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23
GP 6k

【心得】海灣戰役的聯軍空襲成效與反省

樓主 lin1937 csyoulin1937
GP36 BP-
這是節錄自1997年出版的美國政府審計總署(GAO)報告:OPERATION DESERT STORM Evaluation of the Air Campaign。各位會覺得很零散,因為我沒有能力全文翻譯並有效排版,請將就看數字就好。之所以會翻譯這篇是想打破無空權則無陸戰可能的迷思,能看出即使在強度空前,也可能絕後的聯軍空襲下伊拉克部隊依舊有很大數量生存。

雖然外界固有認知是海灣戰爭的沙漠戰場對空中力量的對地打擊效率是有利的,然而在海灣戰爭期間,聯軍實際上碰到當地14年來最糟的氣候,根據聯軍紀錄,43天的戰爭中有31天的雲層覆蓋率達到25%,甚至有9天達到75%。而紅外線/光學和雷射設備效能在這種不利條件下效能的明顯降低。而沙漠地區的平坦且缺乏變化的地形也確實增加目標識別的容易度,更重要的是,伊拉克軍在多數時候都只待在固定地點,加上偽裝模式缺乏變化,要找到他們並不是很困難。

不過空中打級開始沒多久,指揮官就因為早期的部分損失下令所有軍機必須在12000-15000英呎高空進行空襲,此時飛行員就能明顯感覺到當時紅外線成效技術的限制:有限的像素讓他們很難識別任何目標,哪怕是機庫這種大小的。

空襲強度需要空中加油能力的密切配合,美軍加油機補給了超過8億磅重的燃料,光是空軍就有60184次空中加油作業。平均而言,43天的空中行動中每天有1399次空中加油,平均每小時58次。

根據美軍軍官在國會上的說法,只需2架加油機和8架F-117的組合能達到的效果和16架配備LGB精準導引武器+16架護衛戰機+12架SEAD機+11架加油機,或者32架配備傳統無導引武器+16架護衛戰機+12架SEAD機+12架加油機的組合同級;而且F-117的組合採購成本和20年維持成本只要15億美金,後兩者分別要55和65億美金。

不過,儘管空軍說法是F-117的行動只需要加油機支援,而完全可以省下SEAD機,但至少在第37戰術戰鬥機聯隊的戰後經驗報告中可以得知,他們在行動時還是會受益於像是EF-111A這類電戰機。另外,儘管在戰爭期間F-117機隊並未在編隊中加入F-15這類空優機的護衛,但其手冊也是會要求行動前做好協調作業,而受訪飛行員也相信他們實際上有F-15在能夠保護他們的位置迎接挑戰。另外飛行員證詞也表示空軍聲稱的:[敵人無法在F-117投下的炸彈引爆前知道他們的到來]是被誇大的宣傳,他們有時才剛進入空襲區域就會遇到高炮火網。而F-117的零戰損也可能是因為他都在夜間和中高空執行任務,這種條件下聯軍軍機都能保有令人滿意的生存能力。

另外,本報告也認為軍方誇大了他們那些精密對地瞄準設備的實戰表現,哪怕在晴朗天氣飛行員有時也無法從中高海拔識別目標。

儘管整個海灣戰爭期間聯軍空中力量承受的損失極小,大致是以色列在1967和1973年的10分之1。聯軍空軍的65000架次戰鬥行動裡只有38價損失於伊拉克的反擊行動,另有48架受傷,空勤人員傷亡總數為86人。這份資料可以看出戰前被高度重視威脅性的雷達導引SAM最後造成的實質損失沒有想像中的大,而不被重視的IR導彈和高射砲則造成較大聯軍損失,這很可能是因為在聯軍反輻射導彈威脅下伊拉克的雷達不僅較為脆弱,也必須保持關機避免暴露。而損失的降低可看出聯軍SEAD機在獵殺這些雷達的效果:空襲的頭5天雷達導引對空飛彈造成聯軍9架軍機的損失,但之後38天總計只有5架是損失於雷達導引對空飛彈。而沒有主動訊號而難以尋找的防空炮和IR導引飛彈威脅則未曾被排除,就連飛行員的報告也是如此:他們根本不覺得防空炮的數量和強度隨著戰役進程而減少。實際上哪怕是戰爭的最後8天裡也統計到151發伊拉克對空導彈的升空,儘管只有2發有毀傷聯軍軍機。

聯軍幾乎所有空中行動都在夜間進行,同樣能顯著減少損失,除了所有任務都排在夜間進行的F-117達到零損失和零傷害外,在夜間出勤的A-10、F-111F、F-16同樣未承受損失。原因同樣在於能在夜間有足夠效率作戰的雷達導引SAM遭到有力壓制。

