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23
GP 6k

【心得】海夫吉戰役-海灣戰爭的第一次地面大戰

樓主 lin1937 csyoulin1937
GP69 BP-
這篇文主要是整理第一次海灣戰爭中雙方首次大規模地面戰役海夫吉戰役(battle of Khafji)

海夫吉是科威特邊界以南的一個小城鎮,15000多名住戶大多在戰爭開始後撤離,而科威特和沙特東面靠岸的漫長邊境僅有美軍極少數士兵和少量阿拉伯盟國部隊防守。美軍在邊境設置多個相隔10-20公里的觀察哨,由海豹、海軍陸戰隊武裝偵察部隊和陸軍特種部隊防守(排級單位),沙特(輕裝甲步兵部隊)、卡達(裝甲營)和摩洛哥(步兵營)部隊則在海夫吉與邊境之間長度過短卻寬廣且缺乏掩蔽的區域防守,另有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的第1輕裝甲步兵營組成的牧羊人特遣隊(Task Force Shepherd)的3個連級單位在4、5、6號哨站後方作為預備隊,而陸戰2師第2輕裝甲步兵營則在al-Wafrah(海夫吉西北方)油田前方防禦。

沙特國民警衛隊雖然冠以[國民]2字,然而其戰鬥力和資金優先度都是沙特軍中相當高的,儘管美國認為這些部隊的基層士兵專業能力不足且士官缺少必要的權限。然而1990-91年間沙特開始從私營軍事公司(Private Military Companies)Vinnell公司引進大量美國越戰退伍軍人做為國民警衛隊軍事顧問,這些顧問的到來顯著強化沙特國民警衛隊戰鬥力。然而還有些不足:穆斯林繁雜的日常宗教儀式讓他們的訓練受到影響,軍官儘管大多受過良好教育,但缺少獨立思考能力,而且沙特最後一次軍事行動是1920年的事,多數人都對他們的實戰表現感到憂慮。

另外,沙特國民衛隊和美軍陸戰隊關係有些緊張且互不信任,陸戰隊被任命保護聯軍部分指揮部和機場的情事也證實陸戰隊對沙特軍事能力缺乏信心。不過這種局勢在雙方進行5個月的共同訓練後有了好轉。

直接進攻已經進駐大批美軍的沙烏地阿拉伯看似是個過於狂妄的想法,但並非毫無理由:海珊發現自家部隊在聯軍空襲下承受的損失太高了。根據伊拉克軍官的回憶,海珊當面宣稱聯軍長達2周的空襲是對地面戰怯懦的表現,然而伊拉克已經不能承受持續的空襲,他們必須做點什麼。也因為伊拉克高層依舊認為聯軍在地面戰爭中是不堪一擊的,因此他們開始嘗試主動逼迫聯軍進入地面戰,主動進攻沙特自然成為了選項,如果能抓獲一定數量的聯軍俘虜也有利於宣傳和日後談判,甚至他們還認為能藉此獲得一個可以在沙特境內發動進一步攻擊的橋頭堡。伊拉克的整體計畫分為淺近、中等和深遠行動,海夫吉只是淺近行動,如果順利接下來會在48-72小時內對沙特展開深入達150公里的大規模攻擊---這還只是中等階段。海珊對這個戰役高度重視,為此不惜強行前往早已失去制空權的科威特和負責該作戰的各級指揮官會面(附帶一提,回程時他差點被2架美軍的F-16幹掉,不過美軍是戰後才知道他們曾經離海珊如此的近)。

海夫吉之戰由伊拉克第三軍的第5機械化師的兩個旅(第15和第26)對海夫吉發起直接突擊,第3裝甲師以一個旅(第6裝甲旅)佯動;右翼的第四軍則以第6裝甲師一部佯動,以第1機械化師的兩個旅實施策應行動。伊拉克軍為了避免在集結階段就遭到空襲重創因此很重視眼閉,同時大量點燃油井用煙霧掩護,據聲稱效果良好,其中一位指揮官宣稱他的部隊在從科威特中部轉移到邊界的過程中僅損失2輛戰車。這些部隊並不屬於共和衛隊,也沒有T-72,但也有大量T-54/55、T-62、BMP-1、BRDM等裝甲車輛,並有122和152等口徑火砲支援,還有SA-7掩護。

