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mber Kable AXIOS-CU 耳機線(T1/Z1R)
-----------------------------------------------
![]()
![]()
線材材質 16(24 AWG) OFHC無氧銅
台灣定價:39500
美金訂價:930
[概觀]
線材本身的走向是不錯的 缺點也的確很少
但以台灣快4萬的實售的價格來說 我不會想推
不會想推的主因是價格之於音響性來說沒什麼競爭力
-----------------------------------------------


線材材質 16(24 AWG) OFHC無氧銅
台灣定價:39500
美金訂價:930
[概觀]
線材本身的走向是不錯的 缺點也的確很少
但以台灣快4萬的實售的價格來說 我不會想推
不會想推的主因是價格之於音響性來說沒什麼競爭力
而如果是以美金定價(大落在約台幣30K)來看待的話
即使知道這個價位本身仍是很高的
但會覺得比較有合理性
因為一般這個表現的線材也差不多落在這個價位
三頻分佈:
即使知道這個價位本身仍是很高的
但會覺得比較有合理性
因為一般這個表現的線材也差不多落在這個價位
三頻分佈:
T1/Z1R 預設值 Z1R觀點 T1-2nd觀點
縱深表現 □□ □□+ □□+
高頻量感 ■■■ ■■■+ ■■■
中頻上段 ■■■ ■■■+ ■■■
中頻下段 ■■■ ■■■ ■■+
中低頻段 ■■■ ■■■ ■■+
低頻量感 ■■■ ■■■+ ■■■
音場寬度 □□□□ □□□□ □□□□
縱深表現 □□ □□+ □□+
高頻量感 ■■■ ■■■+ ■■■
中頻上段 ■■■ ■■■+ ■■■
中頻下段 ■■■ ■■■ ■■+
中低頻段 ■■■ ■■■ ■■+
低頻量感 ■■■ ■■■+ ■■■
音場寬度 □□□□ □□□□ □□□□
概觀走向跟以前接觸到的kimber線材(電源線)差不多
聽起來會去多帶到些中高音域特質讓整體更有活潑、生動感
然後T1-2nd跟Z1R觀點有一點不一樣
Z1R會有 + 的味道在 我覺得有增一些飽滿度
T1-2nd則是相反 他比較像是 - 的感覺
但兩支耳機的共通點是增減後都還是中性值的範圍內的多和少
聽起來會去多帶到些中高音域特質讓整體更有活潑、生動感
然後T1-2nd跟Z1R觀點有一點不一樣
Z1R會有 + 的味道在 我覺得有增一些飽滿度
T1-2nd則是相反 他比較像是 - 的感覺
但兩支耳機的共通點是增減後都還是中性值的範圍內的多和少
另外要特別關注的地方是 中低音 這段
這裡相比其他頻會讓人覺得少一些
是一個蠻重要的調性點
[樂器表現]
聲音的純淨度很高而且細節很多
沒意外的話應該是目前測過的線材中表現最好的一條
這裡相比其他頻會讓人覺得少一些
是一個蠻重要的調性點
[樂器表現]
聲音的純淨度很高而且細節很多
沒意外的話應該是目前測過的線材中表現最好的一條
但相對的價格也比較高(而不是說同價位中就特別好)
初上機時(in z1r)有被鋼琴聲驚豔了一下
聽起來特別的凝聚清澈而且金屬質感也表現得很好
當時我就在想這線在調音和細節的呈現上
應該可以把鋼琴、吉他弦、鈴鼓、鈸這類前音較強的金屬樂器聲表現得很好
後來也專找這類的歌曲來試聽驗證
發現還真的是頗強
特別是那些窸窸窣窣、鈴鈴咚咚的細小弱音特別生動
給我的感覺有一點像金屬殼grado
(當然這裡並不是說他在走向上就像金屬殼的Grado耳機
主要是指擅長的部份很相像都可以把這些聲音用更生動、清脆的方式呈現出來)
而在聆聽這些音樂的過程中
其實多多少少也另外發現木樂器或是比較暖聲調的音色似乎有些被削弱
隨後便開始主聽這類樂器歌曲
聽了一陣子之後
發現果然有被帶到了些冷色調而讓暖聲器樂小失了些沉浸感
而當中這一部份Z1R的情況又比T1-2nd嚴重
Z1R的情況下
原本應該要微微發暖的音色變得不帶冷暖而比較中性色調
而T1-2nd的情況則正面許多
換線前的沉浸感雖然仍然比較好 但是會多帶一些暖糊感和暗淡感
換線後則在微暖這個原則下更加生動
所以我是認為這線搭在T1-2nd上會比Z1R還要更適合且更好聽
[人聲韻味]
聽到T1-2nd的女聲帶點甜而且也被自然帶出變得較有主角(靠前)感
比印象中的聲音好聽且生動許多
這時便意識到Z1R的男聲或是女中低音在我系統上可能會有些吃緊
聽起來特別的凝聚清澈而且金屬質感也表現得很好
當時我就在想這線在調音和細節的呈現上
應該可以把鋼琴、吉他弦、鈴鼓、鈸這類前音較強的金屬樂器聲表現得很好
後來也專找這類的歌曲來試聽驗證
發現還真的是頗強
特別是那些窸窸窣窣、鈴鈴咚咚的細小弱音特別生動
給我的感覺有一點像金屬殼grado
(當然這裡並不是說他在走向上就像金屬殼的Grado耳機
主要是指擅長的部份很相像都可以把這些聲音用更生動、清脆的方式呈現出來)
而在聆聽這些音樂的過程中
其實多多少少也另外發現木樂器或是比較暖聲調的音色似乎有些被削弱
隨後便開始主聽這類樂器歌曲
聽了一陣子之後
發現果然有被帶到了些冷色調而讓暖聲器樂小失了些沉浸感
而當中這一部份Z1R的情況又比T1-2nd嚴重
Z1R的情況下
原本應該要微微發暖的音色變得不帶冷暖而比較中性色調
而T1-2nd的情況則正面許多
換線前的沉浸感雖然仍然比較好 但是會多帶一些暖糊感和暗淡感
換線後則在微暖這個原則下更加生動
所以我是認為這線搭在T1-2nd上會比Z1R還要更適合且更好聽
[人聲韻味]
聽到T1-2nd的女聲帶點甜而且也被自然帶出變得較有主角(靠前)感
比印象中的聲音好聽且生動許多
這時便意識到Z1R的男聲或是女中低音在我系統上可能會有些吃緊
之後陸續比較了T1-2nd以及Z1R下的
樹海樂團、Aimer、蕭煌奇…等音域比較中低音域型的歌手
歸納出換線後的Z1R
雖然在這些歌曲中能夠表現出更佳的音色質感以及穩定感
但是略變偏高(發白/通透)的音色也讓他們的音色有一點點走味
正常來說 他們的歌聲應該要加溫厚才對樹海樂團、Aimer、蕭煌奇…等音域比較中低音域型的歌手
歸納出換線後的Z1R
雖然在這些歌曲中能夠表現出更佳的音色質感以及穩定感
但是略變偏高(發白/通透)的音色也讓他們的音色有一點點走味
結果反而多了些通透清甜
因此更加確定AXIOS-CU重視以及偏移的那段是中音的上半部
雖然偏移的程度並不算大
但是剛好這裡是Z1R最沒有、T1最有的那塊肉...
以致於上在Z1R和上在T1-2nd之下剛好是兩樣情
Z1R方面 = 原本男女聲就有些失衡的情況再次傾斜
T1-2nd = 男女聲之間因此比較平衡
雖然偏移的程度並不算大
但是剛好這裡是Z1R最沒有、T1最有的那塊肉...
以致於上在Z1R和上在T1-2nd之下剛好是兩樣情
Z1R方面 = 原本男女聲就有些失衡的情況再次傾斜
T1-2nd = 男女聲之間因此比較平衡
這裡對於Z1R來說算是有一點小可惜
不過這也並非是不可捥救的局面
這些調性上的不同只是與原線之間的差別
再說程度的偏移並不大
這些調性上的不同只是與原線之間的差別
再說程度的偏移並不大
所以如果你的器材本身就暖的話都還是可以比上述的情況更友善(而不偏冷)
因此大致上可以理解為
換線之後有:暖厚變微暖 微暖變中性 中性變微冷…等漸進關係
且以"質"的觀點來看的話我認為整體是更好的
也就是不管調性再怎麼變化
都還是可以感受到音質有變好、細節有變多的一面
因此大致上可以理解為
換線之後有:暖厚變微暖 微暖變中性 中性變微冷…等漸進關係
且以"質"的觀點來看的話我認為整體是更好的
也就是不管調性再怎麼變化
都還是可以感受到音質有變好、細節有變多的一面
[低音和空間感]
為何這兩項要放在一起講
主要是之前接觸到比較大宗的漢聲耳機線所發現的問題
漢聲品牌的線材在調音上是真的蠻不錯的
蠻能夠讓人覺得享受和好聽
但是低音和空間感之間的關係我覺得普到一個我不行
大致上遇到的情況是
曲風低音量感一多時就會吃掉一些空間感
因此常常會覺得明明這首歌沒什麼問題
但下一首畫面就略顯擁擠或是鼓聲比例突然加重
總之會有比較高的起伏也相對挑歌
相比之下
AXIOS-CU這方面就顯得很好
不管是很單純的樂器或是比較複雜的曲風甚至是比較激烈的歌曲
AXIOS-CU的空間感和畫面感皆保持著很高的穩定度和鮮明度
整體的感覺會比較像原廠線的正常加強版
有更好的質地、更佳的收斂感和更有質感的張力表現
且即使本身的音場並不算特別寬大
但它就是會讓人覺得整個場地的形狀更加的開闊鮮明
總感:
均衡微偏上、活潑感好、有生命力、金屬樂器的質感好、會比較強調女聲一些
它應該是目前聽過的耳機線中最適合T1-2nd的前幾名
對T1-2nd女聲有怨念的話可列為觀察重點
但即使是這樣我也不推薦新品盲狙
附錄:
此表僅試用在Z1R觀點
排名會以合適度為最高優先 純強度看看就好
原因是線材再怎麼強 搭上去不合適就是不合適
合適度 > 0.1 :會想推薦
合適度 < 0.1 :愈低愈不推

此表格若有更新會與Z1R本篇連動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512822642.A.537.html
以上~~
PS:
這條線寄來給我時剛好遇到7-11雙11店到店物流大爆炸
一度協尋中 直到第9天才收到....
PS:
這條線寄來給我時剛好遇到7-11雙11店到店物流大爆炸
一度協尋中 直到第9天才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