在飛行高度可查的32起聯軍軍機被擊墜和擊傷紀錄中,有21起發生在低於12000英呎低空,可證明空軍參謀長Buster Glosson下令不得在低空執行任務的命令能確實減少損失風險。

而A-10總計有20架被擊中過,幾乎佔到軍機總戰損戰傷的25%,飛行員相信這和他們完全不適應沙漠地區的橄欖綠油漆有關,而A-10的夜間戰損和戰傷為零這點也片面證實這點。

戰前美軍的艦艇上裝備了307發戰斧,其中19發在發射任務前就發現有問題,其中10發是暫時性問題,有些在隨後發射成功;而總計288次發射中,有6發並未成功進入巡航狀態,剩下的飛彈全部用於針對38個目標,報告指出這些戰斧飛彈因為不具備和2000磅級炸彈同級破壞力而限制了可選擇目標,其中2發戰府曾用於攻擊巴格達防空指揮中心,但他們只能在11英尺厚的鋼筋混凝土掩體上製造2個小洞。

戰斧飛彈幾乎都是在戰爭開始的頭3天發射,1991年2月1日,也就是戰爭開始的2個星期後就沒有繼續使用,目前沒有報告明確指出原因,而依些可以判斷的證據則可說明高層可能的考量:2月1日對拉希德機場發射的6發戰斧只有2發成功命中,其他都遭到攔截;另一份報告則指出史瓦茲柯夫並不贊成戰斧的額外使用,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和其成本相比,其彈頭能造成的破壞力被認為不夠經濟。

另有一份表格則是交叉對照海灣戰爭幾種主要軍機/對地攻擊設備的製造商戰後廣告與GAO評估報告比較,其對象包含F-16、A-6、F-117、F-15E、戰斧飛彈、藍盾(LANTIRN)、Paveway精準導引炸彈(LGB)、ALQ-135干擾吊艙,其中藍盾被認為廣告誇大了,該設備在雲霧煙塵等干擾下識別目標能力是有限的(藍盾的問題也影響F-15E的GAO評價);而F-117錯過40%的攻擊目標,而且有時它的匿蹤能力還是不能確保每次出擊都能保證是完全的驚喜;戰斧雖然向廠商宣稱的一樣沒有發射點天候限制,但目標點的天候會成為問題,且命中率似乎不如GAO的理想和廠商宣傳(但具體命中率則未公開),另外還指出他們實際上根本沒辦法評估戰斧的毀傷效果;而Paveway精準導引炸彈的導引雷射同樣很受天候環境影響,根據評估沒有任何單一目標是靠單發LGB解決的---平均每個目標要用到4發,最多要10發。

不過要說的話報告也可看出其實每種軍機的對地探測/識別設備都受天候的影響與限制,並非只有藍盾有這問題。

在地面進攻開始前的38天裡聯軍共計執行37500架次空襲,根據陸軍外國科技中心(Army’s Foreig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enter,FSTC,1994年和美國陸軍情報和威脅分析中心合併為國家地面情報中心NGIC),以及CIA的戰後統計,他們分析的168輛遺留在科威特的戰車中有78輛(48%)是完好但被棄置,或者由伊拉克自己進行銷毀的;剩下85輛則承受過145次打擊,但只有28次攻擊(17%)是來自空對地打擊的。

CIA還研究了伊拉克12個師(包含3個共和衛隊師)的裝甲車輛損害狀況,根據他們的估計,這些師總共有2665輛戰車,有1135輛(43%)在開戰前受空襲損害,1530輛則未曾受損;2624輛APC中只有827輛(32%)被判斷是損失於空襲,剩下1797輛倖存。整體來說,各部隊損耗情況都有很大差異,其中共和衛隊又特別少,但在地面進攻開始前損失於空襲的裝甲車輛比率大概是13~30%---當然這還是很大的數字,只是可能不如外界認知的多。

至於伊拉克空軍的壓制成效,伊拉克空軍有724架固定翼飛機,聯軍空襲和擊墜總數是290架,121架逃到伊朗,313架未受損且好好的待在伊拉克境內,儘管伊拉克空軍還是不夠成有效威脅,但似乎也不能視為遭到摧毀。

至於成本方面,儘管制導武器只佔投射彈藥總數的7.6%,但卻佔了總彈藥成本的84%;而如果把332發巡弋飛彈排除,則制導武器佔投射彈藥總數的7.4%,但費用比率則大幅降低到75.9%。