美軍觀察哨在1月26號證實邊境的伊軍已經在科威特的Al-Wafra鎮附近集結6萬名士兵和240輛戰車,分成5個主要單位,這評估大致符合伊軍實際出擊編組(第3軍第5機械化師的15、26旅、第3裝甲師的第6裝甲旅、第4軍第1機械化師的2個旅)。

1月22號起美軍在邊境巡邏的E-8就觀察到伊拉克軍正不斷往邊境集結。然而不可否認的事實是聯軍高層對邊境的異狀毫無反應,可能是因為聯軍的關注點並非科威特東南部,而且高層正在為地面部隊的調動以及飛毛腿彈道飛彈的獵殺傷腦筋。

當時附近實際上只有2架E-8,甚至E-8自己都還在工程開發階段就被派出,聯軍很難讓每個晚上都保持至少1架E-8的巡邏,史瓦茲柯夫還指定那1架必須負責尋找飛毛腿。

28號時各觀察站對邊境的伊軍感到不安,於是在1月29號凌晨3點要求聯軍火炮和空軍加強打擊,晚間7點,E-8監測到大批伊拉克軍(應該是負責佯攻的第3裝甲師第6旅)越過邊境,並在半小時後佈署20架次A-10進行壓制。地面上最先注意到敵軍的則是4號哨站,負責防守的僅有1個偵查排,他們在晚間8點觀察到敵軍並嘗試聯繫指揮部,然而由於伊拉克軍的無線電干擾,聯繫直到8點半才建立。儘管第4觀察哨僅有排級單位,最強火力也僅有M60機槍和AT-4火箭筒,但該排指揮還是以護堤為掩體和絕對優勢的敵軍交火,不過這種等級的火力僅有不大的干擾意義。

第4觀察哨後方還有Roger L. Pollard上尉指揮的牧羊人特遣隊D連,這個連有19輛配備25毫米機炮的LAV-25(另外搭載4名步兵火力小隊)和7輛配備TOW反戰車導彈的LAV-AT。這個連的所有LAV-25和1半的LAV-AT移動到第4哨站的偵查排後方進行接應,並在晚間8點以後和伊軍第6旅接觸,D連此時已經和其他友軍單位失去聯繫(應為伊拉克軍干擾導致),而由於LAV不能行進間準確射擊,於是Pollard讓手中的LAV分2組交替前進,一組停下來火力掩護一組保持推進,這樣交互進行,然而這過程中1輛LAV-AT在進行識別程序後還是誤把數百碼外的另一輛LAV-AT當成伊軍戰車而開火,造成車上4人全數死亡,該部隊都沒注意到誤擊的發生,以為這輛LAV-AT是被伊拉克軍擊中(之後打掃戰場時才知道是誤擊),其他車輛還是選擇繼續推進,直到他們得知偵查排完成撤離準備,D連在偵查排撤離後也脫離到邊界以外,但保持和伊軍的接觸和騷擾性打擊。儘管他們沒能拖延伊軍腳步,但他們保障偵查排能安全撤離,同時也有效引導空軍打擊伊拉克軍。

然而D連在拖離後引導A-10攻擊時發生了不幸的意外:當時A-10儘管有地面部隊指引但還是無法識別敵軍和友軍,於是A-10丟下了1發照明彈,這發照明彈正好落在呼號Red Two的LAV-25上,地面部隊發現是個可以利用的局面,就向A-10表示照明彈代表友軍,然而一名士兵不知為何從Red Two上跳下來掩埋了照明彈,而A-10也把這輛LAV-25誤當伊軍車輛並發射1發AGM-65小牛飛彈,這發飛彈殺死Red Two上駕駛以外的所有人。眼見情勢的混亂,Pollard上尉在30號午夜過後下令所有車輛撤出戰鬥和牧羊人特遣隊的A連會合,D連在這一連串的交戰中死亡11人,但都是自己人幹的。而伊軍第6旅在這之後退回出發陣地。

