體最直接直通耳朵。



我猜米飯是故意將大香調成這樣、再搭配官擴消減高頻達成平衡,讓聲音形體很乾淨、分離,因此用其他擴大機會非常難搭配,幸好這是耳罩所帶來的,不是振膜本身如此。



皮耳罩相對原廠耳罩,極低頻、 1、2k會增益、3k之後會降低,密封性改善2k處也會增益,推測會很接近哈曼曲線,也正好振膜本身就有這實力,提升感遠比更換器材大得多。

===========================================================

更新一下說錯的地方
上段文中說的2K凹陷是單體與外殼密封所導致,這要動到內部密封了,並非耳罩導致,錯誤之處再此說明。




8
-
LV. 37
GP 89
9 樓 要你命三千 max310785
GP8 BP-
STAX OMEGA耳罩更換

STAX OMEGA 是合成皮耳罩,中間是腰型狀,HEAD-FI 有人分享珍貴的耳罩更換說明書,是使用五根固定鉚釘固定。






STAX X9000 耳罩周遭是人工皮,而接觸皮膚面是真皮材質、更加透氣。耳罩傾角與OMEGA相比少一點(上篇錯誤),中間是大圓形內徑,振膜透聲區更多,推測可有更多資訊量及更大音場。


售價 :
X9000耳罩 : 250鎂,相當昂貴,含固定鉚釘,目前僅有美國stax audio有上架,信件聯絡購買。






安裝方法;在x9k耳罩裝上omega防塵網,耳罩孔位角度一樣,沿用原始鉚釘即可直接安裝。













聽感差異:與原本腰子型耳罩相比,低頻量感略增且下潛好上許多、音場更大、分離度更好,聲音更飽滿一點,尤其是橫向音場拉寬、也使後方聲音更加靠前。音色上非常中性,減少原先略為突出的人聲、消彌了曲終人散的黃昏感染力,因此喜歡原有味道的可以不用嘗試。






8
-
LV. 20
GP 796
10 樓 rex77520 rex77520
GP2 BP-
Sennheiser HD700耳罩更換:以卡榫固定。

Sennheiser HD700原廠耳罩是「纖織纖維絨」,合成皮的一種,已停產

我在蝦皮購買的副廠是「絨布」(貼臉頰)與內側有「洞洞小羊皮」的混織版。
外型厚度是原廠厚度的「二倍」!
聲音比原廠的「厚很多」,低音量大、中頻渾厚,聲底比原廠暗了不少,音場也稍微小了一點。
2
-
LV. 36
GP 464
11 樓 Jejir tro123452000
GP1 BP-
※我以前在M01發的文章,我直接貼過來,所以購買時間其實很久了!!

YAXI for HD650

正文:
以前買的HD650一直聽到現在,耳墊終於也扁了不少,期間也洗過了幾次

洗完之後會恢復厚度,但是發現海綿扁的越來越快,越來越沒支撐力

猜想應該是裡面海綿已經老化了

於是就上網尋找能有支撐力不錯的皮革耳墊,但是一直都找不到HD650用的

直到去年才誤打誤撞看到一個國外論壇上的照片

發現YAXI有在研發皮革的HD650耳墊


圖片來自網路
----------
但是也沒有看到有上市的日期,就這樣過了不知道多久

就有事沒事就搜尋看看有沒有新的消息

直到前幾個月看到YAXI的推特上有展出新出的耳墊,包括HD650的

當下眼睛為之一亮,發現造型整個大改變

圖片來自網路
---------
就這樣一直到了上個月4/20 YAXI官網放上了上市的消息並開始販售

於是開始尋找能夠購買的店家,

但是似乎台灣除了加煒電子有代理這牌子外也沒有進這款耳墊

所以只好把矛頭轉向直接在國外網站購買再送回台灣

就這樣歷經了幾個星期

它!就出現在家裡了~

從日本送來~



拿出來後,它的內容物就是兩個耳墊跟兩片海綿,材質是外圍是合成皮革
內部是絨布材質

反過來背面有跟原廠一樣的卡榫

與原廠又扁塌的耳墊相比之下,耳朵的空間多出了不小的空間


換個角度~水平的對比,可以發現高度似乎差不多高,因為我有把原廠耳墊先捏過~哈

再來就是上機試一下,先裝一邊與原廠對比,他的卡榫比原廠的緊不少
在安裝上需要大力一些,直接用手指插進底部壓下去

裝上後空間的對比


兩邊都裝上~


最後來說一下換過耳墊後感想

舒適度:

