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國旗
芬蘭自19世紀開始即為俄國領土,直到一戰後終於獨立自主。由於德國曾在戰時大力支持芬蘭獨立,加上戰後兩國都極需國際上的盟友,因此兩國的外交關係逐漸獲得加強。
1930年代,蘇聯擔心納粹德國的崛起將威脅到俄羅斯的安危,尤其列寧格勒距離芬蘭國界過於接近,在戰略位置上相當不利。雖然蘇聯和芬蘭進行外交談判,以北方領土換取列寧格勒外圍領土來保障其安全,但芬蘭拒絕,反而與德國走得越近。1939年秋季,蘇聯再次提出國界要求,芬蘭卻因蘇聯併吞波羅的海三小國的野心而提高警覺,談判依舊不了了之。11月底,蘇聯藉口士兵被芬蘭炮兵炸死,廢除互不侵犯條約,45萬大軍就這樣入侵芬蘭,冬季戰爭爆發。
芬蘭陸軍山地部隊
芬蘭陸軍雖然兵力薄弱,但他們擅於冬季作戰和游擊戰,有效利用氣候、地形以及簡陋的道路網分別孤立蘇聯師級單位並就地殲滅。相較之下紅軍尚未換成冬季戰鬥裝備,同時卻大量使用冬季難以發動的機械化車輛,在冰點之下無用武之地。還有蘇聯軍方將領無能又傲慢,完全無法勝任指揮作戰。在冬季行將結束之際,蘇聯消耗大量人力才攻破了曼納海姆元帥所構築的防線,這時物資耗盡的芬蘭政府請求停戰,割讓卡累利阿地區給蘇聯,不甘心的結束這場短暫血腥的戰爭。
席摩‧海赫,稱號白色死神(Valkoinen kuolema)
據傳是世界最多擊殺數的狙擊手記錄保持者(確認數505人,爭議數542人)
在冬季戰爭中具有重大貢獻
他左邊的臉頰被子彈擊碎,下顎也因此失去功能
挪威派遣到芬蘭作戰的志願軍
1941年,芬蘭還是對去年的失敗懷恨在心,他們不斷叫嚷著向共產黨復仇,而機會主動找上門了。經過一連串與德國的合作、與蘇聯的爭執之後,6月25日 ,蘇聯空軍轟炸芬蘭各地,芬蘭立即報復,後世所稱的「繼續戰爭」開始了。很快地芬德聯軍佔領整個卡累利阿地區同時切斷列寧格勒的補給線,沒想到戰爭潮流竟逐漸轉向,1943年史達林格勒失利之後,芬蘭冬季戰爭的英雄,後來擔任芬蘭總統的曼納海姆元帥向政府要求向蘇聯和談,但沒有下文。
繼續戰爭中兵力配置
芬蘭元帥卡爾‧古斯塔夫‧埃米爾‧曼納海姆
1944年,蘇聯首次在北方戰區發動反攻,僅僅一天就突破芬蘭防線。情勢所逼之下芬蘭政府單獨與蘇聯媾和,交還1940年後所有占領的領土,立即逐出德國在芬蘭領土內的部隊。為了達成這些要求,芬蘭軍隊諷刺地跟昔日盟友打了場“拉布蘭戰役”來驅逐不願意離開的德軍。
慶祝拉布蘭戰役勝利的芬蘭軍
雖然芬蘭和納粹德國結盟,但它沒有簽訂三國同盟條約,嚴格來說不算軸心國成員。而且不同於其他軸心國,芬蘭在戰爭期間一直是一個民主國家。新成立的芬蘭政府在付清給蘇聯的賠款之後便獲得諒解,取回原有的國際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