Red Two的慘狀


根據伊軍自己的資料,晚間11點半,佯攻的第6旅在推進了25公里(原定20公里)後被命令退回科威特,該旅此時已經承受很大損傷,甚至在伊拉克自身說法是已經到了[精神崩潰]的地步,該旅[剩下的只有他們的名號],旅長也遭到免職。然而伊拉克並沒有指出該旅是如何遭到重創的,而據聯軍說法是該旅在越境時空軍的高強度打擊。

最先接戰的是沙烏地阿拉伯軍的第2國民警衛隊旅第5機械化步兵營,以及部分第8、10國民警衛隊旅的單位,然而缺乏重裝甲武力的沙特軍無力抵擋,因此很快就撤離。據沙特軍聲稱,他們在邊界警戒時發現倒轉炮塔,看似要投降的T-55戰車接近,於是他們主動上前,然而這些T-55又掉轉炮塔開火,逼退了沙特軍,儘管此敘述並未得到伊拉克的內部戰後報告證實。

沙特軍撤離後,聯軍出動3架AC-130進行攔截,儘管AC-130摧毀13輛伊軍戰車,但聯軍在當地缺乏地面武力,還是無力阻擋伊軍前往海夫吉。

午夜過後,伊拉克軍占領海夫吉,但他們沒想到海夫吉還有12名海軍陸戰隊武裝偵查部隊被困在建築屋頂沒能撤離,這些倖存者冷靜的躲藏在建築上層,並銷毀所有機密文件和設備,還發揮他們做為耳目的價值,不斷引導聯軍火炮壓制海夫吉內的伊拉克軍,儘管這些炮火也對他們造成危險,但成功讓伊拉克軍無法專心對城內掃蕩。

根據伊拉克資料,占領海夫吉後,伊軍大聲廣播:[我們已經從阿拉伯的領土上趕走了美國人。],城內居民也湧出來歡呼:[薩達姆啊!從海夫吉到達曼(Dammam,沙特東部的一個城市)。],看似並不反感伊拉克軍的到來(然而根據聯軍資料城內住民應該多數都已經撤離)。而馬來西亞、印尼和巴基斯坦等穆斯林為主軸的國家也宣稱伊拉克確實取得成功。看似伊拉克已經在海灣戰爭的地面進攻階段開始前就佔到先機。

29-30號雙方的運動狀態


聯軍空軍戰前已經在當地規劃了5個殺戮盒(kill boxes),每個殺戮盒都是一塊指定且同樣大小的3維空間,長寬高都是30公里,空軍在白天每隔7-8分鐘,在晚上則是15分鐘就安排1次4機空襲,負責空襲的軍機有權獵殺地面上的任何目標物。儘管這些軍機沒能完全阻止伊拉克軍,但至少嚴重削弱他們的裝甲武力並壓制了後勤,為後續的反攻製造良好條件。

殺戮盒的規劃和執勤機種


海夫吉被佔領前聯軍空軍還不足以構成有效威脅,但聯軍突然改變做法:根據第3軍的一個參謀回憶,聯軍不會再主動進入75毫米以下口徑高炮射程內,而是在較安全高度持續進行施壓,迫使伊軍放棄車輛的白天正常維護,改到較安全但效率較低的夜晚,加上零件的不足,很多車輛才剛抵達出發陣地就必須放棄。而聯軍也阻絕海夫吉部隊的補給,第5機械化師司令回憶他必須就地屠宰120頭牛才能保障部隊的飲食。

根據伊拉克資料,佔領海夫吉的過程中只有第15、20旅遭到小規模抵抗,所有部隊都準時在30號完成預定任務。但佔領海夫吉後伊拉克軍隊於下一步行動有了分歧,距離海夫吉部隊有30公里的第3軍指揮已經透過電話線保持和前線部隊的連繫,但伊軍高層卻把是否暫時停留在海夫吉的決定權丟給第3軍,而第3軍決定留守,原本計畫趁早閃人的第5機械化師也只好留下來挨打。