第一個戴上去就感覺耳朵空間多出不少,碰不太到耳墊

但是深度其實與原廠的差不多,戴起比原廠的硬了一些

也因為耳墊的邊緣比較薄,會導致壓迫感比較重一點

但這也因每個人的狀況而異,因為我的HD650是滿夾頭的

買來到現在並沒有特別去讓他夾衛生紙盒或是電腦主機殼之類的把它撐大

但是他的支撐力是真的比原廠的好很多,應該可以撐很久不扁塌!


聽感:

在聲音上低頻的共鳴跟量變得比原廠耳墊來的濃也多一些

低頻敲得比較大力一些

應該是內部的空間跟材質的關係

吸音效果不太一樣,高頻變的圓潤一些

聲音也變得比較寬遠一點了。


總結:

戴起來比較不會熱,聲音變得不多,但依然是HD650的音調

外觀自己認為變得討喜一些,在價格上與購買上目前都還處於不太親民的狀態

我會買只是因為...我懶得再一直去洗耳墊~哈哈!

以上隨便分享一個購物小心得~~

補充:因為這款耳墊當初是透過代購網站購買,所以價格都會比官網售價高!
最後實際付款金額為:6,760日元 (1,879台幣)含運          
1
-
LV. 44
GP 231
12 樓 少女人形

小朋友才選稱號

h10386
GP1 BP-
我又來了,這次主角還是1AM2...
使用耳罩:Misodiko 升級的耳墊墊可替代 Sony MDR 1A 1ADAC 1ABT, 1R 1RMK2 1RNC 1RB
起因是淘寶假牛皮耳罩灰化,看到賣場有前人也是用1AM2,可以無痛硬上(好色喔)就買了
舊耳罩拆下來後把扣具裝在Misodiko的上面,但是沒有移除扣具上的布網,所以加上耳罩本身共兩層

來自木耳的感想:
1.人聲依舊尖刺,
2.低音量感少一點點,同時Q彈度增加一點點,比較不會蓋過人聲
3.音場稍大一點點
4.配戴舒適度upup
5.耳罩厚度:Misodiko>淘寶真皮>原廠、淘寶假牛皮

結論:這大概是我試過用最少的錢,給這付耳機帶來的最好提升,比換線都有用,至於值不值得,我只能說盤子才會在這耳機砸錢,還用了4種耳罩,我就盤
1
-
LV. 42
GP 73
13 樓 課金是什麼可以吃嗎 k9976823
GP3 BP-
Final Sonorous III配EDT770S
前一陣子偶然收到了final的Sonorous III,原廠皮質耳罩偏軟而且有點壓耳,所以打算找一個新耳罩換上去。
爬reddit的文發現DT三兄弟的耳罩大小似乎合用,所以先找了手邊的DT880把絨布耳罩換上去,結果整個低頻幾乎完全消失,人聲也變刺耳許多,只好作罷。

剛好手邊也有32歐的DT770 Pro,先前也在不同時期買了兩副備用的DT770皮質耳罩,於是就把它換了上去。

看後面的標籤寫的一個是EDT770SG,另一個是EDT770S

上面換下來的是原廠耳罩(final Type D)
除了配戴感比較好之外,需要的音量也比原廠耳罩下來得小了一些。
個人主觀聽感改變:
1.原廠耳罩下低頻較少,換成EDT770S後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力度也有所增加
2.音場好像有變大一些些
3.原廠耳罩的人聲表現很不錯,換成EDT770S後某些歌曲的人聲略刺,但其他時候與原廠耳罩相差不大
4.與32歐的DT770 Pro比起來聲音走向有往它靠攏的趨勢
總結來說換成這副耳罩我個人算是挺喜歡的,不過拜耳的耳罩本身似乎也是挺欠run的,看看run一陣子之後會不會有什麼聲音上的改變。

3
-
未登入的勇者,要加入 14 樓的討論嗎?
板務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