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33
GP 2k

【心得】神話再臨!開箱STAX SR-X9000

樓主 青茶 *ଘ(੭*ˊᵕˋ)੭* phoebuschou
GP124 BP-

前陣子,一個震驚耳機圈的消息傳開了,STAX的新旗艦耳機–SR-X9000即將推出。令人倍感興奮的是,這副新的旗艦耳機,會運用當年的神話–STAX SR-Ω的技術進行製作。

我聽到消息,立刻向當初購買SR-009s的店家詢問這副耳機的情況。確定價格和大概的交貨日期後,我付了訂金,進入漫長的等待。

終於,我等到了能夠領貨的通知,在第一時間將這支SR-X9000放到了自己的系統上。


外部紙盒和STAX SR-009、SR-009s不同,不再是耳機本體的照片,而是改為較簡潔的設計。

左下角為臺灣公司貨的保固卡。右上角的貼紙在上回SR-009s開箱時有提過,聽說會貼上這張貼紙的原因,是因為有SR-009的用戶使用了其他廠家或是自製的耳擴而導致耳機故障,STAX原廠為了保護自己才新增的。

說明書和內部木盒。

木盒的部分應該跟SR-009s是同樣的,但上面有貼一塊SR-X9000的金牌子。


開箱!
STAXSR-X9000的外觀讓我想起了STAX SR-Ω,雖然將兩副耳機放在一起對比的話,仍然能夠發現不少不同的地方;但俐落、洗鍊且富有科技感的機身線條,以及典雅、貴氣的配色,都會讓人自然而然地將這兩副耳機聯想在一起。

STAX SR-Ω一樣,STAX SR-X9000的耳機線是可以插拔的,而且安裝起來相當緊實。

耳機的端子有蓋子保護。


雖然官網好像說STAX SR-X9000的重量和STAX SR-009s差不多,但是SR-X9000拿起來的感覺比較輕一些。戴起來的話就更明顯了,不曉得是優秀的配重抑或耳機本身的重量所致,SR-X9000戴起來的感覺比009s輕非常多。除此之外,接觸到皮膚的部分,也因耳罩材質的關係,相當透氣且舒服,戴久了也不會太過悶熱。



根據我以前玩耳機的經驗,潛力越高的耳機,初開聲和RUN到聲音趨於穩定後的聲音表現差距就會越大。由於這支耳機目前才剛開聲不到10小時,所以我在這裡只會留下初步的聽感。

話是這麼說,但是STAX SR-X9000光是初開聲的表現,就遠遠超出了我的預期。雖然我的009s已經賣掉了,但這是一開聲用常聽曲目測試幾秒鐘就可以很明白的事情,場面大小實在差太多了。

首先,SR-X9000在定位感、解析力與細節再生都毫無妥協的情況下,仍然有著頂級的密度感表現。甚至可能會因為SR-X9000的密度感表現太好,導致自己系統上的一些小瑕疵沒有注意到。

其次,SR-X9000音場的表現大器、開闊又細膩,根據我的經驗,這要同時做到其實是相當困難的。接著,我再多試聽了兩首,不誇張地說,SR-X9000的音場規模與寬深表現,很有可能在「所有」耳機裡面都是名列前茅的。

最令我驚豔的是SR-X9000在寬鬆感方面的表現。雖然,富有寬鬆感似乎是所有優秀的靜電耳機都有的優點,但是SR-X9000的寬鬆感表現是完全不同境界的。仔細想來,有這種寬鬆感表現的耳機,印象中只有STAX SR-Ω


小結:
聽朋友說,我可能是第一個買到STAX SR-X9000臺灣公司貨的玩家。看到我的開箱消息後,有幾位好朋友調侃:「青茶你平常總是建議別人買器材別太衝動,結果自己要買的時候都超級快,你這個雙標仔!」但是實際上,我這發CRITICAL ART的氣條是從上次聽完前輩珍藏的STAX SR-Ω後就開始集的,超過兩年的蓄力時間,在確定要出手時不快、狠、準怎麼行呢!

除了對STAX這間廠商的信任之外,我還有幾位很會聽的好朋友在日本工作,前陣子SR-X9000在日本舉辦試聽活動時,他們就聽過SR-X9000的表現並將聽感整理給我了。事實證明朋友們是對的,他們真會聽。

最後,感謝源音音響這麼快就將耳機送到我手中,謝謝兩位專業又親切的老闆。當然,最感謝的還是在日本幫我試聽SR-X9000的好朋友們,儘管分隔兩地,無法在同個空間交流聽感,但是他們向我分享的耳機聽感,仍讓我在第一時間就知道入手這副耳機不需要猶豫,畢竟猶豫就會敗北。

總之,SR-X9000初步的表現就遠遠超乎我的期待,希望它跑開之後,能夠帶給我更加驚艷的表現!
124
-
LV. 28
GP 4k
2 樓 北極熊 Yazi
GP2 BP-
恭喜入手新玩具讚!
2
-
LV. 1
GP 0
3 樓 ayakashi BHSN00003bbh
GP46 BP-