30號3點以後各部隊率續遭到聯軍小規模空襲,但還沒有和聯軍地面部隊接觸過,此外第15旅報告他們首次發現美國無人機,並在8點後遭到高強度空襲和火砲打擊。此時伊軍第5師正在困擾海夫吉港人手的不足(未指出缺少什麼樣的單位,但根據聯軍的資料比對可以判斷可能是說伊拉克海軍440旅,該旅乘坐15艘小艇在1月29日前往海夫吉港口的路上被英國皇家空軍的美洲虎攻擊機發現,並引導山貓直升機用海鷗飛彈摧毀其中10艘小艇),為此他向3軍要求第14師的1個突擊營增員,然而儘管他得到他想到的單位,但他卻認為這個營軍紀渙散。而第5師指揮也在為敵情的不明,任務期的不明和誤差達到500米的劣質地圖困擾。

29和30號兩天裡伊軍除了第6旅的幾乎毀滅外並沒有太多損失和延誤,但31號1點後聯軍終於加強了空襲強度,第5師司令對上級的報告是:[我的每一個人(應該是說基層指揮)都向我報告說:長官,保護我們免於空軍的威脅,這樣我們才能指揮地面單位作戰。但我做為師長卻無法保護他們....我們的戰士都是英雄,他們的行動是有紀律的,指揮官也是優秀的,但敵人的技術能力太強了....。]

沙特高層和皇室對自家領土遭到入侵的事實感到不安,國王親自要求盡快驅逐入侵的伊軍。然而儘管知道伊拉克軍的存在,聯軍指揮官史瓦茲柯夫卻不願分散有限的地面武力到非主要進攻方向打亂計畫,於是聯軍只能靠缺乏重裝甲武力的美軍陸戰隊和沙烏地阿拉伯軍,以及聯軍空軍,這些部隊最大型的戰車僅有M-60巴頓。而雙方信任問題再次出現:沙特有來自皇室的壓力和自身驕傲想獨自進行反攻,對他們來說自家領土被佔領卻是由美軍解放將是難以忍受的恥辱,但美軍陸戰隊並不信任沙特的能力,而且他們還有12個戰友被困在海夫吉,因此他們想動用第3陸戰師反攻。但最後美軍妥協了,同意只擔任觀察和協調工作,地面反攻完全交由沙特和卡達軍負責。

此刻添亂的反而是美軍:223D運輸連隊的2輛重型運輸卡車糊里糊塗的開進海夫吉,雖然城外偵查部隊發現他們卻不知道如何警告,所幸附近的友軍提供火力支援讓多數人撤離,只是有1輛卡車被擊中車上的2人成為俘虜。美軍陸戰隊第3團第3營出動28名自願者組成救援隊開著悍馬車直接衝進城內嘗試搶救,但他們沒能來得及奪回俘虜,只是找到1輛先前被摧毀的卡達AMX-30,並回收了遺體。這2名俘虜是David Lockett和Melissa Rathbun-Nealy,後者是美軍自2戰以來第1位女性戰俘(她在1991年3月30號被釋放,並未遭到不人道待遇,只是伊拉克曾在媒體上直言人質會被用來[保護]他們的重要目標,而1位自稱是俘虜押送部隊的被俘擄伊拉克人聲稱Melissa Rathbun-Nealy當時被轉移到聯軍攻擊重點之一的巴士拉)。另外這次救援讓聯軍高層誤以為是沙特和卡達軍對海夫吉的正式反攻,甚至還發布了記者會,而記者誤解讀為這場戰鬥是美軍陸戰隊進行的,但為了政治因素把功勞給了沙特,這些誤會很長一段時間內導致媒體對海夫吉戰役中軍方說法的不信任。

與此同時,沙特軍方不堪皇室壓力要求美軍進快增加空襲強度,甚至要求B-52支援。不過在美軍指揮官看來要求B-52這種根本不適合的平台支援反倒增加他們對沙特能力的疑慮。

最早出動的是沙特第2國民警衛隊旅第7營和2個卡達的戰車連,但這武力在伊拉克重裝甲武力面前太過寒酸,這個沙特營只有少量V-150裝甲車和輕步兵,卡達的戰車連配備的也只是防禦力完全不足的AMX-30戰車。