聯軍出動的機型、數量與百分比


美軍主要攻擊/轟炸機的白晝和夜間出勤比率,黑色為夜晚


伊拉克主要防空設備數量和位置,單位是連


聯軍損失/受傷軍機與原因統計


聯軍損失軍機與出勤頻率的比較


聯軍開戰後每日損失軍機數量


伊拉克雷達制導地對空飛彈造成的損失


聯軍各型軍機的空中加油頻率比重(F-117未公開)


各類型彈藥的使用數量和花費(花費以1990財年為基準)


不過說歸說,也必須面對一個現實:對任何軍隊來說3成損失也是不折不扣的重創,雖然這數字只是理論,但要超越這裡論需要意志與士氣。另外,聯軍空襲的阻絕也導致伊拉克部隊極度缺乏補給,且幾乎失去機動反應能力,嚴重影響士氣和體力(要花費太多時間與體力在偽裝和機動,且會因為缺少反擊力產生無力感),這是數字呈現不了的;也因此,在失去制空權後,能否讓士兵有意志撐過空襲並使用未受損裝備才是關鍵因素。


36
-
LV. 42
GP 10k
2 樓 tulip810018
GP6 BP-
我要補充一下,ISIS在敘利亞帕邁拉神廟的攻勢裡,曾經動員過150輛混合車輛進攻。
被俄羅斯+SAA空軍炸毀80輛以上的車輛。

伊拉克陸軍被炸毀的車輛只有13~30%是因為他們躲起來了。
當你必須發動進攻的時候,除非天候允許(沙塵暴)或是在有許多掩蔽物的空間裡穿梭(例如城市)。
不然現代戰機對車輛的威脅性,是聖戰士一看到戰機掉頭俯衝就會棄車逃跑。

另外空軍很忙,並不是所有據點、所有作戰都會遭遇空軍打擊。
其實可以鑽漏洞,某些防守薄弱的地方他們呼叫空軍打擊往往不能得到即時的支援。
我覺得這跟鄰近地區的作戰強度,還有空軍基地的距離有關。

例如當代爾組爾打的正響的時候,ISIS偷襲300公里外Homs省的Qaryatayn,那是一下就被拿下來了。
(當地守軍是NDF親政府軍,算民兵)
6
-
LV. 31
GP 465
3 樓 JamJamMa JamJamMa
GP8 BP-
沒錯

地形劣勢下 伊拉克地面單位若不是躲掩蔽物 光明正大擺出來 只是盟軍強大空優餌食

而偽裝缺乏變化 想想沙漠地形 還能變化甚麼....總不能弄個非沙漠地形偽裝吧
所以上述伊軍偽裝被盟軍笑說缺乏變化方面算非戰之罪

而戰斧使用上 這是老美的心意 平常也沒機會用用 況且壽限限制下早點消耗也好 反正事後可報帳軍費有一些國家願意共同支付(那些國家很幹 心在淌血) 多打打身體健康辣 >_^ 啾咪

盟軍還有隱憂是 飛毛腿飛彈的清理 (很多相關書籍 曾說 雖然盟軍掌握空優 但是伊拉克隱藏飛彈龜偽裝下未清是大麻煩 而缺乏有效偵查 有些空中攻擊被假偽裝飛彈騙了打到錯誤目標)
這關係到以色列是否會被挑釁成功(會造成其他中東國家麻煩)
還好以色列蒙受損失下克制了出兵衝動 (愛國者不靈光阿 美國你的安全保證勒......)

一顆飛毛腿 換一堆愛國者 雖然愛國者戰績算不錯 但是看看成本 跟攔截1顆便宜貨飛毛腿要發射好幾個愛國者來攔 成本來說不划算 能的話 當然在飛毛腿發射前摧毀於地上才是王道 美國也積極想要地面搜索中 盡量不要靠昂貴的愛國者來打沖天炮 愛國者是保險用的

伊拉克的飛毛腿成功扮演了存在艦隊理論 盟軍因為不敢輕忽飛毛腿威脅 空軍能量分配了不少在摧毀飛彈上(誰也不知道 伊拉克到底藏了多少顆能武裝攻擊 沒被找出來摧毀)


8
-
LV. 35
GP 5k
4 樓 calexise calexise13
GP0 BP-
※ 引述《csyoulin1937 (lin1937)》之銘言
受損裝備才是關鍵因素。
蠻訝異居然有F15是被AAA防空砲打下來的
不知道伊拉克是用什麼樣的防空炮
居然打得下這種快速噴射機

0
-
LV. 37
GP 1k
5 樓 納修 hj0002g
GP6 BP-
1991年我國中 那是我出生後 人類第一場比較大的戰爭  對於我這個出生於"偉人"剛好死光光年代 處於冷戰末期  這場戰爭幾乎是像課本講的所謂的"戰爭"