为了最快听到,在发售后第二天就从日本发往澳大利亚,但最后还是比你慢了1天收到,台湾代理真给力。

我大概写了一点初步印象贴在这里,好像和你的非常相似,我觉得X9000最大的特点就是宽松,但这份宽松到底是不是所有人喜欢的就见仁见智了。

简单说一下配置:

音源 JEFF ROWLAND AERIS
电处 ISOTEK TITAN+NOVA GII
耳放 BHSE(XF3),SRM-T8000
对比耳机 HE90 SR-009S

首先我想说一句,X9000这个耳机的最大的特典是宽松,听什么东西都跟举重若轻一样,毫无侵略性,甚至放交响声音拧到超大也没有侵略性,这还是在BHSE上。

这到底是不是好事?这个见仁见智,总之我用HE90和X9000对比,是比较喜欢HE90那种铜管嘶吼和低音提琴琴弦强烈震动的感觉的,X9000虽然声场不比HE90表现差,甚至可能更大,而且是个很自然的声场,但放起交响,我觉得比HE90还有一定差距。

力度不足是X9000最大的问题(或者说是特点),不知道通过RUN IN能不能解决。要知道X9000是在BHSE上,这个中正+推力很大的耳放上还这样,可想而知换到STAX自家放下是什么感觉。

第二个特点,就是画面感,整体性。我没有听过OMEGA,但X9000对音乐的表达方式比009S而言明显是更接近于大奥,是那种不抓细节,没有强烈线条感,每个部分都比较有机结合的。但是,他和大奥又不一样。

举个例子,大奥更像BPO甚至BSO,大开大合,该疯能疯起来;而X9000更像NHK,虽然上了档次,也注重整体性,什么都搞的细细的,但总是疯不起来。可能不是很恰当,因为NHK也有比较疯的,不过大概就是这个感觉。

同时,这一点和009S也是有质的区别,009是一个把你耳朵抓着往里灌音乐的耳机,009S略好一点,X9000这一点已经完全没有了,X9000听什么都很宽松,但是,不能因为这个就拧大声音!由于它很大声音的时候你都不会觉得很吵,所以久而久之可能音量会开得太大,损害你的耳朵,一定要注意!我耳朵现在就有点痛。

——————————分割线————————————

具体说一下其他的属性

X9000的声场远宽于SR-009S,相比009S是有深无宽,X9000是有深有宽有画面感,STAX第一次让我觉得是个有条有理而不是把信息往里耳朵里灌的感觉,虽然,还是略差于HE90。

声场宽度直接体现在听钢琴现场独奏上。基本上,HE90大概是你坐在钢琴5米的地方听钢琴开口对准的方向,X9000大概是坐在8米处,而009S,是你把耳朵塞到钢琴里面听。请注意,并不是说塞到钢琴里就不好,有人就喜欢听那种特别圆润的钢琴声,那说不定009S更好,我是比较喜欢听有一点距离的。

同样,听演唱,009S会让你觉得在录音室里听,而HE90和X9000都会让你觉得是在现场前排听。

解析方面没有觉得X9000和009S有很大差距,甚至可能比009S还差一点点,但这并不是一个会让你在乎细节的耳机,因为你听到的是整个画面,这个画面是似乎触手可及的,但比起HE90这种似乎能够摸得着乐器的感觉,又有点假,但只要别和HE90对比着听大编制,完全不是问题,完成度很高,高低纵深都有,非常完整。

解析不是什么大问题,透明度也和009S差不多,HE90的解析也不如009S,但HE90完全知道你想听什么,所有东西都安排的妥妥帖帖的给你,X9000有点像HE90处理音乐的方式,但略微有点美化,有点假,但整体比009S表现音乐的方式高一个层次。我个人比较偏好HE90,但我认为如果交响听得不多的人,有可能会更偏向于X9000。

低频比较Q弹,但量感略差于009S,它不是009S那种比较凝聚的低频,而是和HE90有点像,是一个结像比较大的,有气势烘托感的低频。只要你不是低频怪,我不认为你会觉得低频不足。当然,如果你喜欢听那种鼓敲得震天响的,那就另说了。(但那种静电都不行,大奥也不太行)

音色方面,X9000略微比009S冷一点,比较直白,但我有点说不清楚他好像带着一种特殊的染色,听什么都带着这种染色,我可能需要再仔细听听。

适应音乐方面,听了流行,美声,单人清唱,阿卡贝拉,钢琴,交响,JPOP,游戏BGM等大量种类,X9000是全能型,适应能力甚至比HE90还强,可能唯一的缺陷就是听弦乐或者交响,它太过宽松,缺乏一种点燃火花的感觉,但我可能是鸡蛋里挑骨头了吧。
还有一点,T8000能不能听?可以,完全可以听,只是这样的话,X9000的弱点会更加弱化,我连上了BHSE都觉得不够给力,可能得在线材之类方面上一些刚猛的线了。


——————————分割线————————————

很多人看完都得出一个结论X9000不适合听交响,我得强调一下,我是针对HE90说的,不是和009S比的,那比起009S肯定是合适多了……毕竟声场和舞台感的提升摆在那。
46
-
未登入的勇者,要加入 4 樓的討論嗎?
板務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