本來計畫的反擊是下午4點就該開始,但沙特和卡達的部隊直到晚間8點才完成就位。而部隊開始推進後也一度發生卡達AMX-30向沙特軍開火的意外,所幸全程觀察的美軍陸戰隊趕緊糾正卡達軍,這些誤擊可能導致至少2名沙特士兵死亡。另外美軍也對卡達和沙特的火力[運用]方式感到詫異:他們認為阿拉伯盟國根本只是把手中能射出去的東西全力射出,甚至他們還會對空射擊TOW飛彈。儘管美國也承認阿拉伯盟國首次攻擊算是盡了全力,而且基本達到壓制伊軍的目標,但聯軍反攻還是止步於城市南方,沒能為城內被圍困美軍解圍,另外誤擊導致至少1名美軍輕傷。

初次上陣的卡達軍首先和1個T-55戰車排接戰,卡達摧毀3輛並俘虜第4輛,不過沙特有1輛V-150被摧毀。做為攻勢的響應,沙特第5國民警衛營和第2國民警衛隊旅。在第8防衛和航空旅一部的支援下推進到海夫吉北方阻擋可能的伊軍增援部隊,這批部隊也確實擋下嘗試增援的伊軍。

根據伊拉克軍的資料,8點半時報告大約有30輛聯軍戰車在直升機支援下接近西側防守的伊軍第20旅,和20旅的戰車連接戰後很快又撤離。

隨後聯軍持續在E-8的引導下以空襲保持對海夫吉伊軍的壓制,並動搖伊軍戰意,許多伊拉克軍人忍受不了壓力出城投降。然而聯軍也付出很大代價:1架呼號精神03(Spirit Zero Three)的AC-130為了完成摧毀陸戰隊指定目標的任務,違反了太陽升起後不繼續執勤的規定,而被伊軍地面部隊的SA-7飛彈擊落,該機在6點35分發出求救訊號後墜毀在波斯灣,機上14人全數陣亡。

根據伊拉克資料,1點半時聯軍沿著海夫吉至Mish’ab公路對第15旅左翼發動攻勢,根據師長回憶聯軍用攜帶TOW導彈的直升機佈署人員攻擊第20旅,但20旅擊退這次攻擊。但到了4點15分,15旅第2團已經被軍機消滅,聯軍借此壓制住城市南邊並站穩腳跟。11點半聯軍空降部隊突破第15旅防線,迫使第26旅後撤。

而根據聯軍資料對照,一開始聯軍只是保持火力騷擾,而儘管聯軍建立了火控指揮中心協調火有支援火力避免誤擊,但卡達還是表示他們有1輛AMX-30被陸戰隊火炮摧毀。沙特國民衛隊第2旅第7營也在準備向海夫吉進行一次反攻,順便嘗試幫城內被圍困的美軍解圍,除了自家火炮外他們還協調了美軍陸戰隊的火砲、AH-1W和AV-8支援。然而儘管籌畫算是很嚴謹,伊拉克軍抵抗依舊相當激烈,沙特在這次交戰中損失3輛V-150裝甲車,但終於成功攻進海夫吉南部,而美軍陸戰隊的直升機和AV-8也保持掩護,城內被圍困的美軍也趁著交火的混亂分別以徒步和城內戰前隱藏未被發現的旱馬車撤離戰場。然而在激烈的城鎮戰中沙特軍方損失增加很快,此時被擊毀的V-150增加到7輛,死亡人數達到18人,還有50人受傷。根據美軍觀察員的說法,沙特掃蕩城市的方式比較不同,他們會先控制一個定點並等待任何攻擊他們的火力點出現,一但發現就用重機槍和TOW飛彈回敬,如果一段時間後沒有等到反擊就開到下一個街區重覆這一流程,然而這種打法的缺點是很多伊拉克軍沒有被掃蕩乾淨,以至於聯軍會在數天後還能捕捉到伊拉克軍士兵;相較之下美軍是進行逐屋掃蕩。

根據伊拉克資料,31號中午過後,第3軍總算向指揮部要求讓第5機械化師撤離海夫吉,這個要求得到許,司令部下令第5師晚間開始撤離,18點18分第5師離開海夫吉撤回後方陣地,而第5師的撤退在夜幕的掩護下並未遭到額外損傷,儘管第5師司令戰後的報告是他認為白天立刻撤離才能減少暴露在聯軍空襲下的時間,雖然白天也容易被發現但部隊只有在白天才能不受編隊(避免迷路)拖延,可以化整為零散開撤離,因此他認為白天撤離和晚上撤離沒有太大差別。

此時沙特、卡達和美軍已經完成驅逐伊拉克軍的任務,沙特的3個營在邊界排開,但他們不打算進一步交火,這批部隊收到的命令是不許交戰,如果伊軍在次越境就先退後和南方的聯軍主力會合。之所以如此保守的主因是不希望海珊取得可以宣傳的人質(這倒是和海珊的想法不謀而合)。

反攻階段的聯軍


而西方媒體有了些負面新聞,如紐約時報在2月3號的報導就訪問一些對地面戰役感到悲觀的參戰聯軍士兵(例如剛參與海夫吉奪回戰的369海軍陸戰隊輕型攻擊直升機中隊),部分士兵認為伊拉克軍組織很差,但抵抗相當強力,這場戰爭可能不會像宣傳的那樣在數周內結束,而可能拉長到數月之久,傷亡也會很大。但媒體報導阿拉伯盟國在此戰中士氣有了提升。

根據聯軍對外說法,他們在戰役中俘虜500人,但不清楚是否包含至少35人的海軍俘虜。另外聯軍戰後也承認他們還是完全搞不清楚伊軍進攻海夫吉的目的為何,甚至猜測這是海珊在絕望的情緒下進行的孤注一擲。

聯軍死傷為:美軍陸戰隊11人死亡(再次強調:全是被自己人打的),3人受傷(1人就是Red Two的駕駛);美國陸軍2人被俘擄;美國空軍14人死亡(全部來自那架AC-130)。沙特和卡達共有18人死亡,50人受傷,10輛裝甲車和2輛戰車被擊毀。

事後評估顯示,雖然在海夫吉殺戮盒執勤的軍機數量和強度都不高,其中最關鍵的29到31號間的72小時內僅有28架次軍機是直接執行與海夫吉戰役有關的軍事行動,但由於移動的裝甲武力很容易識別,因此聯軍軍機創造非常好的打擊效率,戰後報告顯示光是第5機械化師就被AC-130擊毀44輛戰車,這是該師戰前力量的4分之1,1名該師的被俘虜士兵也聲稱他們在30分鐘的空襲中承受的損失比兩伊戰爭時期還多。

伊拉克官方文件紀錄的聯軍損失包含4架CH-47直升機、88輛裝甲車輛、大量其他車輛,並俘虜13名官兵;聯軍估計死傷則以留在聯軍控制區為由沒有提及。

伊拉克軍在這場戰役中損失則有不同說法,一份文件指出損失為32人死亡,35人受傷,463人被俘擄,11輛T-55和51輛裝甲人員輸送車(APC)被擊毀,19輛APC被俘擄;另一份文件則紀錄66人死亡,137人受傷,566人失蹤,還損失112輛裝甲車輛、74輛其他車輛和20門火砲。基於這些報告海珊認為他的部隊和聯軍的交換比能達到4比1,而如果未來保持這種表現,他們將能取得勝利(海珊始終相信聯軍對死傷承受力不足)。

據指揮官說法,這次戰鬥的[成功]讓全軍士氣高漲,而缺席的共和衛隊則感到羨慕忌妒恨。

根據伊拉克文件第5師失去20%戰鬥力,因為當時伊拉克還在進行正常人員輪休,所以該師人員沒有全面參戰。

伊拉克軍把這場行動是為一種勝利,並宣稱:[光是在1月31日第5師就遭到360架次空襲。而1967年時埃及被150架軍機(以色列)擊敗了。某些國家因為150架軍機輸掉戰爭,而我們一個師就能承受360次空襲。]

伊拉克情報機構GMID在2001年做出了海夫吉戰役的經驗總結報告。他們的報告指出幾點:
(1)聯軍轟炸和炮兵並不準確。
(2)聯軍的戰車效能比伊拉克低。
(3)聯軍沒有使用短程反戰車武器。
(4)聯軍會避免陸戰,主要以空軍作為接戰手段。
(5)配備SA-7的防空部隊擊落直升機和戰鬥機各2架(聯軍實際損失1架AC-130)。
(6)第26裝甲旅的戰車曾用主炮逼退聯軍直升機並使他們不敢再次攻擊。
(7)我們的戰車好棒棒,近距離戰鬥表現優秀---儘管沒有發生大規模交戰。

他們還[發明]了一種聯軍戰術,以便凸顯聯軍的[脆弱的本質]並解釋為何伊拉克境內的聯軍軍機殘骸量和部隊宣稱戰果對不上:他們[觀察到]聯軍軍機對地攻擊時喜歡伊拉克軍後面來(阿部高和臉),這樣被擊中後軍機會因為動能而更容易墜毀在友軍控制區。

最後該報告宣稱,伊拉克軍能在戰役開始12天後保持進攻能力本身就是一個重大成就,甚至認為,如果海夫吉行動發展到中期和最後階段,把聯軍拖到沙漠決戰的構想就能實現(彷彿都21世紀了還是沒意識到伊拉克軍就是在沙漠決戰被殲滅的。)

剩下一堆官方文件對海珊和伊拉克勇猛戰士的讚揚之詞光打出來就讓人起雞皮疙瘩,就先略過不提。

敢問這[經驗總結報告]作者群是大日本帝國大本營穿越來的?為了吹捧領導而讓思想活在平行世界的下場就是伊拉克軍完全沒有吸收到任何經驗與教訓,地面部隊在第一次海灣戰爭中僅有的[亮點]完全凸顯不了任何意義,不然伊拉克軍整體來說表現也差不到哪去。

另外聯軍也暴露很多問題:聯軍之間的信任度和協調待加強,敵我識別能力不佳等,不過整體來說沙特軍和卡達軍作戰還算勇敢,畢竟敢開著V-150和AMX-30這種薄皮嫩雞頂著伊拉克T-54/55/62的火炮衝進城鎮內交戰也算是很瘋了,而美軍也不差,多數部隊儘管面對火力和數量的絕對差距還是盡了全力干擾敵軍,甚至膽敢開著當時還沒有裝甲的悍馬車就衝進佈滿敵軍的城市找人,不過看過黑鷹計畫後就會覺得勇敢歸勇敢,但也不值得鼓勵啊....。

資料來源:
U.S. Marines in Battle Al-Khafji PCN 106000400(主要是聯軍觀點和資料)
Um Al-Ma’arik (The Mother of All Battles): Operational and Strategic Insights from an Iraqi Perspective(伊拉克軍觀點,2003年伊拉克被佔領後美國找到並整理了伊拉克軍方的紀錄和資料,並採訪了當時參戰過的伊軍指揮官)
WAR IN THE GULF: The Troops; Copter Pilot, After Battle, No Longer Sees Quick War(紐約時報對參戰官兵的採訪)
The Epic Little Battle of Khafji


69
-
LV. 42
GP 10k
2 樓 tulip810018
GP3 BP-
另外美軍也對卡達和沙特的火力[運用]方式感到詫異:
他們認為阿拉伯盟國根本只是把手中能射出去的東西全力射出,甚至他們還會對空射擊TOW飛彈。

後來阿拉伯聯軍進攻葉門好像也差不多......
好險他們有錢,不然普通軍隊還真經不起他們這樣消耗。

關於電子干擾,伊拉克軍隊後來在打ISIS的時候曾經練習用沖天炮發出緊急訊號。
雖然ISIS並沒有電子干擾的手段。
我覺得弄個像照明彈之類的東西朝天空發射,是個不錯的方法。
沖天炮太小了,聲音一下就被風聲蓋過了。
3
-
未登入的勇者,要加入 3 樓的討論嗎?
板務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