在那個資訊有限的年代 網路還沒建構 但我也是記得那年我坐在操場上聽著一位不知哪來的講師 講著可以透過電腦 然後跟外界聯絡的概念  感覺很模糊 但有說是靠電話線  那就勉強還能理解了 電腦是看過 摸過 但直到高中才跟老弟打工買了一台486  

不過回想起來 網路時代來臨前的十幾年 人類就有強烈欲望跟"外界"聯絡 像有人會在汽球綁著自家地址名字隨機交筆友  後期發展出電話聊天室 當時泡沫經濟年代 每個家長都為家裡孩子濫用電話費傷腦筋  家裡不能打 外面各電話亭根本搶手到讓超人找不到換衣間  然後一堆用過就丟的電話卡跟各種圖案可以收集的電話卡

所以就這場戰爭 印象比較深就是 一堆人說那是另一場的越戰 要打很久 死傷至少幾十萬起跳  還記得當第一架美軍飛機出動時 在學校跟同學的驚憾 說真的那飛機外型先進太多了

然後 新聞說的幾百萬伊拉克大軍 就在戰爭爆發沒多久  好像感覺死傷沒幾十人情況下 飛機飛一飛就結束了  那時的感想是  戰爭原來都是誇大的  然後不久就聽到一個名詞  任天堂戰爭  只有一個理解  我們的年代跟以前課本講的戰爭時代已經 完全不一樣了

制空權完全喪失情況下 幾百萬大軍也只是淪為電玩中打靶遊戲的標的  

  以上是以一個 當時的在安全地方經歷波灣戰爭孩子的觀點
6
-
LV. 31
GP 468
6 樓 JamJamMa JamJamMa
GP2 BP-
※ 引述《hj0002g (納修)》之銘言
> 1991年我國中 那是我出生後 人類第一場比較大的戰爭  對於我這個出生於"偉人"剛好死光光年代 處於冷戰末期  這場戰爭幾乎是像課本講的所謂的"戰爭"
> 在那個資訊有限的年代 網路還沒建構 但我也是記得那年我坐在操場上聽著一位不知哪來的講師 講著可以透過電腦 然後跟外界聯絡的概念  感覺很模糊 但有說是靠電話線  那就勉強還能理解了 電腦是看過 摸過 但直到高中才跟老弟打工買了一台486
> 不過回想起來 網路時代來臨前的十幾年 人類就有強烈欲望跟"外界"聯絡 像有人會在汽球綁著自家地址名字隨機交筆友  後期發展出電話聊天室 當時泡沫經濟年代 每個家長都為家裡孩子濫用電話費傷腦筋  家裡不能打 外面各電話亭根本搶手到讓超人找不到換衣間  然後一堆用過就丟的電話卡跟各種圖案可以收集的電話卡
> 所以就這場戰爭 印象比較深就是 一堆人說那是另一場的越戰 要打很久 死傷至少幾十萬起跳  還記得當第一架美軍飛機出動時 在學校跟同學的驚憾 說真的那飛機外型先進太多了
> 然後 新聞說的幾百萬伊拉克大軍 就在戰爭爆發沒多久  好像感覺死傷沒幾十人情況下 飛機飛一飛就結束了  那時的感想是  戰爭原來都是誇大的  然後不久就聽到一個名詞  任天堂戰爭  只有一個理解  我們的年代跟以前課本講的戰爭時代已經 完全不一樣了
> 制空權完全喪失情況下 幾百萬大軍也只是淪為電玩中打靶遊戲的標的
> 以上是以一個 當時的在安全地方經歷波灣戰爭孩子的觀點

基本上這是台灣報紙最大的戰爭新聞

當年報紙天天都有報相關消息 還佔不少頁版面
沒多餘財力買軍武雜誌下(全防跟尖端買新期的不划算 所以只會買小雜貨店偶爾有賣50元過期的 當然那年代這種也兼賣小本X書 不過沒興趣)

所以當年我曾每天相關報紙都收集起來 ..
因為相關報導2面都有 剪了一面就得犧牲那面 捨不得剪貼

大概也收集了一小箱了 最後幾年前搬家都丟了 丟掉前還把所有泛黃報紙丟掉前看一遍
想想當年美國真的宣傳不遺餘力阿(連飲水 住宿 醫療船 啥都報 天天都能丟出新聞)







後面任何戰役ˋ 都沒有這樣高規格宣傳戰 報紙能博版面那麼多 持續那麼久光景了
波灣戰爭堪稱上世紀 地處戰區那麼遙遠的台灣卻能最多新聞消息的戰役了
2
-
未登入的勇者,要加入 7 樓的討論嗎?
板務人員: